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現代化城市,你有多久沒見過清澈見底的河流了?在重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道路上,重慶正通過推行河長制,將每條河流的管護責任落實對應到人,不斷砥礪前行。而河長制的有效運行,離不開一群工作人員的默默耕耘,楊艦便是其中一員。對河流心存特殊感情的他始終敬業職守,並在今年11月被市總工會評為勞動和技能競賽技能之星。他的身上,究竟有一個怎樣的故事?
一場逐夢之旅:
「我想讓河流都恢復如初!」
對於楊艦來說,從事護河、愛河工作是一場逐夢之旅,這個「夢」最初源於他美好的童年時光。
楊艦出生於巴南區魚洞鎮,老家門口有一條河。童年時每當在河邊玩泥巴、捉螃蟹、戲水玩耍,聽聞著鳥語花香,看著清澈見底的河水在陽光下漾起微波時,他都感覺這一切是那麼自然與純淨。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昔日乾淨的河水也蒙上了渾濁的灰影……「不知不覺,垃圾傾倒、汙水亂排、亂佔亂建、亂耕亂種等現象如同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大夥的寶貴回憶都沒了,巴南有大小溪河100多條,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它們都恢復如初。」楊艦感慨說。
(花溪河變得清澈)
據了解,為解決河庫管護問題、維護河庫健康生命,重慶市巴南區自2017年5月起全面推行河長制,楊艦也因此成為巴南區花溪街道的一名河長制工作人員。巴南水資源十分豐富,轄區面積1825平方公裡,流域面積佔1700多平方公裡。而花溪街道正處巴南區核心位置,在這裡,流經的15公裡長江、17公裡花溪河就是城市的「血管」,對城市生態、城市形態塑造、市容市貌的影響舉足輕重。正是這份重量,與兒時的「夢」一起激勵著楊艦長期奮戰在河長制工作一線。
(楊艦在巡河)
楊艦告訴記者,平時,他主要負責按街道河長要求組織街道級河長、督促村居級河長開展常態化巡河;組織協調開展河道相關專項整治;溝通協調河長制相關部門分工合作;積極處理群眾投訴問題等。「巡河可不是單純的『溜達』,要留心觀察,看兩岸有沒有垃圾、汙水亂排、亂搭亂建,以及河道休閒設施有沒有被破壞等情況,還得做好巡查記錄,並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楊艦表示,這事兒,不容馬虎。 2020年1-11月,他共計組織街道級巡河50餘次,村居級巡河2878次,出動巡查人員2000餘人,協調處理各類問題98個。
一場攻堅之戰:
「堅持幹,就算用『笨辦法』!」
從事河長制工作的3年多來,楊艦遇到過不少挫折,但每一個挫折,都讓他始終堅信自己的工作意義非凡。
當被問到難點具體在哪時,他談起一個頗為棘手的狀況:因投入使用已久,花溪街道的幾處箱涵存在汙水溢流的現象,導致溢流處河底經常淤泥堆積、發黑髮臭。這種基於城市基礎設施損壞引發的問題以前時常發生,每次都需要確定施工方案進行反覆清淤,再根據情況選擇將黑臭淤泥就地掩埋或運至垃圾處理廠。溢流多少次,就重複相同的步驟多少次……雖然是個「笨辦法」,但想要保障河流潔淨,就只能如此堅持!從2017年-2019年,幾處清淤量便達6000立方米。好消息是,花溪河綜合整治項目已經啟動,屆時基礎設施也將得到提升。「期待綜合整治項目能取得好的效果,我們就能對河流進行更多精細化管護了。」楊艦笑著說。
(工作人員在清淤)
整治項目定能帶來大提升。在楊艦的回憶中,花溪河農業面源汙染整治項目就令他印象深刻。
(楊艦巡查花溪河炒油場段土坡菜地整治前)
(花溪河農業面源汙染整治中)
「在城市化進程中,河道管理尚不嚴格,使得以前的花溪河兩岸曾遺留許多菜地,菜地裡到處都是鋤具、糞桶糞坑,臭氣燻天。」楊艦告訴記者,針對這種情況,當時他們堅持長期宣傳和單獨上門做思想工作,宣傳亂墾亂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在不斷努力下,最後共計清理復綠長江、花溪河沿河兩岸土坡菜地近1000畝,消除露天糞坑2300餘個,同步對清表後的土地播撒草籽花籽3200公斤。如今,草籽花籽早已長成了茵茵綠草與朵朵小花,楊艦再去巡河,常碰見在河邊散步休閒的居民,大家都說現階段沒有了亂種菜、亂搭建、亂排汙的情況,花溪河漂亮多了!
(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後的花溪河沿岸)
「居民滿意,就代表著我離夢想又近了一步。」楊艦高興地說,往後,他也將繼續立足本職,履職盡責,發揮作用,為實現轄區27公裡河岸線「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花溪街道常態化清漂)
上遊新聞 喻楠潔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