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實用乾貨:真正聰明的人,吃虧都有技巧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LinkedIn領英

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有感而發寫點感想。

年輕的時候,吃虧是不是越多越好?

我的答案是要分情況看。吃虧之後有總結有思考,那就是財富,多多益善。吃了虧不但不反思,還想著去報復社會,那就該被抓起來。

吃虧不一定只有受苦,它也可以是一門學問。

聰明的人不一定要吃很多虧,但每一次虧都吃得由表及裡,入木三分,那就是把虧吃透了。這樣的人,就算一輩子只吃三四次虧,也遠勝過那些吃虧不長記性,把吃虧當吃飯的人。

那麼如何做到聰明地吃虧?下面總結了3個小技巧,希望給到各位啟發:

一、吃虧的第1個技巧,叫以小見大

在一件小事上疏忽犯錯吃到的虧,卻可以引申聯想地更深更遠,這就是以小見大。

以自己為例。有一次我和公司幾個同事及老闆出去開會,陰差陽錯導致其他人打車過去,唯獨剩下我只能坐老闆的車讓他捎我一程。

那時候年輕不懂事,我打開車門一屁股坐在後座。老闆也沒說什麼,一路開到客戶那兒,只是到地方下車的時候笑呵呵地來了一句:

「怎麼樣,車後面座位還挺舒服的吧?」

我以為老闆是真的問我舒不舒服,還連忙點頭,大大咧咧說難怪大家都說開寶馬坐奔馳,我一路上舒服的都快在車上睡著了。

恰好這一幕被同行的其他同事看到了,他不動聲色地把我拉到一邊,暗搓搓告訴我以後別這樣了。

我還納悶,說咋樣了?我哪兒說錯話了嗎?

結果他說,你傻呀,後座都是給老闆坐的!

我一聽才恍然大悟。我坐老闆的車還坐在後座,那前面開車的老闆不就成我的司機了?

想到這裡我突然感到背後一涼。

幸好當時這位老闆並不是小心眼,只是笑著「敲打」了我一下,往後也沒有因為這個事而刁難我。可這要是換個別的老闆或者變成坐客戶的車,指不定會給人留下什麼壞印象,後面誤了大事。

其實這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吃虧,甚至可以說虧還沒吃到,一隻腳沒踩下坑就被人從坑邊拉了出來。

但我仍然記了7年直到現在。要是當年真因為這個事被人家在職場穿小鞋了,那我估計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這事對我後面人生的影響還挺大,它讓我開始思考職場禮儀這個東西。

車上座位坐哪裡,就是一個很小的職場禮儀。但由此延伸開來還有其他的職場禮儀,並且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言行舉止對周圍人的影響,也開始關注別人的響應和反饋,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事情。

要知道在這之前,我活得挺沒心沒肺的。在工作場合什麼話都敢往外說,做事情不拘小節,聽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從來不會去細想。

可現在除了打車以外,我坐朋友的車,坐生意夥伴的車甚至是初次見面的人捎我一段路,我都會注意儘量不要坐在後面,而是選擇坐前排。

並且這個思維模式延續到我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開會的時候,和同事出差的時候,陪客戶吃飯的時候,寫郵件的時候,打電話的時候,我都會多往前想一步:

我做出這個行動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對方會有什麼感受?會不會觸犯到什麼禁忌?

這是不是我希望對方獲得的感受?如果不是,我希望對方獲得什麼感受?為了讓對方有這個感受我應該做什麼?

如果我不這麼做,對方會怎麼想?這會造成什麼後續的影響?

對方可能希望我怎麼做?我能不能做到?如果不能,我該如何拒絕對方?

而啟發我這些思考的契機,就是當年我誤坐老闆奔馳車後座的這件小事。

從一個細節,學到一個整體,然後用這個整體去規範其他所有的細節。

這就是以小見大。

二、第2個吃虧的技巧,叫舉一反三

你在這個地方吃過的虧,總結的經驗教訓是不是可以適用於那個地方,這就是舉一反三。

吃虧吃得舉一反三,代表你把這個虧研究透徹了。因為你能從表面現象抽離出背後的本質。表面看起來是這個問題,實際上你犯的卻是那個錯誤。並且這個錯誤不僅在這個「表面」會犯,在其他的「表面」你同樣也會犯。

比如我說個大多數人在寫工作郵件時都會犯的毛病:

長篇大論,囉裡吧嗦。

一件很簡單幾句話就能說明白的事情,非要寫成一篇800字作文。甚至有的人會把郵件當成發揮自己文學愛好的地方,洋洋灑灑好幾頁紙,寫的人爽翻天,看的人是真不爽。

別看這是個小事,我就曾遇到過客戶投訴,說我們郵件寫得又臭又長,沒有重點。每次和我們對接項目進度都非常疲憊,因為客戶要從字裡行間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這其實浪費了大把時間。

表面上看這是表達能力差,更深層的本質是沒有搞明白寫郵件的目的。

寫工作郵件是什麼目的呢?8個字就可以概括:

告知進展,促使行動。

告知進展中,又分為對誰告知進展,告知到哪一步的進展,這就涉及到你寫郵件的溝通對象是誰。

面對一個剛接受項目的新手,那麼這個進展就是背景的來龍去脈,現在的項目進度,以及需要對方接手的工作;如果面對的是一個和你一樣一開始就進入項目的人,那就沒必要把前因後果再囉嗦一邊,有事說事無事退朝就是最好的回應。

而促使行動,是把下一步動作簡單明確地告知對方。

接下來該做什麼,時間節點是怎麼樣的,預期達到的效果有哪些,如果達不到有什麼補救措施,講完這幾點就完事了,沒必要婆婆媽媽。

好了,搞明白寫郵件的方法,那是不是寫工作匯報也能夠這樣?寫策劃方案也可以參考?做職場演講的時候是不是也能夠借鑑一下?

大家不妨再深一步想想,寫郵件,寫方案,做匯報,做演講,它們的本質是什麼?

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它們都是把你的思想,通過文字和語言傳遞到聽眾的腦海裡,最後讓對方接受並認可你的想法。

既然都是溝通,那麼在溝通上踩過的坑就是通用的,吃過的虧也是一脈相承。

不理會溝通對象,不梳理溝通信息,不理解溝通目的,就會導致溝通失敗,這和你用什麼方式做溝通並沒有關係。

明白了這個,你吃一次虧的經驗就足夠以後用在各個場景裡。這就叫舉一反三。

前面2個技巧各有側重,以小見大的吃虧是縱向深入,舉一反三的吃虧是橫向拓展,它們都是對內提升自我思考的深度。

三、第3個技巧則偏向對外人際交往,叫不吃暗虧

什麼是暗虧?就是你吃虧了,但只有自己知道,別人還以為一切風平浪靜,歲月靜好。而且一旦吃過一次暗虧,後面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暗虧奔跑著向你撲來。

比如明明都是你幹的活兒,結果功勞全被同事搶了過去。老闆不知這中間發生了什麼,只看最後結果,結果褒獎全都和你無關。

再比如職場甩鍋,錯誤不是你犯的,當初你也做足了預警提示,可豬隊友還是不聽勸,結果闖下大禍,最後對方還惡人先告狀,你只能啞巴吃黃連。

面對這些情況,你不能指望老闆深明大義,為你伸張正義。老闆考慮問題的思路很簡單:

看結果,盯權責。

如果結果是好的,那麼過程就不會那麼在意。但老闆會在意的是,這個好結果是誰創造出來的,因為下一次他會期待更多的好結果。

所以如果你的功勞被搶,並且暫時無法給自己「翻案」,那麼下次就不要站在幕後,而是勇敢走到臺前承擔更多的責任,讓老闆看到你的意願和決心。

等到你憑自己本事,梅開二度再獲成功的時候,再找一個不經意的時刻告訴老闆,多虧了之前項目的成功經驗,讓你這次更加遊刃有餘。這麼做既暗示了你過去的功勞,又讓老闆對你的未來更有信心。

這叫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昨天吃的暗虧,今天全部補回來。

職場甩鍋也是一個道理。

知道豬隊友喜歡惡人先告狀,那麼以後多留個心眼,工作往來多留證據。重要的決定不要口頭說,而是全部落在紙面上。

郵件往來,聊天記錄,方案修改意見,這些全都要一一對應。誰說的,誰做的,誰推進的,誰負責的,都有明確責任人。這樣凡事講證據,件件有著落,專治甩鍋100年。

總而言之,你可以做一個實在的人,但不要做一個老實人。關於這點,有一個辦法可以幫到你,叫擺姿態。

擺什麼姿態?

我不好惹。

這個不好惹,不是要你去罵人懟人,而是做事情講規則講邏輯。你沒那麼容易被說服,可一旦被說服,你會全力以赴。你沒有那麼好欺負,一旦利益受到侵犯,你會戰鬥到底。

做到這一點,你會少吃非常多的暗虧。因為大家知道了,佔你便宜不划算。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最後簡單總結一下,聰明吃虧的技巧有3條:

1. 吃虧能夠以小見大;

2. 吃虧可以舉一反三;

3. 永遠不要吃暗虧。

大家共勉。

本文作者張良計,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張良計(id:zhang_liangj),一個左手乾貨,右手雞湯的真性情Boy。

本文為LinkedIn經授權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LinkedIn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圖片來源於網絡和Yestone。如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存在問題,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進行刪除,並就版權問題聯繫相關內容來源。

2020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相關焦點

  • 真正聰明的人,看起來都很傻
    莎士比亞在《皆大歡喜》中說:「愚者自以為聰明,智者則有自知之明。」六六無疑是一個具有自知之明的人。她明白自己當初沒有名氣,如果堅持高價賣劇本,恐怕沒有人冒險來買,所以她不考慮一時的得失,甘心吃虧,將劇本白送人,以此爭取展示自己、謀求長遠的機會。
  • 「乾貨」超實用的16個心理學小技巧,受益良多,值得收藏(下)
    上一篇文章《【乾貨】超實用的16個心理學小技巧,受益良多,值得收藏(下)》主要講的時關於了解自己的心理學小技巧。這一期給大家推薦幾個關於分析他人,與人溝通的心理學小技巧。不用花費心思去猜測,看看這個人最愛炫耀的是什麼?最想要掩飾的是什麼?這些就是他內心最想要最在乎的。10、一個人是否真正接受你當你與一個人溝通時,想要知道對方有沒有真正地接受你,可以觀察對方的腳。
  • 《天道》:愛佔小便宜的人未必聰明,愛吃虧的人也不一定真的愚蠢
    在電視劇中,有很多跟我們一樣的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遇事不允許自己吃虧,愛佔小便宜,甚至更有的唯利是圖,大家還都有共同的夢想,就是改變自己的現狀,成為有錢人,殊不知越是這樣錙銖必較,我們可能離有錢人越遙遠。
  •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都會「裝傻」
    威廉·亨利·哈裡遜還是一個小孩的時候,很多人都說他又蠢又傻。為什麼有這樣的判斷呢?就是由於當別人給他一毛錢和一塊錢的時候,他總是去拿一毛錢。可就是這個「傻子」,長大後竟然當選為美國第九任總統。生活中,常有人喜歡賣弄聰明、炫耀自己,感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那個人,最終,這樣的人註定只會害人害己。聰明是把雙刃劍,用得好名垂青史,用不當遺恨終生,歷史上的楊修,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最好例子。
  • 真正聰明的員工,都具備這3大思維,你有嗎
    作為員工,自己聰明不聰明,心裡肯定是有數的。不管是自戀還是自負,對自己的能力都會有一個認知。但這個認知不是一成不變的,除非你是頑固不化不思進取的人,所以就不要再沉溺於自己能力不夠的錯誤結論中了,只要你有改變的動力和方法,你的聰明就會節節攀高的。
  • 真正聰明的人,會在這三個方面表現得「笨拙」
    其實,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並不是你表現得浮誇和聰明,就能夠得到大家都追捧,真正聰明的人,反倒會讓自己看上去很「笨拙」。一個人只有「不顯山,不露水」,才能夠在關鍵時刻驚豔眾人,平時的沉默寡言、低低調調,看似是一種很「慫」的表現,可現實卻是一種收斂鋒芒的策略,不過是一種偽裝罷了。不得不說,真正聰明的人,會在這三個方面表現得「笨拙」。
  • 真正聰明的人,說話都很有分寸
    其實是因為說話有分寸的人,他們更懂得控制自己,他們更懂得尊重別人,他們更懂得人與人相處的道理。所以,這樣的人,必然很優秀,而這樣的人,也必然是真正聰明的人。01 聰明的人,說話都有分寸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見過這樣的一些人,他們說話不過腦,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於是很多次在無意中就惹了人,甚至在無意中,令人不開心,而他們卻一點沒有覺察到。
  • 真正聰明的人,基本上都犯這三種傻,你看明白了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也都有自己根深蒂固的認識。這種認識裡面雖然存在著偏差,但是背後還都是有一些道理的,往往我們認為很傻的人,才是具有大智慧的,而我們認為特別聰明的人,恰恰是愛耍小聰明的人。真正的聰明人,都會犯下面三種傻,而每一種傻給人的最真實的感覺,都是這個人特別的實在,特別的讓我們放心和踏實,這才是聰明人背後最本質的邏輯。
  • 聰明的人,總會跟這種人保持距離,只為少吃虧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真心交往的人,畢竟人生多數人屬於過客,能留下來的雖然少,但是友誼卻很溫暖,但是留不住的人,往往傷害過自己。聰明的人,總會跟這種人保持距離,雖然平時會有來往,但是不會太過於頻繁,因為害怕吃虧,只有彼此沒有深厚的交際,才能避免有所損失。
  • 「聰明反被聰明誤」:真正「聰明」的人,都很「傻」
    很多人都會誤解了聰明,聰明並不單單是指一個人的智商高低,雖然智商對於生活有一定的影響,可是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每個人的智商差異,遠遠比想像中的要小很多。因此很多人每天都為了自己的智商沾沾自喜,到頭來卻不知道真正的智商是什麼。在生活中要想要做到遊刃有餘,需要的是全面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全面性才是一個聰明人的特質。
  • 便利仔便利店,超實用陳列技巧
    接下來便利仔便利店就跟大家分享一些超實用的便利店陳列技巧,讓經營者能輕鬆營造出一個舒適的賣場環境。 常規商品位置不宜變動便利店的主體消費人群都相對穩定,尤其是社群便利店最為顯著,以家庭單位為主,他們習慣於選購一些實惠、規格較大的商品,才能更好的滿足家庭日常生活所需。
  •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這樣去處理為人處事中遇到的爭執
    懂得讓步的人,看似吃虧了,其實贏得了人心,給自己帶來了快樂。無論何種感情:因為懂得讓步,所以慈悲;因為懂得讓步,所以寬容;因為懂得讓步,所以收穫感情。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這樣去處理為人處事中遇到的爭執。
  • 教你10個做菜好吃的小技巧,都是實用的乾貨,學會輕鬆提高廚藝
    很多人都喜歡下廚做菜,把各種各樣的食材做成美味的飯菜,看著家人們喜歡吃,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現在生活節奏快,沒有太多時間去學習廚藝,大多數都是靠自己摸索,或者看看菜譜之類的。下面教大家15個做菜好吃的小技巧,都是實用的乾貨,學會讓你輕鬆提高廚藝。
  • 四招教你對付小人避免吃虧,很實用
    戰勝小人最好的辦法便是了解小人今天這篇文章阿胖會藉助《羅織經》中小人算計人的心理,來與你分享四招乾貨,教你對付小人避免吃虧,很實用。嫉妒心是每個人都有的,同事看見了老實人的聰明和勇敢,可能會私下使絆子,領導看見了老實人的聰明和勇敢,可能會刻意的去打壓他,小人這個行為會給老實人帶來許多麻煩。如果老實人想要對付小人這招,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輕易顯露自己的聰明與勇敢,做一個低調的人,別輕易顯山露水。
  • 真正聰明的人,看起來都有這三種傻傻的表現
    大家一定不要誤認為,那些很聰明的人做事的時候都是特別的精明,真的讓你感覺到很精明的人,那不叫真正的聰明人,真正的聰明人,總會讓人看起來有下面這三種傻傻的表現,大家可以對照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這些表現?那些特別精明的人,在和人相爭的時候,總是想突出自己的聰明,總是想把這個事情整到自己手裡面來,所以他們表現的欲望很強烈,實際上,這不叫精明,也不叫聰明,而叫愚蠢,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在和別人相爭的時候,既不會有那麼堅決的態度,也不會有過於強硬的話語,反而顯得很弱勢,也就是被周圍的人看上去有一點傻傻的感覺,明明是別人欺負自己,為什麼不和他好好的爭一爭呢
  • 《童言有計2》是一道家庭教育必選題 超實用乾貨治癒年輕人「育兒焦慮」
    《童言有計2》這檔育兒綜藝的真正意義就在於,節目組實實在在的做了一檔關於「如何育兒」的實用節目,幫助家長探索出高效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同時教會他們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而如何將育兒知識融入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進而帶來更多關於成長的思考,這是一部育兒綜藝深入人心的決定因素。
  • 經常被同事挑釁,用這三個技巧應對,才是真正聰明的表現
    同事們在一起工作時,大家之間的分歧和矛盾是很常見的,然而有些人卻故意挑釁同事;當自己在認真工作時,要是同事像個蒼蠅一樣在身邊吹捧、攻擊、揭短,任何人遇到這樣的情況,工作的進度都會嚴重受到影響,當自己無法正確的應對時,不僅會吃虧,還有更大的麻煩;在職場中打拼的朋友們,都應該掌握一些應對同事的技巧
  • 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在酒桌上吹噓這三件事情,以免得罪人
    如今在進入職場工作以後,有很多年輕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順利的升職加薪,可是在和同事以及領導競爭的時候,發現自身根本就沒有較強大的能力,還會被同事所挖坑,所以聰明的年輕人在公司工作時都能夠顯得特別的低調,不會過於突出自己的能力,不會亂說話,更不會亂做事,這其實就是情商高的人,除此之外那些真正聰明的人,也不會在酒桌上刻意的吹噓以下這三件事情。
  • 乾貨丨拿好這幾個實用PR編輯技巧(一)
    PR作為一款易學、高效、精確的視頻剪輯軟體,基本可以滿足創建高質量作品的要求,很多小夥伴在學習和使用PR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問題,青藤IT小核就在這裡給大家提供幾個實用的PR編輯技巧:技巧一在給一段素材添加動畫效果時,對它進行時間重映射很可能會打亂你的動畫,
  • 拍好身邊的美景,有哪些攝影技巧可用?這26字口訣,乾貨實用
    拍好身邊的美景,有哪些攝影技巧可用?這26字口訣,乾貨實用春夏之時,勃勃生機,身邊有很多漂亮的景色可以拍攝。那怎麼能拍好呢?有哪些技巧呢?攝影自學班,2句攝影口訣,26字,幫你拍出漂亮照片:小風景,拍花朵,太過清淡可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