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出超分子組裝新方法

2020-12-24 中國科學院

  英國和日本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超分子組裝的新方法,有望帶來比矽材料性能更優越的分子電子設備,比如用巴基球製造的柔軟電視屏幕,為人們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方法有著巨大應用潛力,有可能推動新材料生產的變革。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22日的《自然·化學》雜誌上。

  相鄰分子間存在微小的作用力,超分子組裝就是利用了這種非共價鍵的微小力的累加效應,來形成有序的結構。新方法集中在研究分子間的作用力上,特別是那些「兩親」分子。「兩親」分子包含親水和憎水兩個部分。如家用洗滌劑就是靠兩親分子之間相互作用來去除汙漬:一端是親水基,容易與水結合形成分子鍵,另一端是憎水基,喜歡和油性物質結合。如把洗滌劑加入到髒水中後,其分子會轉動方向使憎水基朝向油汙,聚集在油汙周圍形成分子團簇。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22日報導,新方法由英國基爾大學馬丁·霍蘭拜小組與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的中西隆(音譯)小組合作開發,他們借用了「兩親分子組裝」的概念,將其進一步擴展成「親溶劑基」和「憎溶劑基」,成為一種通用的普適方法。

  實驗中用的兩親分子是經過剪裁的「巴基球」,但帶著一條長尾巴,就像「分子蝌蚪」。巴基球是由60個碳原子(C60)構成的足球狀分子,也叫富勒烯。將兩親分子加入溶劑中,「蝌蚪」尾巴會相互作用,使分子形成巴基球的核心和碳鏈的外殼。在混合物中添加正烷烴,分子組裝成了膠束和含絕緣C60納米線的六角形膠纖維;加入純C60並提高π共軛材料的比例,分子組裝成了片裝間層結構。這些結構含有很大比例的光電活性材料,顯示出一定的光導電性。

  在這種靈活性的超分子組裝新方法中,化學結構和添加劑(溶劑或C60)的微小變化,就能產生極為多樣的結構。這種深入控制複雜分子自組裝的程度,是以往達不到的。

  研究人員指出,這一新成果有望對「分子電子學」領域產生重大影響,碳基電子設備可能替代傳統的矽技術產品。新的分子電子元件只需調整分子間作用力達到最優化,就能大大提高設備性能,使效率更高而能耗更低,帶來柔韌靈活、多功能的工具設備和更廉價的產品,如智慧型手機、電視屏幕等。到2018年的下一屆世界盃賽時,人們可能就在用「分子足球」看足球了。

相關焦點

  • 【超分子】巨型「雪花」狀超分子的分步法自組裝及動態交換
    數十年來,合成超分子化學以生物自組裝為導向,致力於通過人工合成構建具有特定結構及功能的超分子材料。基於配位作用驅動的金屬超分子化學作為其中一類重要的反應近年來發展迅猛,實現了一系列新穎的超分子,如螺旋結構、網格框架、多邊形、多面體、輪烴、索烴、分子節等。得益於精確可控的形貌及尺寸,目前這些金屬超分子化合物在催化、傳感、藥物轉運和釋放、氣體存儲等諸多方面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性質與功能。
  • 超分子科學研究進展
    合成化學是製備超分子構築基元的好方法,為超分子組裝體製備提供了原材料的保障。超分子自組裝的對象不僅僅局限於分子尺度,納米和微米、甚至釐米尺度的物體在適當的條件下也能通過自組裝形成高度有序結構的聚集體。將尺度在幾百個納米的聚合物或無機膠體微粒組裝,形成不同方式排列,如六方密堆積的膜材料,能實現對光的調製,這為用組裝方法製備光子晶體提供了一條思路。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化學組裝調控化學發光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調控化學發光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olor-Tunable Single-Fluorophore Supramolecular
  • 科學家開發出可見光碟機動的分子馬達
    科學家開發出可見光碟機動的分子馬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25:00 華東理工大學曲大輝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可見光碟機動的分子馬達。
  • 【超分子】中南大學團隊JACS封面:「卯榫節點」自組裝巨型美學中空納米超分子
    ‍以超分子化學作為研究基礎的很多領域發展迅速,配位驅動已經發展為現代構築超分子結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科學網—為配位超分子化學奉獻青春
    同時,所領導對新引進人才和隊伍,從工作到生活,都十分關心,所以回國後,我選擇到這裡工作。」孫慶福說。 自課題組成立以來,他們在超分子組裝方法學、組裝體系的結構創新、超分子體系的性質與功能開發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和突破,近五年來在國際知名雜誌發表原創學術論文21篇。
  • 復旦大學在超分子組裝合成新型半導體納米線氣敏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超分子組裝在自然界和生命體系中廣泛存在。科學家師法自然,藉助各種非共價鍵作用和超分子組裝仿生合成了大量具有新穎結構和獨特性能的自組裝納米材料。作為一類重要的納米結構材料,半導體納米線(semiconductor nanowires)因其獨特的電學、光學、熱學以及電化學特性日益成為國際納米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
  •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第二十八分會:超分子組裝與軟物質材料
    中國化學會第32屆學術年會|第二十八分會:超分子組裝與軟物質材料 2020-01-22 0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報】為配位超分子化學奉獻青春
    同時,所領導對新引進人才和隊伍,從工作到生活,都十分關心,所以回國後,我選擇到這裡工作。」孫慶福說。  自課題組成立以來,他們在超分子組裝方法學、組裝體系的結構創新、超分子體系的性質與功能開發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和突破,近五年來在國際知名雜誌發表原創學術論文21篇。
  • 為配位超分子化學奉獻青春—新聞—科學網
    同時,所領導對新引進人才和隊伍,從工作到生活,都十分關心,所以回國後,我選擇到這裡工作。」孫慶福說。 自課題組成立以來,他們在超分子組裝方法學、組裝體系的結構創新、超分子體系的性質與功能開發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和突破,近五年來在國際知名雜誌發表原創學術論文21篇。
  • 什麼是「超分子」?
    - Sam Gellman,Uv. of Wisconsin-Madison 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法國科學家J. M. Lehn 首次提出了「超分子化學」這一概念, 他指出: 「基於共價鍵存在著分子化學領域, 基於分子組裝體和分子間鍵而存在著超分子化學」 。
  • 臺灣大學詹益慈研究團隊近年來主要工作概覽:三聯吡啶配體自組裝精確構築超分子結構
    受到自然體系生物大分子組裝體的啟發,化學家們致力於開發新的方法策略來構築複雜的超分子組裝體,實現類似於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在所有的弱相互作用中,金屬配位鍵以其豐富性、方向性以及配位強度可調性受到化學家們的青睞。目前,基於金屬配位驅動自組裝的超分子組裝體正朝著結構複雜化和功能化的方向逐步發展。
  • 【超分子】共價和配位協同驅動的變形超分子八面體籠的組裝
    超分子籠狀化合物因其獨特的幾何構型以及特定的空腔結構,在化學傳感、催化、分子封裝和分離等領域都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自組裝過程中,主要是基於Lewis鹼供體單元與Lewis酸受體單元之間的配位作用,但配位角度的局限性大大阻礙了更加複雜結構的發展。此外,共價鍵也被用於構建分子籠結構,但是其節點仍是基於單一的配位作用或共價作用。
  • 華東師大科學團隊研製成功多種超分子螢光材料
    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24日電 (呂安琪)198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三位在超分子化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 南開教授出版英文書籍 概述大環超分子化學
    該書旨在為教育工作者、科學家、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了一套相對完善的參考資料深入了解大環超分子化學,並向讀者介紹大環超分子化學領域近些年的科研成果,亦希望以此書獻禮南開化學學科創建100周年。該書分為兩卷59章,共55萬字。
  • 科學家研發出可高效組裝人基因組的方法
    科學家研發出可高效組裝人基因組的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6 14:22:10 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Benedict Paten及其課題組,利用納米孔測序和Shasta工具包完成了對11個人類基因組的高效從頭組裝
  • DNA-蛋白質多級可控組裝的精確操縱
    毫無疑問,在納米尺度上,生物大分子複合器件構象之複雜,功能設計之精巧,組裝自動化程度之高,是現有人工機械裝置望塵莫及的。這些複雜精細的生物納米機器是通過生物分子自下而上組裝形成的。蛋白質和核酸是構成生命體結構基礎與功能單位的最重要成分,從材料學角度來看,同時也是優秀的分子自組裝納米材料。
  • 超分子化學研究獲新進展
    超分子化學研究獲新進展 2016-12-06 中國科學報 黃辛 【字體:大  受生命體中刺激響應性酶催化的啟發,近年來如何利用超分子化學作用力動態可控的優勢構建人工有機、無機可轉換催化劑受到了廣泛關注。此前,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一種通過超分子主客體作用控制二氧化鈦納米粒子自組裝,從而實現雙穩態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策略。
  • 多元發色團和激發態——從離散組分到超分子組裝、納米結構和功能
    2001年38歲時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當時最年輕的院士;2005年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6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1年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201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5年當選為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銅紫荊星章和英國皇家化學學會Ludwig Mond Award。
  • 未來的智能材料——超分子材料
    J.)三人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作為獲獎的原因,萊恩提出的超分子(supermolecular chemistry)概念終於來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並且廣受關注。與此同時,克拉姆提出的主-客體化學理論(host—gust—chemistry)也得到了廣泛的發展,一大批新型的具有自組裝識別能力的冠醚出現在了科技的飛速進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