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政務記者 康世甫)推動鄭濟高鐵濮陽至濟南段儘快開工建設;實施高速公路「雙千工程」,推動一批普通幹線公路提質改造;加快推進市、縣級兩場三館(公共體育場、全民健身活動廣場、全民健身活動中心、體育館、遊泳館)建設……
4月4日,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保持基礎設施等領域補短板力度的若干意見》,重點聚焦脫貧攻堅、鐵路、公路和水運、機場、水利、能源、生態環保、農業農村、城鎮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十大領域基礎設施建設。
1.脫貧攻堅領域
大力實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
聚焦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確保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重點推進產業項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深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大力實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積極實施以工代賑。
2.鐵路領域
推進鄭萬、鄭阜、太焦、鄭濟等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建設
全力推進鄭萬、鄭阜、太焦、鄭濟等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建設,推動鄭濟高鐵濮陽至濟南段、京雄商高鐵、菏澤至蘭考高鐵等儘快開工建設,加快推進呼南高鐵豫西通道前期工作。建成蒙華鐵路,協調推動三洋鐵路全面開工建設,實施一批鐵路專用線項目。穩妥有序推進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建設,推動鄭許市域鐵路鄭州段儘快開工建設,積極推進新鄉至焦作、鄭州南站至登封至洛陽等城際鐵路項目前期工作。
3.公路和水運領域
實施高速公路「雙千工程」,構建通江達海水運網絡
實施高速公路「雙千工程」, 重點推進澠池至淅川高速西峽至淅川段、澠池至淅川高速澠池至洛寧段、澠池至淅川高速洛寧至欒川段、欒川至盧氏高速、濮陽至衛輝高速濮陽段、濮陽至衛輝高速滑縣至衛輝段、鄭州至西峽高速雙龍至西峽段、許昌至信陽高速、安陽至羅山高速上蔡至羅山段、濮陽至陽新高速寧陵至沈丘段、濮陽至陽新高速濮陽段一期、連霍二廣高速聯絡線、連霍呼北高速聯絡線、蘭考至原陽高速封丘至原陽段、沿太行高速新鄉段等高速公路建設,推動一批普通幹線公路提質改造,推進沙潁河、淮河、唐河等內河水運項目建設,構建通江達海水運網絡。
4.機場領域
推動鄭州機場三期北貨運區開工建設
推動鄭州機場三期北貨運區、安陽豫東北機場、商丘機場軍民合用改擴建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洛陽龍門、漯河蓮花、駐馬店平輿等通用機場建設。
5.水利領域
建成出山店水庫、前坪水庫
加快推進「四水同治」十大水利工程建設,建成出山店水庫、前坪水庫,重點推動引江濟淮工程(河南段)、小浪底北岸灌區、小浪底南岸灌區、洪汝河治理、衛河共渠治理、宿鴨湖水庫清淤擴容、趙口引黃灌區二期工程、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及灌區、大別山革命老區引淮供水灌溉、黃河下遊貫孟堤擴建等項目建設,實施淮河流域蓄滯洪區和農村坑塘整治等工程建設,繼續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等工程建設。
6.能源領域
推進天然氣入豫通道及省內互聯互通
重點推進天然氣儲氣調峰設施、天然氣入豫通道及省內互聯互通、青電入豫直流特高壓、抽水蓄能電站、節能環保改造、電網升級改造、新能源開發利用、農村能源革命、煉油基礎設施、煤炭保障能力提升等重大工程建設。
7.生態環保領域
推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建設
圍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推進煤炭消費減量替代、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區域或重點河湖水生態治理與修復、水系連通、水土流失防治、重點區域地下水治理、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水質保護、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靜脈產業園建設、園區循環化改造等工程建設,積極推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建設,加快國家儲備林建設、國土綠化、溼地保護與建設、森林城市建設、鄉村綠化美化。
8.農業農村領域
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四美鄉村」建設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四優四化」,加快高標準農田、優勢特色農業發展基地、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精準化氣象防災減災工程和人工影響天氣能力提升等工程建設。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四美鄉村」建設,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農房設計和建設質量提升、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汙水和水環境治理等設施建設,加快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農村電網升級改造、農村公路提質改造、農村公路「百縣通村入組工程」、鄉村客運「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地震安全農居、村莊硬化綠化亮化、農村旱災防禦等工程,提升村莊形象面貌。
9.城鎮基礎設施領域
加快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補齊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短板
深入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加快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補齊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短板。重點推進城市水源工程、城市軌道交通、城市道路、城市集中供熱、城市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地下空間綜合體、地下大型停車場、中原城市群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及處理設施、城市汙水管網及處理設施、公共消防基礎設施等工程建設,加快棚戶區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10.社會民生領域
加快推進市、縣級兩場三館建設
加強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農村寄宿制學校和城鎮義務教育學校擴容改造,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著力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及防災體系能力,持續實施健康扶貧、婦幼健康保障、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重點實施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貧困地區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市、縣級兩場三館(公共體育場、全民健身活動廣場、全民健身活動中心、體育館、遊泳館)建設。完善公共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加強縣級社會福利、殘疾人康復託養和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增強兜底保障設施能力。加強城市公共安全設施建設,增強公共服務和公共應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