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報觀察記者 樊邦平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近年來,隨著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的推進,這一在四川地區廣為流傳的民謠正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街道被一一證實。
4月29日,記者從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江口沉銀)第三期考古發掘成果通報會上獲悉,暨出土了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西王賞功金幣和蜀王金寶等珍貴文物後,歷經3個多月的發掘,備受世人矚目的江口沉銀考古工作又取得重大突破——發現了國內首個王府世子金印和上千件稀世珍寶。
「蜀世子寶」金印
「蜀世子寶」金印浮出水面 為國內發現的首個王府世子金寶實物
本次發掘共出土文物10000餘件,其中重要文物2000件,主要為金銀器,包括金、銀幣,金、銀錠,金、銀食具,金、銀首飾和金、銀服飾等。其中最為重要的發現便是出土了鑄有「蜀世子寶」字樣的金印,這是國內首次發現的古代王府世子金寶實物,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枚。
金印
金印為方形印臺,龜形印鈕,印臺邊長10釐米,厚3釐米,含金量高達95%。金印上的「蜀」字證明這枚金印原為明蜀王府之物,「世子」則為親王嫡長子之意。
金錠
從印文可知這枚金印為明代蜀王世子所擁有,它既是蜀世子的身份象徵,也是蜀王府歷代世子傳用之珍寶。
金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發掘中,還發現了來自於樂至、仁壽、樂山、德陽、廣漢等地的屬於大西政權銀錠,這從地域及稅種上均可補前兩次發掘之空白,對研究大西政權的財政制度以及統治區域均具有重要意義。
鉛彈
專家介紹,繼上一年度的工作中發現火銃之後,在本次發掘中又出土了不同規格的鉛彈,這成為判定該遺址性質為古代戰場遺址的又一佐證。
金器出水現場
歷經三次發掘 張獻忠沉銀謎團揭開面紗
地處岷江邊上的江口古鎮(鄉鎮區劃調整後,改鎮改名為江口街道)歷史悠久,地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1646年,明末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率部從成都出發,沿岷江南下轉移。行至彭山江口河段,遭明將楊展襲擊,船隻被焚,大量財物沉於江底。此後,關於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長盛不衰。
自20世紀20年代起,該鎮附近便陸續發現有文物出水,讓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聞愈發神秘。
2016年國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眉山市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啟動江口明末戰場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江口沉銀髮掘工作正式進入公眾視野。
2017年4月,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考古首期收官,發掘面積約2萬平方米,出土文物3萬餘件,實證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江口沉銀遺址」成果入選「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8年1月24日,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正式開始第二期考古發掘。此次考古發掘,前後歷時近3個月,發掘面積10000平方米,共出土文物12000餘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發現了一枚蜀王金寶。
蜀王金寶
2020年1月10日,第三期考古正式開始挖掘,4月28日結束,前後歷時3個多月,發掘面積5000平方米,勘探面積10000平方米,出土文物10000餘件。
經過三次水下考古發掘,江口沉銀遺址共出水文物52000餘件。
西王賞功金幣
打造岷江文旅經濟帶 江口沉銀原址將崛起現代博物館
三期考古挖、發掘,每一次都有新的重大發現。透過一件件珍貴的文物,明末清初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軍事環境鮮活得仿佛就在眼前。
而「江口沉銀」的「財富」故事不僅是歷史的「財富」,也是當今的「財富」。
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
近年來,彭山區對岷江文旅經濟帶進行了戰略思考,計劃將黃龍溪至尖子山航電樞紐的十裡山水進行完美的點化與激活,用好一山一水、一鎮一館等資源,將彭山的文化旅遊體驗區、國際文化體驗區、紅色旅遊體驗區、山水休閒體驗區的「四區」串聯起來,構建「一軸四區,全域旅遊」發展格局,打造「天府樂活城」,建設環成都文化旅遊經濟帶上新興的增長極和四川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
而在江口沉銀原址建立江口沉銀博物館也成為題中之意。
江口沉銀博物館效果圖
目前,博物館已在省上立項,博物館將以「浮出水面的寶藏」為主題,凸顯江口地域特色和彭山歷史文化特色。
博物館定位為一級館,選址在江口沉銀原址旁的岷江、府河兩江匯流三角洲,規模2.5萬平方米、遺址公園面積200畝,總投資不低於5億元,建設周期約36個月,預計今年年底開工建設。
「我們將以江口沉銀博物館為紐帶,串聯起十裡岷江黃金旅遊水道。」彭山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沿著岷江從黃龍溪古鎮一路南下,已經有恆大童世界、中法農業科技園、水郡未來城、中日康養城、彭祖山風景區、尖子山航電等一批重大文旅項目,文旅產業集群投資額將累計超過2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