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大部分孩子是很容易發脾氣的,但是針對孩子發脾氣的行為,不同的處理方法會帶來不同的效果。而有些我們經常會用到的方式,會傷害到孩子的內心,給孩子造成童年陰影。有兩個案例可以供大家參考:
案例一:網友兩歲的孩子不乖,最初,媽媽是輕聲地勸慰孩子不能亂發脾氣,但是媽媽說的話,對孩子一點用沒有。所以,媽媽沒有辦法就大聲罵孩子,孩子還是哭鬧撒潑,一點都不管用。最後沒辦法,生氣的媽媽把孩子關在黑黑的屋裡。聽到孩子大哭,媽媽雖然很心疼,但是想如果把孩子立馬放出來,孩子肯定不改,最後孩子被關了五分鐘才放出來。當孩子出來的時候,已經哭得話都說不出來了。
案例二:朋友家5歲的兒子也是天生比較調皮,總是搗亂,而有的時候亂發脾氣,就會扔家裡的東西。看到這樣的行為,朋友非常生氣,就會狠狠地打兒子一頓,希望孩子長記性。但是不管朋友打多狠,每一次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還是很失控,朋友被孩子氣得不行,對孩子一點辦法都沒有。
上面的這兩種情形,是很多寶媽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孩子發脾氣,自己內心非常生氣,甚至會控制不住自己,對孩子產生極端的行為。但是,家長這樣的行為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傷害,有可能會成為孩子童年的陰影。
有網友說,自己在小時候曾經被媽媽關過小黑屋,從那之後,就特別怕黑,直到長大成人,在晚上睡覺時,不開燈根本睡不著。而如果在小時候經常受到父母打罵的孩子,在成年之後,也會很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甚至因此對婚姻、對家庭感受到恐懼。
所以,在面對孩子發脾氣時,大人要有清晰的認識,才能幫助孩子成長,切不可對孩子使用不當的方式給孩子造成童年陰影。
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慮: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情緒失控?
美國兒童教育心理學教授這樣認為:對於小孩來說,憤怒代表的大情緒令他們非常害怕。內在爆發大情緒時,孩子感覺到失控感,而這樣的感覺孩子們很不喜歡。更要命的是,大多數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產生這樣激烈的情緒。
但是孩子感覺到恐慌無助,大人卻用更激烈的情緒跟孩子相對抗,會更加重孩子內心的混亂,陷入更加失控的狀態。又或者是,大人用暴力把發脾氣的孩子制服,讓孩子內心更加無助。
家長不當的方式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傷害?
而心理學研究早就有了結論: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童年影響很大,對這個人的性格、行為和心理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並且伴隨著孩子成長,甚至可能決定著孩子一生的幸福。而在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採取的方式,也能成為原生家庭影響的一部分,家長的暴力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陰影。
有網友說,自己始終不能從之前的陰影中走出來,每天都焦慮失眠,父母對自己所做的一切會像放電影一樣每天纏著她,令她痛苦不堪。
而孫儷的粉絲看到孫儷和孩子的相處方式後,有這樣的感慨:家庭氛圍好的孩子,見識過好的感情是怎麼樣子的,所以在面對健康的愛時,感覺很敏銳,很容易就往正確的道路上走去。而不好的家庭關係下長大的孩子,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徹底推開那些糟糕經歷對自己產生的影響,碰過多次壁,才會找到正確的道路,甚至一生都無路可走。
而孩子發脾氣時,大人的態度完全能夠決定給孩子的是什麼樣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好與壞差別很大。
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從情緒中走出來呢?
01、堅持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
《正面管教》中強調對孩子的管教是要溫柔而堅定,這句話的內涵是: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是,不能否定自己對孩子的愛,刻意跟孩子對抗,這樣的態度會讓孩子感到很無助。讓孩子明確你對他的愛,會讓他即使在發脾氣時,安全感也不會喪失。
02、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要冷靜,不要受孩子情緒左右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發脾氣時,家長要保證冷靜的情緒,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冷靜。
之前孩子發脾氣,大喊大叫扔東西,我第一時間制止了他。然後在他依然踢打的時候,給他一個擁抱,既讓他覺得被接納,還能從肢體上控制他的壞行為。大人看到孩子發脾氣,不動怒,也是一種境界,而平靜處理事件的過程,對於緩和氣氛是至關重要的。
03、引導孩子發洩情緒,等孩子冷靜後,幫助他把內在的情緒疏解出來
孩子在發脾氣時,家長最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梳理自己的情緒,如果能夠藉助孩子發脾氣的時間點,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明白家長是理解他的,願意幫助他控制自己的情緒的,有這樣的跟自己和解、跟家長溝通的過程,孩子的情商也會有所提到,對孩子的發展很有好處。
對於我們來說,孩子始終是弱小的勢力,雖然他們表現出張牙舞爪的樣子,但也擋不住自己內心的恐懼,產生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恐懼。家長能夠在孩子發脾氣時,先讓自己冷靜,然後幫助孩子冷靜,這樣的過程會成為孩子成長中有益的養分;而面對孩子發脾氣,大人不是把孩子關小黑屋,就是打罵,這樣的童年經歷會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