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瑪拿著讀書會的首本閱讀書《我的人生道路》
近期,女演員艾瑪·沃特森(Emma Watson)宣布開辦一家女權主義讀書俱樂部,並取名「我們共有的書架」(Our Shared Shelf)。但很多人對此持懷疑態度,畢竟開辦任何一家讀書俱樂部就和開新餐廳一樣,失敗的可能極大。
不過,隨著由艾麗絲·沃克(Alice Walker)所著的《紫色》(The Color Purple)成為俱樂部書單上的第二本書,人們有理由對它的開辦表示樂觀。在傾向於選擇主流女權主義經典的同時(至少到目前為止),沃特森有意讓書單內容更加豐富多樣。
《Slate》雜誌的凱蒂·瓦爾德曼(Katy Waldman)評論說,沃特森讀書俱樂部的線上交流常常圍繞女權主義展開,充滿了活力與哲思。不過,「一個真正的『女權主義讀書俱樂部』在根植於女權主義的同時,不應局限於這一個話題」。
雖然那些長期奮鬥於女權主義的作家對沃特森的名人效應不屑一顧,但她的讀書俱樂部體現出她願與人們一同學習的決心。再說,好東西永遠不怕多,就讓我們一起充實「我們共有的書架」吧。下面將介紹10本關於女性的書,它們均由女性作家寫成,為讀者看待世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艾瑪是聯合國婦女署親善大使,2014年她在聯合國發起「他為她」運動,引發人們關注,她呼籲男性幫助女性解決性別歧視問題。
近年來,發起網上讀書俱樂部的名人並非艾瑪一人。去年1月,臉書創辦人扎克伯格宣布成立名為「讀書年」的讀書俱樂部,推薦的第一本書是莫伊塞斯·納伊姆的《權力的終結》。
《阿耳戈英雄》 The Argonauts
馬吉·納爾遜(Maggie Nelson)所著的《阿耳戈英雄》融合了理論與經驗,深度剖析了我們對母性、性別角色以及人際關係根深蒂固的觀念,並要求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這些問題。此書名列《紐約客》2015年度推薦書單。
《你也可以擁有像我一樣的身體》 You Too Can Have A Body Like Mine
亞歷山德拉·克利曼(Alexandra Kleeman)的處女作也非常值得一提。她將出現裂痕的閨蜜情同病態的人物形象編織在一起,演繹了一幕發生在平行世界裡的怪誕驚悚故事。
《共情測驗:文集》 The Empathy Exams: Essays
萊斯莉·詹米森(Leslie Jamison)的這本著名散文集可能過於私人化,但它依舊能夠指引我們去思考那些更普遍的問題,比如,我們該如何去談論女性的痛苦。
《自私、膚淺、只顧自己:十六位作家談論不要孩子的決定》 Selfish, Shallow, and Self-Absorbed: Sixteen Writers on the Decision Not to Have Kids
「我不想要孩子。」為何這句話那麼難說出口?十六位作家在這套發人深省的合集中誠實地將社會壓力與延續香火這些原因娓娓道來。
《達洛維夫人》 Mrs. Dalloway
維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的小說《達洛維夫人》圍繞一位舉辦宴會的議員夫人展開。故事探討了隱匿的性慾、囚牢的婚姻以及為母之道,展現了伍爾夫時代女性的過人才華。
《狐狸先生》 Mr. Fox
海倫·奧耶耶美(Helen Oyeyemi)用她精湛的敘事技巧將有力的事實融入虛幻的童話故事,以寓言的形式講述了男作家與女讀者之間充滿活力的愛情故事。
《一個不良女權主義者的懺悔》 Bad Feminist
選擇這本書的理由想必很好理解,從這本羅克姍 蓋伊2014年的新作中可以更好理解當今的女權主義,它也確實記錄了許多有關女權主義的金句。
《最藍的眼睛》 The Bluest Eye
《最藍的眼睛》是託妮·莫裡森(Toni Morrison)的第一部小說。該小說首次嘗試以黑人女性為主題,這種痛徹心扉的悲劇情節在莫瑞森的其他作品中也有體現。
《從未有人失蹤》 Nobody Is Ever Missing
《從未有人失蹤》這類女主角為尋求生命意義逃離過往的小說情節過於俗套,卻依舊可以吸引讀者。凱薩琳·拉塞(Catherine Lacey)用飽滿的語言講述了一位想與丈夫離婚的女人,她妄圖逃離過去的生活和熟悉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本心。
《美貌的不幸重要性》 The Unfortunate Importance of Beauty
這部敘事詭譎、文風迷幻的小說描寫了兩個女人:一位貌美如花,卻假扮成相貌平平的樣子去挑選真正想和自己在一起的另一半;而另一位相貌奇醜無比,卻擁有作曲的才華,藉此俘獲男人的心。作者以這兩個女人的故事為背景,道出社會關於外在美的價值觀對女性方方面面的影響。
(譯者:劉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