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在蒙古國天氣會商中應用

2020-12-16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9月19日10時,在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全國天氣會商室,當地預報員利用衛星天氣應用平臺(SWAP),順利完成了最新時次「風雲四號」衛星雲圖的快速調用和分析。這是中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在蒙古國全國天氣會商中首次亮相。

9月19日,「風雲四號」衛星雲圖首次亮相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局長恩克圖夫欣·賽布吉德和副局長巴特圖勒嘎·巴特在現場參加會商。

「風雲四號」衛星產品在蒙古國應用,是對今年8月中國氣象局與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籤署中蒙氣象科技合作聯合工作組第十六次會議會談紀要的快速落地。9月16日至20日,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派出工作人員赴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完成了中國氣象局衛星廣播系統(CMACast)集成系統的維護和風雲衛星數據接收本地化配置,保障了CMACast對風雲衛星數據的穩定廣播,並圍繞CMACast接收流程和數據共享進行了培訓;完成了SWAP平臺網絡版和電腦版的安裝和部署,圍繞蒙古國氣象災害對SWAP的應用進行了培訓;完成了CMA雲視頻會商系統安裝等。

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預報員利用衛星天氣應用平臺調閱「風雲四號」A星、「風雲二號」G星雲圖和產品,與該國21個省進行遠程視頻會商。

在風雲衛星圖像成功落地應用後,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工作人員豎起大拇指表示讚賞和感謝。

相關焦點

  • 風雲四號衛星可監測霧霾 將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
    衛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顯著提升我國靜止軌道衛星研製和空間觀測應用能力。  風雲四號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師張志清說,按照單星來比較,風雲四號的原始監測數據是現在運行的風雲2號的60倍,處理生成的產品數據則是其160倍。  新的系統觀測能力顯著提高,不僅眼睛更銳利,空間解析度最高達500米;反應更敏捷,區域觀測時間解析度可達1分鐘;光譜解析度更高,可以看到更多的大氣和地物特徵;視覺更獨特,可以監測閃電,還可以剖析大氣,獲取大氣三維溫溼度結構。
  • 從太空看地球:我國風雲4號衛星高清雲圖帶你看今日天氣舞臺
    2018年7月30日14時15分,我國風雲4號衛星拍攝下了以我國為中心的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記錄下了亞洲天氣舞臺上今日發生的種種變化。風雲4號衛星雲圖顯示,在我國中東部多地,密密麻麻的雲團扎堆,這些雲團帶來的是雷暴、大風、短時強降雨等強對流天氣。
  • 衛星雲圖天氣預報_中央氣象臺衛星雲圖_氣象衛星雲圖滾動播放_天氣網
    衛星雲圖是由氣象衛星由宇宙從上而下觀測到的地球上的雲層覆蓋和地球表面特徵圖像。在現代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通過衛星雲圖可以識別不同的天氣系統,可以通過衛星雲圖發送的天氣數據分析出它們的位置,預計它們的發展趨勢,從而為地面天氣預報分析提供依據。在海洋、沙漠、高原等一些人類難以探索或者未探索的未知地區,可以通過衛星雲圖提供資料,以彌補常規設備的不足之處。
  • 中國「風雲二號」07星研製有六大技術改進-風雲二號,掃描輻射計...
    中新社記者孫自法攝  中新網西昌1月13日電(記者孫自法)「風雲二號」07星13日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風雲二號」衛星項目總指揮徐博明研究員對記者表示,「風雲二號」07星與之前研製發射的「風雲二號」衛星相比,主要技術改進包括光譜靈敏度要求更高、增加空間環境探測功能、大大擴展數據採集和轉發能力、提高衛星壽命等6個方面。
  • > 衛星雲圖滾動播放
    衛星雲圖是由氣象衛星由宇宙從上而下觀測到的地球上的雲層覆蓋和地球表面特徵圖像。在現代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通過衛星雲圖可以識別不同的天氣系統,可以通過衛星雲圖發送的天氣數據分析出它們的位置,預計它們的發展趨勢,從而為地面天氣預報分析提供依據。在海洋、沙漠、高原等一些人類難以探索或者未探索的未知地區,可以通過衛星雲圖提供資料,以彌補常規設備的不足之處。
  • 查看衛星雲圖預測天氣的技巧
    作為農業技術服務人員,學會查看衛星雲圖指導農業生產,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相信種地人在農業生產季都非常關注天氣形勢,然而單獨依靠收看天氣預報或接收氣象簡訊,很難準確地反映近期的天氣狀況。通過學會簡單的觀看衛星雲圖方式,會使天氣判斷的準確性能有大幅提高。下面,就如何查看衛星雲圖,說明如下:一是在搜索欄裡輸入「天氣在線」,點擊「好搜一下」(見下圖);
  • 我們能在衛星雲圖上看到什麼?
    雲是天氣的「臉譜」反映了大氣的「喜怒哀樂」雲量不僅能反映當時的大氣狀況還能預示未來的天氣變化什麼是衛星雲圖衛星雲圖由氣象衛星自上而下觀測到的地球上的雲層覆蓋和地表面特徵的圖像
  • 除了颱風 我們還能在衛星雲圖上看到什麼?
    中國天氣網訊 說到衛星雲圖,可能大多數人首先能想到的就是颱風。其實,擁有太空視角的衛星能看到的東西還有很多。你知道太空裡也有漣漪嗎?想知道傳說中的雲洞長什麼樣嗎?中國天氣網聯合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為您奉上一組獨家衛星雲圖,一起來領略太空視角的神奇景觀吧。
  • 風雲四號獲取世界首張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圖
    國防科工局、中國氣象局27日聯合發布風雲四號A星獲取的首批圖像與數據,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圖正式亮相,與此同時,我國首次獲取彩色衛星雲圖和閃電分布圖。世界第一幅靜止軌道大氣高光譜圖,是由風雲四號A星上首次搭載的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獲得的,它標誌著在靜止軌道上的大氣觀測由二維進入三維。風雲四號首次製作出彩色衛星雲圖,最快1分鐘生成一次區域觀測圖像,青藏高原湖泊、黃海細胞狀雲系、西伯利亞積雪、赤道附近熱帶對流等均清楚可見。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評價其「雲繫結構和地物特徵層次豐富、紋理清晰」。
  • 課業學習 | 衛星雲圖天氣系統分析
    天氣尺度雲系我們在衛星雲圖上識別出不同種類的雲以後,接著就要分析各類雲的大範圍分布。衛星雲圖上範圍在500〜5000km的雲系稱為天氣尺度雲系。各種大範圍雲系的分布表現為與某些天氣系統和大氣物理過程有關的特徵性雲型。
  • 為什麼人造衛星拍攝的雲圖能夠預報天氣呢?
    那麼,為什麼人造衛星拍攝的雲圖能夠預報天氣呢?  每天晚上,電視節目裡要播出由中央氣象臺發布的天氣預報。一開始總要播出一幅全國性的雲圖。這雲圖是由氣象衛星發送下來的衛星雲圖。  衛星雲圖已廣泛使用於天氣預報上,而且是十分理想的預報工具。  不同的天氣與不同的天氣系統有關。例如,低氣壓常帶來雲雨,高氣壓地區天氣常常晴朗。
  • 「云云」眾生之你真的看懂衛星雲圖了嗎
    這兩天全國天氣略顯平靜南方陰雨+北方冷空氣這樣的天氣格局一直Ctrl+C Ctrl+V常看咱們公眾號的小夥伴知道因為總有粉絲留言說想看氣象衛星雲圖(下文統一簡稱衛星雲圖)所以就有了今天的推文「云云」眾生之你真的看懂衛星雲圖了嗎?
  • 從"人類起源"到"華夏文明" 微信雲圖更換的背後
    原標題:微信啟動更換雲圖 為「風雲四號」獻禮  從非洲大陸到東半球,網友評論「可看清祖國」;「風雲四號」已為極端災害及重大活動提供保障這是今年6月7日13時,由風雲四號衛星觀測到的圖片。受訪者供圖  「風雲四號」的突破  2016年12月11日,「風雲四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定點於東經99.5°赤道上空開展在軌測試,在軌運行期間,其順利完成了衛星平臺、有效載荷、地面應用系統等測試任務,於2017年9月25日正式交付用戶投入使用。
  • 中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大氣運動的頂級「精算師」
    「精算」天氣氣象衛星與氣象預報有怎樣的關連?馬晶晶回答:通過衛星搭載的各種探測儀器獲得不同雲圖,再通過雲圖反演出其他變量,並應用到天氣預報模式中,最後根據方程運算,得到未來的天氣。迄今為止,中國已成功發射了14顆氣象衛星,其中7顆衛星在軌運行。由此,中國實現了極軌氣象衛星「上、下午星組網觀測」,靜止氣象衛星「多星在軌、統籌運行、互為備份、適時加密」的業務運行格局。衛星全年每天24小時不間斷工作。
  • 風雲三號D衛星發射成功 可延長天氣預報時效2-3天
    澎湃新聞從中國氣象局獲悉,2017年11月15日2時3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風雲三號D」氣象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風雲三號D發射後,經在軌測試將投入業務運行,成為我國低軌道下午觀測的主業務衛星,與2013年9月發射的風雲三號C共同組網,進一步提高大氣探測精度,增強溫室氣體監測、空間環境綜合探測和氣象遙感探測能力,促進氣象衛星綜合應用水平的提升,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國家綜合防災減災和「一帶一路」建設等提供重要支撐。屆時,我國將成為世界上在軌氣象衛星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國家。
  • ...讓衛星有更清楚"耳目" -多通道掃描輻射計 1983年 風雲二號氣象...
    原標題:風雲二號上海技物所研製團隊歷經30多年努力,讓衛星有更清楚「耳目」 聽到天氣預報,他們「特別親切」  說起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很多人會下意識地想到越來越精準的天氣預報。6月10日,風雲二號收官衛星H星上的多通道掃描輻射計成功開機,不久以後這顆氣象衛星將實時獲取中國及其周邊地區可見光、紅外雲圖和水汽分布圖,收集並轉發氣象、海洋和水文等環境監測資料,重點為中國西部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
  • 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首張合影圖像傳回到地面
    伴隨衛星與天宮二號分開之後,紅外相機開始工作,並在與組合體距離由近及遠的過程中,對組合體進行拍照。  伴隨衛星預計在10月底飛越組合體上空進行成像觀測,之後與天宮二號開展近距離編隊駐留試驗和航天新技術驗證試驗,進一步拓展空間應用。
  • 【科技】天氣預報精確到一小時,氣象自主創新的路走對了!
    2005年1月1日,我國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C星正式向國內外用戶發送衛星數據圖像,依賴國外衛星數據製作雲圖成為歷史。13年後,從2018年5月8日零時起,中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將23種先進的國產氣象衛星數據和產品正式向全球用戶發布。 「這是屬於我國氣象人自主創新的全新時代。」
  • 衛星資料在氣候監測和預測中應用研討會在南京大學召開
    9月10日,中國氣象局-南京大學氣候預測研究聯合實驗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東亞氣候變異動力學」)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0-90天氣候變異機理和預測方法研究」)在南京大學國際會議中心聯合舉辦了「衛星資料在氣候監測和預測中應用」研討會。
  • 全身國產風雲四號:核心儀器輻射計連日本都要進口
    下圖所示是真正的地球風雲,這是去年12月11日發射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上面的掃描成像輻射計拍攝的地球24小時的雲圖,赤道附近有一塊亮斑在移動,那是太陽在海洋上面的倒影。這樣一張在我們眼裡看來非常普通的圖片,在科學家眼裡將會是一組龐大的數據,想要看懂那張圖,就要先從光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