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保護孩子,讓孩子遠離戀童癖,爸爸媽媽知道的還是太少了

2020-09-18 開心爸爸的日記

導語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鮑毓明性侵未成年幼女」案件,終於在最高院審理完成,並且結果也公布了出來。當然,原來的那個公告寫的字數太多,開心爸爸選擇其中重點的幾句話給大家說說。

  1. 這個案件中所謂的幼女,其實並不是,她是1997年出生的,也就是和鮑毓明發生關係的時候,已經是滿18周歲的成年女性了。
  2. 鮑毓明也不能說是一個「受害者」,就算是被騙,他也是以為對方是未成年的。所以戀童癖這個稱號是絕對跑不了,充其量只能說他是一個又蠢又壞的老男人而已。

當然,開心爸爸並不想多說什麼網絡信息要謹慎,在沒有決定性證據之前,不能輕信每一個人,否則的話你的每一句回復都是對真正受傷害人的二次傷害。

開心爸爸更想說的是戀童癖,這個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並且能隨口說出不少內容,也知道最基本的教育孩子鑑別遠離這類人知識的話題。相較於戀童癖的無處不在,或者說是處心積慮,很多爸爸媽媽的認識,以及對孩子的教育,確實是遠遠不夠。

而且,關於戀童癖這個詞,很多爸爸媽媽們知道的還是太少了。

今天,開心爸爸就借著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聊聊關於戀童癖的那些事。

戀童癖,沒爸爸媽媽想的那麼簡單

戀童癖,字面意思就是成年人對兒童產生了性衝動,甚至是以兒童為對象獲取性滿足的一種癖好。

換而言之,一個正常的成年人看到孩子後,第一反應是這個孩子好可愛哦!這個孩子好聽話哦!這個孩子好懂事哦!之類。這是一種對待孩子的正常心態,欣賞愛護並且產生保護欲。而戀童癖的患者呢,見到了孩子產生的卻是性衝動,一旦有了機會,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實施犯罪行為。

那麼,這些戀童癖患者,是怎樣形成的呢?

之前有心理學家做過針對性的研究,結果顯示:戀童癖患者大多數是左撇子,智商較常人來說比較低,身材身體較普通人也是差了不少。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大都是處於底層,缺乏異性伴侶或者根本就沒接觸過異性,但他們因為本身身材的缺陷,只能把自己的欲望放在孩子身上。

另外腦科學研究的結果表明,戀童癖患者大腦中,白質要比正常人多,而白質呢,是一種傳輸信號的物質,白質多就意味著這個人的腦活動會劇烈,也就是說戀童癖會比正常人要容易興奮,特別是看到「心儀」的孩子後。

戀童癖患者會對孩子做些什麼?

電影《洛麗塔》中有過這樣的一段對白,是那個中年男人對著12歲少女說的:

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如果把這句話放在兩個成年異性之間,那就是一句很深情的表白,但如果是一個中年男人和一個未成年女童的話,那剩下的就是赤裸裸的變態,以及驚恐了。

事實上,戀童癖對孩子的行為,本身就是變態的,給孩子的是驚恐的。類似的新聞,隨手一搜就有很多,比如性侵,比如猥褻,比如甚至是把孩子販賣到專門的機構或是拍攝色情照片牟利,就是出賣孩子的身體獲益,不管哪一種行為對孩子來說都是不可逆的傷害。

遠離戀童癖,這些事情爸爸媽媽要做到

看到這裡,想必會有一些爸爸媽媽們表示,開心爸爸你說了這麼多,大都是在危言聳聽。我們身邊哪有什麼戀童癖的人啊,要是有的話,豈不是早就被大家發現,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嗎?

事實上,戀童癖的數據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

開心爸爸查閱了一下相關的資料,據悉戀童癖在人群中佔比為1%-5%不等,如果按照最大的概率來計算,就是平均下來每20個人中就可能有一個戀童癖的患者;在兒童被猥褻和性侵的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比例高達70%(佔比由高到低分別是,老師、鄰居、親戚、家人),有60%左右的戀童癖,會對孩子實施多次性侵。

數據是血淋淋的,孩子的危險有一大半是來自身邊人。或者換一句話來說,正確認識身邊人,就能幫助孩子減少一半被傷害的風險。

對於爸爸媽媽們來說,更應該做的是多陪伴孩子,多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以及關注孩子身體上的變化。這樣一旦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就能夠第一時間發現,把這種難以啟齒的傷害扼殺在萌芽狀態。

別說什麼我家是男孩子,不會吃虧的。

當然,會有一些爸爸媽媽們表示,自己的孩子是男孩子,哪有吃虧的可能啊!

實際上很多數據都表明,戀童癖患者更加偏愛男孩子。美國國家性健康調查的數據顯示,在眾多的戀童癖性侵案件中,受害的男女孩子比例為7:3。

也就是說,爸爸媽媽真的不要大意了,不要以為受到戀童癖患者侵害的都是女孩子,事實上男孩子的處境一樣危險,只要落在那些人手中,男孩子一樣會受到傷害。

你曬在社交網站上的每一張孩子照片,都是親手把孩子送給戀童癖的證據。

很多爸爸媽媽喜歡把孩子的照片分享在社交平臺上,包括日常的照片,也包括孩子洗澡,穿得很少,或者暴露的照片。爸爸媽媽們都是興致勃勃的看著這些照片,並且對其評頭論足。

但是您知道嗎,那些戀童癖患者也是這麼做的。

他們看著這些照片一樣興致勃勃,會把這些照片下載下來,發到專門的網站上,任由更多的同類人觀看。甚至會根據這些照片提供的線索,為自己下一步的犯罪做準備。

看到這裡,您還願意毫無遮掩的曬孩子照片嗎?

給孩子的性教育,平時的每一句話,每個行為都是。

其實想讓孩子遠離戀童癖患者,一個最關鍵的方法就是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

如何給孩子性教育,很多作者都說過,開心爸爸自己也寫過,這裡就不多說了,大家隨手一搜就能看到很多。開心爸爸更想說的是,性教育不僅僅停留在教育上,更多的應該是落實在榜樣行為上。

比如爸爸媽媽不給孩子在公眾場合穿開襠褲,暴露隱私部位;不拿孩子的隱私部位開玩笑;不主動去觸碰孩子的隱私部位。

這些事情看上去很小,但卻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性觀念。

如何識別戀童癖患者

最後,我們來看看如何辨別戀童癖患者,事實上這對於爸爸媽媽,以及爸爸媽媽教育孩子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但他們的缺陷也是很明顯的。

他們對成年人的興趣不如對孩子的大,他們對待孩子的感情就像是對待情人一樣,他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會表現的異常熱情。如果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一個熟人,他們是單身,他們很喜歡逗孩子,他們經常給孩子一些好吃的好玩的,他們喜歡把孩子單獨帶走玩,甚至喜歡對孩子的性器官開玩笑,這時候爸爸媽媽就要注意了,因為這些表現並不能算是一個正常人的行為,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爸爸媽媽都應該多加關注,可以的話全程跟在孩子身邊,不給他們單獨在一起的機會。


熟人之間的臉面,遠比不上孩子的健康重要。

當然,還有一些戀童癖患者傾向於對單親家庭或者留守家庭的孩子下手,這些家庭因為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或者對孩子的關注不夠,往往就算是孩子有了什麼變化,爸爸媽媽也不能第一時間得知,這就在客觀上給了戀童癖患者可趁之機。

就算爸爸媽媽再忙,也請多關注一下孩子,畢竟對於孩子來說,受到了侵害總是會有那麼些不正常的。關注到了這些,才能更好的保護他們不會繼續受到傷害。

最後

當然,戀童癖是可惡的,是人人喊打的。但很多時候,爸爸媽媽的缺失也是戀童癖患者能夠得逞的原因之一。

對於孩子來說,與其事後彌補,不如防患於未然,這時候,爸爸媽媽的正確認識和孩子的性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所以,爸爸媽媽們,也許這些事現在做起來比較麻煩一些,但和孩子被傷害比較起來,就真的太容易了。

大家說是不是呢?

相關焦點

  • 教你怎麼辨別「戀童癖」以及如何保護孩子
    如何保護孩子遠離「戀童癖」呢?這是我的隱私》、《快走,遠離這些危險》、《我不會保守壞人的秘密》、《爸爸媽媽永遠愛我》。這是我的隱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隱私部位是不能讓外人碰的⑤、《快走,遠離這些危險》,教孩子辨別危險信號,學會保護自己⑥、《我不會保守壞人的秘密》,教孩子受到傷害要勇敢說出來
  • 保護孩子遠離意外傷害,爸爸媽媽千萬不可懈怠
    孩子獨自坐在餐椅上,打翻滾燙的水爸爸媽媽都是成年人,早就學會如何安全使用一些危險器具,比如刀具、打火機等。所以通常,我們會習慣性地不把這些東西看做是危險物。確保孩子的身體不受傷害,是作為爸爸媽媽最基本的一項責任,也是一項永遠不會結束的責任。
  • 家長如何保護孩子遠離戀童癖?
    時至今天,還有這樣思維的家長不在少數,在孩子面前不敢談孩子從哪裡來,對於稍微電視上親密的鏡頭馬上調開,防止孩子看到。認為等孩子長大就知道了。在年初鬧得全國人民都知道的鮑某明事件,大家從一開始對女孩子的同情,到今天事情大反轉,原來這位女孩已經年滿18周歲,不是小女孩。
  • 當孩子說:媽媽,有人摸我了。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孩子問第一個與性有關的問題就是我是從哪裡來的,父母不要含糊其辭,跟孩子說話充話費送的、在路邊撿的,要科學的跟孩子解釋,是因為爸爸媽媽的結合,媽媽10月懷胎,然後把孩子分娩出來的。其次從小要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媽媽和爸爸從小避免在孩子面前換衣服、暴露身體部位、開生理知識的玩笑,這樣孩子才能夠有一定的安全隱私意識
  • 關於戀童癖,每一位父母都應該知道的育兒常識
    這個結果,被很多網友們之前就已經猜測到了,不談其他,今天宸媽想來說說為什麼會有戀童心理,以及如何保護孩子遠離戀童癖。家長如何保護孩子遠離戀童癖呢?1、及時、正面的性教育。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孩子的性教育需要從小開始著手進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教育重點。及時、正面的對孩子進行必要的性教育,是保護孩子的第一步。只有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常的,什麼是不正常的,孩子才能在遭遇時第一時間反應過來並作出正確的應對!
  • 媽媽包辦過多,爸爸陪伴太少的育兒模式,並不利於孩子成長
    文/小熊育兒日記現在的育兒模式大多都是媽媽包辦比較多,爸爸陪伴孩子太少的育兒模式。這樣的育兒模式如同我們在組隊打團的時候,媽媽組了爸爸這麼一個「豬隊友」,爸爸用「掛機」的模式組團,媽媽只好一個人苦苦打怪升級,一個人幹著兩個人的事情。
  • 電影《頭痛欲裂》透析戀童癖本質:從人性的撕扯到教育的反思
    也讓為人父母的我,進一步反思: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如何保護孩子,不被他人傷害,有哪些教育是我所忽視的?男主馬庫斯,26歲,年輕帥氣,是一名事業有成的建築師。生活中,熱愛健身,家裡整潔有序。在外人眼裡,堪稱完美。如果說有缺點,那可能就是性格孤僻,離群寡居。
  • 「爸爸為什麼壓媽媽?」父母高情商的回答,讓女兒遠離「深淵」
    「打媽媽」,父母高情商回答,讓孩子遠離深淵!小蒙的女兒今年4歲了,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形成性別意識,小蒙安排女兒自己睡,剛開始孩子哭鬧不止後來適應了之後就愛上了自己睡覺,有一天丈夫出差回家,丈夫抱著自己躺在床上這時門卻「悄無聲息」的開了,女兒哇的一下哭著說:「爸爸你為什麼壓著媽媽,你是在欺負她嗎,說完就跑開了。」
  • 《素媛》原型戀童癖罪犯將出獄,惡魔一直在人間,該如何保護孩子
    作為父母,又應該如何識別這類心理扭曲的人員,避免孩子遭受心身傷害?01、他是不是有病?據報導,趙鬥順在性侵娜英之曾經有多達17次前科,施暴、盜竊、強姦都幹過,卻沒有一件是可以讓他坐牢一輩子的。他對於被偵查、被審判可以說是輕車熟路。
  • 我們都是「包寶寶」的媽媽:別讓過度保護成為孩子發展的障礙
    當媽媽面對"包寶寶"要離家的時候,痛心不已,她不想失去"包寶寶",媽媽一口氣把包寶寶吞下了,這是媽媽保護孩子的一種方式。關於這部影片的內容,我們無需贅述,與其說這是一部關於母愛的故事,不如說是一個媽媽過度保護孩子的故事。近年來,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已經成為全世界都在討論的一個問題。
  • 爸爸對孩子的影響超過媽媽,心理學家:爸爸常陪玩,孩子發展更好
    這樣其樂融融的一家人,迫不及待的想分享給大家,嘟嘟三歲以後,英語啟蒙開始,雖然此前閱讀了一些關於英語啟蒙的資料,但是還是有些不知道如何開始還是恐龍復活了?還是巨人呢?孩子們一邊驚奇又疑惑的討論著,這時爸爸走過來。
  • 教你怎麼辨別和保護孩子
    如何保護孩子遠離「戀童癖」呢?這是我的隱私》、《快走,遠離這些危險》、《我不會保守壞人的秘密》、《爸爸媽媽永遠愛我》。這是我的隱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隱私部位是不能讓外人碰的⑤、《快走,遠離這些危險》,教孩子辨別危險信號,學會保護自己⑥、《我不會保守壞人的秘密》,教孩子受到傷害要勇敢說出來
  • 如何告訴孩子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鮑某某是了解法律的,他專門撫養這些孩子等到14歲,然後再發生關係。那麼很多人說鮑某某是戀童癖,可遇到這個韓某某的時候,她其實已經身高170,體重130斤,這儼然與普通成年女性都無差別。對於戀童癖來說好像並不是一個特別完美的選擇。那麼,戀童癖究竟是怎樣的,今天和大家好好聊聊。
  • 孩子,「爸爸為什麼壓著媽媽?」奶奶這樣說,網友:薑還是老的辣
    導讀:孩子,「爸爸為什麼壓著媽媽?」奶奶這樣說,網友:薑還是老的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爸爸為什麼壓著媽媽?」奶奶這樣說,網友:薑還是老的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玩具被搶還被打,爸爸告誡要遠離,媽媽卻說:你要多跟他玩
    也因此以至於每次一聽到女兒這樣說起,爸爸就會很著急:沒想到大人面前這麼老實,在同齡孩子面前卻是當大王,以後你離她遠一點。我對爸爸說:對方來搶女兒的玩具,對方打女兒,無論從哪方面來講,都是對方的錯在先,該受教育的是對方,為何要讓自己的孩子因此做出改變,去遷就對方的錯誤?讓女兒遠離對方,無疑就是助長對方的氣焰,滅自己孩子的自信,直覺上告訴孩子你解決不了的,你不行,你只能通過躲避來遠離被欺負。
  • 保護孩子、科普性知識,從這套動畫開始
    這次給大家分享的是:丁丁豆豆成長故事兒童性教育動畫,給孩子普及性知識,讓孩子更懂得自我保護,全套資源免費下載。  近期發生的多起兒童猥褻事件,使性侵兒童這個話題備受關注。我們已經對戀童癖、猥褻、性侵這些詞彙不再陌生,每次看到這類新聞推送,我們做家長的又生氣又難過又痛心。
  • 保護孩子、科普性知識,從這套動畫開始
    我們已經對戀童癖、猥褻、性侵這些詞彙不再陌生,每次看到這類新聞推送,我們做家長的又生氣又難過又痛心。父母沒辦法時刻待在孩子身邊保護他們,所以教會他們保護自己是非常必要的。該動畫圍繞丁丁和豆豆兩個人物角色展開,以活潑可愛的人物形象來告訴孩子應該如何保護自己並更好地認識自己。
  • 「更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問孩子這話的人可以閉嘴了!
    如果經常這樣問孩子,會導致孩子過早學會察言觀色,心口不一。爸爸在身邊就說喜歡爸爸,媽媽在旁邊說喜歡媽媽。不僅會讓寶寶變得生怕得罪人而不敢說話,還會對其以後的性格產生很大影響。給孩子壓力有些時候,父母聽見別人這樣問寶寶不僅沒有當一回事,甚至還會在一旁饒有興趣地看寶寶如何回答。有些父母平時也會喜歡問寶寶「更喜歡爸爸還是媽媽」這種問題。甚至還會使用糖衣炮彈去誘導孩子,說出自己想要聽到的那個答案。
  • 戀童癖可能是天生的!犯罪心理學專家:85%都是熟人作案
    【3】防範:謹防熟人作案你嫌性教育早,變態卻不嫌孩子小。性教育,無論是在家庭教育,還是在學校教育中,都是最短板的一項。我們在很多事情上都不斷地考慮如何更好地保護孩子,卻在性保護這一塊,各種避嫌避諱、遮遮掩掩,好像這件事,如同洪水猛獸。
  • 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
    ,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從一個非常賢良的妻子變成了一個蠻不講理的潑婦。在我們身邊,很多媽媽之所以不開心、對孩子表現得不耐煩,都是因為從家庭裡獲得的支持太少,尤其是來自爸爸的支持,如果爸爸能給媽媽重視和關愛,媽媽也更容易傳遞給孩子愛和能量,親子關係也會更融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