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專家號召啟動「地球系統模擬裝置」建設

2020-12-19 騰訊網

4月6日,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召開「地球系統模擬科學和技術」發展戰略研討會。有科學家提到了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期間的熱詞「2℃閾值」:如果全球氣溫升高超過2℃,那麼地球上大部分地區的大尺度生態系統將會不可逆轉地崩潰,所以本世紀末要把升溫控制在2℃以內。

本世紀末地球是否真的會升溫2℃?全球科技界眾說紛紜。有中國科學家強調其證據不足。但無論如何,這個國外的研究結論是根據其地球系統數值模擬得出的。「要拿得出更站得住腳的科學依據並做出更可信的未來預測,除觀測研究外,還需要大大強化我們的分析和預測手段,這就離不開大規模的『地球系統數值模擬』。」中科院大氣物理所所長王會軍說。

「事關國家的重大戰略問題」

隨著社會發展,大規模科學計算已成為現代科技的重要手段。其中,利用超級計算機的「地球系統數值模擬」使對地球系統未來演變的科學預測成為可能,關於氣候變化的「2℃閾值」就是這種預測的結果之一。

「進入21世紀,氣候變化越來越引起各國注意,它不僅是科學問題,已逐漸演變為政治問題。」研討會上,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院士首先發言。

在徐冠華看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已成為全球政治家關心的重大問題。美國、歐洲、日本都早已提出或建設了自己的地球系統模擬計劃,有持久穩定的經費支持。「這使得發達國家在地球模擬科學特別是在全球氣候變化學術領域具有主導權,同時也掌握了在全球氣候變化特別是全球變暖的減緩、適應措施等方面的話語權。我們在很多方面還處於被動的地位。」

王會軍也把建設地球系統模擬裝置、開展地球系統數值模擬看成是「國家重大戰略問題的需求」。他表示,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及對策方面,一個國家能否有話語權並掌握主導權,能否制定正確的適應對策,除了掌握更為可靠的科學事實和依據外,更要有能力做出自己的、令人信服並可利用的對未來的預測。「通過發展自己的地球系統模式可以在維護我國發展權益方面起到科學支撐的重要作用。」

「這種狀況必須儘快改變」

地球系統數值模擬就是在超級計算機上進行大規模的科學計算,從而認識和再現地球系統的過去和當前狀況,並預測未來。由於它牽涉到超級計算機的硬體系統、軟體系統、資料庫系統和可視化展示系統,因而是一個需要巨資投入的大科學裝置。

中科院院士曾慶存從學科發展角度強調地球系統數值模擬的重要性。他認為地球科學內部各學科交融的最新特徵之一就是地球系統動力學模式的提出和研製,它用數理方法將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地理科學和地球生命科學等結合成一個可建模、可定量計算的巨系統。「不能用嚴謹的數學方式表達的科學問題很難說是屬於現代科學範疇的」,以往的靠數理的公式化求解「已無濟於事」。

「地球數值模擬在地震預測的研究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陳運泰院士指出,日本、美國都利用地球系統模擬技術研究地震,並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徐冠華不僅把地球系統模擬技術看成是一項戰略技術,「而且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國家地球科學研究綜合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我們應對全球變化、減災防災、環境治理必不可少的科學支撐」。他特別指出,過去我們把地球系統模擬當作純粹的基礎研究,忽略了它的技術性和工程性,也主要是以基礎研究項目的形式來投入。「這種狀況必須要儘快改變。」

研討會上,來自國內40多個單位的100多位專家(包括17位院士)達成共識,國家應儘快啟動大科學工程——「地球系統模擬裝置」的建設。

相關焦點

  • 我國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啟動建設
    11月18日,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在杭州啟動建設。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將建設全球容量最大的兩臺離心機,並包含邊坡與高壩實驗艙、巖土地震工程實驗艙、深海工程實驗艙等六座實驗艙。建成後將為人類全過程觀測超重力環境下巖土體、地球深部物質、合金熔體等多相介質的物質運動提供研究平臺,為揭示巖土體大時空演變與成災機制、深地深海資源開發等提供基礎條件支撐。科學界將地球上的重力稱做常重力,用1g(重力加速度)來表示,大於1個g的就叫超重力。
  • AI應用與地球模擬系統的美妙融合
    「我們當然不能真的去炸山,但是我們可以採用數值模擬的手段,製造一個虛擬的地球。任何有趣的想法、大膽的想法、天馬行空的想法,都可以藉助數值模擬去實現」,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副教授、地球系統數值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黃小猛博士如是說。
  • 面向全球正式發布:最高解析度、500年超長「通用地球系統模式(CESM)」模擬數據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面向海洋與地球氣候變化重大科學前沿,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協同攻關,支撐海洋命運共同體建設,於2020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向全球發布最高解析度、500年超長「通用地球系統模式(CESM)」模擬數據(登錄網址http://ihesp.qnlm.ac/,即可免費下載使用
  • 冷啟動模擬試驗機製冷氨系統/氟系統
    冷啟動模擬試驗機製冷氨系統/氟系統   冷啟動模擬試驗機,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冷啟動模擬試驗機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
  • 浙大將牽頭建設「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
    它們名叫「CHIEF」(首領),學名: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Centrifugal Hypergravity and Interdisciplinary Experiment Facility,簡稱「CHIEF」)。
  • 一大批科學裝置「在路上」 深圳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其中,中能同步輻射衍射極限光源總體規劃和物理設計項目以研究明確中能同步輻射衍射極限光源核心部件技術指標和物理設計為建設目標,對加速器和光束線站進行物理設計和計算模擬。同時,針對硬X射線衍射實驗技術關鍵設備搭建性能測試平臺,為後續高水平建設硬X射線光束線站提供理論支撐。項目的起止年限從2020年11月到2022年4月,總投資為2875.9萬元。
  • 陝西省國土廳啟動第49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活動周
    4月22日, 由國家土地督察西安局指導,陝西省國土資源廳主辦,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和陝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協辦的,「珍惜自然資源,呵護美麗國土」第49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周啟動儀式在西安拉開帷幕。、紀委書記成生權出席啟動儀式。
  • 走向地球系統科學
    農業耕作、城鎮化以及道路交通等建設大大改變了原有的地表形態;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溫室氣體,改變大氣圈的化學組成,對氣候系統造成了顯著影響。地史學將地球系統科學的研究橫跨時空,古今過程的結合,幫助我們更好的認知地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同時超級計算機的出現,極快的運算速度和龐大的存儲容量,使得人們對於高度複雜的非線性地球系統的模擬有了可能,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處理分析數據,建立模型,推進著地球系統科學的發展。
  • 什麼是地球系統科學?
    農業耕作、城鎮化以及道路交通等建設大大改變了原有的地表形態;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溫室氣體,改變大氣圈的化學組成,對氣候系統造成了顯著影響。地史學將地球系統科學的研究橫跨時空,古今過程的結合,幫助我們更好的認知地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同時超級計算機的出現,極快的運算速度和龐大的存儲容量,使得人們對於高度複雜的非線性地球系統的模擬有了可能,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處理分析數據,建立模型,推進著地球系統科學的發展。
  • 清華大學成立地球系統科學系
    清華大學成立地球系統科學系來源:光明網 2017-01-04 鄧暉作為清華大學「雙一流」建設的又一重要舉措,該校近日成立地球系統科學系,這標誌著清華地學學科建設再上新臺階。目前,清華大學地學系每年招收生態學、大氣科學博士生和碩士生各20餘名。首任系主任由知名地理學者宮鵬擔任。
  • 清華大學成立地球系統科學系 地學學科建設再上新臺階
    清華大學成立地球系統科學系 地學學科建設再上新臺階清華新聞網12月30日電(記者 李 婧)12月30日上午,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簡稱「地學系」)成立大會在主樓後廳舉行。地球系統科學系是清華學科總體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希望地學系充分利用清華多學科優勢,集聚一流的師資,開展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培養一流的地學人才,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地學學科,為中國乃至世界地學做出更大的貢獻。
  • 我國牽頭的區域地球觀測系統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
    中青在線北京5月18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獲悉,亞洲大洋洲區域綜合地球觀測系統首屆國際會議今天閉幕,會上中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國一致同意啟動開展湄公河遙感綜合應用示範。這標誌著我國牽頭的區域地球觀測系統建設進入實質性階段。
  • ——記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團隊
    地球系統模式,正是定量描述地球系統各組成部分性狀及其相互作用的數學物理模型。它基於地球系統中的動力、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建立起來的數學方程組,通過高性能計算技術與方法進行數值求解,以實現對地球系統各種複雜行為的模擬與預測。
  • 南京大學深時地球演化模擬高性能計算系統中標公告
    一、項目編號:JITC-2011AH3300(招標文件編號:JITC-2011AH3300)  二、項目名稱:深時地球演化模擬高性能計算系統  三、中標(成交)信息  供應商名稱:南京優之傑科技資訊有限公司  供應商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區高新開發區15號樓513房  中標(成交)金額:169.4900000
  • 國家超重力重大科技實驗裝置在杭州開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杭州11月18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劍平)今天,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以下簡稱超重力項目)在杭州未來科技城開工建設。據介紹,「超重力項目」是首個在浙江省落地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由浙江大學作為法人單位承擔建設任務,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專家陳雲敏為首的科學團隊申報,2016年被列入「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十個優先項目之一。
  • 懷柔科學城東區大科學裝置6月試運行!南部將建北大懷密醫學中心
    1月6日,密雲區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開幕,記者獲悉,懷柔科學城東擴以來,密雲區集全區之力推進科學城東區建設,目前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已完成土建工程,將於今年6月進入試運行。懷柔科學城東區位於密雲區。
  • 【北京日報】中科院百餘院所重組四大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百餘個科研院所將啟動重組,重新組建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等四大類現代科研機構,長期不出科研成果的研究所將面臨撤併。8月19日,中科院通報「率先行動」計劃,公布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
  • 2021屆陝西美術模擬聯考(二模)今日啟動 率先實行電子閱卷系統閱卷
    2020年11月5日,2021屆陝西省美術模擬聯考(二模)啟動儀式正式舉行,會議對模擬聯考的工作安排進行了詳細的部署,再一次強調了模擬聯考的公平、公正、公開、專業原則。2021屆陝西美術模擬聯考(二模)啟動儀式
  • 地球系統模式開發100年:迭代認知地球圈層
    本文回顧了地球系統模式100年來的發展歷史,從它的發展脈絡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人類在不斷推進能夠反映地球各圈層之間相互作用的數值模式,對於全球氣候變化的理解也在模式發展的過程中一步步深化。今天最先進的模式,不僅能夠模擬大氣,還可以加入越來越多的耦合過程,讓模式可以模擬海洋、水文、冰雪、陸面等圈層;同時針對大氣層,在環流、天氣之外,模擬影響空氣品質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
  • 國際高解析度地球系統預測實驗室成立 在中國青島和美國建設
    齊魯網青島11月16日訊(記者 郭靜 張磊 孫楊 辛鵬 青島臺張峰 即墨臺單超)今天上午,國際高解析度地球系統預測實驗室在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正式成立。實驗室由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與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共同組建,明年1月正式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