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別擔心兒童讀不懂古詩文

2021-02-22 好古文化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文章了。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唐曉敏,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教授

少年兒童完全可以讀古詩文,這種閱讀並非機械地讀,也不是死記硬背,而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與文化感受。

明代王士禛7歲入家塾,學《詩經》,已能領會詩情。詩人臧克家童年時喜歡聽祖父讀詩,他在《我是怎樣成為詩人的》中說:「有時,他突然放開心頭的鐵閘,用湍流的熱情、洪亮的嗓音朗誦起《長恨歌》來,接著又是《琵琶行》,他的聲音使我莫名其妙地感動。」 作家張恨水9歲時對《孟子》產生了興趣。幼時便喜歡閱讀古文經典,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七八歲以及十來歲的孩子,對古詩文自然不能有理性的認識,但他們是有感受的。這種感受,也可以說是兒童的「懂」。文學家金克木曾提出,為了了解中國文化,有一些書是必讀的,如「五經」和《論語》《孟子》《老子》《莊子》《荀子》。他在《書讀完了》一文中分析說,這些書,除《易》《老》以外,「大半是十來歲的孩子所能懂得的,其中不乏故事性和趣味性。枯燥部分可以滑過去。我國古人並不喜歡『抽象思維,說的道理常很切實,用語也往往風趣,稍加註解即可閱讀原文。一部書通讀了,讀通了,接下去越來越容易,並不那麼可怕。從前的孩子們就是這樣讀的。主要還是要引起興趣。孩子有他們的理解方式,不能照大人的方式去理解,特別是不能摳字句,講道理。大人難懂的地方孩子未必不能『懂』」。

大人難懂的地方孩子未必不能「懂」,這是很深刻的見解,也是過來人的經驗總結,值得重視。「從前的孩子們」能做到的,今天的孩子也能做到。筆者在批閱研究生試卷的作文題時,有一位考生寫的是初遇《論語》的感受:「我依稀記得,當我翻開《論語》時,僅僅上小學的我便被其中簡短卻又複雜深刻的句句箴言所吸引。雖然並不懂其中的奧義,但它有力和緩、抑揚頓挫的韻腳語調,磅礴大氣或內斂平實的語言氛圍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兒童完全可以讀古詩文,而且會有自己的感受。兒童讀古詩文產生感受的過程,即是激發情感和產生豐富的聯想、想像的過程,這本身就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家庭及語文教育,都應認識到兒童的心理特點,對孩子的「懂」有正確的理解,給予兒童必要的指導。

自然,兒童對古詩文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感受強,有的孩子感受弱一些,這也沒有關係。孩子們只要是認真讀了古詩文,將這些優美的文字記在心中,隨著自身的成長,終究是會有感受的。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唐曉敏,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教授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尋私塾,訪明師,

請上「塾學文化網」

http://www.shuxuewenhua.com

手機版|電腦版


請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塾】,西周設置於地方的初級學校。《禮記·學記》載:「古之教者,家有塾。」鄭玄註:「古雲仕焉而已者,歸教於閭裡,朝夕坐於門,門側之堂謂之塾。」孔穎達疏:「周禮百裡之內二十五家為閭,共同一巷,巷首有門,門邊有塾。民在家之時,朝夕出入,恆就教於塾。」



塾學文化網項目公告

       塾學文化網專注於兒童讀經事業,是為塾學行業發展而打造的公益傳媒平臺。網站目前尚處於初期公測階段,期間會進行技術升級及改善服務,倘有不便,敬請諒解。

        基於正確的學術方向為前提以及平臺發展之需要,本網接受獨家企業廣告贊助。如您深具傳統文化繼往開來之情懷,或有其它任意投資合作與支持方式,請與我們聯繫詳談。

       感謝您的參與支持!

好古文化傳播(深圳)有限公司

塾學文化網項目組(宣)

電話:13760220295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教授歷時三年編著適合青少年閱讀古詩文
    如何從浩如煙海的古典詩文中,挑適合自己孩子的古詩文書?這問題困擾了不少家長,也苦惱了同樣給孩子選書的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引馳教授。於是他歷時三年,編著《你應該熟讀的中國古詩》《你應該熟讀的中國古文》。
  • 別再支離破碎地詮釋,古詩文的生命是讀出來的
    孔孟之道,唐詩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塊瑰寶,古詩文出現在小學課本並不多,特別是小古文也就是在高年級出現了寥寥幾篇。古詩文的教學在文字理解和情景的再現上會出現障礙。逐字逐句去詮釋,形同白話文教學,失去了他精美的語言形式。古詩文既然以獨特的語言形式而存在,那麼我們尊重其存在形式。詩詞精於平仄,美在韻律。
  • 孩子學古詩詞我被「批評」,北師大教授:從小就要打好古詩文基礎
    文|彤寶媽媽愛彤寶你教孩子古詩詞了嗎?我教了。卻因此受到了一位寶媽的「批評」,她說:「快別教了,孩子現在根本不明白古詩的意思,這叫填鴨式教育,新聞上有個語文特級教師說這樣是在害孩子。」對於小學高年級、初高中的孩子應該理解詩詞意義,而對於低齡兒童,讀和背比理解重要,讀更重於背。他認為,古詩詞對幼兒最大的意義是體驗母語的魅力,著重語感的培養。
  • 孔子故裡二千兒童誦讀《論語》等中華古詩文經典
    2000多名少年兒童齊聲誦讀《論語》中的經典名句和中國歷代名篇佳作。      曲阜市政府介紹說,這些誦讀中華古詩文經典的學生,是從全市10萬名青少年學生中選出來的。目的在於紀念孔子誕辰2555周年,陶冶青少年的情操。     不少前來參加孔子誕辰2555周年活動的海外人士對少兒誦讀活動大加讚賞。
  • 我這樣教小學生學古詩文
    社會各界上也越來越看重青少年兒童的古詩文教育。譬如臺灣地區的「兒童國學班」就是典型一例。「兒童國學班」希望趁孩子們年齡小、記憶力強的時候,讓他們直接接觸、感悟、揣摩這些千百年來中華文明和人類智慧的結晶。小朋友不必懂、也毋需考慮興趣問題,只要念誦背就是了。「兒童國學班」著重在反覆誦讀、博學強記。
  • @中小學語文老師 怎樣教好古詩文?北大教授給出三大「絕招」
    統計顯示,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了,整個小學6年級12冊共選有古詩文132篇,平均每年20多篇,佔比達課文總數的30%,比原人教版增幅達80%左右。怎樣教好小學古詩文課?如何讓孩子體會到《春曉》中春的美好?怎樣講好《靜夜思》中的「靜」與「思」?
  • 吟誦,讓古詩文學習成為一種享受
    同年12月,國家社科基金規劃辦下達立項通知,由首師大和南開大學共同承接這個項目,首師大中國詩歌研究中心負責吟誦的搶救和整理工作。吟誦是寫詩的重要入門途徑在古代,「讀書」是上學的代稱,「讀書人」是文人的代稱,因為「讀」是學習文化的基本方法。
  • 我們該怎麼看待「讓孩子從小大量機械地背誦他們不懂的古詩文」問題
    有網友問:「孩子還小,大量機械地背誦古詩文,而且八九層不懂,到底好不好?」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看。你們讀書和背古詩文的道理還是一樣的,她長大之後,我們不一定都還記得自己小時候讀過什麼書背過什麼古詩文,但是呢,這個古詩文給我們心靈的那種文化滋養會一直浸潤著我們孩子的心靈。2.對訓練孩子的記憶力有益小孩子的這個記憶力是需要訓練的,而且還是越早訓練越好。
  • 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一致推薦的兒童古詩書:玩遊戲,把詩種在心裡
    那一刻我被感動:不是因為他能背誦古詩,而是看到他能對美有所感受。透過詩歌領悟美,這是念詩的意義。我一直認為,大人教孩子念詩,首先是大人得排除虛榮心和功利心,別只顧要求孩子死記硬背,而是在啟蒙階段,家長要培養孩子對詩歌不排斥、感興趣、願意學,把詩歌種在孩子的心裡,春天到來時,種子自然會生根發芽。
  • 2018第三屆上海小學生古詩文大會
    每年的頒獎會已成為每年年末的一項傳統,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古詩文愛好者走到一起交流切磋。曾獲得過小學生古詩文大會「桂冠少年」稱號的毛晨宇告訴記者:「我常常關注『古詩文大會』微信公眾號,讀古人的故事,學為人處理的道理。學校也非常重視古詩文教學,並藉助信息技術,讓同學們在遊戲中學習古詩文。自從參加古詩文大會後,我還愛上了《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
  • 用古詩餵養童年,用快樂栽培意志——《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
    學古詩,可以不苦學古詩,通常被認為是一件苦差事。我小的時候,最煩惱的就是背誦課文,而課文中,最難背誦的,又要數文言文。古詩,夾在文言文和現代文之間,背誦難度忽高忽低,因為詩歌的長短不同,有的生僻字多,用典豐富的更難以理解。所以,對於古詩,我的感情歷來都是很複雜。
  • 古詩文作業,原來可以這樣做!
    我認為:學生做語文作業關鍵要有效,現在的語文作業除了作文之外,主要應該是古詩文閱讀。因為現代文閱讀主要在於分析,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即可,課下可通過適量的閱讀來補充,搞一些讀書會之類的活動都比較好,沒有必要專門布置現代文的課下作業。而古詩文閱讀就不同了,它的關鍵在於積累,離開積累去談古詩文閱讀的方法是沒有意義的。而在古詩文閱讀中,文言文閱讀尤其注重積累,特別是常用詞的和次常用詞的積累。
  • 兒童啟蒙必備:古詩裡的四季
    誦讀古詩是兒童最有效的識字和訓練記憶、開發大腦的方法。兒童誦讀古詩文的過程類似念唱,眼睛看文字是通過視覺作用來刺激右腦,而念唱的同時也啟動了右腦。研究表明,左右腦如果能同步運作,學習能力可增加2~ 5倍。許多兒童在堅持一個階段的誦讀古詩文以後,日益變得知書達理、善良聰慧、樂觀堅定、胸懷博大。
  • 有人說普通話是胡語,為什麼讀起古詩文還是朗朗上口、韻律十足?
    南宋平江景德寺僧法雲編著《翻譯名義集》中有云:  胡梵音別,自漢至隋,皆指西域以為胡國。唐有彥琮法師,獨分胡梵。蔥嶺已西,並屬梵種。鐵門之左,皆曰胡鄉。  這個時候就有了胡、梵的區別,但是在東漢之前,胡語、梵語是混同一家的。  但總的來說,胡語是指西北區域的民族語言,而這些語言和漢語是完全不同體系的。
  • 新版《審音表》公布後: 我們如何讀古詩文
    有的是語音規範從來沒有改變過的讀音,其中一些字在古詩文中的民間變讀,並未進入過規範讀音和規範型詞典;有的是上一次審音(1985年)調整的讀音,已成為語文規範三十多年。為了幫助大家了解本次審音的情況並解答古詩文讀音等相關問題,我們再次為大家推送由審音課題組成員撰寫的系列文章。
  • 直播講座暨《我這樣教學古詩文》新書發布 | 如何讓中學生樂學、愛學、會學、學會古詩文?
    該書是董旭午走古詩文「生活化教學」之路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案例集。作者將古詩文的教和學與作者生活、課文生活、讀者生活、學生生活、生活情理相融通,將課內教學與課外體悟、自主歷練相融通。作者的實踐說明,生活化古詩文教學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古詩文閱讀和鑑賞能力。全書包括「問題與思考篇」「方法與歸因篇」「教例與反思篇」三部分。針對古詩文教學中常見的文本解讀誤區,用生活化教學的視角詳加分析。
  • 小學生要學古詩文嗎?
    這位家長的話很具有代表性,我們從小不接觸文言文,到初中當然不好理解,特別是初中除了文言文翻譯外,還有課外文言文閱讀,讓你去賞析,連讀都讀不懂,談何賞析?其實,小學生完全可以讀懂文言文,並且我們也一直在接觸文言文,只是我們都把它翻譯成了現代文來理解。下面,我們來講一講,小學生應該怎樣來學文言文,都有哪些適合的書呢?
  • 財貴教授的《一場演講,百年震撼》
    2001年牟宗三先生的入室弟子王財貴教授在北師大的演講-----《兒童經典導讀》。在當時這場演講,號稱《一場演講,百年震撼》。現在國內一些國學培訓機構都是師從於王財貴教授。讀古書長大的。錢鍾書、沈從文,讀古書長大的。魯迅、老舍,讀古書長大的。林語堂、梁實秋,讀古書長大的。戲劇性的是胡適之四歲就開始讀古詩,六歲上私塾就開始背古文;到了九歲的時候,讀了三年古文,他自己就能自己看古典小說了。
  • 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簡介
    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簡稱「古文誦讀」工程),是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成功實施希望工程的基礎上,推出的一項跨世紀的青少年文化工程。「古文誦讀」工程通過學校、社區、家庭組織少年兒童誦讀、熟背中國文化的經典作品,平均每天20分鐘,堅持數年,終身受益。
  • 用身體讀古詩/《古詩二首》.《村居》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古詩二首》。2用身體讀古詩及今日作業我們學每一課,都會有個快樂的點子,這第一課的快樂點子是:用身體讀古詩。用身體怎麼讀?來聽FUNFUN細細說吧。先看第一首古詩,清朝高鼎寫的《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