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金羊網評:善用禮儀文化 涵育文明新風

2020-12-09 西部網

近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十四五」時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是促進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明顯提高。要求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

禮儀與文明同源,對於規範人們的行為,提高社會文明風尚,推動社會文明得到提高有重要意義。禮儀也是培育新時代文明風尚的重要載體。《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禮儀禮節是道德素養的體現,也是道德實踐的載體。」禮儀禮節潛移默化地對群眾進行精神洗禮及文化薰陶,在日常禮節及重大儀式中以禮化人、成風化俗,凝聚群眾、引導群眾,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新時代社會文明風尚具有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建立和規範一些禮儀制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典活動,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要利用各種時機和場合,形成有利於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情景和社會氛圍,使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進入「十四五」時期,促進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任務,要把禮儀制度的建設及禮儀教化列入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立為本,久久為功。當前,運用禮儀禮節的文化資源,發揮其涵育社會文明新風的作用,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聚焦新時代特徵創設禮儀主題,賦予禮儀新的時代內涵。禮儀是一種意義賦予的過程,是社會意識形態重要的外化形式之一。不同時代的禮儀有著不同的主題和訴求,新時代禮儀的主題必須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同向同行,內容應充分反映時代的特徵,高度契合時代要求,為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增強凝聚力和感召力。新時代禮儀必然要回應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這一新的奮鬥目標,協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促進社會文明得到新提高的現實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並融入各種禮儀,在禮儀主題及內容的設計上充分體現形成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的目標與要求,通過禮儀的運作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

創設群眾喜聞樂見的禮儀形式,增強禮儀的感染力與吸引力。禮儀的形式是否新穎活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受眾的參與廣度與深度,禮儀活動形式的設計應針對性地體現新時代人民群眾的言語方式、審美情操、文化結構和文化修養,既契合群眾的精神需求,又製造熱鬧場面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娛樂,增強人民的身心健康,做到思想性、藝術性、參與性有機統一,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促進情感歸屬,激發愛國進取、團結奮進的時代精神,引領人們在向真、向善、向美、向新的維度上形成崇高的理想與追求。

打造禮儀教育網上高地,建構禮儀教育聯動互動共建共享機制。禮儀運作過程包含了前期宣傳、操演、後期擴散等程序,空間維度上涉及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等多個場域,需要建立國家禮儀教育為引領、家庭禮儀教育為基礎、學校禮儀教育為核心、社會禮儀教育為補充的多元化多維度禮儀教育格局,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配合,形成良好的宣傳及教育效果。通過打造禮儀教育的網絡傳播平臺,發揮現代網絡及傳媒突破時空界限、傳播方式傳播路徑更多元更便捷的優勢,實現禮儀禮節現場物理空間在虛擬網絡空間的再現。將現實空間中的禮儀實踐情景轉化為網絡空間的禮儀教育情境,建構網絡禮儀傳播平臺為主體交往和意義建構的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間,形成國家禮儀、社會禮儀、學校禮儀、家庭禮儀四維一體的聯動互動共建共享的優勢,產生禮儀教育合力和良性循環,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發掘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融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和現代文化形式於新時代禮儀。禮儀往往是通過描繪和展現過去的事件來使人記憶過去,人們在禮儀操演的現場重新體驗歷史記憶和場景,產生情感共鳴共振,宣示和釋放禮儀主題的認同。因此,禮儀的運作既要尊重歷史及傳統,將歷史文化如革命文化作為禮儀教育重要的精神滋養,又密切觀察新時代社會的特徵與變化,找準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把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的精神及要求相結合,將傳統文化中的禮儀資源融進新時代禮儀,探索出融合民族性和時代性特色的禮儀內容。可發掘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和民族「節文化」的禮儀載體,組織群眾參與祭孔大典等公祭類禮儀,使中華優秀文化、區域特色文化的禮儀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圓融共生。也可徵用民間的扭秧歌、龍燈隊、舞龍舞獅這種有潛在政治意義的民間禮儀,把其納入國家事件,以當前深受群眾歡迎的「快閃」行為藝術形式在政治禮儀中表演,既充分展示傳統文化的魅力,又把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精神相結合,實現民族性、藝術性與時代性的融合,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發揮對人民的精神滋養作用。

禮儀禮節增強價值認同,凝心聚力,成風化人,是培育新時代文明風尚的重要抓手。以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為引領,根據新時代文明的特徵和要求建立和規範禮儀制度,發揮禮儀禮節的價值引導與涵育功能,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心入腦入行,努力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奠定團結奮進的思想基礎。

(金羊網文/羊城晚報評論員 王翠華)

(作者是廣州大學副教授)

編輯:高冠濤

相關焦點

  • 金羊網評:善用禮儀文化 涵育文明新風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禮儀禮節是道德素養的體現,也是道德實踐的載體。」禮儀禮節潛移默化地對群眾進行精神洗禮及文化薰陶,在日常禮節及重大儀式中以禮化人、成風化俗,凝聚群眾、引導群眾,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新時代社會文明風尚具有重要作用。
  • 「地評線」金羊網評:善用禮儀文化 涵育文明新風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禮儀禮節是道德素養的體現,也是道德實踐的載體。」禮儀禮節潛移默化地對群眾進行精神洗禮及文化薰陶,在日常禮節及重大儀式中以禮化人、成風化俗,凝聚群眾、引導群眾,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新時代社會文明風尚具有重要作用。
  • 廈門:寓傳統文化和文明禮儀教育於經典誦讀中
    為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怡情養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福建省廈門市在未成年人中廣泛開展經典誦讀活動,通過誦讀浸潤美麗心靈,弘揚傳統美德,普及文明禮儀,極大地豐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增強精神力量,提升綜合素養。
  • 馬鞍山雨山區:善作善成謀發展 文明新風撲面來
    雨山區從娃娃抓起,開展雨山區「新時代好少年」推薦評選工作,評選出50名區級好少年,不斷推進青少年品德養成;持續開展「中華經典教育」和「戲曲進校園」品牌活動,將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弘揚;持續推進「掃黃打非」基層站點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山南小學成功獲評第三批省級「掃黃打非」進基層示範點。打造培養時代新人和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
  • 【地評線】桂聲網評:「強治理」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管理
    這裡用青磚黛瓦復原了清朝末年民國初期的嶺南建築群,同時引進了豐富的現代業態,讓老街古巷重煥生機。改造提升「三街兩巷」等歷史街區,建設經典建築、經典街道、經典景區,只是南寧「強治理」的縮影之一。今年以來,南寧市全面實施強首府戰略,將「強治理」作為一項關鍵工作,以「治水、建城、為民」為主線,高標準高水平推進綜合整治,不斷提高城市品位和文化軟實力,加快打造面向東協的區域性國際大都市。
  • 【地評線】天府網評:「你笑起來真好看」激勵發展自信
    【地評線】天府網評:「你笑起來真好看」激勵發展自信 從前期採訪活動看,各路記者深入基層實際,用鏡頭與文字記錄和展現了西部深度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內心想法和真實感受,活動接地氣、聚人氣、鼓士氣,為我們掀開了一幅人民群眾生活向上向好的美麗畫卷。
  • 郭村鎮:倡導孝善文化 引領文明新風
    近日,郭村鎮通過不同的形式,分別在30個行政村舉辦「感黨恩、送溫暖」尊老敬老孝善節活動,將弘揚孝善文化和鄉風文明緊密結合,形成「鄰裡互助、團結友愛、明禮誠信」的文明鄉風和「孝親敬老、崇德向善、弘揚美德」的時代風尚。
  • 【地評線】南方網評:數字時代激活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地評線】南方網評:數字時代激活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2020-10-20 09:54 來源: 南方網
  • 視覺丨創建文明城市 用文明滋養校園
    在天藍、地綠、水清的幸福長治,一所所現代化的文明校園鑲嵌其中,別有風採。,文明同行」為主題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活動,引導同學們從小學禮儀、知禮儀、行禮儀,努力成為品德高尚、文明有禮、胸懷理想的新時代好少年。
  • 【地評線】天府網評:讓扶貧小餐廳飄出更多幸福味
    【地評線】天府網評:讓扶貧小餐廳飄出更多幸福味 2020-08-23 16:46:21 來源:四川在線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 【地評線】大洋網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不斷提高「七種能力」
    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這一論斷。  回顧一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三次講話,各有重點。【地評線】大洋網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不斷提高「七種能力」,.2020-10-13 16:11:56,.204306,.秦雅楠
  • 河北:加強品德修養 弘揚文明新風
    我省制定《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若干措施》,提出86條具體工作舉措——加強品德修養 弘揚文明新風近年來,聚焦培育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我省公民道德建設不斷深化,健康文明、向上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氣日漸濃厚。
  • 【地評線】大洋網評:提升廣交會影響力,助力新發展格局
    【地評線】大洋網評:提升廣交會影響力,助力新發展格局,.2020-12-10 20:48:30,.204301,.周璇
  • 全國「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禮儀知識競賽
    編者按       北京奧運會和帕運會是全球矚目、中華兒女期盼已久的體育盛會和文化慶典。在全體公民中倡導文明禮儀,是深入開展「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為成功舉辦奧運會創造良好人文環境的基礎工程。
  • 【地評線】秦平:善立善施 用民法典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推動民法典更好實施,考驗善立的水平,更考驗善施的能力。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
  • 【地評線】桂聲網評:「挖掘機指數」見證中國經濟內生復甦的強勁動力
    【地評線】桂聲網評:「挖掘機指數」見證中國經濟內生復甦的強勁動力,.2020-12-18 19:57:23,.204442,.張婧妍
  • 關於在全區學校開展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通知(老新浦)
    ,融入「愛、善、誠、勤、儉、美」六種理念和價值取向,引導未成年人從小做起,學禮儀、知禮儀、行禮儀,努力成為品德高尚、富有理想、文明有禮、快樂健康、全面發展的新一代江蘇人。,持之以恆地抓緊抓好。   ——引導未成年人了解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懂得文明禮儀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是每個公民良好素養的表現形式,更加自覺地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涵育文明。
  • 【地評線】東湖評論:小善眾人為,和諧新風潤民心
    積小善如江流到海,老人用一次次的善舉,轉為助力教育後一代的具體行動,可謂是「潤物細無聲」。「勿以善小而不為」,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力所能及的為「小善」,匯集在一起定能迸發撼人力量。小善人人可為,其可貴恰恰在於廣參與性和可持續性。新華社曾報導浙江寧波寧海縣前童鎮童姓家族,為過往行人提供免費茶水,十代人接力為善,300多年沒有間斷,在當地傳為佳話。
  • 【地評線】禁止手機外放,補上「手機文明」的短板
    【地評線】禁止手機外放,補上「手機文明」的短板 澎湃特約評論員 孫欣祺 2020-12-01 19:11 來源:澎湃新聞
  • 傳承耕讀文化 培育文明新風
    8月31日,長嶺街道舉行「傳承耕讀文化 培育文明新風」青春勵志活動,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黃達江出席。黃達江充分肯定了長嶺街道過來取得的成績,並指出,要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弘揚文明新風,營造育人氛圍。黃達江勉勵高考學子爭做時代新人,繼續發揚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張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