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老農在岷江撿到一枚「金虎」,1300萬賣掉,3年後被發現受嚴懲
文物作為跨過歲月的藝術品,對於研究歷史而言至關重要,它能夠憑藉著珍貴、稀有、精緻等特點,呈現出讓人沉醉的魅力。但有人將其當做致富之物,看準了文物的經濟價值,渴望賣掉文物獲得財富的積攢,這其實是對文物文學、歷史價值的一種褻瀆。老農在岷江撿到一枚「金虎」,1300萬賣掉,3年後被發現受嚴懲,他的經歷到底如何呢?不妨從老農的經歷談起。
這個老農被大家稱作老宋,老宋從城市務工歸來,雖然世代在農村居住,但是這位老農的祖上有著一個特殊身份,那便是守寶人,只不過到了老宋這一輩就失傳了,然而老宋的爺爺在臨終前卻留下一句話,那就是岷江有寶貝。其實這句話有著佐證,和張獻忠有關,關於張獻忠有著一個傳說,張獻忠為了躲避入關的清軍,攜帶大量金銀財寶走了水路,但遭遇襲擊船隻傾覆,寶物自然落入江中。
至於沉船的地點就是四川境內,而四川的彭山縣一直都流傳有水底沉銀的傳說,只不過多年來並未有人真正找到過。越來越多的人對此表示懷疑,直到施工隊確實在「老虎灘」發現了10枚銀錠,這才使得更多人關注此事,只不過接下來並未有更多發現,此消息再度沉寂。但盜墓賊們卻一直盯著岷江,渴望從中獲取利益,只不過還是一無所獲。
老宋的運氣說來的確很好,儘管多年來很多人在岷江進行了找尋,但是並未發現寶物的蹤跡,沒想到老宋卻在岷江尋寶過程中摸出來一個金老虎。本來就想要緩解經濟壓力的老宋,便興衝衝地拿著它找到專家,想要知曉其價值幾何,在專家的鑑別中發現,這並非普通的金子而是一枚官印,因此價值很高,老宋得知此結論後,便張羅著將其售賣,最終老農在岷江撿到的這一枚「金虎」,1300萬賣掉。
這一消息不脛而走,再度引發了盜墓賊的注意,他們在岷江江底搜尋文物,獲得了不少收穫,市面中類似的文物漸漸增多,銀錠、金印、金冊等文物出現,這些珍貴的文物在造型方面十分精緻,但是卻被當作是商品進行售賣,這一情況被當地有關部門知曉後,便組織警力將岷江一帶進行封鎖,避免更多的文物流入到盜墓賊的手中,影響對文物的考察。
為了能夠讓文物獲得保護,專家進行了保護性挖掘,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掘,很多文物得以再度現身,為歷史真相的揭開打下了基礎。他發現文物私自賣掉3年後被發現受嚴懲,進入監獄懺悔自己的所作所為。通過這一事件能夠看出,張獻忠沉銀並非空穴來風,而藉助於文物確實能將同時期的文化特徵加以分析。
好在相關部門的介入下,很多沉浸在黃土下的文物沒有落在盜墓賊的手中,而是被專家保護性挖掘得到,使其能夠更好地展現出其珍貴的文物價值,在細枝末節之處尋覓文物特性,凸顯出文物同時期的文化特質。很多人其實對文物仍舊沒有敬畏之心,知曉其價值高,但卻並未作出保護文物的實際行動,其實應該建立良好的認知,不僅要尊重文物還要積極保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