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愛,不需要交換——《陪孩子終身成長》

2020-11-06 豬豬家貓貓

上個月我和睿睿一起去文具店買毛筆,他在店內閒逛時發現了一套他非常喜歡的奧特曼卡片,然後就跑過來央求我說:」媽媽,我喜歡這套奧特曼卡片,你買給我唄。」

我說:「家裡不是有很多了嗎?還買來幹什麼?」

睿睿說:「家裡的和這個不一樣,我想要收集全套的。」

接著我想了一下,然後說:「如果這次期中考試你三科都考100分"我就買給你。接著孩子並沒有再過多的央求,我們買好了毛筆,就回家了。

樊登《陪孩子終身成長》

事情過去幾天了,孩子也沒有再提及奧特曼卡片的事情,我也並沒有在意這件事情。直到最近看樊登老師的《陪孩子終身成長》這本書。在書中講到,親子教育中的第一根支柱是——無條件的愛,這五個字深深地衝擊著我,讓我記憶深刻。


親子教育中的第一根支柱是無條件的愛。

在無條件的愛中,不需要交換是非常重要的原則。

很多父母喜歡跟孩子交換,對孩子說:「這學期成績考得好,爸爸給你買輛自行車。」到期末一看成績,立即說:「成績這麼差,還想買自行車?不買了。」

在父母取消獎勵的那一刻,孩子立刻能感覺到父母愛的是誰——父母愛的是成績,根本不是自己。

不管是孩子心心念念希望得到的自行車,還是心心念念想跟你去旅遊,如果一個孩子把獎勵的那種場景都幻想出來了,只是因為沒考好,就什麼都沒有了,這種傷害是很大的孩子感知到的是,父母只是要求自己去獲得好的成績,這一切都是為了父母的面子。因為對孩子來講,面子並不重要大人才在乎面子。

所以,當父母總是用這種交換的手法來鼓勵孩子的時候,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認為做所有這一切對的事都沒有意義、沒有快樂,也沒有幸福感。縱然成績考得好,他也感受不到來自知識本身的快樂和自己自尊水平的提高,因為父母的交換原則是以物質獎勵為基礎的。

接下來,如果沒有獎勵,考第一名也沒什麼意思了。父母逐漸讓孩子把非常重要的東西忽略了,反而去追求那些不重要的東西。

仔細回想, 我們愛孩子嗎?我想每個父母都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愛了。但我們又總是不自覺地在「愛」前邊,加上如果怎麼樣、怎麼樣的各種條件。比如:生活中我就常常說:「如果你要是考好了,我會給與什麼獎勵……」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疑惑,作為父母的我們,是愛孩子本身,還是愛孩子們帶來的虛榮?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呢?無條件的愛,是指我們對孩子的愛裡沒有交換、沒有恐嚇,也沒有威脅。只有我們無條件地給予孩子愛,孩子才會對我們無條件地信任,無條件地依賴。但是,無條件的愛絕不是溺愛,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知邊界,懂規矩,同時還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始終是愛他的。 無條件的愛中也包含著我們一定要矯正孩子的錯誤行為。 孩子畢竟是孩子,總會犯錯誤,幫助他們規範自己的行為是父母的責任。

上周,兒子發燒,燒到了39度。因為腸胃炎引發的發燒,小傢伙肚子不舒服,在床上無意識地痛苦呻吟,「啊~~,啊~~」我握著他的手,心裡一陣陣地抽痛,恨不得自己替他生病。

孩子睜眼問我:「媽媽,你愛我嗎?」我說:「當然愛了。」

「可是,你說期中考試要三科都考100分才給我奧特曼卡片。」

我以為孩子已經忘記的事情,沒想到還深深地埋在他的心底。過去的我不知不覺地給愛附加了各種條件,孩子聽話才能愛,成績好了才能愛,因此,孩子也認為愛,必須先滿足條件。此時的我,後悔不已,愛不是交換。我不禁脫口而出,「沒事的,沒考100分,媽媽依然愛你。」

睿睿放心地閉上了眼。

晚上,睿睿稍微好了一些,他問我:「媽媽,我為什麼會生病呢?」

「我有沒有說過,天冷了,在地上要穿鞋,不能喝涼水。」生病之前,孩子光著腳丫滿屋跑,喝水也不喝溫水,我有點生氣。

睿睿看著我嚴肅的臉,眼角擠出一大滴淚水。我警醒,愛不是恐嚇,也不是推脫責任啊,我調整了自己的語氣。

「沒事的,發燒是身體裡的警察在和壞病毒小偷打仗呢,打敗了病毒,下次你就不怕這個病毒了。」

過了一會兒,孩子突然衝向衛生間。

傳來一陣急促的嘔吐聲,孩子驚慌地叫我:「媽媽,快來!」

我跑過去一看,孩子吐了。吐到了衛生間的地上。孩子緊張地看著我,小聲說:「我來不及了,不是有意有。」

我突然想起,之前孩子上完衛生間,沒有衝乾淨廁所,我就威脅他,如果以後再衝不乾淨廁所,就讓他來洗廁所。

看著孩子有些惶恐的表情,我不禁心中一疼,後悔自己曾經做出的威脅。

我馬上說:「沒事的,媽媽來收拾,你去床上躺好。」

到吃晚飯的時間了,孩子因為腸胃不舒服,不想吃飯,可憐兮兮地看著我。於是我對孩子說:「睿睿,媽媽愛你哦,飯會幫助身體增加體力,這樣就能打倒身體裡的病毒,讓你再次健健康康地了。」

孩子雖然不舒服,但也喝了一碗粥。我看著孩子眼睛說:「媽媽,愛你!」

孩子快樂地回答,「我也愛你。」

無條件的愛裡沒有交換、沒有恐嚇,也沒有威脅。只有我們無條件地給予孩子愛,孩子才會對我們無條件地信任,無條件地依賴。

「睿睿,你愛媽媽嗎?」我問兒子。

「愛呀。」

「媽媽批評你呢?」

「也愛。」

「為什麼呢?」

「因為我喜歡你呀。」我不禁動容。

此時,我才真正領悟到:孩子對我們的愛,遠遠超出我們對孩子的愛。

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更多地去看孩子好的地方,發現亮點才是推動孩子成長、進步的方向。當家長不斷地發掘孩子身上的亮點,讓亮點變得越來越多,那麼,孩子的錯誤就會變得越來越少。

但是,如果父母整天只盯著孩子的錯誤不放,那每天都會很焦慮,又怎麼可能表達出無條件的愛呢?

勇敢地表達愛,表達出對孩子的欣賞,孩子才能變得更加自信、樂觀。

所以,天下的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他們是被無條件欣賞和接受的。這樣,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孩子都能堅強地、勇敢地向前走。

相關焦點

  • 日拱一卒:無條件的愛,陪孩子終身成長
    她是一個十歲的孩子,她有她的自尊心,她需要父母無條件的愛,而不是不分對錯的打罵。沒有不愛兒女的父母,當然我相信這位母親也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只是這種愛也著實刻薄,讓孩子負重太多。一、給孩子無條件的愛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愛的方式不對,卻容易把孩子逼入絕境。無條件的愛,讓孩子充滿安全感,讓孩子更健康快樂的成長。
  • 樊登《陪孩子終身成長》:體驗美妙人生
    本書提出了最重要的三根支柱,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終身成長型心態。一,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是指沒有交換,沒有恐嚇,也沒有威脅,無論她變成什麼樣,父母都依然愛他,為孩子提供幸福和勇氣。只有你無條件地給予孩子愛,孩子才會對你無條件地信任,無條件地依賴。培養無條件的愛,可以讓孩子的內心充滿力量和安全感。
  • 《陪孩子終身成長》:你必須成長,才能幫孩子成長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陪孩子終身成長》。本書的作者樊登是「樊登讀書」的創始人,他不僅講書做領讀人,他還是一個參與、陪伴和享受孩子成長的父親。樊登老師曾在他的《讀懂孩子的心》一書中,幫助很多無所適從、迷茫的父母解決了各種棘手的難題,比如,孩子牴觸寫作業、叛逆、內向、缺乏社會能力等等。《陪孩子終身成長》這本書是樊登老師想寫給那些為孩子操碎心的父母。
  • 陪孩子終身成長
    最近閱讀了樊登先生的《陪孩子終身成長》一書,它匯集了其多年的關於育兒的閱讀經歷和實踐經驗。針對這些問題樊登認為,家長需要給孩子的是知識、耐心和愛。家長要具備複雜體系的知識,知道孩子更像是一片森林,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長。家長要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好好安排和改變自己的生活,這樣孩子也就會覺得輕鬆,能感受到改變是可以真實發生的,進而對學習和改變有信心、對愛有信心。
  • 《陪孩子終身成長》:構建新式親子關係模式
    有句話說得好: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又不完全是。孩子們來到這個世界,最先開始認識的人,就是父母。那麼,如何才能夠當好父母這一角色,陪伴孩子更好的成長,相信是每個父母都需要考慮到的問題。如何才能夠與孩子建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陪孩子終身成長》就是值得借鑑的一本好書。
  • 陪孩子終身成長 - 20200421
    然後我進去給他買了個迪迦奧特曼晚上吃完飯,我就回來了,給宇哲送回來玩具我一進門,他看見我就問:爸爸,給我買奧特曼了嘛感覺他好像從早上就知道我要給買,感覺我好像是被安排好的當然,他開心才是最重要的今天上班路上聽了樊登新作《陪孩子終身成長
  • 樊登:教育孩子,是你陪孩子終身成長,而不是你盯著他成長
    女生問題最大的原因還是父母的養育思維,女生的父母下班追劇,打遊戲,卻讓孩子認真學習,哪怕是孩子成為了學霸也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也不知道到底什麼會對她感興趣。真正好的培養,是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是你和孩子都要成長,而不僅僅是你盯著孩子成長。
  • 周末有閱——《陪孩子終身成長》
    《陪孩子終身成長 》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場所少年時,我們為人子女,在父母的影響下邁開了人生的腳步中年時,我們為人父母,在陪伴子女成長的過程中影響著他們的人生家庭,永遠是孩子真正誕生與成長的搖籃~本書提出重建親子關係的三根支柱:無條件的愛、價值感和終身成長的心態。同時,這也是一個人獲得內在力量,更好地應對人生的關鍵。如何讓孩子擁有這三根支柱?書中融合故事、實踐及方法,幫助父母放下育兒焦慮,收穫教養智慧。
  • 《陪孩子終身成長》|你必須成長,才能幫孩子成長
    》側重的是「術」,那麼這本《陪孩子終身成長》側重的就是「道」。很多父母喜歡和孩子做交換,對孩子說:「這學期考得好,爸爸給你買輛自行車。」到期末一看成績,立即說:「成績這麼差,還想買自行車?不買了。」在父母取消獎勵的那一刻,孩子裡可能感覺到父母愛的是誰——父母愛的是成績,根本不是自己。其實這是在做本末倒置、適得其反的事情了,我們忽略了真正需要去追求的、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求知。
  • 陪孩子終身成長:樊登獻給所有渴望與孩子一起成長的父母
    孩子不愛說話,家長便希望他外向;孩子外向了,家長又覺得他太調皮了;孩子很乖但是不愛學習;愛學習,可是沒朋友;朋友多,卻不懂得篩選……總之,家長的擔心和焦慮無窮無盡,誰也不用羨慕誰。 第二,大部分家長看不到孩子的行為和自己的教養方式之間的聯繫。家長總希望給孩子找到一個藥方,甚至不惜...
  • 解析《陪孩子終身成長》:了解小孩的天性和需求,是教育的基礎
    那麼,身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切實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呢?通過解析樊登的《陪孩子終身成長》,我們將得到問題的答案。解析《陪孩子終身成長》《陪孩子終身成長》是由中國內地評書人樊登於今年4月份發行的一本親子教育類書籍,其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理解養育的本質、三大支柱重建親子關係模式、在衝突中尋找解決方案。在這三個方面當中,最為核心的是三大支柱重建親子關係。
  • 陪孩子終身成長|電子書
    序號:sj22名稱:陪孩子終身成長作者:樊登分類:電子書--兒童教育格式:epub/mobi/pdf/txt大小:2.78MB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年:2020年4月簡介:《陪孩子終身成長》是一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的親子家教類圖書,於2020年4月出版發行,作者樊登。
  • 《陪孩子終身成長》:重建親子關係的三根支柱,能智慧伴孩子成長
    如果父母能處理好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就能處理好與世界的關係。二、培養無條件的愛,讓孩子的內心充滿力量。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第一根支柱就是無條件的愛。不需要交換則是重要的原則。這種有條件的愛讓他與母親的親子關係遭到了破壞。有時,他會故意和媽媽對著來。而媽媽就總是說孩子很叛逆。這種有條件的愛就像是一種交換。讓孩子疏離了媽媽。
  • 不會管教孩子?《陪孩子終身成長》:3根支柱,教你告別抓狂焦慮
    我之前就這樣,每當女兒不聽話,不讓她怎樣她偏偏怎樣的時候,我就氣不打一處來,忍不住的大吼大叫,甚至有幾次在孩子莫名其妙哭泣的時候,把她單獨關在一間屋子裡,哭夠了才放出來。每次發完火都很後悔,可是下次發生同樣事件依舊會選擇用暴力解決,這種處理方式,曾經一度使我和孩子的關係很緊張。直到有一天我聽了樊登的《陪孩子終身成長》這本書。
  • 最好的親子關係,陪孩子終身成長
    孩子的成長,同時也是父母的一次修行。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在不斷的自我學習中提高的結果。要知道有時候語言是一把鋒利的刀,帶給孩子的影響可能是終身的。我們要學著做尊重孩子的父母,把平和的態度,平等的語氣,傳遞給孩子,用愛的語言陪伴孩子健康的成長。
  • 樊登《陪孩子終身成長》:用對力氣養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有3件
    同事們羨慕之餘,不免產生疑惑:一對不怎麼過問孩子學習的父母,怎麼能培養出一個學霸?這話細想想,邏輯是這樣的:家長一定要管孩子的學習,他才能學習好;父母不管孩子的學習,他的成績就不好,這裡面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樊登,樊登讀書會創始人,在《陪孩子終身成長》這本書裡反駁了這個觀點。
  • 《陪孩子終身成長》:自我覺知,家長的成長,才能促進孩子的成長
    《陪孩子終身成長》是「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老師的著作,對於家長的迷茫;孩子的無助;親子關係的衝突,這本書裡都有著答案。想要教育好孩子,想要孩子更好的成長。父母必須有學習的心態,以發展的眼光看孩子,擺脫以往高高在上的家長的架子,跟孩子一起成長。要知道家長的自我成長,才是孩子更快成長的基石。
  • 無條件的愛,是孩子一輩子的精神支柱‖《陪孩子終身成長》
    交換型父母會說:「寶貝趕快來吃飯,乖乖吃飯才是好孩子的,媽媽不愛吃飯不乖的孩子。」威脅型父母會說:「你到底來不來吃飯,再不來就不用吃飯了。」語調很高,語氣也相當重。放縱型父母會說:「寶貝,是不是飯菜不好吃,要不媽媽餵你吃吧!」。然後要麼重新給孩子做他喜歡吃的食物,直到孩子滿意,要麼一直追著孩子餵飯。用這四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無條件的愛,與社會的連接也不健康。
  • 真正的愛,不需要交換
    很多父母喜歡跟孩子交換,比如對孩子說:這學期成績考好了,媽媽給你買個自行車,結果一到周末看成績吧,立即說:成績這麼差,還想買自行車?不買了。在父母取消獎勵的那一刻,在孩子的心裡立刻感受到父母愛的是誰——父母愛的是成績,根本就不是自己。
  • 聽《陪孩子終身成長》有感
    今天上下班路上聽的書名字叫《陪孩子終身成長》,收穫了一些認知。對於我目前教學的一年級孩子所犯的錯誤都要以一種覺得他們很萌很可愛的心態去對待,要認識到這就是小孩子的本質與天性,要去面對去接受,他們是完全空白的模板,老師或家長的引領對他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