買不起800W學區房不可恥,可恥的是忽悠窮人辭職去環遊世界

2021-02-14 魯稚的陽臺

作者:老莫

來源:莫講(ID:wenzilvxing)

本文已獲授權


最近有篇文章很火,這篇文章叫《對不起,爸爸媽媽給不了你800W的學區房》。

寫這篇文章的公眾號,是一個2W粉絲的小號,但到目前為止,這個號已通過這篇文章收穫了近一千萬的閱讀量,增粉近20W。


▲2天前此公眾號的後臺數據

其實這篇文章也沒什麼特別的,它主要講的是一對年輕夫妻,寫給自己五歲孩子寫了一封信,信裡主要說,這對夫妻沒有讓自己的孩子上3W的早教班,也沒給自己的孩子上8W的雙語幼兒園,上小學了也買不起800W的學區房...但是他們願意辭去工作,帶孩子一起去「環遊世界」。

然後,這篇文章還附上世界各地的各種名勝古蹟和風光美景,而且每張照片裡都有他們的孩子,在文章最後,他們闡述了自己的育兒理念和育兒之道:

我們不賣學區房,但我們會帶你環遊世界,因為帶你環球世界,可以讓你適應各種生存環境,你才有能力在未來的生活裡遇事不驚,泰然自若。讓你的眼裡擁有更廣渺的世界,你才會帶著包容與好奇之心走的更遠。帶你領略更多的人生百態,你才懂得人生的意義對每個人來說本就不同...

看到這裡,相信許多人都會覺得這對夫妻的這些話很令人敬佩,但是我卻覺得,這些話根本就是雞湯,而且這雞湯裡,還摻雜有半斤雞屎。

1、買不起800W學區房不可恥,可恥的,是忽悠窮人辭職去環遊世界。

這對夫妻的文章,開頭一直用遺憾的口氣感嘆買不起學區房,但是你會發現,他們卻有大把的時間和金錢去環遊世界。我實在搞不懂,他們到底是在假沒錢,還是在真炫富?

這篇文章裡的夫妻,他們帶著自己的孩子旅行了幾十上百個國家,而且這個旅行還是在辭職的前提下進行的。你真的會認為,在不工作情況下能實現環球旅行的一家人,會買不起學區房?你真的會認為,有勇氣辭掉工作去環球旅行的一家人,會上不起8W的雙語幼兒園?

總一些人,執意相信一些旅行社和旅行公眾號說的,出國跑幾圈就能變得從容,自信,堅強,獨立...但是他們沒有想過,為何那麼多導遊成天在外跑了不下五十多國家,卻仍然狹隘,自卑,過不好這一生?

一些人總以為自己之所以無法躋身上層社會,是因為自己沒錢去旅行,無法拓寬自己的視野,才導致自己的窮。但是實際情況完全不是這樣。

要知道,一些家庭,他們是因為本身就有錢、有時間,才能去環遊世界的,正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是屬於這個階層,他們才會見多識廣眼界高。而不是反之。

很多情況下,一個人的眼界是他所處的階層決定的,而不是旅行決定的。是他們有錢了,才能去環遊世界;而不是他們環遊世界了,才有的錢。

當今的中國,不僅絕大多數人買不起800W的學區房,而且還有絕對大多數的人,都沒有環遊世界的能力。所以這對夫妻算好的,畢竟他們還有環遊世界的能力。

如果此時一對有環遊世界能力的夫妻,為了流量,為了增粉,為了炫耀,就慫恿沒有能力去環遊世界的普通家庭辭職帶孩子去環遊世界、去窮遊,若真有普通家庭這麼做了,你覺得這對一個普通家庭而言,是不是一個災難?

當今中國,能買得起800W學區房的人,不會超過中國總人數的1%。因此,買不起800W學區房這種現狀放到如今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畢竟如今的中國,99%的人都買不起。

所以,買不起800W學區房並不可恥,因為這是一個正常現象,有錢沒錢都是命。真正可恥的,是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有錢人,他們為了炫富,為了流量,為了粉絲,為了打賞,完全不顧窮人的實際情況,就忽悠窮人辭職去環遊世界,這才是最可恥的。


2、其實環遊世界對一些孩子的人生影響並不大,別被一些旅行社和旅行公眾號忽悠了


我的一個侄子,五歲了,他爸媽帶他去過幾個國家,但他只記得最後一個。為什麼?因為孩子的大腦一直在成長,如果每天都在旅行,那麼孩子以前的記憶會被不斷被新的旅行記憶覆蓋,而之前的旅行就像從來沒發生過一樣。

出去看世界當然重要,但對於孩子來說,家門口的小公園和巴黎的街心公園根本就沒有什麼區別,夏威夷的沙灘跟工地的沙堆給孩子帶來的快樂也是一樣多的,因為玩的時候,孩子根本不會關心沙子在哪個國家,孩子最關心的,是沙子多不多,能不能刨坑。

我一個親戚的孩子,就是因為當年信了高曉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辭職去窮遊。一次春節回老家,我問他:遊那麼一大圈下來靈魂有什麼變化沒?他說:窮遊三個月下來,我除了花光工作三年的存款,皮膚變黑了一點之外,沒啥改變。

這就是旅遊對年輕人的影響。

我年輕的時候也去過許多地方,但是這些地方並沒有給我帶來什麼改變,真正能讓我帶來改變的,還是收入的增加和讀書。

因為收入和讀書的多少,才能真正決定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和思想質量。

是否去過一些地方對一個人的意義並不大。決定一個人見識什麼樣的風景,結識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的,歸根結底還是他的工作和他的收入,而不是他是否去過哪個地方。

去一個地方,讀了書去和不讀書去,那也是兩種體驗。比如有些年輕人,連美國的南北戰爭都不知道,就成天對外炫耀自己去過美國的林肯紀念堂,你說,就算他去了他又能說出個什麼所以然來?

所以,別被一些旅行社和旅行公眾號忽悠了,你去他們推薦的地方旅遊,他們能拿錢,而你卻是在燒錢。


3、買800W的學區房是一種投資,而環球旅行是一種燒錢。

在個人和家庭財務領域,一個人要有的基本常識,是要分清什麼是開支,什麼是投資。

在這裡我要明確的一點就是,買房是一種投資,而旅遊是一種開支。

千萬不要信一些公眾號說的「不買學區房也要去旅遊」、「把買房的錢投入旅行中」這種鬼話。因為這些話大都是有錢人或商人站著說一些不腰疼的話。

買一個房子,不管它是不是學區房,他都屬於你的一個投資渠道,因為這個叫不動產投資。一個成熟穩定的家庭,是一定會有一個穩定的收入和一個穩定的投資渠道的。

為什麼?因為一個成熟的家庭,上一代人一定會留給下一代人一個堅實的物質傳承,下一代才有能力有條件有資格玩得起高雅的精神愛好。

因此可以這麼說:一個成熟的家庭,一定是有了學區房這類不動產投資渠道不斷「生錢」之後,他們的孩子才會有實現環球旅行的資本。但是反過來卻不成立。因為不可能是帶領孩子去環球旅行之後,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就能以此「生錢」了。

所以說,買房是一種投資,是能來錢的;而旅行是一項支出,是要燒錢的。那些勸你傾盡來錢渠道的錢轉而投入燒錢渠道的人,要麼是沒有財富意識的,要麼是忽悠你的。


4、帶著孩子去環遊世界,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其實只是一些父母還沒玩夠而已。


一些成年人,為了說服自己的內心,為了名正言順地去玩,去花錢,他們便到處宣揚旅行的重要性,到處告訴別人見識不同的人和風景很重要,到處說旅行能讓人更有趣,更獨立,更有精神層次…

但實際上呢,旅遊根本就是去花錢的,去放鬆的,去開心玩樂的。旅遊根本不是為了什麼學知識,長見識,見世面,實現靈魂的升華,而根本就是為了放鬆,娛樂,休閒,勞逸結合調劑。

說到這裡,可能有些人還是堅持認為旅行能長見識,見世面,實現靈魂的升華。但是實際上,想長知識見世面,你去看BBC的紀錄片,不比逛歐洲廣場更有用?想實現靈魂升華,你多讀一些古今中外名著,不比去一趟愛琴海更有用?

所以啊,明明就是想花錢買享受,想做些吃吃喝喝玩玩樂樂男男女女的事,非要拔高出那麼多意義,說是為了體驗世界增長見識,搞得好像旅遊不是出去玩,而是肩負著唐王的重託前往西天求取真經,回來就能脫胎換骨似的。

要想出去玩出去浪完全可以直說,反正自己的錢愛怎麼花怎麼花,但找那麼多拙劣的理由來欺騙自己那不是噁心人麼?自己到底是奔著玩兒去的,還奔著是「提高靈魂」去的,自己心裡就沒點數麼?

靠旅遊來顯示自己有文化,本身就是非常沒文化的體現。


5、真愛生命,遠離雞湯。

前幾年高曉松的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這類雞湯,讓多少年輕人誤入歧途辭職去窮遊。

當年那些辭職窮遊的年輕人,他們只知道高曉松這句話十分文藝,十分美好,但是他們卻不知道,說這句話的高曉松,他的爺爺、外公、父母、舅舅,都是當今有頭有臉的人物,人家高曉松就算是不工作,也有足夠的物質基礎讓他想怎麼折騰怎麼折騰。但是我們行嗎?

如今的一些有錢人,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自己作也就算了,還要把窮人拉下水,壓根不管窮人們還要養家餬口的現狀。

有錢人燉雞湯賺錢賺名聲無可厚非,但是一些有錢人在燉雞湯的時候完全不講良心,總是拿窮人的全部家底甚至健康安全去燉雞湯。他們通過詩和遠方賺到名聲了,窮人卻為了詩和遠方傾家蕩產,他們卻絲毫沒有一絲良心不安。

什麼是心靈雞湯?心靈雞湯就是一個人把一碗熱氣騰騰的雞湯端到你面前,卻從來不給你勺子。

為什麼?因為他們根本不會讓你喝。他們只想讓你聞到這個雞湯味,僅此而已。

那些喜歡發表心靈雞湯的有錢人,他們喜歡動不動就扯內涵,扯理想,動不動就把事情扯往精神層面,但他們卻常常罔顧他人吃住都沒有著落的現實。他們通常構建出一個空中樓閣,讓人們追隨,卻不管對方腳下是不是踩空。

這其實就是徹頭徹尾的耍流氓。

所以說,你與其相信那些公眾號說的放棄800W的學區房,傾盡家產去環遊世界讓孩子提升這種鬼話,還不如花800塊錢為孩子買些書更有用。我相信,花800塊買些育兒的書並讀完,一定比帶孩子去80個國家對孩子的成長更有益處。

珍愛生命,遠離雞湯。800W學區房這種可望而不可即的點,確實是一個能讓人焦慮的痛點。但是要知道,每一條能刺激你「焦慮」痛點的雞湯背後,大都帶著營銷目的的毒。


魯稚的陽臺(ID:luzhi66)

相關焦點

  • 「800W學區房」意義何在?噠噠英語這樣回答
    近日,《對不起,爸爸媽媽給不了你800w的學區房》一文火爆網絡。一對年輕父母以帶孩子環遊世界為由,對傳統教育理念中禁錮兒童成長的一些弊端提出控訴,並提倡「先行萬裡路,再讀萬卷書」。然而許多讀者也發現,文中的三口之家其實是有著穩定的經濟來源以支持他們的旅遊活動的。
  • 如果你有800萬怎麼花?80後父母環遊世界,4個月培養出全能寶寶
    如果你有800萬怎麼花?80後父母環遊世界,4個月培養出全能寶寶我有800萬的話,首先會給我家孩子相對較好的教育環境:學區房、補習班、名校學習機會等等。讓他成為最優秀的孩子。更有甚者有了800萬連孩子也不要了。
  • 你覺得自己平凡,是可恥嗎
    我想問一句,你覺得自己平凡,是可恥的嗎?其實很正常,按照事物的客觀性和雙面性來說,這個世界上有優秀的人,自然就會有平凡的人。甚至此刻正在怨憤不平或者遭受苦難的人那麼多,真的是多你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也不少。
  • 一位清華大學畢業生買不起一套學區房
    學區房能改變什麼?真的那麼重要麼?經常看到北京某某胡同學區房單價十幾萬,二十幾萬,曾經一個清華大學畢業生發出了靈魂一問,如果北大清華的畢業生都買不起房,還買學區房做啥?這句話引起了不少人的深思!在這裡我不是說學歷沒有用,我是說學區房最後真的能給我們帶來自己想要的嗎?好的學歷能給我們帶來自己想要的麼?如果真如清華學生所說,一個清華大學生畢業買不起一套學區房?那麼我們的追求還有意義麼?上好學不就是為了出人頭地麼?
  • 隱瞞接觸人員情況可恥「真可恥」的英文說法是「What a shame」嗎
    疫情防控中,有的人故意隱瞞了自己的接觸史,造成了很多人密切接觸,這種行為非常可恥。那麼可恥用英語怎麼說?是用「what a shame」來表達嗎?答案是NO。大家都知道shame有「恥辱」的意思,於是會以為「What a shame」是「多麼可恥」。可是"what a shame」雖然帶了單詞shame,但和其本意沒有多大的關係。這句話翻譯成中文更強調「太遺憾了」;「太可惜了」,也可以說That's a shame,類似於「What a pity」/「That’s too bad」。
  • 浪費可恥
    2020-08-18 10:33:52 為了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使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成為教師、學生的自覺行動,多所高校開展「光碟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2020-08-18 10:41:49 近日,各地文旅部門和企業發起節約行動,從每一餐做起,向旅途中的食物浪費說「不」。
  • 陽光房富人看不起窮人買不起,其實富人看裝修,窮人看預算
    總有人說陽光房有錢的人看不起,沒錢的人想搭一個也買不起,其實不是這麼回事。看很多別墅區的露臺、小院都有陽光房,富人看不起就不會搭建了,其實他們看不起的只是那些造型普通、質量又不過關的劣質陽光房罷了。而陽光房窮人真的買不起嗎?
  • 麻煩別人不可恥,默默把事情搞砸才可恥.
    作為一個 Leader,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一直在做錯事,不應該花費所有的時間去幫新人補救不及格的作品。 但一份工作需要的環節很多,涉及的人也很多,你只關注自己是不可能夠的。即使多方都完美完成,但缺乏溝通,方向不同,產品有瑕疵,也還是你的責任。 因為在工作中很多時候,可能得不出 1+1>2,反而有很多是 1+1=0。「麻煩別人不可恥,默默把事情搞砸才可恥。」
  • 表達野心並不可恥
    可是在我看來,表達自己的野心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尤其在成年人的世界,這其實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願意用燃燒自己的方式去實現一些理想甚、自己堅信的使命。-表達野心一點都不可恥不要因為害怕別人的眼光而不敢大方的表露自己,這是你自己的人生,無關他人。
  • 不買高價學區房也能上好學校 事實證明我們想多了
    2018年瀋陽發布了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方案,當時很多人歡欣鼓舞,認為買不起高價學區房的自己終於有機會讓孩子進入不錯的學校和不錯的老師學習了。可兩年後的現在,事實告訴我們,很可能是我們想多了。 》當時真的寄希望於這個方案可以落實下去,尤其是消除大班額與大規模學校,因為要消除大規模學校必然要將熱點學校中的眾多高水平教師分流到眾多普通學校當中,這樣如我一般買不起高價學區房的普通人也能讓自己的子女進入一個還過得去的學校,跟隨比較好的老師學習。按照方案中所寫,「到2025年,全市小學、初中規模原則上不超過2000人,九年一貫制學校、十二年一貫制學校不超過2500人。」
  • 年輕人創業真可恥
    於是我隔著電話,聽她絮絮叨叨了兩分鐘「你爸因為你睡不著,你爺爺因為你睡不著,你奶奶因為你睡不著」,然後趕緊掛了電話。從畢業季風風火火地求職,到入職九個月後離開,很多人關心我辭職之後何去何從。此前我很少說,一來是我覺得時機還不夠好,更重要的是我一直在「創業次元」中經歷文化陣痛。
  • 自我抄襲比抄襲別人更可恥
    談到為何沉寂3年之久才出新書時,莫言語出驚人:「作家抄襲自己比抄襲別人更可恥。」(11月17日 《北京日報》)「讀者閱讀是無孔不入的,他們如果發現作家的近作與20年前作品的故事、細節是一樣的,一定會失望,甚至反感」,這是作家莫言發出「作家抄襲自己比抄襲別人更可恥」聲音的前提所在。
  • 奢侈品,學區房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目的很簡單,不是為了移民出國留學(18歲前一定走公立路線,國際學校都不考慮),只是讓孩子多一種文化體驗,多一種思考角度,能更加全面客觀準確的看世界。10後20後的中國精英一定是世界公民,孩子不一定成為精英,但成為精英的前提條件一定是至少掌握雙語。
  • 「逃避」可恥,但有用
    當我累的時候,在我承受不幸的時候,我會想把自己包起來,我也想逃離一切,我更希望有人對我說:「沒事兒的,不想做就不做了,不想面對就算了吧。」逃避有時並不意味著放棄,只因為一時無法承受,需要給出時間和空間去對話自己,去重載自己。
  • 每日翻譯:撒謊是可恥的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翻譯:撒謊是可恥的 2013-02-18 15:51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辭職時,領導常給員工耍的4個忽悠,你遇到過沒?
    明明辭職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為什麼你卻辭得心煩心亂呢?2. 關於職場中的辭職不順暢,是自己心太軟,還是老闆心太硬?【閒聊】在辭職的時候被忽悠,一般都是自己心太軟造成的,更準確地說應該是自己態度不夠堅決所造成的。
  • 漫談學區房與階級固化
    從某種意義上講,學區房是房地產市場的衍生品,教育資源壟斷導致階層固化的結果。學區房的出現折射出現行教育體制方面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一個城市教育資源的分配非常不均衡,造成一些所謂的「好」的優質中小學,這也同時體現出教育的不公平性。
  • 張楚的歌曲《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真的是字面意思嗎?別被誤導了
    他有一首歌曲叫做《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你認為在當下物質社會,孤獨可恥嗎?社會,是現實的、複雜的、殘酷的,但也是幸福的、歡樂的、豐富多彩的,為什麼不追求幸福歡樂多彩,而選擇了孤獨?人生最大自由就是可以自主選擇,生活在自己的選擇中,而活著的方式就是選擇。
  • 窮遊可恥!沒錢請去賺錢,旅遊真的需要錢
    你什麼都沒有,看了幾篇XX攻略就覺得世界是你的,你要出發了,你是文青了,這不是深井冰麼!如果窮,請先去賺錢不要窮遊,要旅遊,請遊的有尊嚴,尊重他人也保護自己。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國內忽然吹起了「窮遊」這股熱風。一時間「1500元玩轉馬來西亞」,「雲南800元16天」這樣的字眼鋪滿了網絡,也成了許多文藝青年的裝逼標籤。
  • 馬伊琍:「子宮膨出不可恥,陰道啞鈴不可怕。」
    「女性的生理問題需要丈夫的理解和支持,這些話題並不可恥。」「子宮膨出不可恥,陰道啞鈴不可恥。」她堅信自己有權討論這些事情,認為用年齡給她打標籤是一種冒犯。真是太清醒、太有魅力了!「無論多少歲離婚,每個人都有權力追求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