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真累,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家務」50歲婆婆發朋友圈,刺痛兒媳

2020-12-20 鄭在秀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會輕易被改變。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可以給出建議權,而對方也有拒絕權,這是一種良性的人際關係。如果我們自恃功高,那往往會讓自己膨脹,得不償失。

婚姻也是人際關係的另一種體現,婚姻絕非兩個人的事,更是兩個家庭的關聯。而婚姻中的人際交往,則需要更多的技巧和細節。

親人之間往往最怕的就是過分的幹涉,我們不能因為關係親密就強迫對方去做一些事,想要家庭和睦,首先要做的就是互相尊重。而建立一個新的家庭,往往最難以平衡的便是婆媳關係了。

大家都說害怕自己遇到一個壞婆婆,但有時候,善良的婆婆也害怕遇到蠻橫不講理的壞媳婦。秋子曾靜也是一個不講理的媳婦,直到結婚五年後,婆婆發的一條朋友圈才算點醒了她!

01公主病的秋子

秋子是一個很優秀的人,家境優越,自小便受到良好教育,學習也非常優秀,但是唯一不好的一點就是脾氣太犟,也就是常常被人嫌棄的「公主病」。

秋子和王力是一群朋友自駕遊中認識的,因為倆人都單身,所以被身邊的朋友慫恿起來。王力也大方地要了秋子的聯繫方式,秋子經過幾天的相處,覺得王力是個還算靠譜有的人,就給了她的號碼。

俊男美女在聊天中慢慢熟絡,一來二去,沒過多久,倆人就確定了戀人的關係。倆人正是戀愛之後,王力就發現了秋子有些任性,有點驕縱。但是王力這個人不愛計較,所以也沒太放心上,他覺得大老爺們,這點事都不算事。

後來兩個人步入了婚姻,王力對秋子更是好得不得了,讓身邊的好朋友們非常羨慕。

02、善良的婆婆。

王力平日裡很忙,經常不在家,但秋子在家裡工作,所以平日裡秋子跟婆婆的接觸更多。

婚前王力一直擔心秋子和母親會吵架,所以他一再告訴母親:「秋子嫁到我們家,就算是我們家的人了,家人之間不要生氣,你能讓著她就讓著她點。」做母親的自然是願意為兒子犧牲,只要兒子幸福,當母親的就在所不辭。

但秋子的人性遠遠不在婆婆的想像之中。

平常在家裡,王力不在家,秋子在婆婆的面前非但不收斂,甚至還變本加厲。從一日三餐到其他各個方面,只要婆婆做得沒讓秋子順心,她就會鬧脾氣。做家務的時候,聲音稍微大了些,秋子就要唧唧哇哇說半天。秋子吃到嘴裡的菜,覺得稍微淡了一些,她也要埋怨半天。

而婆婆擔心自己生氣後會給兒子帶來麻煩,所以就是一忍再忍。

婚後第二年,秋子懷孕了,婆婆更是每天變著花樣去「伺候」兒媳婦,生怕她吃不好穿不暖。而且害怕秋子生氣動了胎氣,即使被吼,婆婆也是只當沒聽見。

王力和父母從小就吃得比較清淡,但秋子喜歡吃辣,為此,婆婆自從倆人結婚之後,桌子上總會多出一兩道比較辣的菜,就是為了滿足秋子的口味。

每年過年的時候,其實是婆婆最累的時候。像平常人家裡,家裡來客人都是婆婆媳婦一起幹活。但是在這個家中,忙碌的都是婆婆,秋子連下手都不願打一下,拿起手機就開始跟自己的小姐妹聊天,或者追電視劇。

03身體不適的婆婆。

眼看又是一年新年,王力一家也是早早準備好了各種食材,準備著迎接新年。但是當天,婆婆的身體突然有些不適。

為此,王力勸自己的母親:「媽,你就隨便弄幾個菜吧,反正咱們一家四口天天都在一起,犯不著弄大菜。等回頭咱們家來了客人,再動手也不遲。今天也別給秋子另外加菜了,我給你打下手,做幾道菜咱們就坐下來吃。」婆婆聽了王力的勸說,就和兒子弄了幾個家常菜。

吃飯的時候,秋子看到一桌子的家常菜有點不開心,發現沒有自己愛吃的菜之後,立馬就拉下臉來了,嘟囔了一句:「過個年都這麼不像樣,我吃什麼呀?肚子裡的孩子怎麼辦?」

婆婆一聽,不顧王力的勸阻和自己生病的身體,又進廚房忙碌了起來。

吃完飯後,王力趁著母親在洗碗,拉過秋子,指責地說道:「咱媽今天身體不舒服,這菜是我讓她這麼做的。她拖著病還給我們做飯吃,你非但不感恩,還擺臉色,你是不是有些過分了?」

04婆婆的朋友圈刺痛了秋子

秋子卻不以為然:「我嫁過來又不是做保姆的,咱媽做的飯我不愛吃我說說怎麼了,再說,我也不知道今晚是你的意思啊。」

王力說:「再怎麼說那都是我媽,她對你夠好了,大家有目共睹,你別太過分了,這麼多年我媽不想讓家裡生氣,一直忍著你的脾氣,你也見好就收啊。不說你這樣那樣,起碼能幫忙幫幫忙,難道你嫁過來就是當大小姐的?」

秋子不想跟王力大吵,便說知道了,於是就去玩手機了。而一看朋友圈,卻看到婆婆不久前發了一句:「過年真累,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家務。我當年未出嫁的時候倒是挺喜歡過年的,家裡熱鬧我就開心。但做了婆婆以後,我突然不喜歡過年了。」

剛剛還賭氣的秋子,看到婆婆這麼兩句話,心裡突然被戳了一下。她悄悄走到客廳的門邊,看到還在忙碌的婆婆,她的動作有些遲緩,有時候還要停下來歇一歇,頓時心裡不是滋味。

秋子突然想起以前,自己的母親也跟自己說過,過年是最累的時候了,看起來一家人和和睦睦,和親戚有說有笑,但是這個時間卻是女人任務最多的時候。而秋子一想,自己嫁過來這麼幾年,從沒幫婆婆做過什麼,一瞬間,她好像突然醒悟了,原來婆婆也會抱怨,婆婆也是一個有七情六慾的女人。

秋子慚愧地走到婆婆身邊,握住婆婆的手,眼淚一下就來了:「媽,對不起,我太任性了,我以前什麼都不幫您幹。今天您身體不舒服,我還各種挑剔,我太不應該了。我以後再也不人性了,我幫你一起收拾。」

婆婆被秋子的舉動嚇了婆婆一跳,但又有些受寵若驚,忙回覆:「秋子啊,你怎麼了,是不是哪裡不舒服?你別動,我來就好。」

「媽,您責怪我吧。我這個兒媳婦太不稱職了,什麼活也幫不了。」

「說什麼傻話啊這孩子,快去休息。兒媳婦又不是來我家打理家務的,再說你現在都懷孕了,這就是給了我們王家最好的禮物啊。」

秋子聽到婆婆這麼說,更加愧疚了,哭得也更兇了。王力和公公聽到聲音之後,趕忙從書房走了出來。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一家人又坐下來談了心。這個時候的秋子覺得,在她的心裡,從來沒有這麼滿足過。

後來生完孩子後,秋子樂意幫婆婆一起打理家務,婆婆也非常願意幫秋子帶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再也沒有吵過架。

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但是愛卻讓我們聯繫到了一起。

人們的努力往往是為了幸福,而經營一個家庭也是如此,要想生活幸福,就必須要付出努力

不管婆媳還是夫妻,家人之間都要將心比心,互相尊重,只有這樣,幸福才會長留在這個家庭。

今日話題:在你家裡,家務活誰來幹呢?

相關焦點

  • 50歲婆婆對未來兒媳的兩個要求:學曆本科以上,會做所有家務!
    而在這一點上,婆婆表現的更為明顯,畢竟丈母娘對女婿的要求相對較低,而婆婆對未來兒媳的要求卻頗多。2,王阿姨今年50歲,兒子28歲,至今未婚。跟所有父母一樣,王阿姨也希望兒子能夠早日成家,畢竟兒子年齡一天天大,也早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
  • 「你不做家務,算什麼兒媳婦!」兒媳回婆婆一句話,她當場傻眼!
    前段時間聽到了一個故事,是關於媳婦讓老公去洗碗,婆婆卻不樂意的事情!看完我有點恍惚,為什麼自己的兒子去洗個碗,就顯得那麼不高興呢?好像你的兒子就只能吃不能做家務一樣。我真的是想說,你兒子也別吃飯了吧,這樣他也就不用洗碗了呀!這個婆婆真的要這樣的嗎?
  • 婆婆發過年紅包,兒子:「憑啥給兒媳發6.6元?以後過節不回了」
    讀者來信我和丈夫國標結婚有八年了,我們還有個四歲的兒子,兒子很聰明可愛,小小一個人就懂得幫家裡分擔家務活。現在我的家庭還算是比較美滿的,畢竟沒有和婆婆住在一塊,少了不少婆媳矛盾。雖然我沒有和婆婆在一塊住,但其實婆婆從一開始就已經看我不順眼了,因為在婆婆看來,我是配不上他兒子。
  • 婆婆趕走兒媳後發朋友圈慶祝,一月不到,就哭著求兒媳復婚
    鄰居陳老太就固執地趕走了兒媳,陳老太總覺得自己的決定才是最對的,直到家裡亂成一團,她才發現兒媳的重要性。婆婆趕走兒媳後發朋友圈慶祝,一月不到,就哭著求兒媳復婚。現在的陳老太后悔莫及,可不管她如何乞求,兒媳就是不願再復婚。
  • 「懷孕了就不做家務,當自己是公主?」兒媳這麼做回應婆婆,寒心
    辭職後,惠秋每天都在家裡呆著,任何家務活都不幹,水太冰不碰,怕著涼;婆婆燒得飯菜太鹹太辣了,就要婆婆重新燒。婆婆依著惠秋,但是她心裡覺得這個兒媳太過於矯情。每個女人都要重視自己懷孕這個時期,要照顧好自己,沒有經驗的孕媽,可以多看專業的教科書學習知識,科學的養胎,科學的生娃。
  • 過年給婆婆送去五千紅包,聽到她和鄰居閒聊,兒媳轉身離開
    婆媳關係向來是一件使人頭疼的事,有句老話說「婆婆不是媽」,有時候因為一句無心的話,便能導致婆媳關係緊張。對於新手兒媳來說,更是渴望能夠得到婆婆的認可,遇到一個善待兒媳的婆婆,心情簡直比中大獎還開心。當然了,天下還是有很多疼愛兒媳的好婆婆,真正做到視同己出。
  • 婆婆打理家務兒媳吹毛求疵,分家不到一星期,兒媳嘗到了苦頭
    出於對兒孫的疼惜,通常家務活公婆負責打理,對他們來說,買菜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這些家務雖然忙碌繁瑣,可是能在有生之年多為孩子們做點貢獻,再累也是值得,他們樂意累並幸福著。但是兩代人生活上畢竟存在著差異,婆婆做事未必能合兒媳的心意,所以出現有些婆婆明明任勞任怨,卻換不來兒媳一句感激,甚至看不順眼,真是寒了老人的心。
  • 邋遢婆婆教兒媳如何做家務:不想讓兒子離婚的婆婆們,好自為之
    夏雨和男友談戀愛的時候,他父親已經去世了,因為都是婚姻曾經失敗的人,有緣分在一起彼此都很珍惜。那會談到婆婆的時候,他就堅持一定要和他母親一起住,說是父親不在了,他不放心母親一個人住。不是家裡沒條件,房子還是有的,而且步行幾分鐘就到,純純的那種「一碗湯」的距離。後來,夏雨和男友及他的母親認識久了,發現不是男友離不開他媽,而是他媽離不開她兒子。
  • 兒媳發朋友圈抱怨,小姑子看後轉發親戚群,婆婆看後崩潰大哭
    最近看到這樣的一則視頻,一個兒媳因為兒子生病,婆婆不幫忙,發了一條朋友圈來宣洩。雖然這個朋友圈裡不指名道姓,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在說她的婆婆。兒媳找到了調解員表示,自己當時就是特別的氣憤,所以就發了這樣的一個朋友圈。但沒有想到之後的事情走向,卻讓她有點控制不住了。因為這條朋友圈被小姑子看到了,於是小姑子就把這條朋友圈截了圖,發到了親戚群裡,這件事情不僅婆婆知道了,親戚們也都知道了。
  • 帶孫子9年,兒媳給5千紅包,隔天看到兒子朋友圈婆婆寒了心
    然而兒子如今已經34歲了,卻依舊是白眼狼。02彭阿姨今年66歲,育有一兒一女,她有著和大多數農村婦女一樣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將兒子看得比女兒重要,很早就開始替兒子攢老婆本。後來兒子結婚,她和老伴拿出全部積蓄為小兩口在城裡買房辦婚禮,每年賣糧食的錢也都貼補他們。老兩口平時捨不得買葷菜,但只要兒子兒媳一回來,便和過年一樣好酒好菜招待。
  • 妻子朋友圈曬婆婆做的「月子餐」,丈夫看到後,把婆婆送回了家
    妻子朋友圈曬婆婆做的「月子餐」,丈夫看到後,把婆婆送回了家表姐是一個身材嬌小的女生,不過表姐夫卻有著一米八多的大高個子。當時表姐的婆婆根本就沒有看中表姐,總是嫌棄她長得太矮。表姐父母這邊也不同意她嫁過去,畢竟婆家離得太遠了,怕女兒受欺負身邊也沒人幫襯。不過表姐十分堅持,最後父母也沒辦法。
  • 「離婚了,過年不用做18人的飯收拾鍋碗了」前妻朋友圈刺痛男人心
    有壓歲錢可以拿,有雪可以玩,放炮竹點菸花,每天都有好吃的好玩的,可以明目張胆的熬夜,家裡的親人歡聚一堂,推杯換盞間,年就這麼悄然過去了。往往是還沒玩兒夠,就已經到了開學的日子,意猶未盡,又開始期待著下一年的到來。可我的母親卻總是說,她最討厭的,就是過年。
  • 58歲婆婆哭訴:自己出錢又出力,兒媳反而不領情,我錯在哪裡?
    相信此時婆婆主動幫忙帶孩子,兒媳一定會感激不盡,倘若婆婆再加上兩條,又給請保姆,又給出錢,那兒媳更應該尊重孝順婆婆。 可有這樣一對婆媳,婆婆出錢又出力,兒媳非但不領情,還對老人冷若冰霜,婆婆非常難過,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看看這位婆婆怎麼說。
  • 兒媳孕期不做家務,婆婆看不慣:我生之前還下地幹活,你就是矯情
    昨天,我媽在院子裡遇到同住一個單元的張婆婆,當時張婆婆正趕著出去,說要去兒子家幫著做家務。我媽很納悶:你兒子都結婚了,還是讓他們小兩口自己做吧,你享享清福不行啊?張婆婆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抱怨說自己兒子眼瞎,娶個媳婦太懶了,自從懷孕後就啥事也不做,本來兒子上班就累,回家還得做家務,她實在看不下去,想著自己幫著做,至少兒子可以輕鬆點。
  • 婆婆住院一個月,兩兒媳一個在床邊照顧,一個在朋友圈「雲」盡孝
    兩個兒子都很孝順,爭著要把劉老太接到自己家去住,劉老太說什麼也不去二兒子家住。一方面婚房是女方準備的,就連彩禮也象徵性地要了3.3萬,就這還退回來了1.5萬。劉老太覺得兒子結婚,自己什麼都沒準備,理虧,心裡也沒底氣。最重要的是,她受不了二兒媳的做派,二兒媳喜歡發朋友圈,大小事都要拍照發朋友圈,但最關鍵問題是她喜歡作假。
  • 婆婆過年給兒媳6.6元紅包,兒子:「媽,以後我們不回來過節了」
    導讀:婆婆會不會欺負你,關鍵在於男人有沒有眼睛,足夠愛你的男人,是不會讓你受婆婆欺負的。很多人都在婚姻裡抱怨婆婆不好,其實,婆婆好不好關鍵看她兒子有多愛你,老公愛你護你,婆婆就會喜歡你,就算不喜歡,也會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 婆婆發朋友圈「都交了三個男友,還好意思要彩禮」兒媳的回覆亮了
    文|仙仙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婆媳關係是一種亞洲特色,把兩個本就不相干的女人捆綁一起,做幾十年的鄰居。」話糙理不糙,可如果兒媳溫柔,婆婆理解,這樣的組合也並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相反如果其中一方總是使壞去打壓另一方,那關係自然勢同水火,甚至會破壞剛剛在一起的婚姻。
  • 婆婆為照顧兒媳坐月子,考月嫂證!每天給兒媳做五六頓「月子餐」
    近日,在甘肅民勤出現了一位中國好婆婆,兒媳坐月子,婆婆王雪琴特意報了月嫂培訓班,每天給兒媳做五六頓月子餐。早晚餐小米粥,十點做紅棗薏米枸杞粥,下午兩點做主食如茄子菠菜西紅柿揪面,五點多做雞湯或羊肉泡饃,每頓也會變著花樣來。她說媳婦生孩子很辛苦,要好好照顧她。網友紛紛給這位婆婆豎起了大拇指。
  • 一位63歲婆婆的感嘆:對兒媳好,是我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事
    人都是相互的,你全心全意對別人,別人也會全心全意對你。」 這句話實在有理,人心都是肉長的,對許多家庭來說,當婆婆對兒媳婦真心實意,關懷備至,在婆婆年齡增大後,大多數兒媳婦都會盡心照顧婆婆。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都困擾著許多家庭。
  • 「婆婆生日,我送她一對鐲子,晚上看到她發的朋友圈,我生氣了」
    前兩天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組數據,關於中老年人上網的數據分析,50歲以上的網民接近1個億,而且每年以900-1000萬的速度增長,這其中有超過一半的用戶能夠熟練使用微信等聊天工具和購物平臺。這些網絡工具的熟練掌握一方面豐富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也成為了挑起家庭事端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