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容量最大!我國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啟動建設

2020-12-14 國際在線

11月18日,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在杭州啟動建設。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將建設全球容量最大的兩臺離心機,並包含邊坡與高壩實驗艙、巖土地震工程實驗艙、深海工程實驗艙等六座實驗艙。

建成後將為人類全過程觀測超重力環境下巖土體、地球深部物質、合金熔體等多相介質的物質運動提供研究平臺,為揭示巖土體大時空演變與成災機制、深地深海資源開發等提供基礎條件支撐。

科學界將地球上的重力稱做常重力,用1g(重力加速度)來表示,大於1個g的就叫超重力。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是用離心機產生的離心力模擬超重力,藉助離心機上的機載實驗裝置,實現超重力下物質運動試驗。

營造超重力環境,能夠提升人類觀測常重力大時空尺度多相介質運動過程能力,並且提供加速多相介質相間分離的極端物理條件。

「超重力具有『縮尺』作用,比方我們想知道100層樓高的房子對地基的影響,只需將1層樓高的模型放在100個g的超重力作用下驗證即可。」作為該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陳雲敏教授解釋說,超重力場中還存在「縮時」效應,在超重力離心機上搭載土體汙染物遷移實驗裝置,可以模擬汙染物在地下大尺度、長曆時的運移,將現實中耗時需千年的汙染物遷移研究縮短至數天。

首次開展青藏高原新生代構造變形超重力試驗,重現印度板塊擠壓導致青藏高原隆升的過程……經過多年在超重力領域的潛心研究,陳雲敏團隊已初步解決設施建設的48項關鍵技術,並利用小試和中試裝置取得了階段性的科學成果。

團隊剛獲批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多相介質超重力相演變」,也將為這一大實驗裝置的啟動建設提供保障。

「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是美國陸軍工程師兵團1200g·t(重力加速度×噸)離心機。」陳雲敏表示,此番將耗時5年來建設容量1900g·t的重載超重力離心機和容量1500g·t的高速超重力離心機,以此建成應用範圍最廣的超重力多學科開放共享實驗平臺,從而使我國在超重力及相關領域的研究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相關焦點

  • 浙大將牽頭建設「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
    它們名叫「CHIEF」(首領),學名: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Centrifugal Hypergravity and Interdisciplinary Experiment Facility,簡稱「CHIEF」)。
  • 國家超重力重大科技實驗裝置在杭州開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杭州11月18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劍平)今天,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以下簡稱超重力項目)在杭州未來科技城開工建設。據介紹,「超重力項目」是首個在浙江省落地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由浙江大學作為法人單位承擔建設任務,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專家陳雲敏為首的科學團隊申報,2016年被列入「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個優先項目之一。
  • 縮時:一天模擬上千年縮尺:實驗室裡「跑高鐵」
    縮時:一天模擬上千年 縮尺:實驗室裡「跑高鐵」浙大牽頭建世界最大超重力實驗裝置,工期5年,佔地89畝,投入20億最近,浙江大學牽頭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CHIEF)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這也是浙江省建設的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 百餘專家號召啟動「地球系統模擬裝置」建設
    全球科技界眾說紛紜。有中國科學家強調其證據不足。但無論如何,這個國外的研究結論是根據其地球系統數值模擬得出的。「要拿得出更站得住腳的科學依據並做出更可信的未來預測,除觀測研究外,還需要大大強化我們的分析和預測手段,這就離不開大規模的『地球系統數值模擬』。」中科院大氣物理所所長王會軍說。
  • ...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大科學裝置」實驗中心預計9月底完成正負零
    內容提要:全球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這是對建成後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項目(簡稱大科學裝置項目)最清晰的描述。也是繼貴州天眼(FAST)之後的又一「國之重器」,建成後將全面提升我國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
  • 全球模式菌株庫(GTSB)在廣州啟動—新聞—科學網
    全球模式菌株庫(GTSB )啟動現場 全球模式菌株庫(Global Type Strain Bank,GTSB)建設是聯盟著力推動的一項重要內容。GTSB旨在整合散在模式菌株資源,建設大規模、高質量的模式菌株實物庫和信息庫,並實現公益共享。
  • AI模擬做實驗!廣州培英中學白雲新城校區啟動「5G+智慧校園」建設
    備受關注的培英中學白雲新城校區建設迎來新進展。9日,廣州培英中學白雲新城校區正式啟動「5G+智慧校園」建設,百年名校將以科技賦能教育發展。記者從啟動儀式獲悉,隨著5G智慧校園建設啟動,培英中學成為率先在校園建設中提前布局5G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學,將打造廣州市5G智慧校園建設的樣板和標杆。智慧校園的建設基礎在於校園數據的全面採集與互通。據悉,本次智慧校園建設,將通過在新建校區全面覆蓋5G、WIFI6、物聯網絡,實現校園內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全面互聯。
  • 我國第一代中微子實驗裝置完成科學使命正式退役「組圖」
    12月12日,在深圳大亞灣核電基地舉行的退役儀式上,中微子實驗裝置的外罩打開。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新華社深圳12月12日電(記者陳宇軒、溫競華)隨著停止運行的按鈕被按下,實驗大廳的水池外罩緩緩打開,浸在碧藍色高純水中的4個中微子探測器出現在人們眼前。歷經4年醞釀、4年建設、9年運行取數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裝置12日完成科學使命、正式退役。
  • 高等學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標準(討論稿)
    根據教育部啟動的《新世紀高等教育改革工程》實驗室建設和改造項目,特制定《高等學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標準》,宏觀指導並規範高等學校基礎課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推進實驗室體制和實驗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資源共享。
  • 一大批科學裝置「在路上」 深圳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其中,中能同步輻射衍射極限光源總體規劃和物理設計項目以研究明確中能同步輻射衍射極限光源核心部件技術指標和物理設計為建設目標,對加速器和光束線站進行物理設計和計算模擬。同時,針對硬X射線衍射實驗技術關鍵設備搭建性能測試平臺,為後續高水平建設硬X射線光束線站提供理論支撐。項目的起止年限從2020年11月到2022年4月,總投資為2875.9萬元。
  • 想要有效提升肌容量,就必須了解離心收縮和向心收縮
    相信絕大多數的健身者都希望提升自己的肌肉容量,但是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提升呢?眾所周知,肌肉是由肌肉纖維而組成的,肌肉纖維可通過運動來達到收縮的目的,通過收縮鍛鍊肌肉、促進肌肉提升容量,這就是肌肉成長的原理。而我們在進行健身鍛鍊的時候,可將所有的運動有效劃分為離心收縮和向心收縮。
  • 我國第一代中微子實驗裝置正式退役!曾連續斬獲科學界大獎
    2020年12月12日,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以下簡稱大亞灣實驗)裝置退役儀式在實驗站現場舉行。至此,這個自2003年開始,經過4年醞釀、4年建設和9年運行取數的中國第一代中微子實驗裝置,實現了原定科學目標,完成了科學使命,正式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