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臨泉七旬老人存摺初始密碼未改 丟失後被人取走3萬元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9月14日,臨泉一名七旬老人丟了存摺,到銀行補辦時發現,存摺裡的3萬元存款不見了。經警方查明,原來老人辦好存摺後未修改初始密碼,被一名拾到存摺的老人猜出來並取走了裡面的錢。
李大娘是呂寨鎮五嶽村村民,9月14日打算取些現金買東西,卻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存摺,也回憶不起來丟到了哪裡,便到鎮上銀行補辦。然而銀行工作人員查詢發現,李大娘的帳戶內空空如也,並沒有她所說的3萬元存款。
銀行工作人員經詢問了解到,李大娘存摺的密碼仍是原始密碼,也就是存摺帳戶的後六位,她的銀行卡很可能被人盜取了。李大娘隨後報了警。
行動不便的老人取款大多都是親戚幫忙,但根據規定,取款時都需要取款人籤字。根據這個思路,民警立即趕到銀行查找李大娘存摺取款底單,很快就找到線索。取款籤字單上赫然寫著「王某某」的名字。
民警調取了轄區所有姓名為「王某某」的人員信息調,又通過取款視頻比對,確認了盜取李大娘帳戶現金的嫌疑人王某某,並在嫌疑人王某某家中將其抓獲。
年過六旬的王某某交代,8月下旬的一天撿到一本存摺,看到上面還有錢便起了貪念。他知道很多老年人覺得修改密碼麻煩,都會一直沿用銀行設置的初始密碼,就想「碰碰運氣」看能否把錢取走。於是,他假裝幫親戚來取款,通過初始密碼取走了幾千元錢。成功一次後,王某某發現沒有人發現,便接連取走了存摺裡的3萬元錢。
王某某到案後,已將從李大娘存摺上取出的錢如數歸還。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等待王某某的將是法律的判決。
民警提醒:個人身份證號碼、銀行帳號等個人信息應該注意保護。為安全起見,辦理了新的銀行卡或存摺後,應立即修改原始密碼,並儘量避免使用出生日期、家庭電話等容易被破譯的號碼作為銀行帳戶密碼。
郝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見習記者 王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