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時學古詩,長大就忘沒意義,常讀90首古詩,大腦留下潛意識

2020-12-22 凝媽悟語

文|凝媽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都知道教孩子古詩很有好處,但是要讓我們說出到底有什麼好處,卻又一時語塞。

是為了向別人展示孩子多聰明?是為了上詩詞大會現場比賽?很小的孩子會背詩,確實被人冠以「聰明」的稱號,但是很多媽媽發現,孩子小時候能背幾十首詩,到了上學的時候,遇到見過的詩還要重新背。除了那些天賦異稟的能去詩詞大會,普通人也去不了。

所以對幼兒學詩,又感到是無用功,浪費時間,有這功夫還不如出去散散步。

一旦有這樣的想法,放棄讓孩子學古詩,就有些可惜了,學古詩的好處,可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呢!

01孩子學古詩到底有什麼好處

一直很羨慕那些出口成章的人,像董卿,主持詩詞大會,古詩詞隨手拈來,用得恰如其分。像我們的外交官,回答記者提問,隨口拋出一句應景的古詩,讓他們都不會翻譯,看後感覺太酷了。

看到他們的表現,就會感覺我們的古詩好博大精深,還是要讓孩子學古詩啊。不過,我們看到的好處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好處。

1、在大腦中留下潛意識,讓孩子學習更輕鬆

我們認為孩子小時候學古詩是無用功,長大就忘沒意思,就是大錯特錯了,這些童子功有我們看不到的好處。

兒童心理學家哈羅德·伯特做過一個實驗,他讓一些兩三歲的孩子,在兩年內背誦了希伯來語,之後不再背誦。到了七八歲的時候,孩子已經不記得希伯來語了。但是孩子們再學習希伯來語的時候,就比學另一種從來沒接觸過的語言快1/3。

這個實驗說明,孩子在多年後雖然不能完整地背出古詩,但是在大腦中會留下「潛意識」,再重複學習古詩時就會更輕鬆。

2、被生活和命運垂青

尹建莉老師說過,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詩情和文才,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

尹建莉老師的女兒圓圓對古詩興趣濃厚,在寫作文時經常引用詩句,作文成績很不錯。當年高考的時候,作文題正好是詩詞解讀,圓圓領悟力很高,寫起來得心應手,語文得了140 的高分。

現在古詩詞對語文學習更加重要,小學古詩詞佔課文總量的30%,初中古詩詞佔到50%,古詩詞在考試中自然是必考內容,早學古詩,給孩子語文學習提供助力。

古詩不僅對語文重要,對英語也同樣重要。

兒子的一份作業是將「Lands apart,sky shared」翻譯成漢語。

兒子翻譯:地域不同,天空共享。

標準答案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如果平時喜歡古詩詞,這應該是能輕鬆應對的翻譯。經常看新聞的都知道,這是2月份日本援助中國抗疫物資上寫的標語,曾一度走紅,對詩詞敏感的孩子早已熟記於心了。

3、更容易表達豐富情感,更能打動人

我們在表達感情的時候,往往感覺詞彙乏力,好像除了會說「好美呀!」「太難過了!」「歡迎你!」這些大白話外,就詞窮了,總是不能表達得更妥帖、更豐富一些。如果會古詩,感覺將大有不同,很容易觸達人們心底的溫柔。

如果春天下雪了,只用「太美了」,就顯得太單薄,難以表達當時興奮的心情。如果用「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就更有意境。

如果會寫詩,那就更妙了。1月19日,江蘇蘇州星海實驗中學的趙老師,給每個同學私人訂製了一首藏頭詩評語,把同學的名字和性格特點都巧妙地嵌入其中,讓學生和家長收穫了滿滿的感動。

02孩子如何學古詩

很多家長感覺自己沒有古詩儲備量,教孩子有困難。其實那些教孩子學古詩的家長,也不全部是對古詩融會貫通的人,也有普通人帶出了優秀的孩子。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年齡最小的「10後」沈子楊,他的媽媽在訪談中稱,自己小時候沒有感受到過中國詩詞之美,到孩子五歲半的時候,她看了幾檔詩詞類綜藝節目,找到了精神力量,才買了一些書,和孩子一起讀國學。

沈子楊5歲半開始學詩,到6歲多參加詩詞大會,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背了500首詩。並不是媽媽逼著他背,而是他主動記憶。

沈子楊學詩的兩個秘訣:

一個是重複讀一個是玩著學1、重複讀

沈子楊的媽媽反覆讀古詩,他會主動聯想和感受古詩意境,像「紅掌撥清波」,他知道「撥」是詩中鵝的動作,而「波」則表示水波。

成人的理解力畢竟比孩子強,當我們抑揚頓挫、有感情地誦讀時,孩子就能大體理解古詩的意思,不明白的地方,他會提出疑問,我們再用動作或者實物、實景給他解釋,孩子就能在情景中理解。

比如「曲項向天歌」,孩子不理解曲項,可以找一個玩具做動作讓他理解,有實際具體的體驗,文字就不會太抽象。

2、玩著學

沈子楊對古詩很痴迷,他在玩的時候就善於使用古詩。

比如遇到雨天,他會想到「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在傍晚時,他就會想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應該跟家長的引導有關係,如果我們在日常交流的時候經常引用古詩,孩子也會用古詩。如果我們只是打哈哈,孩子也會打哈哈,都是耳濡目染的結果。想讓孩子學好古詩,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學效果更好。

小提示古詩不需要逐字解釋。

錢理群先生說過,我們傳統的啟蒙教育,發蒙時,老師不做任何解釋,就讓學生大聲朗讀經文。

孩子在不斷地誦讀、背誦中,去理解古詩的神韻和意境,而不是機械地去翻譯成白話文,讓孩子刻意去對應。只要稍作解釋,隨著年齡增長和閱歷加深,孩子慢慢就會懂了。

03這90首古詩很適合孩子學習

關於古詩的書籍很多,像《美得窒息的唐詩》、《最好的方法讀唐詩》、《唐詩三百首》、《陪孩子讀最美古詩詞》、《中國最美古詩詞》、《古詩詞創意圖解》等等,都是很好的古詩啟蒙讀物,可以選擇一本喜歡的給孩子讀起來。

凝媽也收集了90首古詩,包括豪情、懷鄉、愁緒、蒼涼、懷古、相思、閒情、秋色、腸斷9個類別,可以收藏起來,孩子常讀這90首古詩,大腦就會留下潛意識,在用到的時候就能俯拾即是,被生活和命運垂青。

04結語

古詩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孩子學習古詩,是一種文化傳承,同時還能提高個人修養,解決眼下最關注的學習問題,讓生活變得更有趣味,未來被命運垂青。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兩三歲孩子背古詩沒一點用?專家怒懟:誰說的,沒記住是方式不對
    中國父母在孩子語言能力方面,最常用的就是兒歌和古詩,通過簡短、富有內涵的詩句帶動孩子學習。兩三歲孩子背古詩沒一點用?課堂上,我再次聽到了這首耳熟能詳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想起學這首詩的時候還是在小學,但是記憶仍然非常深刻。這時課堂上的一位爸爸就說:「兩三歲的孩子背古詩有什麼用,還不如學點特長,好歹還能拿得出手,這以後人家讓表演個才藝,你就站在那背古詩,丟不丟人啊!」
  • 兩三歲孩子背古詩沒一點用?專家怒懟:誰說的,沒記住是方式不對
    中國父母在孩子語言能力方面,最常用的就是兒歌和古詩,通過簡短、富有內涵的詩句帶動孩子學習。兩三歲孩子背古詩沒一點用?專家怒懟:誰說的,沒記住是方式不對前段時間,陪著閨蜜3歲孩子菲菲一起到早教中心上體驗課,參與的這堂課是中華國學,和孩子們分享了一首古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課堂上,我再次聽到了這首耳熟能詳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想起學這首詩的時候還是在小學,但是記憶仍然非常深刻。
  • 媽媽常吟100首古詩,助力孩子早開口,促進大腦發育
    我們國家深厚的古詩詞文化積澱,讀起來朗朗上口。即使你不奢望孩子長大後成為詩人,也希望他能享受誦讀古詩詞的樂趣,提升自己的文化涵養和文學品味。不管孩子將來從事哪個行業,他一定都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精神充盈。董卿說,季節有四季,詩詞也有四季。
  • 學者葉嘉瑩:我3歲開始背誦古詩!從小背古詩的孩子真不一般
    年僅5歲就能背下500首古詩,輕鬆回答出與詩詞相關的內容,王恆屹的厲害由此可見,在談到王恆屹為什麼如此優秀時,王恆屹的奶奶表示:在王恆屹3歲的時候,她就每天帶著孩子一起背唐詩三百首,三字經、百家姓,每一個國學經典都沒落下。
  • 用身體讀古詩/《古詩二首》.《村居》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古詩二首》。2用身體讀古詩及今日作業我們學每一課,都會有個快樂的點子,這第一課的快樂點子是:用身體讀古詩。用身體怎麼讀?來聽FUNFUN細細說吧。先看第一首古詩,清朝高鼎寫的《村居》。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可以說,故事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根據哈佛研究表明: 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1、「腹有詩書氣自華」 氣質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很多家長都想培養孩子高貴的氣質
  • 「爸爸,只背古詩,不背詩意,有什麼意義!我不背了!」孩子抱怨
    我給孩子找到需要背誦的古詩視頻,視頻很詳盡,包括朗讀、跟讀、解說。細細學下來,肯定能夠全部掌握詩句。但孩子時間緊張,不想浪費時間,他想抓緊背詩,抓緊完成老師的作業。結果就是,孩子強硬地把學校規定的詩句背下來,根本不知道詩句的意思。
  • 從小背古詩的孩子,以下優勢很明顯,將來學習差不了
    記得我小時候,我家周圍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教孩子念詩、背詩,可現在不少家長都覺得,小孩讀不懂詩,背了也沒用。甚至還有人說:小孩子背古詩是「填鴨教育」,會「傷害」孩子的大腦!向《經典詠流傳》節目就將很多古詩譜曲,不用改詞就可以唱出來。所以,古詩是具有一定音樂性的文字,孩子即使一時不能理解詩的含義,也能像學兒歌一樣輕鬆記憶,而且讀的越多孩子的語感就越好。
  • 100首早教古詩,每天讀一讀,快人一步
    年齡越大,我們會發現記憶力越差,我們喜歡古詩傳達出來的意境美,但我們卻很少能將這些優美的詩句脫口而出。唯獨能吟出的詩句,大約還是小學時候學到的。古詩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從寶寶牙牙學語時,每天讀點古詩,可以促進孩子的語言發育。
  • 2歲孩子學古詩詞是好事嗎?過來人:學得輕鬆,還是人生中的財富
    文|凝媽2歲孩子可以學古詩詞嗎?沒錯,1歲多的孩子就很喜歡了,甚至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可以讀古詩詞給孩子聽。有人說,孩子小,就要多玩一玩,以後有的是學習的時間,這麼小的孩子就讓孩子學習,感覺就是在迫害孩子。
  • 教孩子學習古詩好處多!掌握3個小技巧,孩子學得快記得牢
    一些研究者發現,背誦古詩能同時激活孩子與閱讀、音樂相關的腦區,促進孩子大腦在信息加工方面和記憶力方面的發展。幼兒讀古詩詞,不僅能讓孩子了解中國的詩詞文化,而且能讓他們學會正確發音,鍛鍊口語朗讀能力,提高說話語感,讓孩子口齒清楚伶俐、吐音準確流暢。古詩在遣詞造句中講究平仄、對仗、韻律,幼兒讀古詩詞,能大量積累詞彙,能豐富自身的文學語言。古人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多讀詩,多背詩,能為其今後高雅風趣的談吐、妙筆生輝的寫作打下結實的基礎。
  • 大學教授:別擔心兒童讀不懂古詩文
    少年兒童完全可以讀古詩文,這種閱讀並非機械地讀,也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與文化感受。明代王士禛7歲入家塾,學《詩經》,已能領會詩情。詩人臧克家童年時喜歡聽祖父讀詩,他在《我是怎樣成為詩人的》中說:「有時,他突然放開心頭的鐵閘,用湍流的熱情、洪亮的嗓音朗誦起《長恨歌》來,接著又是《琵琶行》,他的聲音使我莫名其妙地感動。」 作家張恨水9歲時對《孟子》產生了興趣。幼時便喜歡閱讀古文經典,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七八歲以及十來歲的孩子,對古詩文自然不能有理性的認識,但他們是有感受的。這種感受,也可以說是兒童的「懂」。
  • 給孩子做古詩啟蒙,死記硬背可不行,不如試試這套「古詩遊戲書」
    有人說,學習古詩詞是因為你是中國人,就得讀古詩。有人說,學習古詩詞是為了老師,為了課堂,為了考試。有人說,學習古詩詞是因為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會"火了,"別人家的孩子"都在讀古詩詞。根據心理學研究:讀書,對孩子大腦發展有很大的好處,因為古詩詞的韻律和節奏感能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
  • 陪孩子讀古詩:邊玩邊學,讓「思維」遨遊在古詩的世界中
    最近女兒得到了一個很特別的獎勵,因為在老師舉辦的小小背誦活動中,她背出了很多首詩(哈哈,其實每個小朋友都有特別的獎勵哦,非常贊的一個老師)起因是三月份的時候,為了安撫和鼓勵孩子,老師發起了一項活動,鼓勵孩子背誦古詩,背的好的孩子在開學時,將會得到一份神秘禮物。和女兒講了這個活動,孩子非常樂意參加,還要和小夥伴一起PK。
  • 長大後又不需要古詩,那從小讓孩子背古詩還有啥意義?
    在某問答平臺上看到一個問題:讓孩子背誦古詩詞、古文有什麼意義?這確實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我們現在的文明社會,既不用文言文,也不需要古詩,懂不懂文言文古詩,對人的生活影響根本不大,甚至幾乎可以說忽略不計。
  • 姥爺教外孫女背古詩 西安4歲女童能背70多首古詩
    90多歲的梁老先生打進華商報新聞熱線 029—88880000說:「希望能表揚表揚我重孫女,娃快4歲了,能流利背誦70多首古詩。我還想表揚我女婿、娃姥爺,這些詩全是他教的!」  暖暖媽媽陳女士說:「我女兒能熟背70多首古詩,都是娃姥爺教的。他沒逼娃,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  媽媽的話還沒說完,暖暖已一本正經開背了。她一口氣把《清明》《江雪》《涼州詞》《望廬山瀑布》《楓橋夜泊》等背完。
  • 《古詩十九首》裡的十個名句,重溫經典,常讀常新
    《古詩十九首》是南朝梁蕭統從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古詩十九首》所抒發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令古往今來的讀者常讀常新。1、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學古詩的孩子有多優秀?李七月,被稱為「第二個董卿」
    其實,李七月的小時候也是讀了很多的古詩,也是由於喜愛,從而為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礎。也可以說,她和董卿一樣都被古詩滋養長大的孩子。其實我們從這兩個人就能看出,從小背古詩長大的和從小玩手機長大更勝一籌。
  • 為何讓孩子誦讀古詩 這回答很贊
    昨天去朋友家做客,到了飯點,朋友的兒子小熙鬧脾氣不吃飯,原因是要背誦唐詩三百首,一天背一首。小熙記不住,一生氣就不吃飯了!(看得出小熙對自己設定了要求啊)。細問朋友,原來孩子每天晚上都要在微信中家長群裡背古詩,還要拍成視頻。  不禁感嘆,現在的孩子作業不僅多,難度還很高啊。
  • 孩子學古詩詞我被「批評」,北師大教授:從小就要打好古詩文基礎
    學齡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期,機械記憶可以刺激大腦的突觸產生,增強孩子大腦的記憶功能。對於小學高年級、初高中的孩子應該理解詩詞意義,而對於低齡兒童,讀和背比理解重要,讀更重於背。他認為,古詩詞對幼兒最大的意義是體驗母語的魅力,著重語感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