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師範學院「新型功能材料科研創新團隊」

2020-12-22 鄭師科研服務

鄭州師範學院「新型功能材料科研創新團隊」依託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量子材料研究中心為研究平臺,以金屬、半導體功能材料為研究主體(包括對材料製備和表徵、性能分析、理論設計和模擬計算等),是一支以把握學科專業前沿,引進和培養高水平研究人才,增強新型功能材料科研實力為發展目標的科研創新團隊。

作為一個新建立的科研創新團隊,「新型功能材料科研創新團隊」無論在團隊帶頭人還是團隊成員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優勢,並有著明確的研究方向及目標。

一、紮實基礎,凝聚團隊精神

團隊帶頭人唐亞楠博士,一直從事新型功能納米材料的光、電、磁性以及氣敏和催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科研領域成果顯著,先後榮獲「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鄭州市優秀教師」和「鄭州市學術技術帶頭人」榮譽稱號,他主持了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項目和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申請2項國家發明專利。在專業理論知識上紮實完整,是河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除了對科學研究的執著,唐亞楠博士還多年紮根於物理教學第一線,負責《固體物理》、《電工技術》和《大學物理實驗》等專業課程。為了讓自己的學生更快更深刻地領會到物理學知識,他將理論授課與物理實驗靈活結合,讓學生們邊學邊看、邊做邊思,在教學工作中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

唐亞楠博士以其淵博的專業知識、精湛的專業技能、創新的學術思想、超強的團隊組織協調與合作能力,像顆磁石般吸引著團隊的成員,發揮著極強的團隊凝聚作用。團隊現已吸納成員14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11人。優秀的研究成員,明確的團隊發展目標,清晰的發展規劃,通暢的發展平臺,使團隊青春永駐、動力十足、厚積薄發。

二、勇於創新,凝練研究方向

團隊以提升科技隊伍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催生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性科技成果為目標,所凝練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

1、納米功能材料的模擬與設計:通過理論計算與模擬指導實驗的開展,揭示實驗中觀測到的現象和結果。在納米材料的摻雜改性和新型功能設計的開發、研究,主要採用計算理論模擬來構建新型納米結構;通過改變外部環境和官能團修飾方式來調控材料的結構和電子特性;研究在極端條件下新型功能材料的結構穩定性和表面反應活性,為設計廉價高效的功能器件提供重要指導;

2、燃料電池和熱電材料的研究:鈣鈦礦結構的無機氧化物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氣等方面的應用研究;研究材料表面修飾層對透氧膜性能的影響、鈣鈦礦結構材料的熱電性能及其作為電解質材料在燃料電池等方面的應用研究。此外,研究類球狀微米金剛石聚晶陣列的發光性質,進一步研究以其作為陰極材料製備場發射顯示器件。

三、團結協作,共創高質量成果

該團隊堅持精勤向學,積極探索新型功能材料創新,爭取在3年內申請到2-3項國家級項目,4-6項省部級項目,經費總計超過100萬;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30篇(其中SCI 2區以上論文15篇),獲得3-5項省部級成果獎勵,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5項。始終保持研究工作的先進性和創新性,推出一批在國際有影響的研究成果。積極籌備市級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為建設省級重點實驗室奠定基礎。

每一條科研之路必然不是坦途,實驗的過程中必然會經歷千萬重坎坷。我們期待通過新型功能材料科研創新團隊的不斷建設,使之成為匯聚高層次人才,出高水平成果的科研基地,並吸引和培養一批達到國際研究水平的青年教師,打造一支具有國際影響力、創新性強的科研團隊。在新型功能材料研究領域上不斷突破、創新,提升科研競爭力。

相關焦點

  • 鄭州師範學院「學術活動月」之科研成果展——美術學院
    美術學院自升本以來,圍繞學科特色來制定發展規劃,優化學科布局,搭建創研平臺,積極開展產學研的協同創新工作,著力提升教師自身的科研創作能力,以創作科研帶動教學的發展,將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實踐,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鄭州師範學院「學術活動月」之科研成果展——地理與旅遊學院
    自升本以來,地理與旅遊學院依託學科專業和技術優勢,凝聚科研團隊,形成了以地理環境仿真和旅遊發展規劃為主的研究方向,目前建有鄭州市地理環境仿真重點實驗室、校級地理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校級地理環境仿真科研創新團隊等科研平臺,注重科研成果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注重科研成果向教學轉化。
  • 遊仙: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千帆競發
    近年來,遊仙區搶抓國家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機遇,立足區域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堅持創新發展理念,以重點園區、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帶動,全力發展新型功能材料產業。當前,遊仙正繼續緊扣產業優,勢強,強健產業、鏈、優化優化價價值值鏈鏈、、提提升升創創新新鏈,打造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大力推進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聚發展,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積蓄磅礴動力。
  • 鄭州師範學院為首屆「風尚人物」頒獎,他們曾感動中國!
    ;2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持有者唐亞楠;「省派駐村第一書記」焦建鵬;「黃大年式教學團隊」培養的鄭州師範學院殘疾人藝術團;樸實無華的學生輔導員喬丹;陽光樂觀的「白髮孝女」底慧敏;優秀校友代表、洛陽培智學校校長劉文婷等七人和兩個團隊。
  • 一批科研院所落戶鄭州高新區打造「最強大腦」
    除了在上午的開幕式上,邵家鑫帶領的精密圖像技術與智能檢測研究人才團隊與河南奇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籤約外,在下午的專場活動中,又有3家重量級科研團隊落戶鄭州高新區。王永華帶領的紡織生產過程信息化/智能化系統項目團隊籤約鄭州天啟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
  • 精益管理與創新暨河南省第二屆工業工程發展論壇在鄭州師範學院...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樊雪婧 通訊員 朱紅偉 4月15日~16日,精益管理與創新暨河南省第二屆工業工程發展論壇在鄭州師範學院嵩山學堂舉辦,業內知名專家相聚一堂,共話精益管理。據了解,這一專業是教育部與鄭州師範學院共建專業,同時,鄭州師範學院也是國內第一所開設該專業的高等院校。該專業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突出應用特色為根本,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使命,培養地方性、應用型高端管理人才。學院採取「走出去學習」和「請進來指導」的方式進行人才培養。目前,該院已與山東銀座集團、新航集團等多個企業共同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讓學生能夠「走出去」學習。
  • 寧波科研人員自主研發新型發泡材料
    由寧波科研人員自主研發的新型發泡材料已正式敲開市場大門,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    走進位於鎮海的中國輕工業綠色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筆者發現這裡展示的鞋子,可以明顯看出鞋底部分一粒一粒像爆米花般凸出,給簡單的鞋底增添了一些趣味。一問才知曉,這正是時下流行的「爆米花」鞋。
  • 泉州師範學院與上海交大醫學院聯合開發新型仿生骨修復材料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近日,泉州師範學院楊大鵬教授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範先群教授課題組合作,開發一種蛋殼來源的新型骨修復納米材料,該材料具有環保、仿生、骨誘導的特性,為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開發提供思路,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 大龍經濟開發區:創新驅動打造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高地
    當前,大龍經濟開發區正繼續緊扣產業優勢,創新驅動發展,強健產業鏈、優化價值鏈、提升創新鏈,為開發區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積蓄磅礴動力。  貴州大龍匯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集新型動力電池材料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專注於高純細無機功能材料領域的創新型高新技術企業。其主要生產電池用硫酸錳、鋰電池用四氧化三錳、電池用代汞緩蝕劑等產品。
  • 躋身「國家隊」 銅仁新型功能材料「旗艦」揚帆起航
    創新產業模式 打造全產業鏈  銅仁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躋身「國家隊」大龍開發區園區新型功能材料企業群從此,銅仁躋身「國家隊」,這標誌著我市新型功能材料產業迎來更為廣闊發展平臺、空間和未來。  依託「中國猛三角」的資源優勢,我市近年來搶抓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機遇,立足區域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堅持創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突出主導產業鏈構建,以重點園區、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帶動,狠抓「四個強化」建鏈、強鏈、補鏈的「全產業鏈」創新發展模式,初步形成具有完整產業鏈的新型功能材料(鋰離子電池新材料)產業集群,衝刺到全國該產業「第一方陣」。
  • 勇闖無人區打造科研「網紅團隊」
    2012年,張晗學成歸國,決定把他的科研理想帶到深圳發芽,並與範滇元院士搭建起整個科研團隊,助力學科發展。「深圳區位優勢明顯,相比其他大城市,深圳的創業創新環境更適合年輕人發展。」這是張晗選擇深圳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深圳是中國的矽谷,它可以快速實現科研成果轉化,實現研究成果的最大價值。」
  • 歡迎報考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
    在辦學屬性上,堅持應用性、師範性和學術性的「三性」統一;在辦學特色上,突出職業師範教育特色;在內涵及載體建設上,始終致力於職教師資培養、職教師資培訓、職教科學研究、職教信息服務四個中心建設;在服務職教全局上,注重發揮職教師資保障、職教科研引領、教育教學示範和職教文化建設四大母機功能。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獲批 永清環保發力土壤修復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化
    紅網時刻12月7日訊(通訊員 單丹娜)近日,永清環保參與的「場地土壤酸根態重金屬鈍化新型功能材料研發」項目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場地土壤汙染成因與治理技術」重點專項,通過科技部公示正式立項。該項目集中了5家長期從事土壤重金屬汙染治理的優勢力量,包括「院士」和「國家傑青」團隊,具有土壤學、材料學、環境化學、環境工程等學科交叉互補優勢。平臺資源雄厚,包括5個國家級和12個省部級科研平臺。永清環保是參與單位中唯一的企業,牽頭課題四「典型酸根態重金屬鈍化材料生產工藝與產品應用」的研究工作,並參與課題二和課題三的鈍化材料示範性驗證工作。
  • 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我國部分新材料技術創新已進入「無人區...
    「我國部分新材料技術創新已進入『無人區』,必須探索他國沒有形成的技術,創造市場還未出現的新需求,在『無人區』自主尋覓路徑,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優勢。」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幹勇在鄭州的報告會上說。
  • 鄭州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鄭州科技學院、商丘師範學院人文學院(應天書院)2020年人才引進公告
    依託鄭州大學建設和管理的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計劃於2020年建成運行(峰值計算能力將達到10億億次/秒,達到全世界前十名的水平),將成為從事地球科學研究與教學的重大基礎設施。另外,學院還設有河南省智慧政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氣象大數據工程技術中心等多個省市級科研平臺。
  • 洛陽師範學院等開發鉻酸根新型吸附多孔材料—新聞—科學網
    日前,洛陽師範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傅紅如與合作者一起,開發了一種用於有毒含氧酸根吸附處理的新型多孔材料,在鉻氧酸根捕獲方面取得突破。
  • 西北工業大學7支團隊入選2020年度陝西高校青年創新團隊
    本創新團隊依託陝西省嵌入式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工信部智能感知與計算重點實驗室,圍繞人機物融合感知計算前沿方向,開展新型智能計算技術及其應用研究,在國際權威期刊和頂級會議發表高水平論文多篇,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3項,國際知名會議最佳論文獎6項。在「微軟學術」關於「群智感知Crowd Sensing」的研究機構排名中,該團隊成果名列全球第一。
  • 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功能區現場會暨成渝綿新材料產業對接會在我市舉行
    為推動我市創新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先進位造產業功能區建設,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綿陽市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功能區現場會暨成渝綿新材料產業對接會27日在我市舉行。目前我市正通過建立「五個一」工作機制,開展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招商,梯次培育企業,加強運行監測等措施,著力建設一批主導產業突出、專業分工合理、配套功能完善、空間結構協調、管理運營高效的先進位造產業功能區,使之成為全市創新產業主陣地、創新驅動主引擎、體制改革先行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 鄭州大學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除此之外,學校在文科設立了人文學科實驗班,在理科建立了化學基地班,在工科設立了材料學科實驗班,在醫科招收臨床醫學七年制班,在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專業招收六年制本碩連讀班,這些針對不同人才培養需要建立的實驗班、基地班等今後還會不斷增加。
  • 深圳先進電子材料國際創新研究院科研骨幹招聘
    深圳先進電子材料國際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電子材料研究院」)隸屬於先進院,已初步建成國內最完善的電子封裝材料研究和開發的技術平臺,並擁有一支由近 200 人組成的研發團隊。現有試驗用地 4 萬平方米,設備資產過億元,具備完善的材料檢測分析平臺以及電子封裝材料的驗證平臺。累計獲批政府、企業、投資基金等項目經費逾 3 億元;申請專利 400 餘件;孵化高端電子材料企業 4 家;建立企業聯合實驗室 9 個;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先進材料技術創新聯盟;參與中國熱管理材料與技術創新聯盟;已初步建成研究-產業微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