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
雲南大理西洱河又現「魚騰」奇景,
市民沿岸圍觀,
更有不少人下河撈魚,
有人用漁網捕撈,
有的裝滿一整隻船,
還有人徒手去抓魚。
視頻一
視頻二
視頻三
半月前,
西洱河也出現過魚躍景象
相關部門對此作出解釋
小掌此前報導
↓↓↓
6月16日下午,大理市洱海保護管理局對外通報稱,6月15日下午,西洱河附近水域頻繁出現魚群躍出水面現象,州、市洱海管理部門及時組織中科院水生所、上海交大雲南(大理)研究院、大理大學、大理州漁業工作站等單位專家,趕赴現場開展水質檢測、取樣解剖、研究分析、執法巡邏等工作。
通報表示,經現場水質採樣檢測,魚群跳躍區域的各項水質指標均正常;現場跳躍魚群多為白鰱魚,有群居習性,經取樣解剖顯示,魚群體型較大、均達到性成熟;受洱海生態出流影響,魚群在西洱河附近水域聚集產卵,加之受近期天氣變化較大、氣溫偏高、氣壓和溶解氧降低等條件影響,達到繁殖條件的魚群高密度躍出水面;投放白鰱魚是開展洱海湖區生物治理的有效方式,白鰱魚作為洱海增殖放流和封湖禁漁的重點魚種,主要以藻類為食,對洱海藻類防控和水質改善有積極作用,呼籲廣大群眾文明觀魚,禁止捕撈。下步,州、市洱海管理部門將持續做好觀測研究工作,並及時公布相關信息。
雲南省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王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15日晚間,他看到朋友圈在轉發魚群跳躍視頻,他分析認為,上述現象也可能與活動斷裂錯動引起的地應力場、地下水動力場變動有關,這種變動會產生大地電磁場波動、次聲波和特殊氣體等,同樣會引起動物的異常反應。「在西洱河口一帶存在不同方向的活動斷裂交匯於此,具備利於地應力集中、引起斷裂錯動的地質構造條件。」
【來源:掌上春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