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詩,進農家,品田園,學好語文從讀詩開始

2020-12-19 李老師講閱讀

要是說起田園詩,我們都會想到一位偉大的,著名詩人陶淵明,他自稱五柳先生,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他開創了田園文學的潮流。他的詩文充滿了田園氣息,他對生活簡樸的熱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文人,乃至整個中國文化都深受其影響,後世稱他為「百世田園之主,千古隱逸之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每一位文學之人張口就來的詩句。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這是陶淵明老先生寫的《歸園田居1》,他三十歲左右進入仕途,終因不願為「五鬥米」折腰,解綬去職,歸隱田園,開始了真正的隱士生活。告別了官場的爾虞我詐,繁瑣應酬,拋棄了功名利祿,逃脫了樊籠,回到了鄉下田間,獲得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像鳥兒返回樹林,像魚兒回到深池。房前屋後榆樹、柳樹、桃樹、李樹都是那麼的親切。雞鳴犬吠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同坎坷的、令人窒息的官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刻作者的心是自由的,是平靜的。

陶淵明出生時家境尚可,但在8歲時,父親去世,家道衰落,但他仍然堅持讀書:「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熟讀儒家經典,也曾有過「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志向,但在官場上終究一事無成,終歸隱於山林,過起了農家生活,他的農家生活不同於士大夫們的生活,他親自參加勞作,洋溢著對廣大的勞動者有著深深的喜愛之情。

而如今,我們又有幾人能拋下一切步入田野。開車在路上行駛,車前的玻璃似乎也明亮了許多,不算筆直的水泥路,努力地向前延伸,車不必開得太快,路上很難遇見一輛車,在這條路上會車是需要提前找好地方的,馬路的兩旁種了不少泡桐樹,它的葉子是我最喜歡的。路旁的柳樹長得有些隨性,剛爆發的綠芽,為著枯燥的馬路增添了一絲綠色,大樹兩旁的農田,一塊塊的非常整齊,在田地裡,農民已經開始勞作,他們當中就有我的父母。

記得那年的春耕時節,天色微明,父親便趕著老黃牛下得了。母親也便早早地起床,做起了早飯,我最高興的莫過於去給父親送飯,提著著一小鍋飯,像風一樣的向自家地跑去,遠遠的也聽到了父親調牛的喊聲(調牛:調教牛,兩頭牛拉犁,為了保持土地翻得均勻,對其進行簡單的馴化,讓牛知道,往左還是往右走)和鞭子抽空的啪啪聲。牛嘴上帶著用荊條編制的「口罩」(現在都想不起叫什麼了),為了防止牛在幹活時吃草。看見我過來,到了地頭,父親停了下來,開始吃早飯。而這使得我,別在剛犁的耕地上四處撒歡兒,或跑,或跳,衣服上,鞋裡面全是土,父親是絕不會責罵的,臉一黑,我便拍拍土繼續瘋玩。

現在的田地裡,再也見不到,黃牛耕地的場景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扶拖拉機。中午時,母親便端出了一盆野菜,配著芝麻辣椒,吃起來很香,坐在屋前的石頭上,端著母親做的麵條,三兩口便是一碗,母親看著我空空的碗好是開心。幾隻雞在我腳下,撿我吃漏的,踢出去不幾時,便又回來了。也許它在想:「你吃我的蛋,我吃你的飯」。

大山漸漸的將太陽吞下,各家各戶間接的便從田地裡回來了,牛也從山上回來了,雞也該進圈了,這一刻整個村莊也熱鬧了起來,飲牛圈牛是男人幹的活,女人嘛,一般是在家裡做飯的,不多時,鄰居上下,便聚在一起吃飯,侃大山,吹大牛,引得鄰人哈哈大笑,論國際,談國事,說的有板有眼,東家長,西家短,辨得清清白白。星星布滿了天空,村裡面沉寂在黑色中,偶爾能聽到幾聲狗叫。小河流水的聲音也清晰可聞。躺在土炕上,不時便已入眠。

這一刻心是安靜的,沒有了,走路的匆忙,沒有了,等紅綠燈的急躁,沒有了,或鹹或甜的快餐。這一刻,停下來看看自己,被世俗困擾,被金錢困擾,我還是我嗎?有誰能像陶淵明那樣拋棄一切尋求自我的活法,人活著要遵循本心,看清內心,我這樣做了嗎?你能做到嗎?

關注@李老師講閱讀,學語文從此刻開始。

相關焦點

  • 讀唐詩三百首中最熟悉的田園詩,你會想起求學時還是會想起故鄉?
    作為唐代詩歌非常重要的一個流派,王維和孟浩然所開創的山水田園詩,在我國古代詩歌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的經典之作也是令人神往,讀來更有身臨其境之感。尤其是其中很多優秀的詩歌都曾經入選過我們的語文教材,成為了我們最為熟悉的詩歌。
  • 讀古詩要知其所以然,「詩的秘密」都在這裡
    近日,語文教育名家陳正治為小學生打造的古詩詞啟蒙讀本《詩的秘密:給孩子的28堂詩詞課》由北京新華先鋒出版。在本書中,兼具語文教師、詩人、學者三重身份的陳正治帶著孩子一起細細品讀中國古典詩詞佳作,為小學生欣賞、閱讀古詩詞指引了全新道路。
  • 上海復旦附中語文老師:讀古詩文本就是一件偷著樂的事
    原標題: 上海復旦附中語文老師:讀古詩文,本就是一件偷著樂的事【編者按】在《中華詩詞大會》一口氣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並奪冠的武亦姝火了,包含多首她在節目中背誦的帶「月」字詩句的復旦附中校本教材《中華古詩文閱讀》也火了。
  • 《讀詩賞畫初中生必讀古詩文》福州首發 提升學生文化修養
    福州新華書店的「部編本」語文教材。 人民網福州9月2日電(吳隆重)中小學語文教材大幅增加古詩文,引起廣大網友的密切關注。開學第二天,《讀詩賞畫初中生必讀古詩文》在福州首發,填補了福建省中學古詩文教輔材料的空白。 該書圖文並茂,根據國家頒布九年義務教育課程大綱要求選擇古詩文篇目,配上書畫作品和課文解析。福建省教育廳廳長黃紅武為該書作序稱,該書是將文化傳承和中學生教育讀本結合的創舉,融詩、書、畫、賞為一體,構成了多維立體的讀本特色,有助於學生全面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養成分,培養真善美的藝術情操。
  • 範成大一首田園詩,筆調清新、描寫細膩,讀來意趣橫生!
    我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自陶淵明開始很多文人墨客都比較羨慕那種隱居生活,因此田園生活便成了詩詞的一個重要題材。宋代詩人範成大就特別擅長寫田園風光,他曾按照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各寫了一組詩,每組是十二首,一共就是四十八首,可見他是非常嚮往田園生活的,也經常到山野鄉間去遊玩。
  • 圖說圖解自學成才:五年級下冊語文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五年級下冊語文四時田園雜興的圖說圖解!沒有老師也能自學哦!你發現了嗎?古詩的學習步驟也就在這張圖裡哦!情景圖。首先來了解認識一下作者!解決掉生字詞,讀準字音!多音字重點掌握!讀準字音!「晝」字識記方法。「晝」字的書寫指導。再理解記憶一下古詞今意。這樣你就能隨心應手的做個小小古詩翻譯家了。
  • 範成大的兩首田園詩,描寫細膩,讀來意趣橫生
    範成大是與楊萬裡齊名的南宋著名詩人,他的詩歌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經常讚美山水田園,表現農家生活。作者從江西派入手,之後又學習中晚唐的詩人,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新樂府詩人的精神,而且自成一家。下面就分享範成大的兩首田園詩,描寫細膩,讀來意趣橫生。四時田園雜興(其一)南宋:範成大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 王維一首充滿禪理的詩,心煩的時候讀一讀,可以忘記所有的煩惱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已經是沒有多少人願意坐下來去讀那些古詩,快節奏忙碌的生活讓人們失去了最初的純真,也失去了所有的理想,自然也失去了快樂。煩惱的時候其實可以多去讀一讀古詩,其實有很多的古詩詞裡都充滿了禪理,如果真正讀了,從中感悟了一二,那都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作品,那就是很有趣,每次讀一讀他的作品,也是能夠讓自己內心安靜下來,以這首《過香積寺》來說,那就是一首很趣的作品,整首詩寫得生動有趣,同時也寫下了他對於人生的感悟。
  • 嶺南詩詞大會佛山海選落幕,全國十城「品讀中國年」
    近日,由信息時報主辦、佛山樂學培優品讀行協辦的第三屆廣州中小學生詩詞大會(又稱嶺南詩詞大會)佛山站海選圓滿落幕。本次嶺南詩詞大會走進佛山桂城品讀行語文館。這是廣東首家語文學習館。語文館不僅有「古詩鐘」「李白的月亮」「品讀上下五千年」等打卡設計,更踐行語文就是「品、讀、行」的沉浸式教育理念,讓孩子們樂語文、愛詩詞。今年,嶺南詩詞大會邀請眾多語文名師現場指導、賽前培訓,營造了濃厚的古詩文學習氛圍,越來越多的學生成為詩詞大會鐵桿粉絲。
  • 古詩中的初夏田園風光,讓你的心平靜下來
    夏日的梅子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收錄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的一首《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這首詩是《夏日田園雜興》(其一),在學習之前先來了解一下詩人範成大。詩歌主題:這首詩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等描寫初夏農村的自然景色及農人緊張的勞動氣氛,表現了詩人對田園風光的熱愛之情。
  • 今日小滿·讀詩|古詩裡的小滿五首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小滿三候":第一候苦菜秀,第二候靡草死,第三候小暑至。
  • 部編版語文教材古詩文增長87%!學好語文該如何入手?
    然而孩子上了小學後,對古詩的要求更高了。2019年9月開始,全國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古詩文約佔小學課文總數30%。與原教材比,增幅達87%。中考中古詩文佔12分的分值 。可以說,得古詩文的孩子得語文。背古詩不僅可以滿足應試的要求,對孩子「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也體現在很多方面,有很多潛移默化的影響。
  • 用方言讀古詩味道有些不一樣 一首詩就是一首歌
    古詩要怎麼讀才有韻味?用方言讀詩更能體會古詩的味道?記者為此採訪了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蒙元耀,他表示「說某某方言沒有文化,這是絕對的錯誤、偏見,但用古音讀詩詞的確會更有韻味」。當年,詩人是用什麼語言寫詩?
  • 品讀行語文高分秘笈:讀厚一本語文書
    品讀行語文高分秘笈:讀厚一本語文書 2019-08-14 17:22:讀厚一本語文書  今年中考,廣州樂學品讀行學員成績斐然,誕生了語文單科146分的優異成績。
  • 孩子幼時學古詩,長大就忘沒意義,常讀90首古詩,大腦留下潛意識
    很小的孩子會背詩,確實被人冠以「聰明」的稱號,但是很多媽媽發現,孩子小時候能背幾十首詩,到了上學的時候,遇到見過的詩還要重新背。除了那些天賦異稟的能去詩詞大會,普通人也去不了。所以對幼兒學詩,又感到是無用功,浪費時間,有這功夫還不如出去散散步。
  • 他們的山水田園詩,最適合春天來讀
    山水田園詩詩友們肯定不陌生但若細品起來其中可有大樂趣~什麼是山水田園詩?人們常將山水詩和田園詩並稱為山水田園詩,實際上,這兩種詩有著不同的風格與內容。山水詩主要描寫自然風景、名山大川,田園詩則主要描寫鄉村的生活景象。
  • 別再支離破碎地詮釋,古詩文的生命是讀出來的
    「詩言志」、「詩詠情」情從何而來,在於吟,味從何而出,在於詠。今人執教古詩文,要尊重其語言形式,貴在讀,讀出古詩詞的生命。楊老師和範老師執教的古詩文,讓其美美的存在,而不是支離破碎,讓學生美美地讀,讀出了韻味。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 小學語文文言文學習方法!讀三遍,一篇搞懂文言文「套路」!
    ,佔分比重大,同時語文又是提分比較慢的學科,不過再困難的事都有學習方法的,學好語文有哪些方法呢?學好文言文的基礎學好文言文的做法讀好文言文相對於現代文,文言文的學習難度較大, 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但是,文言文的學習同現代文的學習一樣,需要從整體入手。
  • 《過故人莊》,資深教師來講解這首田園詩中的佳作,不愧為經典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中的日積月累部分,安排了一首古詩《過故人莊》,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五律。表現了朋友之間的情誼深厚和農家田園生活的簡樸、親切。下面就讓我們跟隨杜du老師走進它!他一生不得志,其詩多以山水景物、田園風光為題材,充滿對自然及現實人生的依戀,情調健康、明朗,語言樸素清新,但有些詩也流露出抑鬱失意的傷感情緒。其文學成就:他與另外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
  • 王維少見的六言唐詩,抒寫田園美景,字字對仗,讀來如行雲流水
    這首唐詩就是王維的《田園樂七首·其六》,顯然是王維非常知名的一首田園主題的詩詞。王維向來以山水田園詩聞名後世,但我們最熟悉的是那些山水詩歌,而對于田園詩歌的內容,我們接觸的比較少。不過仔細品讀這樣一首唐詩,我們完全可以看得出王維對于田園詩的把握,依然十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