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馬鞍山雨山區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強化任務措施,紮實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圓滿完成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覆核任務;蟬聯第三屆安徽省文明城區。轄區內1個學校獲評全國文明校園,8家單位當選第十二屆安徽省文明單位,2個村當選第五屆省文明村。
漫步在雨山區大街小巷,時刻感受到文明創建帶來的巨大變化,文明之花盛開在大街小巷,文明成果惠及萬千群眾。
和諧宜居
文明城區煥發喜人新貌
下午四五點,正是春暉悅府商業街區人流密集的時候,下班的、放學的、買東西的——行人川流不息,與此相對應的,卻是街區車輛停放有序,地面乾淨清爽,環境寬敞明亮。「以前這裡人車混行,車輛亂停亂放的現象時常發生,現在機動車停放規範有序,經營戶恪守門前三包規範經營,街區面貌煥然一新。」安民街道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宋福蘭深有感觸。
管理的痛點就是創建的起點。為了告別雜亂無序,雨山區在安民街道春暉悅府小區建立文明創建長效管理示範點,通過成立小分隊明確社區網格員牽頭,帶領環衛保潔員和城管協管員每天定點定崗進行巡查,圍繞公共設施、環境秩序、文明行為、公益宣傳、便民服務等五方面,主動發力,多部門聯動,打造雨山區文明創建長效管理示範點。
堅守以民為本的思想,是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貫穿始終的不變初心。為此,在馬鞍山市六大攻堅行動的基礎上,雨山區文明委結合實際,增加了城區違法建設、棚戶區改造、愛國衛生運動等攻堅任務,實施文明創建十大攻堅行動,梳理硬體設施八大短板問題,著力補齊發展短板,撐起城市「面子」,築牢民生「裡子」,切實提高市民的獲得感。
文明創建不能治標不治本,建立常態長效機制關鍵要溯源,重點在管理。在區管道路中,雨山區摸排出52條道路紅線與建築物(構築物)之間區域市政設施,先行投入932.7萬元專項經費,實施養護攻堅行動。在小區管理上,投資4496萬元,全面完成8個老舊小區改造;開展棚改徵收惠及4093戶,開工建設安置房面積11萬平方米。開發了物業管理「智慧城管通」系統,將雨山區153個小區納入物業管理考核,全面提高物業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對於街區管理,雨山區在馬鞍山市率先完成經營戶「門前三包」責任書籤訂任務,結合「路長制」創示範道路、精品街區,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按照「一日兩清掃、全天候保潔」「集中普掃、分段保潔、無縫交接」以及「快車道機械清掃與人工全天候保潔」等要求,不斷提升轄區環衛清潔指數。改造提升了湖西路農貿市場,推動萬嘉花園農貿市場、安心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出臺了《雨山區犬只管理考核細則》,開展流浪犬專項整治行動。
內外兼修,久久為功。經過文明創建的洗禮,雨山區城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舊小區洗去歲月斑駁,成為整潔美觀的文明家園;農貿市場全面升級改造,擦亮了生活中的文明窗口;水體經過整治,蛻變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些改變,正悄然提升著雨山區的城市顏值,增進著民生福祉,展示著文明風貌。
鑄魂育人
榜樣力量點亮向善明燈
文明如春雨,潤物細無聲。沒有文明的市民,就沒有文明的城市。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城市文明的靈魂。
在雨山區,「有困難,找小金」幾乎家喻戶曉,「小金」就是金元偉。論年齡,金元偉當喚作「老金」,之所以一直被人叫「小金」,源自他打小便幫鄰居跑腿。工作後,他維修家電、愛心資助、公益活動……「有困難,找小金」的名號越叫越響。退休後,金元偉擔任起佳山鄉「紅話筒」百姓宣講團團長,帶領身邊好人、道德模範走進機關、學校、醫院,宣傳宣講黨的政策,與大家分享自己這些年來做志願服務的心得體會,傳遞「榜樣力量」。
為打造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宣講平臺,雨山區在區級層面組建「舉旗幟·送理論」宣講團,巡迴宣講90餘場次。在基層組建富有特色、接地氣的「紅話筒」百姓宣講團,推動黨的政策理論融入群眾日常生活,讓好的家風家訓深入到每個家庭,讓文明信仰根植於人們內心。
打造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文明融入日常,點滴折射光亮。雨山區從娃娃抓起,開展雨山區「新時代好少年」推薦評選工作,評選出50名區級好少年,不斷推進青少年品德養成;持續開展「中華經典教育」和「戲曲進校園」品牌活動,將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弘揚;持續推進「掃黃打非」基層站點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山南小學成功獲評第三批省級「掃黃打非」進基層示範點。
打造培養時代新人和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堅持每季度評選「雨山好人」「好人行」持續宣講、立體式社會宣傳。今年以來,雨山區中心所站共評選出10位「雨山好人」, 12位「馬鞍山好人」,1位安徽好人。編印《雨山故事系列叢書》,推出「潤德雨山 首善之區」系列公益宣傳,用榜樣力量育新人倡新風。以創建文明村為抓手,持續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活動,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打造中國特色志願服務的廣闊舞臺。出臺《雨山區2020年度志願服務工作實施方案》,組建雨山好人志願服務隊,充分凝聚各級好人、道德模範、文明單位等榜樣力量,創造性地開展「清潔家園 德潤雨山」「『憲』場說法」「健康雨山 志願同行」等系列志願活動。相繼孵化了「溼潤家園」「紅色菜籃」「半山好聲音」等項目,志願服務在雨山區蓬勃發展,活躍城鄉。
三講三問
文明實踐浸潤百姓生活
精神文明建設重在建設、貴在堅持,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也是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過程。今年以來,雨山區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開展「三講三問」大走訪活動,講透創建意義、講實惠民成效、講好文明行為,更多地問效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收集了一批群眾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並及時有效處理,獲得老百姓的肯定。
老舊小區雨東村存在著不少公共設施缺損破舊的現象。在「三講三問」大走訪活動中,雨東村居民提的最多的還是小區內導致交通事故頻發的「高牆」。「這個牆好多年了,風化得不成樣,牆角又離路口太近,造成視覺盲區遮蔽了視線,稍不注意就容易發生碰擦,一年都要發生二三十次事故。」雨東村居民劉紹德將這個「高牆」的問題提了上去,沒想到很快便有了「回應」。
雨山街道半山花園社區將「高牆」這類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收集上來後,通過召開專題部署會,列出一批群眾最想解決卻長期得不到解決的問題清單,在街道文明創建推進會上逐一「過篩」,並關注整改進度。對已整改完成的問題則全面開展「回頭看」活動,確保問題不再反覆。「整改後,牆角往回縮了一米,削低了牆頭,整改了遮擋視野的部分,重新粉刷了牆體,消除了安全隱患,我們放心多了。」結合雨東村老舊小區改造,「高牆」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受到了群眾的一致點讚。
通過黨員幹部示範帶動、機關事業單位積極參與,發展專業社會隊伍、動員群眾廣泛參與,上下貫通,統籌調度。今年以來,志願者們深入結對共建社區和村開展「三講三問」大走訪志願服務活動,走訪21606戶,徵求意見4478條。按照「能解決的,立即整改;暫時不能解決的,提出方案、創造條件,逐步整改,做好反饋」,立即整改4034 條。454條涉及基礎設施提升類的問題,結合雨山區文明創建長效管理「十大攻堅行動」持續整改,創建為民的精準度和人民群眾的感受度、滿意度不斷提升。
善作善成,久久為功。從文明城市創建到精神文明建設,從硬體設施提升到文明入心入腦,文明是城市發展永恆的主題。生動活潑的理論宣講、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一顆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種子」根植雨山,悄然發芽、開花、結果,描繪出了一幅幅環境美、人文美、風尚美的生動畫卷。(劉麗娜 俞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