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和星私募張明:未來10年最好的投資在中國股市

2021-01-15 FX168財經網

  改革開放至今已經過了42年,這是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42年,同時也同樣是居民資產快速增加的42年。80年代、90年代,全民堅信「儲蓄為王」,進入千禧之年,股票、信託、基金、銀行理財、保險等輪番登場,產品豐富多樣、居民財富配置呈現多元化,資產管理規模呈現幾何級擴張,投資正在呈現一種全民化+全球化的新態勢,那麼未來10年,投資的機會在哪裡。我們邀請了青島明和星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張明為我們做了一些解讀。

  第一部分:未來十年是股票投資的十年

  投資理財,本質上買的是一種預期,因此最好的投資一定是在一個「看多」市場,對此,張明先生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向進行了分析。

  第一,從宏觀上,未來十年,我國仍然是不斷進步的十年。尤其是在今年全球疫情的影響下,我國的無論從防疫上還是從經濟上,都得到了世界認可。10月1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了《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1.9%,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此條消息登上了熱搜,全民不禁由內心多了一份自豪,我們為什麼會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因為我們擁有自上而下的一種堅韌。

  在政策層面,為了維護經濟體系的穩定,在重重困難之中進行改革。比如供給側改革、金融去槓桿、樓市調控,這其中,無一不經歷了經濟上的陣痛,甚至會出現唱衰的聲音,然而時間最終會給予大家真相。例如股市,從2015年開始,股市度過了非常艱難的5年, 2015年,政策上堅持去槓桿,當時成為了很多股民投資者的噩夢,而時間來到五年後的今天,如果沒有在當時堅持去槓桿,那麼今年,很可能在出現疫情的同時,整個社會就會雪上加霜般處在系統性金融風險之中。

  而在國民生活層面,我們的經濟也非常堅韌。我們都知道,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進出口,以前,投資永遠是大哥,進出口是二弟,但是消費永遠老么,這也是我們要進行經濟轉型原因。據統計數據顯示,在90年代,出口佔GDP的比重可達到40%,低端製造業空前繁榮。而這一切,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改變了,主要出口國都深受危機的影響,我們不得不啟動內需。而可喜的是,我們的內需確實是有非常大的潛力,使得我們能夠減少外需依賴。而在今年,在全球都經濟低迷的情況下,我們在客觀需求之下推動經濟的內循環,縱使推展起來還是頗多艱難,但是並沒有阻礙經濟的車輪滾滾前行。

  看多中國,才是這個時代的旋律。

  第二,微觀上,金融市場,在經濟轉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今年,創業板已經全面實行註冊制,金融業的改革又出現了新的方向,以前是脫虛向實,現在變成了虛實結合,去掉摩擦成本,充分調動閒散資金,讓企業可以更便捷的獲得融資,不斷完善和活躍資本市場已然變成了我國政府的一個強烈意志,為什麼呢?

  原因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四個字:產業升級。我們現在擁有比較堅實的工業基礎,但想要衝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和打壓,就必須進行產業升級,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否則我們就會看到更多的我國本土企業被扼住了咽喉的局面。如果要培養這些輕資產的高科技企業,就要能有效調動社會資金,因此活躍且完善的資本市場,尤其是二級交易市場是必需品。這個新浪潮,也是國家的使命所在,做好本土市場,連接全球市場,才能向全世界輸出中國資本,同時輸出中國意志,收穫中國利益。這會成為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同時也是放大了很多倍的市場。

  第二部分:人們怎麼參與到這未來十年的紅利發展期?

  既然未來十年最好的投資在中國的股票市場,那麼普通投資者能否享受到紅利也是未知數,畢竟在過去的財富風潮中,還是有很多人不斷的在和財富失之交臂。那麼對於普通投資者,張明先生給予大家的建議是:不要直接入市,曲線入市更可取,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會是投資者們更好的選擇。

  市場越成熟,個人投資者的生存空間越小。為什麼,我們可以參照一下成熟的美國市場,從它的發展軌跡中會給我們一點佐證。美國股市誕生於1792年,曾經出現過「咆哮的20年代」。1920年代美國經濟高速發展,企業利潤激增,股票市場非常繁榮,1927年至1929年,道瓊工業指數直接翻倍。在如此強烈的賺錢效應驅動下,散戶們跑步入市,加槓桿、高利貸,甚是瘋狂。當時散戶持有流通股的市值達到90%以上。

  而後的70年代中期,是個分水嶺,美股投資者結構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更,去散戶化成為了市場特點,相反機構卻越來越強。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入市了。機構的更加專業的運作模式不斷的在擠壓個人投資者的生存空間,目前,在美股市場,個人投資者佔比逐漸走低。

資料來源:華泰證券

  回觀我們的金融市場,似乎在重複美股的這一特徵,那就是去散戶化,這是我們的市場成為一個成熟市場的必經之路。「去散戶化」並不是指對散戶的驅逐,而應該是散戶與機構投資者站在統一戰線,是在機構憑藉專業展現出賺錢效應之後,散戶主動自願投資機構產品時產生的良性循環,只有這樣,股市才會更理性、更從容、更具長期投資價值。

  機構投資者相比個人投資者,也是更具優勢的,具體表現在:

  第一,信息獲取上。機構擁有更大的平臺優勢,在信息儲備上更加充足,能夠組織適當的人力物力去搜集信息,同時也能整合市場上各方的研究資料。而個人投資者形單影隻孤立無援,信息搜集整理、解讀成本都非常高,增加了投資難度。

  第二,專業優勢。機構投資者具有系統性的研究框架,配備較強大投研團隊,在信息搜集、投資分析和管理服務上更具專業性,這樣對於市場的研判更為準確。而這一點在個人投資者中劣勢較為明顯,由於專業知識的短缺,可能會對投資進行誤判。

  第三,風格穩定。個人投資者比較熱衷於跟蹤熱點主題,追漲殺跌,短期交易頻繁;而相反,機構投資者則風格穩健,更多的機構推崇價值投資。

  因此,曲線入市,藉助專業的力量遠比自己投資高效得多。

  第三部分:如何選擇靠譜的機構?

  今年,市場湧入了很多個人投資者,很大一部分選擇了曲線入市,即借「基」入市,但是投資體驗卻大不相同。那麼究竟如何選出一家靠譜的基金公司呢?張明先生作為一名擁有20餘年個人投資經驗和10餘年機構管理經驗的金融老將,對此問題提出了非常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1、資金安全是底線。資金安全是一切的根本,因此要把資金投入正規的機構,一切合規的金融機構及其金融產品都會在其上層監管部門進行備案,並配備唯一的編號,如果查詢不到相關信息,說明此產品可能就是違規的,建議投資者儘快遠離。以明和星私募舉例,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輸入「明和星」或者輸入編號P1070700,即可出現公司相關信息。

  2、投資理念是護城河。我們業內有一句話,叫買基金其實就是在買基金經理,因此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是你必須你要了解的一個指標。長期來看,價值投資更加符合投資需求,找到優秀的公司,通過時間的加成,收益會更加亮眼。比如明和星一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所有的持倉都是經過細緻的估值分析而精選出來的個股,長期來看,禁得起時間的考驗。

  3、投資收益是目標。這個是大眾最為看重的東西,實際上在機構看來,這是在堅實的基礎上自然產生的結果。基金經理基本功過硬,投資理念完善,投研團隊專業,那麼產生豐厚的投資收益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比如明和星張明先生在既往的投資中年化複合收益率可達到25%,而這就是價值投資理念和專業團隊共同運作的結果。

  4、風險管控很重要。前文中我們說到資金安全很重要,是從資金流向的角度,那麼風控就是從交易的角度保障資金的安全,這和投資風格息息相關,如果能在投資之前有充分了解,投資體驗會更好。比如投資之前可以去看看產品的歷史走勢和相關產品的歷史走勢,就會知道這隻產品與自身是否合適。

  最後:

  有人說,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因為錯過了很多機遇,然而也有人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因為未來有更多機遇,完全取決於你怎麼把握。未來十年,最好的機會在中國股市,而如果你無法把握未來股市的投資機會,對你來說,可能就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如果你把握住了,那麼,這就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相關焦點

  • 開放日裡說開放丨「湘品出湘」與「萬商入湘」裡的中國路徑
    時間軸1:   2014年10月,「湘歐快線」開始試運營,迅速成為中歐班列中的一匹「黑馬」,發貨量很快便躋身全國中歐班列前五強。   時間軸2:   2016年11月,湖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正式確立了「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省委書記杜家毫在報告中指出: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是把「一帶一部」區域定位落到實處的必然要求,是湖南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出路所在。要讓創新、開放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驅動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發展願景加快實現。
  • 明和星創始人張明:價值投資,行穩致遠
    來源:時刻頭條一、結緣價投,始於年少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市交易,至2020年,我國A股市場已經歷經風雨三十載。它在牛熊交替之間風雲變幻,無數機構和自然人投資者在股市中跌宕起伏,享受過上證指數站上6124點與5178點的頂峰瞬間,也經歷過大跌熔斷之後的至暗時刻,張明便是這變幻莫測的市場參與者與見證者之一。
  • 明和星創始人張明:價值投資 行穩致遠
    一、結緣價投,始於年少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市交易,至2020年,我國A股市場已經歷經風雨三十載。它在牛熊交替之間風雲變幻,無數機構和自然人投資者在股市中跌宕起伏,享受過上證指數站上6124點與5178點的頂峰瞬間,也經歷過大跌熔斷之後的至暗時刻,張明便是這變幻莫測的市場參與者與見證者之一。 張明擁有北京理工碩士學位,高學歷的他擁有著超乎常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許,這正是他日後能在金融圈站穩腳跟的天然優勢。
  • [公告]晨鳴紙業:截至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全年業績公告
    隨著「十三五」規劃的展開,我國城鎮化、工業化步伐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傳統產業升級、新興行業崛起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發展都需大量的固定資產的投資,我國將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租賃市場,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融資租賃行業市場前景調查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融資租賃行業未來仍將保持年均20%以上的複合增速。
  •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主論壇舉行:聚焦礦業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主論壇舉行:聚焦礦業高質量發展   10月10日上午,2019中國國際礦業大會「高質量發展,為了全球礦業共同未來」主題論壇舉行。來自中外的四名企業家、學者圍繞礦業高質量發展共同探討。
  • 中國外交「從A到Z」
    A(AIIB 亞投行) 2016年1月16日,首個由中國倡議成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開業。亞投行有57個創始成員國,它的成立是對世界經濟金融治理體系和機制的有益補充。 N(Neighborhood Diplomacy 周邊外交) 2013年10月,新中國首次召開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習近平提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強調應當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同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
  • 3D版《終結者2》歸來 卡梅隆施瓦辛格享素餡中國月餅
    人民網北京9月12日電 (記者李巖)由好萊塢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擔任編劇並執導的經典科幻電影《終結者2:審判日》將在25年後重返大銀幕!近日,《終結者2:審判日 3D》的出品方透露,該片將很快與中國觀眾見面。
  • 2019MCC地中海中國(昆明)冠軍賽落幕 爭創一流青少年國際賽事
    MCC地中海中國(昆明)冠軍賽也讓國外球隊驚喜不已,從球員到教練都對賽事豎起大拇指稱贊,德國霍芬海姆隊教練塞巴斯蒂安說:「在昆明我們與各國的球隊進行比賽,互相學習了很多,我們願意與中國的年輕球隊比賽,取長補短,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到中國參賽
  • 楊浩東:廣開言路集眾智 共謀臨滄美好未來
    原標題:廣開言路集眾智 共謀臨滄美好未來 12月19日下午,臨滄市委書記楊浩東主持召開座談會,徵求社會各界人士代表對《中共臨滄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 市委副書記張劍萍出席。
  • 全美世界獲中國直銷證照
    2015 年成長 19% ,銷售總額超過人民幣 2,200 億元*獲得許可證照奠定了集團未來 5 至 至 8 年直銷業務的成長基礎  新加坡, 2016 年 7 月 5 日-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全美世界國際有限公司(簡稱"全美世界"或"集團")今天公告,該公司已接獲中國商務部(「MOFCOM」)直銷經營許可證照,核准該集團得以在世界第二大直銷市場營運
  • 中國外交「從A到Z」--美國頻道--人民網
    A(AIIB 亞投行) 2016年1月16日,首個由中國倡議成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開業。亞投行有57個創始成員國,它的成立是對世界經濟金融治理體系和機制的有益補充。 N(Neighborhood Diplomacy 周邊外交) 2013年10月,新中國首次召開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習近平提出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強調應當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望、同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
  • [公告]中州證券: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年度業績公告
    本公司經董事會審議的2016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為:每 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1.21元(含稅),此預案尚需本公司股東大會批准。本報告所涉及的未來計劃、發展戰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構成公司對投資者的實質承諾,敬請投資者及相關人士理解計劃、預測與承諾之間的差異,注意投資風險。
  • [HK]中國水業集團:二零一九年年報
    其他經營收入主要包括利息收入15,030,000港元、有關樓宇建造的項目管理收入 28,160,000港元、為中國若干再生能源及廢物處理項目提供補助的政府補助款10,040,000港元、增值稅退回 17,260,000港元及來自投資物業的租金收入 4,600,000港元。上述增加主要由於年內對樓宇建造項目提供管理服務所致。
  • 2020中國足球名人論壇廣州召開
    人民網北京12月21日電 12月19日,「廣汽本田」2020中國足球名人論壇在廣州舉行。該論壇由廣東萬力名人足球俱樂部與本地多家主流媒體聯合主辦,從2016年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中國開始成為全球工程教育的「領跑者」
    在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暨第十三屆科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作了《新工科:高等工程教育的未來——對高等教育未來的戰略考慮》主題報告,他表示,「當前,中國開始成為全球工程教育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從某種方面來說,我們已經開始領跑和引領。」 我國工程教育總體狀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