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人,即古代傳說中生有羽翼的仙人。在漢代的畫像石、畫像磚以及墓葬壁畫中,羽人形象非常豐富。他們或逍遙自在地遨遊於仙境,或無牽無掛地嬉戲於人間。在漢墓畫像中,他們是最富於變化,且極具魅力的藝術形象。現存於河南古代壁畫館的西漢淺井頭墓壁畫與西漢卜千秋夫婦升仙圖壁畫中的羽人形象生動逼真,惟妙惟肖,可謂漢代壁畫之代表。
開欄語
壁畫,牆壁上的藝術,即人們直接畫在牆面上的畫。早在漢朝就有在牆壁上作畫的記載,多現於石窟、墓室或是寺觀的牆壁上,這些遺蹟是古代文明的見證。今起,本報開設《壁畫品鑑》欄目,為大家介紹現存於河南古代壁畫館的珍貴壁畫遺蹟。敬請關注。
西漢淺井頭墓壁畫中的羽人
羽人,即古代傳說中生有羽翼的仙人。在漢代的畫像石、畫像磚以及墓葬壁畫中,羽人形象非常豐富。他們或逍遙自在地遨遊於仙境,或無牽無掛地嬉戲於人間。在漢墓畫像中,他們是最富於變化,且極具魅力的藝術形象。現存於河南古代壁畫館的西漢淺井頭墓壁畫與西漢卜千秋夫婦升仙圖壁畫中的羽人形象生動逼真,惟妙惟肖,可謂漢代壁畫之代表。
西漢卜千秋夫婦升仙圖壁畫中的羽人(資料圖片)
羽人被賦予仙人特徵
羽人形象,在不少漢墓壁畫和器物彩畫上都有顯現。他們一般生有翅膀,以此表示具有自由來往於天地之間的神力。
西漢卜千秋夫婦升仙圖壁畫中的羽人,是一位大腹便便的老者,他的頭髮隨風向後飄揚,身披紫色羽衣,下著紅色羽裙,雙手持節(古代出使外國所持的憑證),站立雲端。
西漢淺井頭墓壁畫中的羽人站立在龍背上,是個半人半獸的形象。他的腦袋後仰,眼睛眯成了一條線,披散的頭髮幾乎平直地飄在腦後,一條腿向前踏在龍背上,另一條腿用力後蹬,身後一條長長的尾巴,尾巴特意用粗重的線條繪出,而且還有一個小小的向前彎曲的弧度,似乎是全憑藉尾巴支撐他,才不至於被疾風吹倒。
在這兩幅壁畫中,羽人身後有長長的升仙隊伍,從羽人向後飄起的頭髮和畫面中充斥著的流雲可以看出,這一行由羽人引導的隊伍以極快的速度在空中飛行。
升仙思想瀰漫漢代社會
秦漢時期修仙風氣盛行,人們渴望成為不老神仙。羽人因身有羽翼能飛,與不死同義,因此漢代墓室壁畫上出現了大量表現羽人升仙的場景,以羽人引導的乘龍飛升圖最為有名。
漢代羽人形象的出現與道教關係密切,當時也將道士稱為羽士。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日益興盛,羽人造型逐漸變化:先演變成能升空的神仙,後來又演變為飛天等佛教形象。
其實,羽人的形象在《山海經》《楚辭》中就有記載。《楚辭·遠遊》載:「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山海經》言:「有羽人之國,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身生毛羽也。」從中可以看出,在古人心中,羽人就是飛仙,是天帝派往人間接引凡人升仙的使者。西漢卜千秋夫婦升仙圖壁畫中的羽人手中持有一桿節,這是身份的象徵,也進一步說明了羽人的使者身份。
專家點評: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副館長徐嬋菲介紹,漢代神仙思想盛行,羽化成仙是世人的普遍夢想。由漢代人王充著的《論衡》一書中可知,漢代人相信,畫有飛行於雲中、身上長著羽毛和翅膀的仙人圖畫,具有使人延年增壽、千年不死的神奇功能。漢畫中眾多的羽人形象真實地反映了漢代人渴望升仙的心態。 (洛陽日報記者 賈臻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