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職高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成績不怎麼好的學生,那麼為什麼他們成績不好呢?這裡面應該有很多原因。
一、家長為了生計、從小就疏於管理,讓孩子養成了無心向學的壞習慣
有一部分的家長,為了生計,外出打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遠離了他,把孩子放在爺爺奶奶身邊,一年就回家一次,孩子在爺爺奶奶那裡生活,因為隔代教育,孩子的一切爺爺奶奶都依著他,慢慢的就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加上學習上,爺爺奶奶無力監管,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習慣也是越來越差。久而久之,隨著一些不良習慣的養成,落下的功課越來越多,孩子的心思就根本不在學習上,於是上網、打遊戲、抽菸、喝酒等等,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孩子初中畢業,待家長明白過來,已經晚了,一切都來不及了,中考過後,不得不去上了職高。
這部分家長,可以說在教育子女上是失敗的,他們原以為,自己上有老下有小,掙了錢,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可實際上呢,這部分的家長是得不償失的,在孩子讀書的大好年華,錯過了對他們的陪伴,讓他們慢慢地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並且還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氣,這是事與願違的,對孩子來說也是難以彌補的損失,對家長來說,也是一生的遺憾。對這部分的家長,我想說,在孩子讀書的時候還是要儘可能爭取陪伴,讓他們不至於失去父母的關愛和監管,也就不至於養成一些不良的習慣。
二、夫妻關係的破裂,影響了孩子,讓孩子被逼無奈的進了職高
當過職高老師的都知道,上職校的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都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有的跟父親,有的跟母親,還有的甚至是和爺爺奶奶一起過,父母都不管。家庭中,夫妻關係的破裂影響最大的不說夫妻倆自己,而是他們的孩子。夫妻的離異,在情感上和在生活上,孩子都失去了依靠。這樣的孩子,即便以前的成績很好,待父母離異後也會一落千丈。待到小孩讀書需要學費或生活開支的時候,也難以滿足。
所以,在職高裡有一部分學生是被逼無奈進來的,因為職高不要學費,他們的父母對他們是一種脫管的狀態。職高裡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屬於這種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生活自理能力差,學習習慣也不好,家長基本上是一種不管的狀態。他們選擇職高,完全是因為父母的離異導致的。那些離異的父母們,只想著分開了就解脫了,完全不去想兩人的小孩怎麼辦?以後的路還很長,這樣的孩子進了社會就只能是靠他自己了。
三、還有部分學生在中考時本可以進普高學習,而為了參加對口高考選擇進了職高
在職高也有一部分學生中考成績夠了普高線,只不過是一般的普通高中,他們在一些了解職校的老師的推薦和介紹下,選擇來到了職高,準備參加對口升學班的學習,三年以後意在考取本科院校。
其實,社會上一部分人對職高不了解,並且還有很多的誤解,認為學生進了職高就是混三年,啥也學不到,其實不然,在職高不僅可以學一門技術,而且也可以參加升學班的學習,走繼續深造之路。不但可以考取高職院校也可以考取本科院校。這是國家對中職學校的傾斜政策,給一部分的指標到中職學校,讓職高的學生也有機會上大學。職高學生上大學以後,所享受的待遇和政策和普高考取的大學生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要摒棄偏見,不要用老眼光看問題,不要總是認為上職高的人,都是一些沒好好讀書的人。其實,他們和其他學生本是一樣的,之所以選擇了職高也是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的。並且這種原因大多都是由父母一手造成的。
現在他們上了職高,有的是被逼無奈,可社會上的人們都有一種偏見,認為職高生一無是處,其實真的不是這樣,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靈魂,他們也想自己變好,只不過是各種原因讓他們成了現在的樣子,既然他們選擇了職高,職高老師也在盡力的塑造和糾正他們,也希望社會各界的人們對他們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希望他們的家長對他們多一些關愛、理解和管束,不要過多去指責和埋怨他們,而要相信他們,鼓勵他們,讓他們的走好未來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