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不當的處理方式,會給娃造成童年陰影

2020-12-16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大部分孩子是很容易發脾氣的,但是針對孩子發脾氣的行為,不同的處理方法會帶來不同的效果。而有些我們經常會用到的方式,會傷害到孩子的內心,給孩子造成童年陰影。有兩個案例可以供大家參考:

案例一:網友兩歲的孩子不乖,最初,媽媽是輕聲地勸慰孩子不能亂發脾氣,但是媽媽說的話,對孩子一點用沒有。所以,媽媽沒有辦法就大聲罵孩子,孩子還是哭鬧撒潑,一點都不管用。最後沒辦法,生氣的媽媽把孩子關在黑黑的屋裡。聽到孩子大哭,媽媽雖然很心疼,但是想如果把孩子立馬放出來,孩子肯定不改,最後孩子被關了五分鐘才放出來。當孩子出來的時候,已經哭得話都說不出來了。

案例二:朋友家5歲的兒子也是天生比較調皮,總是搗亂,而有的時候亂發脾氣,就會扔家裡的東西。看到這樣的行為,朋友非常生氣,就會狠狠地打兒子一頓,希望孩子長記性。但是不管朋友打多狠,每一次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還是很失控,朋友被孩子氣得不行,對孩子一點辦法都沒有。

上面的這兩種情形,是很多寶媽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孩子發脾氣,自己內心非常生氣,甚至會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產生極端的行為。但是,家長這樣的行為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傷害,有可能會成為孩子童年的陰影。

有網友說,自己在小時候曾經被媽媽關過小黑屋,從那之後,就特別怕黑,直到長大成人,在晚上睡覺時,不開燈根本睡不著。而如果在小時候經常受到父母打罵的孩子,在成年之後,也會很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甚至因此對婚姻、對家庭感受到恐懼。

所以,在面對孩子發脾氣時,大人要有清晰的認識,才能幫助孩子成長,切不可對孩子使用不當的方式給孩子造成童年陰影。

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慮: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情緒失控?

美國兒童教育心理學教授這樣認為:對於小孩來說,憤怒代表的大情緒令他們非常害怕。內在爆發大情緒時,孩子感覺到失控感,而這樣的感覺孩子們很不喜歡。更要命的是,大多數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產生這樣激烈的情緒。

但是孩子感覺到恐慌無助,大人卻用更激烈的情緒跟孩子相對抗,會更加重孩子內心的混亂,陷入更加失控的狀態。又或者是,大人用暴力把發脾氣的孩子制服,讓孩子內心更加無助。

家長不當的方式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傷害?

而心理學研究早就有了結論: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童年影響很大,對這個人的性格、行為和心理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並且伴隨著孩子成長,甚至可能決定著孩子一生的幸福。而在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採取的方式,也能成為原生家庭影響的一部分,家長的暴力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陰影。

有網友說,自己始終不能從之前的陰影中走出來,每天都焦慮失眠,父母對自己所做的一切會像放電影一樣每天纏著她,令她痛苦不堪。

而孫儷的粉絲看到孫儷和孩子的相處方式後,有這樣的感慨:家庭氛圍好的孩子,見識過好的感情是怎麼樣子的,所以在面對健康的愛時,感覺很敏銳,很容易就往正確的道路上走去。而不好的家庭關係下長大的孩子,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徹底推開那些糟糕經歷對自己產生的影響,碰過多次壁,才會找到正確的道路,甚至一生都無路可走。

而孩子發脾氣時,大人的態度完全能夠決定給孩子的是什麼樣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好與壞差別很大。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從情緒中走出來呢?

01、堅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

《正面管教》中強調對孩子的管教是要溫柔而堅定,這句話的內涵是: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是,不能否定自己對孩子的愛,刻意跟孩子對抗,這樣的態度會讓孩子感到很無助。讓孩子明確你對他的愛,會讓他即使在發脾氣時,安全感也不會喪失。

02、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要冷靜,不要受孩子情緒左右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發脾氣時,家長要保證冷靜的情緒,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冷靜。

之前孩子發脾氣,大喊大叫扔東西,我第一時間制止了他。然後在他依然踢打的時候,給他一個擁抱,既讓他覺得被接納,還能從肢體上控制他的壞行為。大人看到孩子發脾氣,不動怒,也是一種境界,而平靜處理事件的過程,對於緩和氣氛是至關重要的。

03、引導孩子發洩情緒,等孩子冷靜後,幫助他把內在的情緒疏解出來

孩子在發脾氣時,家長最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梳理自己的情緒,如果能夠藉助孩子發脾氣的時間點,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明白家長是理解他的,願意幫助他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有這樣的跟自己和解、跟家長溝通的過程,孩子的情商也會有所提到,對孩子的發展很有好處。

對於我們來說,孩子始終是弱小的勢力,雖然他們表現出張牙舞爪的樣子,但也擋不住自己內心的恐懼,產生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恐懼。家長能夠在孩子發脾氣時,先讓自己冷靜,然後幫助孩子冷靜,這樣的過程會成為孩子成長中有益的養分;而面對孩子發脾氣,大人不是把孩子關小黑屋,就是打罵,這樣的童年經歷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

相關焦點

  • 孩子爭搶玩具時,如果家長處理不當,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
    作為家長,應該經常有聽到孩子這樣的哭訴。都說謙讓是中國人的美德,多數中國人已經習慣了謙讓,卻不知道有的時候謙讓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說到孩子之間的謙讓,多數父母覺得是沒問題的。父母認為孩子懂得謙讓,能夠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生活當中去,可以有更好的人際關係。可能一開始孩子會不理解父母的做法,但是等到自己長大之後,就會發現父母的這種教育是對孩子非常有利的。
  •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最好的處理方式是什麼
    我們知道孩子還小,還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大人在氣頭上也控制不住自己,何況小朋友呢,再加上現在的小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脾氣大點也正常。但是經常發脾氣,還不容易哄,家長再有耐心,也有用完的那一天,所以正確處理孩子發脾氣問題還是有必要的。
  • 「肛欲期」的孩子怪癖太多,處理不當會留下陰影,家長要會應對
    本來會上廁所,突然又拉在褲子裡,說明孩子進入了「肛欲期」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生娃不易養娃更難,親身經歷過的人想必都深有體會。樓下張大爺曾爆出過金句,說「寧願種地一整天,也不帶孩子一小時」,可見被熊孩子折磨得有多深。但只是淘氣還算好解決,還有一些令人頭更加頭疼的問題,等著家長們煩惱。
  • 《這不是你的錯》:童年處理不當的「羞恥感」,會讓孩子自卑一生
    原來,在童年的時候沒有處理好感&34;,真的是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甚至是會讓孩子自卑一生。2、&34;產生的原因(1)家長的批評與孤立: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絕大部分的家長都會當場批評孩子,尤其是當孩子比較調皮被他的行為氣到的時候往往會不考慮因素就批評孩子甚至動手打罵孩子;有時候,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的不當就會很長一段時間採用冷暴力的方式孤立孩子……家長殊不知自己的無意行為給孩子造成陰影。
  • 孩子發脾氣,大哭 | 大人的處理方式,會影響他們的社交
    ,他們會模仿大人的方方面面因為比較熟悉,又因為,我和Mila媽媽都是自己獨自帶娃。你的處理方式是:發脾氣,大吼,甚至是打罵。這其實是用你的行為和做法告訴Mila:在遇到麻煩,問題時,應該這樣去解決。在你阻止她吃零食,看動畫片,她覺得遇到了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然後,她的解決方法其實就是複製你的。接下來,就變成了惡性循環:她發脾氣,大哭,你再次以同樣的方式「管教」。那麼,下一次下下次,她依然會這樣面對問題。
  • 孩子亂發脾氣,家長遠離這三種處理方式,正向引導孩子把控情緒
    想要用這種方式逼迫母親就範。周圍有一大群人開始圍觀,母親面露難色,只好買下了櫻桃,孩子才乖乖和母親回家了。耶魯大學的心理博士Susan David曾經說過,小時候,一個人釋放情感,父母給予的回應態度,往往能夠決定孩子的情商。由此可見,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如何回應,對孩子的情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孩子發脾氣,或許是件好事
    「發脾氣」和孩子「哈哈大笑」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情緒的一種表達方式。孩子發脾氣,家長正確處理,其實是在培養孩子的情商高。忽然暴躁起來的孩子,很有可能是由於這些原因:身體不適、需求被忽略、有樣學樣;一個愛發脾氣的家長,最後往往教育出來的孩子就會變成愛發脾氣的人。孩子總是喜歡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家長脾氣暴躁,孩子個性也不會太溫善。
  • 孩子亂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話,比任何懲罰都管用
    她認為:處理情緒的方式塑造了重要的一切,包括行為、事業、關係、健康和幸福。而那些低情商的孩子,容易被自己的情緒帶著跑,遇到問題或挫折就用大吼大叫的方式來解決,自然也無法約束自己的行為。孩子亂發脾氣,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情商的高低,很大程度和童年時期的經歷有關,尤其是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回應的態度和方式。
  • 孩子經常發脾氣,家長要正確處理,會影響孩子以後的成長
    育兒專家提出,孩子在三歲以後,會有一段時間存在叛逆的表現,有時孩子會無故的反對父母,比如家長給孩子買了一件衣服,孩子會表現出討厭的情緒,因此拒絕穿這件衣服,如果強硬逼迫孩子穿的話,孩子會發火或者哭鬧。像這樣的情況,在3歲以後的孩子身上,實在是太多太多,相信很多寶媽都遇到過,面對這種頭疼的狀況,有的寶媽會很好的處理,有的寶媽卻表示無能為力。
  • 孩子的童年陰影,往往來自於這樣的父母!希望不是你
    家長的哪些舉動容易給孩子造成「童年陰影」?‍,形成比較暴躁的性格,不僅愛發脾氣,生氣時還會又砸又摔,甚至對家人拳腳相向。成年人的世界當中有很多煩惱,當這些煩惱累積到一個巔峰時,人就會出現通過爆粗口來宣洩的情況,如果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爆粗,孩子就會對爆粗口這個舉動產生條件反射,未來只要孩子遇到有人爆粗口,孩子就會表現得非常焦慮,甚至會快速逃離到一個清淨的地方。為了避免對孩子成長造成負面影響,家長應注意什麼?‍
  • 孩子發脾氣時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發脾氣的行為—睿智燈塔教育
    孩子發脾氣時怎麼辦?你家孩子有沒有以下幾種情況:在商場的時候,看中想要的玩具沒有給買,便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在學校的時候,被其他同學搶了玩具,便伸手去打人;在家的時候,讓孩子做一些不喜歡的事,便會把手裡的玩具狠狠摔在地上;......當孩子發脾氣時,難道真的沒有一點辦法嗎?
  • 為什麼說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為什麼說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話很重要,在某育兒節目上孩子吃飯的時候非要在餐桌上搭積木,爸爸媽媽勸他說吃完飯再玩,沒想到孩子突然就發起了脾氣,把玩具扔在地上使勁的踩,然後躲在門後嚎啕大哭,誰勸都沒有用,媽媽把孩子拉到沙發邊上對孩子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貼標籤「你這孩子能不能聽點話」,孩子聽了反而哭的更大聲了,一邊哭一邊喊著「奶奶,奶奶,我要奶奶」。
  • 孩子的這些性格暗示了童年陰影,三流父母打罵,一流父母都這麼做
    孩童時期孩子沒有發育完全,不會說話只能用哭鬧來表達需求,這會讓很多初為人父母的年輕人覺得帶孩子很累,失去了自己的時間。一些沒有耐心的父母甚至會忍不住打罵孩子,而打罵孩子造成的童年陰影會伴隨一生。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以下的性格問題,說明孩子已經產生童年陰影1)不敢表現自己,懦弱無能很多父母在孩子上學後發現,自己家的孩子總是內向膽小,人多的時候不敢說話,甚至迴避和人接觸
  • 寶寶「肛欲期」怪癖太多,家長以「忍」為上,處理不當易留陰影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帶娃從來不易,為了給寶寶的成長保駕護航,這個過程中家長可能會碰到各種問題。有的屬於「熊孩子」的通病,還算好解決,但也有一些讓我們倍感煩惱,完全不知從何下手。比如寶寶的「肛欲期」,就讓廣大父母束手無策。
  • 孩子開始莫名其妙發脾氣,李玫瑾:學會說這3句話,娃長大更優秀
    有研究發現,三歲之後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發,不再依靠家長的「擺布」做每一件事情,學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探索這個世界,也就會跟家長的意見產生矛盾。比如說家長讓往東走,而孩子非要往西去,如果家長一味地勸阻,孩子就可能會發脾氣。
  •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態度,會影響TA的情商
    陪伴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刻,試著想一下,是不是當你大聲吼的時候,孩子會哭得更厲害,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而取決情緒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時候他釋放情感時,父母對他的態度。也就是說,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如何回應,直接影響了孩子情商的高低。
  • 嚇唬孩子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嗎?家長需謹慎,不要讓童年陰影擴散
    很多家長甚至還表示:這種方式真的很管用,孩子看完後,都乖乖聽話了。現在為大家總結一下孩子童年的四大陰影,家長不妨看看。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這時候如果收廢品的老人剛好經過,父母就會嚇唬孩子:「如果你不聽話,我就把你賣給收廢品的老人。」父母無意間的一句話,卻造成了孩子童年的陰影。
  •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這樣教育孩子會更容易接受。值得一看
    這麼大年紀的孩子正是處於人際交往探索階段,她們自己可能都還不清楚,怎麼樣才是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正確方式,在這個時候家長卻沒有給出正確的指導建議。這會讓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越走越偏。曾經看過一期育兒節目,裡面說到我們對寶寶的管教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未雨綢繆,預防寶寶出現不當的行為。一種是在寶寶做錯了事後家長的處理方式。我們先來講第一種,怎麼樣預防寶寶出現不當的行為。第一,是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身邊最親密的人,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很多寶寶小時候都喜歡模仿爸爸媽媽。
  • 愛發脾氣的孩子,不是被慣壞,是孩子表達的方式,家長朋友注意
    這位媽媽講到這,嘆了一口氣:「孩子越大,脾氣也越大了。我現在每天回去都要忍著火氣 ……」為什麼孩子常常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孩子到底需要什麼?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被慣壞了的表現。但其實,孩子發脾氣的背後,隱藏著許多你可能並未察覺的小秘密......孩子發脾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 孩子鬧情緒,家長別用這5個方式處理,會讓孩子脾氣越來越壞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有不開心的時候,只不過大人懂得控制,而孩子還沒有這樣的能力,於是就會鬧情緒、發脾氣。這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很重要,決定了孩子的脾氣是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壞。家長會發現,罵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越講大道理,他們的情緒反而越激動。弊端:講大道理這個行為,孩子會覺得煩躁,並且認為家長不理解自己,從而抗拒溝通;家長發現怎麼講孩子都不聽勸,也會越來越暴躁,雙方都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