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等核災區食品對臺叩關,臺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劉泰廷表示,蔡「政府」若複製萊豬模式讓核食入臺,產生的負面衝擊將遠比萊豬強烈,因為日本一貫在意中國因素,臺灣進口核災食品除了未必能參與CPTPP,日本也不會在國際議題上過度友臺,等於是兩頭落空。民眾對蔡「政府」的質疑將更甚萊豬議題,核食進口對蔡政府不會加分。
臺當局「駐日代表」謝長廷日前返臺,公開表示這次回來是要了解福島食品進口議題,更稱臺灣是否開放日本福島食品進口,對臺灣參加「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有所影響,一席話引發熱議。
針對進口核食與臺灣進入CPTPP的關聯,劉泰廷表示,開放核食頂多是「敲門磚」,並不是「入場券」。蔡「政府」目前已在美國萊豬進口議題遭受民怨批評,建議「執政黨」在核食議題要考慮清楚,否則恐怕遭受比萊豬更猛烈的政治衝擊。
劉泰廷指出,雖然現任日本首相菅義偉屬於「友臺派」,但不代表臺灣就能加入CPTPP,CPTPP對新會員入會是採共識決,沒辦法單憑日相個人意向來定奪。大陸已表態有意加入CPTPP,臺灣進入CPTPP的機會其實相當渺茫。
劉泰廷指出,根據日本過去的外交政策判斷,日本在外交決策當中,多少會考慮中日關係,加上日本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創,與大陸的經貿合作對日本格外重要,因此日本在推動外交政策上,會儘量避免觸怒中國。所以,臺灣進口核食很可能只有向日本示好的功能,而達不到實質的經貿成果,更沒有政治紅利。
蔡「政府」在核食議題上需要深思熟慮,劉泰廷表示,臺灣民眾對日本核食叩關的質疑,很容易超越萊豬進口議題。因為臺灣進口美國萊豬,雖沒換到經貿協定等實質成果,但因美國總統川普願意做面子給臺灣,包括在國際政治議題上表態挺臺、派高階官員訪臺、增加對臺軍售等,至少蔡「政府」可以對內營造臺美關係升溫的形象,獲取政治紅利,消弭雜音。
劉泰廷分析,但若臺灣進口日本核災疑慮食品,未獲得實質經貿成果,日本也不會過度張揚友臺,也就是說,臺灣恐怕在經貿合作及政治紅利兩頭落空,對民進黨「政府」的政治形象沒有好處。
至於日本福島食品進口的可能性,劉泰廷認為,就蔡「政府」對萊豬進口的強勢態度來看,福島食品進來臺灣的可能性極高,尤其臺灣面對大陸可能加入CPTPP的壓力,以及日本方面鼓吹推力,開放的機會有增無減。除非萊豬後續引起更巨大的民意反彈,否則恐怕難影響核食叩關。
來源:中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