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物理教案:《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與方法應用》教學設計

2020-12-25 高考網

  本文題目:高三物理教案: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與方法應用

  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與方法應用

  一、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1、矢量性

  合外力的方向決定了加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方向變,加速度方向變,加速度方向與合外力方向一致。其實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形式就是矢量式。

  2、瞬時性

  加速度與合外力是瞬時對應關係,它們同生、同滅、同變化。

  3、同一性(同體性)

  中各物理量均指同一個研究對象。因此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時,首先要處理好的問題是研究對象的選擇與確定。

  4、相對性

  在 中,a是相對於慣性系的而不是相對於非慣性系的即a是相對於沒有加速度參照系的。

  5、獨立性

  理解一:F合產生的加速度a是物體的總加速度,根據矢量的合成與分解,則有物體在x方向的加速度ax;物體在y方向的合外力產生y方向的加速度ay。牛頓第二定律分量式為: 。

  二、方法與應用

  1、整體法與隔離法(同體性)

  選擇研究對象是解答物理問題的首要環節,在很多問題中,涉及到相連接的幾個物體,研究對象的選擇方案不惟一。解答這類問題,應優先考慮整體法,因為整體法涉及研究對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簡便。但對於大多數平衡問題單純用整體法不能解決,通常採用「先整體,後隔離」的分析方法。

  2、牛頓第二定律瞬時性解題法(瞬時性)

  牛頓第二定律的核心是加速度與合外力的瞬時對應關係,做變加速運動的物體,其加速度時刻都在變化,某時刻的加速度叫瞬時加速度,而加速度由合外力決定,當合外力恆定時,加速度也恆定,合外力變化時,加速度也隨之變化,且瞬時力決定瞬時加速度。解決這類問題要注意:

  (1)確定瞬時加速度的關鍵是正確確定瞬時合外力。

  (2)當指定某個力變化時,是否還隱含著其它力也發生變化。

  (3)整體法、隔離法的合力應用。

  3、動態分析法

  4、正交分解法(獨立性)

  (1)、平行四邊形定則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則,若二力合成,通常應用平行四邊形定則,若是多個力共同作用,則往往應用正交分解法

  (2)正交分解法:即把力向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分解到直角坐標系的兩個軸上,再進行合成,以便於計算解題。

  5、結論求解法:結論:物體由豎直圓周的頂點從靜止出發,沿不同的光滑直線軌道運動至圓周上另外任一點所用的時間相同。

  三、牛頓定律的應用

  1、脫離問題

  一起運動的兩物體發生脫離時,兩物體接觸,物體間的彈力為零,兩物體的速度、加速度相等。

  曲線運動、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平拋運動

  1、深刻理解曲線運動的條件和特點

  (1)曲線運動的條件: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曲線運動的特點:○1在曲線運動中,運動質點在某一點的瞬時速度方向,就是通過這一點的曲線的切線方向。②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這是因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不斷變化的。○3做曲線運動的質點,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線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線上,且一定指向曲線的凹側。

  2、深刻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物體的實際運動往往是由幾個獨立的分運動合成的,由已知的分運動求跟它們等效的合運動叫做運動的合成;由已知的合運動求跟它等效的分運動叫做運動的分解。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基本關係:○1分運動的獨立性;○2運動的等效性(合運動和分運動是等效替代關係,不能並存);○3運動的等時性;○4運動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互成角度的兩個分運動的合運動的判斷

  合運動的情況取決於兩分運動的速度的合速度與兩分運動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兩者是否在同一直線上,在同一直線上作直線運動,不在同一直線上將作曲線運動。

  ①兩個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仍然是勻速直線運動。

  ②一個勻速直線運動和一個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是曲線運動。

  ③兩個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仍然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④兩個初速度不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可能是直線運動也可能是曲線運動。當兩個分運動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與這兩個分運動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合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否則是曲線運動。

  (3)怎樣確定合運動和分運動

  ①合運動一定是物體的實際運動

  ②如果選擇運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則參照物的運動和物體相對參照物的運動是分運動,物體相對地面的運動是合運動。

  ③進行運動的分解時,在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前提下,類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實際效果進行分解。

  3、繩端速度的分解

  此類有繩索的問題,對速度分解通常有兩個原則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體運動的實際速度②沿繩方向一個分量,另一個分量垂直於繩。(效果:沿繩方向的收縮速度,垂直於繩方向的轉動速度)

  4、小船渡河問題

  17、一條寬度為L的河流,水流速度為Vs,已知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Vc,那麼:

  (1)怎樣渡河時間最短?

  (2)若Vc>Vs,怎樣渡河位移最小?

  (3)若Vc

  分析與解:(1)如圖2甲所示,設船上頭斜向上遊與河岸成任意角θ,這時船速在垂直於河岸方向的速度分量V1=Vcsinθ,渡河所需時間為: .

  可以看出:L、Vc一定時,t隨sinθ增大而減小;當θ=900時,sinθ=1,所以,當船頭與河岸垂直時,渡河時間最短, .

  (2)如圖2乙所示,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寬度。為了使渡河位移等於L,必須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與河岸垂直。這是船頭應指向河的上遊,並與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據三角函數關係有:Vccosθ─Vs=0.

  所以θ=arccosVs/Vc,因為0≤cosθ≤1,所以只有在Vc>Vs時,船才有可能垂直於河岸橫渡。

  (3)如果水流速度大於船上在靜水中的航行速度,則不論船的航向如何,總是被水衝向下遊。怎樣才能使漂下的距離最短呢?如圖2丙所示,設船頭Vc與河岸成θ角,合速度V與河岸成α角。可以看出:α角越大,船漂下的距離x越短,那麼,在什麼條件下α角最大呢?以Vs的矢尖為圓心,以Vc為半徑畫圓,當V與圓相切時,α角最大,根據cosθ=Vc/Vs,船頭與河岸的夾角應為:θ=arccosVc/Vs.

  船漂的最短距離為: .

  此時渡河的最短位移為: .

  5、平拋運動

  (1).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條件:只受重力作用,初速度不為零且沿水平方向。物體受恆力作用,且初速度與恆力垂直,物體做類平拋運動。

  (2).平拋運動的處理方法

  通常,可以把平拋運動看作為兩個分運動的合動動:一個是水平方向(垂直於恆力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一個是豎直方向(沿著恆力方向)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3).平拋運動的規律

  以拋出點為坐標原點,水平初速度V0方向為沿x軸正方向,豎直向下的方向為y軸正方向,建立如圖1所示的坐標系,在該坐標系下,對任一時刻t.

  ①位移

  分位移 , ,合位移 , .

  為合位移與x軸夾角.

  ②速度

  分速度 , Vy=gt, 合速度 , .

  為合速度V與x軸夾角

  (4).平拋運動的性質

  做平拋運動的物體僅受重力的作用,故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

  29、如圖4所示,排球場總長為18m,設球網高度為2m,運動員站在離網3m的線上(圖中虛線所示)正對網前跳起將球水平擊出。(不計空氣阻力)

  (1)設擊球點在3m線正上方高度為2.5m處,試問擊球的速度在什麼範圍內才能使球即不觸網也不越界?

  (2)若擊球點在3m線正上方的高度小餘某個值,那麼無論擊球的速度多大,球不是觸網就是越界,試求這個高度?

  思路分析:排球的運動可看作平拋運動,把它分解為水平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的自由落體運動來分析。但應注意本題是「環境」限制下的平拋運動,應弄清限制條件再求解。關鍵是要畫出臨界條件下的圖來。

  解答:(1)如圖,設球剛好擦網而過

  擦網點x1=3m,y1=h2-h1=2.5-2=0.5m

  設球剛好打在邊界線上,則落地點x2=12m,y2=h2=2.5m,代入上面速度公式可求得:

  欲使球既不觸網也不越界,則球初速度v0應滿足:

  (2)設擊球點高度為h3時,球恰好既觸網又壓線,如圖所示。

  再設此時排球飛出的初速度為v,對觸網點x3=3m,y3=h3-h1=h3-2代入(1)中速度公式可得:

  對壓界點x4=12m,y4=h3,代入(1)中速度公式可得:

  <1>、<2>兩式聯立可得h3=2.13m

  即當擊球高度小於2.13m時,無論球被水平擊出的速度多大,球不是觸網,就是出界。

  6、圓周運動

  線速度、角速度、周期間的關係

  皮帶傳動問題

  ① 皮帶上的各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

  ② 同一輪子上的各點的角速度相等,周期相等。

相關焦點

  • 高中物理《牛頓第二定律》教案教學設計及說課稿模板!
    教師之夢微信公眾號在之前也發過不少教學設計模板和一些萬能模板,需要的同學可以在後臺回復教學設計進行查看。《牛頓第二定律》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牛頓第二定律並會進行計算;知道力的單位。【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養成科學嚴謹的科學態度,提升對物理的興趣。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牛頓第二定律。【難點】對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 高三物理教案:《牛頓第二定律教案》教學設計
    學生已經學過力和加速度,本節課的內容牛頓第二定律就是在此基礎上的發展。教學的重點是會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解決重點的關鍵是注意解題的要領,明確研究對象,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然後進行正交分解。  二、【教學目標與解析】  1.教學目標  (1).理解牛頓第二定律,能夠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力學問題  (2).理解力與運動的關係,會進行相關的判斷  (3).掌握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目標解析  (1)理解牛頓第二定律就是指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
  • 高中物理《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一、教學目標(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知識與技能】掌握牛頓第二定律並會進行計算;知道力的單位。【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養成科學嚴謹的科學態度,提升對物理的興趣。
  • 高考物理牛頓第二定律及其應用
    高考物理牛頓第二定律及其應用歸納知識點一牛頓第二定律、單位制1.牛頓第二定律(3)導出單位由基本量根據物理關係推導出的其他物理量的單位。2.解決兩類基本問題的方法以加速度為「橋梁」,由運動學公式和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具體邏輯關係如下: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2021屆高三第一次聯考 預備更新
  • 2020高考物理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二、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1. 瞬時性:牛頓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時作用規律,力和加速度同時存在、同時變化、同時消失。2.三、牛頓第二定律的適用範圍牛頓運動定律只適用於解決宏觀物體的低速運動問題,它是經典力學的基礎。所以作為其中之一的牛頓第二定律也同樣如此,只在慣性系中才成立。四、牛頓第二定律的常規應用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有利於解決兩類問題:1.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範圍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範圍 2013-01-17 16:33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敘述牛頓第一定律的發展過程,理解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能夠舉例說明物體的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斜面實驗和氣墊導軌實驗,初步具備「實驗+推想」的思維方式,增強思維的嚴謹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利用慣性解釋生活現象,感受物理就在身邊,激發物理學習興趣。
  • 每日一練 | 高中物理《牛頓第二定律》試講教案
    【知識與技能】掌握牛頓第二定律並會進行計算;知道力的單位。【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養成科學嚴謹的科學態度,提升對物理的興趣。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牛頓第二定律。【難點】對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牛頓第三定律
    (2)會用準確的文字敘述牛頓第三定律;   (3)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係與兩個物體相互作用的方式、相互作用時的運動狀態均無關;   (4)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或分別作用在一個物體的兩部分上.這兩個力之間不存在平衡的問題,兩個力各自引起的效果一般是不同的.
  • 《牛頓第三定律》教學設計
    牛頓第三定律       【教材分析】牛頓三大定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牛頓第一定律和牛頓第二定律解決了單個物體的運動和力之間的關係
  • 高中物理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和應用!
    二、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1. 瞬時性:牛頓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時作用規律,力和加速度同時存在、同時變化、同時消失。2.三、牛頓第二定律的適用範圍牛頓運動定律只適用於解決宏觀物體的低速運動問題,它是經典力學的基礎。所以作為其中之一的牛頓第二定律也同樣如此,只在慣性系中才成立。四、牛頓第二定律的常規應用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有利於解決兩類問題:1.
  • 感悟牛頓第二定律
    牛頓第二定律是物理學一個非常重要的定律,是經典力學的基礎定律,是我們高中物理的重要學習、考試內容。今天學習了牛頓第二定律,從今往後,只要是考物理,不管將來你是參加高三的全國高考,還是高二的「廣東學業水平測試」,那將必定有考到牛頓第二定律。
  • 【教學設計】 初中物理《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1.認識牛頓第一定律。1.通過實驗,探究並確認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2.經歷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2.能通過生活經驗和大量事實認識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學習科學思維方法。
  • 高中物理:牛頓第二定律知識點總結
    牛頓第二定律是力學中的核心規律,後續的動能定理、向心力公式等都要用到牛頓第二定律。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也是解決力學問題的一個途徑。務必要理解牛頓第二定律,掌握牛頓第二定律基本應用。一、知識與技能要求1.掌握牛頓第二定律的文字內容和數學公式;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及相互關係;3.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牛頓"是怎樣定義的;4.會用 牛頓第二定律的公式進行有關的計算
  • 物理課堂實錄:《牛頓第三定律》教案、導學單、練習題
    日定稿 執教學校、班級:重慶市沙坪垻區實驗中學校高一.2班   2015年12月28日教學目標:1.體驗實驗探究的過程,得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3.會運用牛頓第三定律分析解決有關問題。教學重點: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關係實驗的設計、分析得出結論。教學難點:一對相互作用力、一對平衡力的區別。教學關鍵點:用實驗法、作圖法、比較法突破難點。教具:彈簧秤2個一組,共計8組。 拔河用的繩一根。滑板一個。
  • 2019教師招聘物理學科《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
    《牛頓第三定律》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牛頓第三定律》。課程標準指出,新時期物理學科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將本著這一核心理念,談一談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 高考物理必考點——牛頓第二定律,不懂肯定要吃虧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高考必考點、重難點內容:牛頓第二定律,一般力學的題中都涉及到牛頓運動定律,高三黨吃不透牛頓定律這一版塊,在高考中必然會答不完題、丟分嚴重,當然在高考中能拿到一分是一分,能多得一分是一分。
  • 牛頓第二定律及應用
    二、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1.瞬時性:牛頓第二定律說明力的瞬時效應能產生加速度,物體的加速度和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總是同生、同滅、同時變化,所以它適合解決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時的力和加速度的關係問題。2.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體的加速度方向由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決定。
  • 【複習整理】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5)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列方程,物體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據規定的正方向按正、負值代入公式,按代數和進行運算.(6)求解方程,檢驗結果,必要時對結果進行討論.解析:取A、B整體為研究對象,其水平方向只受一個力F的作用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知:F=(2m+m)aa=F/3m取B為研究對象,其水平方向只受A的作用力F1,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知:F1=ma    故F1=F/3點評:對連結體(多個相互關聯的物體)問題,通常先取整體為研究對象,然後再根據要求的問題取某一個物體為研究對象.
  • 高三物理教案:《全反射》教學設計
    本文題目:高三物理第一單元章節教案:全反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光疏介質和光密介質,理解光的全反射現象,掌握髮生全反射的條件.  2、理解臨界角的物理意義,會根據公式確定光從介質射入真空(空氣)時的臨界角.  能力目標  能判斷是否發生全反射,並能解決有關的問題.  能運用全反射的知識分析和解釋一些簡單的現象了解光的全反射在光導纖維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