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 探就業:大學生想找啥工作

2020-12-16 新華教育

    開欄的話

    5月初,就業季已經過半。不少畢業生已經找到了工作,沒找到的還在奔忙。

    數據顯示,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達820萬人,比去年多出25萬,就業壓力不小。但各種促就業政策、各地引才政策的出臺,給穩定就業夯實了基礎。本版聯合本報中央廚房碰碰詞兒工作室,推出系列報導,從大學生想找啥工作、企業需要啥樣人、學校能幫什麼忙、政策如何來助推等方面,關注並促進大學生就業。

    畢業生找工作的時候,什麼是他們最關心的?找工作過程中他們又有哪些苦惱?面對選擇他們如何取捨?需要什麼幫助?

    我們在北京隨機採訪了一些應屆高校畢業生,來聽聽他們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求職故事。

    需求

    選項更多,出路更多

    通過採訪發現,以90後為主體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選項多了,出路也就多了。

    北上廣不再是必選項。「我原本願望是留在北京,但是綜合考慮戶口、買房、子女上學等現實問題,最後選擇了天津。」清華大學博士生任碩今說,「我女朋友現在也在北京工作,為了陪我,過段時間就調到天津分公司。」

    希望留在一線城市的,對戶口的要求也在降低。北京林業大學大四女生趙瑛琦說:「我比較隨性,所以在找工作過程中,戶口指標不重要,我可能在北京待幾年,再去其他城市體驗一下。」不少人表示,自己的將來有無數可能,不一定非被戶口、城市「錨定」。

    當然也有對戶口比較看重的。「有戶口有歸屬感,讓我覺得安穩。」研究生周林(化名)原本已經找到心儀的工作,沒想到用人單位戶口縮編,不能解決了。他選擇了重新再找。

    薪酬水平也是高校畢業生找工作時重點考慮的因素。很多同學對薪酬比較看重,他們表示,人不能活在真空裡,城市生活成本是真實的存在。但同時,許多人表示可以接受較低的起薪,只要有利於事業的發展,看得到將來的發展空間。當問及具體的期望值時,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喬一茗說:「我期望稅後月工資在七八千左右吧。」

    目前,博士生鄧萍(化名)正在北京一所高校辦理入職手續,她的理想就是留在北京從事學術研究。她說,相較於起薪,自己更看重發展平臺和學術研究空間。

    專業對口、感興趣,也是很多畢業生堅持的標準。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郭金玲之前收到一家企業的錄用意向,工作內容是寫材料,被她婉拒,「我性格外向,更喜歡去採訪調研、寫新聞,不太適合坐辦公室。」

    從事工業產品設計的大四畢業生梁恩瑞說:「現在出現了很多新產業新業態,家長可能不了解,儘管如此,他們很少幹預我找什麼工作,只要我喜歡就行。」

    一位長期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老師告訴記者,對高校畢業生來說,想找個工作其實不難,難的是同時滿足內心多種需求的理想工作。「現實總追不上期望,期望是非常理想的嘛,很多焦慮是這麼來的。其實理性一些,海闊天空。」

    挑戰

    信息混雜,技能缺乏

    信息不對稱是高校畢業生在找工作中遇到的第一關。北京林業大學畢業生衛星杓說:「很多時候,我們因為錯過招聘信息而錯失理想職位。」

    調查發現,錯過招聘信息不是因為信息少,而是因為招聘信息魚龍混雜,裡面不乏虛假信息。郭金玲說,「我的經驗是要辨別哪些企業確實有用人需求,關注企業的具體業務方向,有針對性地投簡歷更加高效。」

    此外,就業歧視也是畢業生的一大煩惱,部分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仍存在一些隱性要求。

    鄧萍在面試過程中,一直被問會不會生二胎。「我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只能一直強調絕不生二胎。」博士生張博雅介紹,在他們電氣工程專業,同班一位女生進入某企業面試,表現不錯,但最終錄取的還是男生。專業裡部分能力較高的女生都選擇了科研院所,因為感覺學術研究行業對女生歧視較少。

    本科出身二本院校的郭金玲自嘲得了「求職焦慮症」,自己本科學校不是985、211,她怕用人單位會另眼看待。

    除了專業技能,不少用人單位還希望畢業生有一些錦上添花的本領。「有一次去一家企業面試,面試官說單位籃球隊還少一個人,問我會不會打籃球,我說不會。還有一次,面試官問我會不會跳舞,我也不會。」畢業生衛星杓很羨慕那些多才多藝的同學。

    英語筆譯專業的萬靜柯想應聘金融英語翻譯崗位,但自己從未接觸過金融行業,「市場對跨界人才需求很大,但我們缺少相關知識,在校時應該拓寬知識面,多參加實習實踐。」

    幫扶

    各種政策,諸多利好

    張博雅已經收到了3家用人單位的錄用意向,包括2個央企和1所西安高校的教職,他選擇去西安。

    「西安最近出臺了人才引進政策,當地高校的人才公寓、科研經費等優勢資源向引進人才傾斜,我認為未來成長空間較大,我又是西安人,回家鄉高校任職是個不錯的選擇。」

    日前,多地出臺引才政策,正展開「搶人大戰」。西安推出「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就可以完成在線落戶」,武漢進一步打造大學生留漢新政2.0版,深圳正在醞釀「鵬城英才計劃」,珠海未來5年每年投入超過25億元延攬各類人才……買房打折、租房補貼、落戶降標、項目資助、一次性獎勵等等,一系列引才政策,對高校畢業生來說,都是利好。

    除了各地的人才政策,國家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和自主創業。比如,基層就業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等、自主創業一次性創業補貼等。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首位,實施就業創業促進計劃。

    此外,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就在張博雅舉棋不定時,清華大學職業發展指導中心的老師給予了幫助,「了解了我的未來職業規劃後,指導中心老師給我分析了3份工作的薪資待遇、發展前景和學術環境,眼前的路逐漸清晰了,我最終選擇了回西安工作。」

    大學生們希望這些扶助更多些,針對性更強些。

    清華大學碩士生林雨銘希望建立學校與企業對接機制,加強與往屆畢業生的聯繫。「一方面,師哥師姐能教我們簡歷和面試技巧;另一方面,也讓我們了解各行各業真實的工作狀態。」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徐婷去南京面試的時候,申請了南京市的面試補貼和青年人才驛站,不僅補貼了1000元,還免費住了3天青年公寓。她很高興,「這個政策降低了面試的經濟成本,減少了後顧之憂。」作為一名湖南人,她想回南方工作,但在北京招聘的南方企業不多,經常要千裡迢迢跑到當地應聘,時間成本和交通成本都很高,她希望能加強這方面的補貼力度。(鞏育華 孟思奇 孫志男)

相關焦點

  • 畢業季熱潮:大學生想找啥工作、面臨啥挑戰?答案就在這裡!
    畢業季已經過半,眼看著大學生活就要結束,很多同學目前可能很迷茫。數據顯示,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達820萬人,比去年多出25萬,就業壓力不小。小編作為一名畢業一年的「老司機」曾經也是深陷畢業季的漩渦中,明白其中的萬般滋味。
  • [職通車]選項更多,出路更多 大學生想找啥工作?
    5月初,就業季已經過半。不少畢業生已經找到了工作,沒找到的還在奔忙。  數據顯示,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達820萬人,比去年多出25萬,就業壓力不小。但各種促就業政策、各地引才政策的出臺,給穩定就業夯實了基礎。
  • 大學生畢業季來臨 政策發力護航就業創業
    原標題:大學生畢業季來臨 政策發力護航就業創業4月18日晚,中國傳媒大學2017屆國際新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小李收到了學校發來的創業意向問卷,讓她想起了學校之前安排過的就業與創業課程以及所參觀過的位於學校西校區的文化產業孵化器。初夏時節,大學畢業季即將來臨。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795萬,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任務更加繁重。
  • 2021年,900多萬大學生將畢業,最難就業季,即將到來?
    意味著,明年將有接近1000萬大學生畢業!於是乎,許多人開始擔心,這麼多大學畢業生畢業後,該幹嘛呢?明年,會不會是史上最難的畢業季?因為在過去二十多年間,幾乎每一年的畢業季,都會有:關於史上最難就業季的討論。記得以前,我們的大學畢業生,是包分配的,畢業之後,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自然會有公家,給你安排工作。但是後來,大學就業制度改革之後,大學畢業生就業之後,需要自謀出路,自己到市場,尋找工作。
  • 又到大學生畢業季,找工作這四大毛病要規避,不然畢業即失業
    又到大學生畢業季,找工作這四大毛病要規避,不然畢業即失業現在已經是6月份中旬,大四學生迎來了自己的畢業季,今年的大學生就業將面臨新挑戰,在找工作時,這四大毛病要注意,過往太多大學生都栽在了這上面,畢業就要在家啃老。
  • 大學生就業難,企業招人難,學校就業率卻很高!怎麼統計的?
    現在的人才市場上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局面,那就是找工作的大學生覺得就業難,而招聘的企業覺得招人難。但是培養大學生的學校給出的數據卻驚訝所有人,因為高校的就業率都是在90%以上。那麼這樣的數據,到底是怎麼統計的呢?
  • 史上最難就業季如何破局?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是認知上的錯誤!
    過去,每當畢業季都會流傳又是一年「史上最難就業季」,就業難一直難破局,然而,今年簡直是真正意義上的「史上最難就業季」,就業情況並不樂觀。數據顯示,2020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如果說應屆畢業生,加上去年慢就業的一批人,需要找工作的人數至少也得破900萬大關。很多人吐糟「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似乎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這個話題幾乎年年都在討論,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答案。雖說今年就業壓力的確大,但是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
  • 「最難就業季」來臨,大學生擁有這4大證書,畢業就拿金飯碗!
    「最難就業季」來臨,大學生擁有這4大證書,畢業就拿金飯碗!   今年號稱是史上「最難就業季」,2019年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人,雖然是已經臨近畢業了,但是,目前還有很多學生,並沒找到合適的工作,甚至一些專業的學生面臨著「畢業就失業」的窘境。
  • 畢業即失業?大學生就業困局如何解決?做到這幾點,不愁沒工作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一直是老生常談的事情,尤其是到了畢業季,有大學生的家庭總是會被街坊四鄰所討論。為何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現在變成了社會的熱議話題呢?曾幾何時,大學生一直是光鮮、榮譽的代名詞,大學生意味著有工作,高的待遇,全村的希望,天之驕子!而現如今,在這個大學生俯拾皆是的社會裡,大學生變的「一文不值」!
  • 20萬大學生失業!越南就業季為何越來越難
    近段時間以來,各國媒體都爆出本國「最難就業季」。鄰國越南自然不例外。越南國土只有30萬平方公裡,但是人口卻不斷爆發性增長,到現在快接近1億人。越南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越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失業大學生人數已達到19.25萬。
  • 又到「最難就業季」看看近幾年畢業的大學生都在幹嘛?
    圖片來自網絡近些年每到大學生畢業季節就會出現大學生「最難畢業季」的現象,引起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關注。國家每年都為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專門發布相關通知精神,今年於發布於3月13號,總的指導思想是:鼓勵大學生服務國家戰略,引導他們到基層服務,做好保障服務工作以創業帶動就業。事實說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是不可迴避的社會現實,那麼近些年已畢業的大學生大部分現在都在從事什麼工作、或者說他們在幹嘛呢?
  • 畢業季來臨,大學生最期望的就業城市是哪些?鄭州西安進入前十
    大學生就業的社會問題又是一年畢業季來臨,每年7月份這個時候,大批的高校畢業生,都會離開校園,奔赴全國各地,找到適合自身的工作崗位這些年來,我國的數千所高校,就像一座座人才生產車間一樣,源源不斷地為社會培養和交付了大量的大學生人才,而這些大學生畢業之後,需要有期望的地方、豐富的工作崗位,來讓他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
  • 大學生就業觀調查:近9成大學生擔心就業前景,半數畢業後考研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10日電(記者 李華錫 通訊員 趙壯傑 孫宇雙 楊晴)又是一年畢業季,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創紀錄的834萬人。那麼,面對如此就業形勢,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如何?對就業前景持什麼態度?畢業後的去向是什麼?目標薪資是多少?當找到不稱心的工作時,又會如何選擇?
  • 大學生畢業想找個好工作?決定就業好與壞,得從大一開始!
    寫在文前我本人工作經驗在職業教育領域最長,對這個行業最清楚,在以往的客戶中,大學生一直是職業教育領域佔比很大的一部分。所以在工作過程中,接觸了,溝通到了各種情況的大學生,當然,這個大學生人群還要細分一點,不是985/211的本科院校,我接觸最多的可能是大專生,以及部分普通本科的學生,也是今天我們文章要去討論的。先拿我自己打個樣!
  • 大學生「最靠譜」的6大證書,畢業後找工作方便,好就業
    大學生「最靠譜」的6大證書,畢業後找工作方便,好就業文|瞭然了沫馬上就要迎來開學季,無數的大一新生都懷抱著夢想準備迎接新的開始,但是大學幾年,他們又該怎樣找準方向開始新的拼搏呢?送給我們大一新生一份善意的提醒,讓我們一起開始新的徵程吧。
  • 邁出象牙塔的第一步:數說大學生就業的那些事
    又是一年畢業季,大學生找工作也進入了「衝刺階段」。那麼,目前應屆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如何?哪些行業最受熱捧?就業與創業,大家又選擇了何去何從?透過最新的調查數據,一起來一探究竟。畢業生都去哪了高校就業工作是我國高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
  • 香港就業形勢怎麼樣?香港大學生畢業後再臨「大考」
    (資料圖片)  時間進入11月,香港學生迎來了「畢業典禮季」。香港學生通常在6、7月份畢業,但由於香港高校畢業證件審批嚴格繁瑣,想拿到畢業證書,卻要等到年末。隨著老生正式宣告畢業,畢業後的道路選擇,成為擺在下一屆同學面前的現實問題。內地「史上最難就業季」已喊了多年,香港的就業形勢會好嗎?
  • 主編筆記丨大學生艱難就業季,有心「過渡」總比無心「慢等」強
    (原標題:《有心「過渡」總比無心「慢等」強》)高考剛結束,大學生就業接踵而至。有機構近日向全國80餘所高校的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59.2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在沒有找到理想工作的情況下願意接受過渡性工作,33.98%的大學生表示「說不準」,6.75%的大學生拒絕接受過渡性工作。這份調查結果旋即引發人們熱議。
  • 畢業季又見「逃避式考研」 社會趨勢讓大學生們焦慮
    畢業季又見「逃避式考研」 社會趨勢讓大學生們焦慮時間:2019-07-29 15:34   來源:今日頭條 內場西瓜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畢業季又見逃避式考研 社會趨勢讓大學生們焦慮 有機構發布報告顯示,大學生正在讀研和準備考研的比例在上升。
  • 家裡沒礦的普通人,畢業到現在沒工作,也不知道找啥工作怎麼辦?
    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這件事情,並不是一個看起來多麼稀有的事情,只不過是因為今年情況比較特殊,所以這一個話題就略顯得有一點沉重。在往年的數據當中,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屢次被提及,每一年都說供大於求,但實際上也沒見以前的大學生有怎麼樣,那那些從高校象牙塔出來的大學生們他們都去哪了呢?難道他們都不工作了嗎?或者是找到了別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