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由廣東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和眉山市人民政府指導,廣東省博物館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辦,眉山市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協辦的「沉銀重現——四川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幕,展覽開幕儀式在省博物館二樓大堂舉行。
展覽重點展出「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成果,是廣東省博物館2019年度國內文物交流的大展之一,也是粵博繼2018年成功推出「古蜀寶藏——四川文物精品展」之後粵川兩地文博交流的又一重頭文物展覽。此次展覽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沉銀之謎」,講述「江口沉銀」從傳說到實證的歷程。第二部分「江口沉銀」分為大西政權、金銀充庫、江口鏖戰,展示明中晚期及大西政權建立前後的歷史。第三部分「水下考古」,分為新嘗試——圍堰考古、新方法——科技考古和公眾考古,主要展示遺址發掘過程以及考古中使用的新方法、新技術。「沉銀重現——四川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共展出江口古戰場遺址相關文物421件,以江口古戰場遺址出水文物為主,另外納入了當地在工程施工時採集的文物,此外「5·1彭山區特大盜掘倒賣文物案」追繳的4件國家一級文物也將亮相本展覽。展品主要以金銀器為主,另有少許銅、鐵、木等其他質地文物。
江口鎮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府河在此匯入岷江。清代文獻曾有記載,此處為明末農民軍領袖張獻忠沉銀之處,當地一直以來也有許多關於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在過去的300多年裡,「江口沉銀」始終不曾被淡忘。2015年底,來自國內多家文博機構的專家聚集在彭山,經過多番調研與討論,基本確定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即為歷史記載的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經過一系列科學勘探後,2017年初,「江口沉銀遺址」開始了正式的考古發掘工作,大量金銀文物陸陸續續重現於世,「西王賞功幣」「大順通寶錢」等文物的發現,證明了此處為江口沉銀的中心區域。流傳了數百年的沉銀傳說得以證實,沉銀重現於世。「江口沉銀遺址」(即江口古戰場遺址)也因此獲得了「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目前,「江口古戰場遺址」通過2017、2018年兩度發掘,共出水文物42000餘件,該遺址的發掘創了三項「第一」,即國內第一次內水圍堰考古;國內第一次考古發掘直接與民間傳說相印證的最高級別沉寶遺址發掘;國內第一次發現張獻忠冊封妃嬪金冊。
為配合展覽,廣東省博物館將通過《愛粵讀》小報、微信導覽、專家講座等進行內容拓展,還將製作全景虛擬展廳,觀眾通過手機掃碼便能觀賞展覽及重點文物。另外,展覽期間,廣東省博物館將陸續推出「沉銀躍金——古錢幣修復體驗」「刻古銘新——橡皮章雕刻」「尋夢還『銀』記:沉銀重現特展互動戲劇與藝術創作工作坊」等教育活動,深化展覽內容,加深觀眾理解。
展覽位於廣東省博物館三層書畫廳,展至2019年11月3日。(中國日報廣東記者站 攝影 鄭爾奇)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