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觀展指南|泰特珍藏展進入倒計時,英國展倫勃朗及其粉絲

2020-12-22 澎湃新聞
隨著暑假的到來,在上海,上海博物館與中華藝術宮等的經典展覽人氣持續高漲,其中,上博的「心靈的風景」已進入最後一個月的倒計時,而書畫篆刻方面則有江成之篆刻展、古硯展等,外灘美術館與餘德耀美術館也紛紛開啟了各自的當代藝術新展;北京的國家博物館除了「禮出東方: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外,還將迎來「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展;遼博展出了「古埃及文物」;臺灣高雄市立美術館則展出以「裸」為主題的120件泰特珍藏。在國外,美國的「約翰·辛格·薩金特和芝加哥的鍍金時代」與英國的「倫勃朗:在不列顛發現大師」也都值得期待。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近期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上海:

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1700-1980)

展期:2018年4月27日 - 8月5日

地點:上海博物館

展覽精選了70多件英國風景畫作品,其中包括知名畫家如庚斯博羅、透納、康斯太勃爾、吉爾丁、科曾斯父子,還有拉斐爾前派的米萊斯,以及印象主義、超現實主義與現代派先鋒畫家的作品。風景畫記錄了人類自然觀的變遷,英國著名藝術史家肯尼思·克拉克爵士曾說,自中世紀以來,人類的自然觀就不斷地發展升華,並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孕育了「與萬物和諧共處」的人文精神。

光前裕後——江成之篆刻藝術暨藏品展

展期:2018年7月14日-8月19日

地點:海上印社藝術中心

江成之(1924—2015),原名文信,號履庵,齋號亦靜居。1943年起師從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的王福庵先生,1947年加入西泠印社,1998年被授予「西泠印社榮譽社員」稱號。此次展覽共展出江成之篆刻、書法作品及篆刻、書法、印譜等藏品近二百件,全面地展示這位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的藝術和收藏。

仙人的樹林:鄔建安 × 汪天穩

展期:2018年7月7日—10月7日

地點:上海震旦博物館

展館聯合當代藝術家鄔建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汪天穩,交融遠古神話、歷史文物、非遺傳承、當代藝術,創造了「仙人的樹林」,展現傳統文化基因中活躍的藝術能量。

梅裡克·卡拉:一味香芹

展期:2018年7月8日—9月9日

地點:上海餘德耀美術館

梅裡克·卡拉(Melike Kara)在中國的首次個展。這位常駐科隆的藝術家以其詭秘的肖像創作而聞名。此次,她將繼續藉由其最新系列的布面創作、玻璃繪畫與雕塑作品展開對於身份定義的研究及探討。

林天苗:體·統

展期:2018年6月26日 - 8月26日

地點:上海外灘美術館

林天苗是1990年代初中國首批嘗試裝置和錄像製作的女性藝術家之一。展覽將展出她20餘年創作脈絡中有著代表性的裝置作品、自2017起製作的多件玻璃材質的大型交互裝置,以及部分手稿。

大隱於詩——「詩的」巡展@上海

展期:2018年7月14日-7月29日

地點:寄存處(烏魯木齊中路270弄1號)

此次展覽是詩歌島對於詩歌與藝術的大型跨界嘗試,展覽以「香港國際詩歌之夜」與會詩人的詩作為靈感來源,廣邀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進行不限形式的創作,以繪畫、音樂、攝影、舞蹈、戲劇、建築、裝置等藝術形式,重新去詮釋、演繹文字裡的詩意。

敬扇競美——敬華2018扇畫精品展

展期:2018年7月13日-8月5日

地點:敬華藝術空間 靜安區銅仁路92號

敬華藝術空間遴選了100餘把扇畫佳品,展出了一批近現代知名書畫家的典藏作品,如吳湖帆、鄭午昌、鬱文華、陸儼少、唐雲等;同時還將展出當今活躍於海上畫壇名家的作品,如汪觀清、王守中、湯兆基、顧潛馨等,以觀覽當代扇上繪畫的新氣象。

硯田消夏——怡心齋古硯交流活動

展期:2018年7月15日至8月5日 

地址:怡心齋(上海康橋路1801弄 羅山綠洲別墅836號)

此次交流活動將呈現怡心齋珍藏的漢代到宋元明清古硯,橫跨兩千年。其中宋明兩代的端硯、歙硯、澄泥硯凸顯出了宋瓷般的優雅簡潔。展覽試圖讓更多的人了解文房之美,期許硯文化走進當代中國的生活中。

北京

「禮出東方」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

展期:2018年7月10日—9月9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出山東焦家遺址出土的超過230件文物,涵蓋陶器、骨器和玉器等類別,並輔以現場發掘實景照片和視頻影像等,介紹「大汶口文化」的內涵、地域交流和社會性質等,揭示中國東部地區古代社會文明化趨勢。

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

展期:2018年6月26日 - 9月26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覽共展出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發現的超過500件文物,是該遺址考古成果的首次公開展出。展覽分為序廳、沉銀出水和考古新章三個部分,序廳部分介紹遺址概況及發掘前文物的發現情況;沉銀出水部分全面展示出水重要文物;考古新章部分介紹「內水圍堰」考古新方法、新技術,以及公眾考古在此次發掘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2017

展期:2018年6月9日 - 8月24日

地點: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年鑑》旨在記錄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反映當下的社會思潮、文化現象等。2017年入選《中國當代藝術年鑑》的藝術家共有140人,展覽將展出其中37位藝術家的原作,其他人的作品則以文獻方式呈現。

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

展期:2018年7月19日 - 9月19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此次展覽將展出210件(套)文物,回顧20世紀中後期以來四川地區的考古發現,主要通過三星堆文化、十二橋文化、青羊宮文化等,介紹古蜀文明的神秘歷史,揭示其對華夏文明的貢獻。

廣州

繪畫在繪畫在繪畫之後:德國當代藝術中形式的創造

展期:2018年7月6日—8月14日

地點:廣東美術館

展出一組德國當代藝術家的抽象作品,參展藝術家包括艾稞曼、班傑明·阿普爾、託馬斯·塞比茨、卡佳·施特龍茨,他們以各自的藝術形式對顏色、空間與平面關係進行探索。

解密中國傳統山水畫

展期:2018年7月13日—11月11日

地點:廣東省博物館

展出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近130件山水畫作品,包括清代黃鉞的《九月登高圖卷》等,詳細解讀傳統山水畫的起源、技法、功用與傳承,展現中國山水畫的魅力。

西安

山水光氣:何多苓個展

展期:2018年6月30日—9月12日

地點:西安美術館

展覽以山、水、光、氣為主題,將展出畫家何多苓的多幅油畫作品,涵蓋人物肖像與寫生創作,是對他過去理論工作的一種反思,也是對他創作過程的重新發現。

臺灣

裸:泰特美術館典藏展

展期:2018年7月14日—10月28日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展覽由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倫敦泰特美術館聯合舉辦,以「裸」為主題,將展出逾120件泰特收藏的油畫、雕塑、攝影與紙上作品等,展品年代從1790年至2000年,回顧裸體主題在西方美術史的演化過程。

何處是蓬萊:仙山圖特展

展期:2018年7月1日—9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傳世山水畫中蘊含有不少仙境題材的作品,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宋元明清的畫作也具備多樣且豐富的仙山面貌。展覽精選30幅繪畫,分為「仙境縹緲」「別有洞天」「修行採藥·遇仙升仙」三個單元,作品包括宋緙絲《仙山樓閣》、傳五代董源《洞天山堂》等。

典藏新紀元:清末民初的上海畫壇

展期:2018年7月1日 - 9月25日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覽圍繞清末民初的上海畫壇,展出1850年至1930年代完成的作品58件,探討這個時期上海畫壇多元風格的形成、金石畫派的興起、山水畫風的發展、以及書畫贊助形式的轉變。

寧波

國之祀典:清代寧波孔廟祭祀禮樂器展

展期:2018年6月30日 - 11月2日

地點:寧波博物館

展覽將展出館藏清代寧波府縣孔廟的祭祀禮樂器225件,傳達禮樂文化及歷史意義,再現中國兩千多年來祭孔儀式的恢弘場面。

瀋陽

尼羅河的饋贈:古埃及文物特展

展期:2018年7月6日 - 9月16日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展覽將展出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的約144組/230件古埃及文物,包括日常用具、首飾、動物和人形木乃伊、法老雕像、青銅雕像、壁畫等,從古埃及前王朝時期至羅馬時期,時間跨度逾4000年,呈現古埃及獨特的社會生活、宗教信仰、喪葬文化和藝術成就。

日本

畫水 - 廣重之雨、玉堂的清流、土牛的漩渦

展期:2018年7月14日 - 9月6日

地點:山種美術館

展覽從江戶時代的浮世繪一路追溯到近現代的日本畫,展品作者包括歌川廣重(Utagawa Hiroshige)、奧村土牛(Togyu Okumura)、川合玉堂(Kawai Gyokudo)等著名藝術家。

改變世界的書籍展

展期:2018年9月8日 - 9月24日

地點:上野之森美術館

日本金澤工業大學(Kanazaw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工學曙光文庫」,現藏有2000多冊歷史重大科學發現著作的初版,展覽「改變世界的書籍展」旨在將這些珍貴資料呈現、介紹給更多的觀眾,展品包括1496年初版的《天文學大成》、1543年初版的哥白尼《天體運行論》等。

信長上洛 - 織田信長入京450年

展期:2018年7月7日 - 9月2日

地點:京都文化博物館

織田信長上洛對日本史發生重大影響,部分史學家把該事件視作日本近世的起點,信長「破舊立新」的歷史人物形象也是由此開始樹立。展覽以相關史料文書為中心,展示反映京都當時風貌的資料,探討織田信長和他的壯舉在後世文獻中的印象。

美國

約翰·辛格·薩金特和芝加哥的鍍金時代

展期:2018年7月1日—9月30日

地點: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生於義大利,曾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聞名歐洲和北美。在薩金特長達5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他遊歷眾多國家,創作了一批生動形象的油畫作品,尤以創作肖像作品聞名於世。

幽默感:諷刺作品展

展期:2018年7月15日 - 2019年1月6日

地點:華盛頓國家美術館

展覽將展出文藝復興時期的諷刺畫、英語諷刺作品以及20世紀諷刺漫畫等,呈現藝術對「幽默感」的表達。展品包括16-20世紀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包括荷蘭藝術家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法國藝術家 Jacques Callot、Honoré Daumier、英國藝術家 James Gillray、Hamilton Richard、美國藝術家 Andy Warhol 等。

英國

倫勃朗:在不列顛發現大師

展期:2018年7月7日—10月14日

地點:蘇格蘭國家美術館(愛丁堡)

展覽展示了傳奇的荷蘭大師倫勃朗的主要作品及受他啟發的許多英國藝術家的作品,包括倫勃朗作品有著名的「伯沙撒的盛宴(Belshazzar’s Feast)」、「窗邊的女孩(Girl at the Window)」等,英國藝術家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rth)、喬舒亞·雷諾茲(Joshua Reynolds)、亨利·雷本(Henry Raeburn)和(弗蘭克·奧爾巴赫)Frank Auerbach等人作品。

墨西哥女畫家 Frida Kahlo 私人物品展

展期:2018年6月16日-11月4日

地點: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墨西哥女畫家Frida Kahlo(1907-1954)是一位自學成才的畫家,是墨西哥社會運動的支持者,她使用明亮的熱帶色彩創作,採用寫實主義和象徵主義的風格,表達自己對墨西哥人民的熱愛。展覽將展出墨西哥女畫家 Frida Kahlo 的超過200件私人物品,包括服裝、首飾、化妝品、繪畫和照片等,探索她的藝術創作與個人生活。

講座:

上海

框架中的景致:從臨摹自然到探索心靈的歷史脈絡

時間:2018年7月29日(周日)9:30

地點:五裡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三層影劇院

主講人: 吳雅鳳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風景」 這個字,在西方體系中源起於十六世紀晚期低地國所流行的類型與概念,指的是「畫面所能呈現的,人眼所及的部分地域」,也就是「框架中的景致」。而就「框架」、「視角」與「構圖」而言,十九世紀英國畫界有三種典型最為特出,達比的約瑟夫· 萊特的「圍繞式」、透納的「漩渦式」、與詹姆斯· 惠斯勒的「沉浸式」。

它們都顯示畫家欲離開從制高點所得的全景式風景,進入風景中而優遊於自然的嚮往;同時也是大時代社會經濟變革下,畫家以情感與哲思,為時代返身自省、指出未來方向。英國風景畫的傳承與創新是泰特美術館創立的宗旨之一,此次展出的畫作,足以呈現出英國風景畫從臨摹自然到心理剖析的歷史大脈絡。


北京

現代中國人的祖先來自何方——近年的古人類化石新發現與研究進展

時間:2018年07月17日 (星期二) 14:00~16:00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劉武(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古人類學家)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對現代人起源的研究與爭論一直是人類起源與演化研究的前沿與熱點,形成了「非洲起源說」和「多地區進化說」兩個對立的學說。東亞地區的古人類化石資源及相關的研究積累在整個現代人起源研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多年來,學術界對現代人在東亞大陸的出現與演化存在爭議。基於對中國古人類化石的研究證據,多數中國古人類學家支持現代中國人起源於當地的古老人類,同時指出古人類在中國地區演化過程中與世界其它地區古人類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而根據對現代中國人DNA序列變異及演化速率的研究,並結合非洲古人類化石發現與研究證據,一些學者提出大約6萬年前來自非洲的早期現代人進入東亞大陸,成為現代中國人的祖先。近年來,中國古人類學界圍繞現代中國人起源開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在廣西崇左、湖南道縣、河南許昌等地發現了一批重要古人類化石,相關研究取得了新的認識。本次講座將在介紹這些研究進展的基礎上,就現代人在中國的出現與演化相關的問題進行討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觀展指南|泰特珍藏展進入倒計時,東京紀念藤田嗣治
    經過幾個月的停留,上海博物館「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即將於下周日結束;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融合的視界——亞歐經典版畫展」所剩展期也不長了;暑假中的青少年和日漫愛好者本周盼來了日本當代動畫導演新海誠的紀念展;在東京,2018年是藤田嗣治逝世五十周年,東京都美術館及藤田母校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術館先後開啟展覽,回顧他的藝術人生。
  • 一周觀展指南|顏真卿大展倒計時,維米爾展移至大阪
    己亥春節剛過,各地推出的年度大展仍在進行中,不過,有的已進入倒計時階段。其中,上海博物館的「董其昌大展」、海派藝術館等「豐子愷展」、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上海雙年展等即將進入30天倒計時。新的展覽同時也漸次呈現,其中包括,上海歷史博物館開啟的「鄔達克與近代上海建築」、浦東老宅的「翰青雅集」展等。
  • 英國泰特美術館計劃8月重開,沃霍爾大展或將延期
    澎湃新聞獲悉,以當代藝術策展而知名的英國泰特美術館旗下諸場館正計劃於今年8月初重新開放,開放後的泰特預計接待觀眾人數將降低至原先的30%。泰特總館長瑪利亞·巴爾肖表示,美術館正在節省各方面的運營成本,重新開放後,展覽展期將得到延長,但是,「直到重新開放為止,我們都無法獲知這一挑戰的規模,而且,情況每周都在發生變化。」
  • 一周觀展指南|在倫敦、阿姆斯特丹、芝加哥,看倫勃朗繪畫
    2019年是倫勃朗逝世350周年,世界各地紀念展迭起,當前在倫敦、阿姆斯特丹、芝加哥,觀眾可以看到倫勃朗眾多的素描、版畫、油畫作品,他極其動人的肖像畫名作也會在芝加哥展出。倫勃朗:在紙上思考展期:2019年2月7日—8月4日(4月10日閉展一天)地點:大英博物館為紀念倫勃朗逝世350周年,大英博物館舉辦本次展覽,共展出65件版畫和素描手稿,涵蓋肖像畫、風景畫和聖經主題畫作等。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讀留法「先驅之路」,歐美看倫勃朗與凡高
    在北京,松美術館將舉辦布爾喬亞的回顧展,江蘇的南京博物院則將推出路德維希的藝術課。在海外,為紀念倫勃朗逝世350周年,倫敦、阿姆斯特丹、芝加哥等地均有展出倫勃朗的精彩作品。此外,英國泰特與荷蘭凡高博物館相繼開啟了以凡高為主題的特展。「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 一周觀展指南|京滬瓷器特展多,江南扇面涼風至
    在海外,東京的國立博物館與根津美術館則分別把焦點聚焦於佛教主題和三國主題上;在荷蘭國立博物館,觀眾則可以看到名畫《夜巡》的修復現場,同時,還有當代藝術愛好者筆下的倫勃朗作品展「倫勃朗萬歲」。「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為您梳理這一周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 一周觀展指南|山西北朝壁畫展倒計時,北京畫廊周重新啟動
    近期的重要藝術展覽中,一方面新展陸續開幕,如上海博物館的「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供石大展」與上海歷博的「絲筆茶瓷文化特展」,南京博物院的」融合「大展,蘇州博物館的館藏仕女畫精品展,北京的第四屆畫廊周等,另一方面,一些疫期之前開幕的重要展覽也進入閉幕倒計時階段,如山西博物院的展覽「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陝西歷史博物館的
  • 一周觀展指南丨看「四王」如何追尋宋元,馬奈如何追隨倫勃朗
    在荷蘭,則有馬奈、梅裡庸、德加追隨倫勃朗的蝕刻版畫專題展。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品展(1700-1980)展期:2018年9月12日—11月6日地點:中國美術館三層13-17號展廳此次展覽精選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的70餘件十八世紀以來的英國風景畫作品,涵蓋油畫、水彩等畫種,囊括多種繪畫流派,包括了著名畫家如庚斯博羅
  • 一周觀展指南|上博將展文房供石,大都會150年線上呈現
    近期,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三大展覽「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筆歌墨舞—故宮繪畫導賞」成為了疫情期間的亮點,上海博物館的「胡可敏捐贈文房供石展」正進入布展階段,將於4月底對外開放。展覽也突出了近年來進入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並與電影和錄像相關的卓越饋贈和收購。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合作的「奈良美智」展計劃在下半年巡展至上海。
  • 「泰特珍藏展」開幕,以風景表達心靈情感的抒發
    從康斯太勃爾筆下柔和的景致,到約翰·馬丁所 做(宗教)啟示性的作品,從透納的雪山風暴到納什的超現實風景,風景畫在過去三個世紀中成為英國對藝術史最重要的貢獻。4月26日下午,由倫敦泰特美術館與上海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1700-1980)」在上海博物館拉開帷幕。
  • 倫勃朗、莫奈、提香、魯本斯……成都聚集四大特展
    安東尼·凡·戴克,這個名字大多數人比較陌生,但他可是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時期英國宮廷的首席畫家。15歲時他已是有名氣的畫家,魯本斯也稱他為「我最好的學生」。⭐️畫的啥?這幅畫是一個經典的聖經故事,描繪了基督進入耶路撒冷。他身穿藍色和深紅色的長袍,騎著驢,身邊是圍繞著他的門徒。
  • 泰特美術館明年4月辦展,只有英國當代女性藝術家參加
    泰特美術館宣布,他們將於 2019 年 4 月舉辦一個新的展覽,該展覽將會展示過去 60 年裡在英國工作的女性藝術家作品。泰特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ian)館長阿歷克斯·法爾哈森(Alex Farquharson)說,「透納獎的歷史和泰特美術館的展覽計劃都反映出了女性在過去 60 年裡為英國藝術史作出的重要作用。而這一展覽將提供一個重要時刻,以表彰和紀念從二十世紀 60 年代到今天,英國對當代重要藝術家作出的選擇」。
  • 一周觀展指南|畢卡索「走進」尤倫斯,肖像展再現倫敦肖像館
    一周觀展指南|畢卡索「走進」尤倫斯,肖像展再現倫敦肖像館 整理/畹町 2019-06-15 09:24 來源:澎湃新聞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讀江南與庚子藝事,東京展和服與變遷
    一些延期的重要展覽已陸續結束,浙江省博物館的「徐謂禮文書——南宋官制百科全書」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話畫:說明卡片探索記」也將進入尾聲。隨著全球疫情的緩和,日本與歐洲各國已開始逐步「解封」。在日本,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迎來倫敦國家美術館藏品展,而東京國立博物館則將展現和服的歷史;因疫情而中斷的羅馬拉斐爾紀念展與荷蘭梵谷博物館特展也已重新開放。
  • 一周觀展指南|蘇軾特展尚餘十多天,正倉院、馬蒂斯展將啟幕
    紫禁城600周年之際的特展「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從8月底對外展出,即將在本月底落幕,此外,上海朵雲軒的120周年特展、四川博物院的唐蕃古道沿線文物聯展等已進入最後十多天的倒計時。展覽是繼2019年英國大英博物館「愛與焦慮」愛德華·蒙克特展之後,規模最大、作品最完整的一次以蒙克原創版畫作品為主的展覽。展出從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畫創作直到其生涯晚期的繪畫作品總計53件,創作時間跨度長達30年。
  • 一周觀展指南|唐代沉船特展倒計時,盛京清宮遺珍現國博
    儘管全國各地持續進入低溫天氣,但博物館仍保持著往常的溫度。展覽以歷史建築構件的展示與剖析的形式,帶領參觀者以一個「文物修復者」的身份,進入百餘年前的建築工地,了解地磚、牌科(鬥拱)、壁爐、樓梯欄杆、蝴蝶瓦等。
  • 2020年去英國的泰特美術館,能看到哪些好展覽?
    在此前談及掌管龐大的泰特美術館體系時,瑪利亞·巴爾肖坦言:「在總館長尼古拉斯·塞羅塔(Nicholas Serota)的帶領下,泰特改變了我們對於英國藝術、藝術家以及將視覺藝術變成為我們文化生活核心的局面。我非常期待能夠在泰特未來發展中貢獻一份力量,將泰特打造成為世界上最具冒險創新精神的具有獨特文化價值的美術館。」
  • 這是我在廣州看過最好的展|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特展
    我想給大家推薦的是,正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的:「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展覽。一言以蔽之:這是我在廣州看過最好的展,沒有之一。凡·戴克的《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是本次參展中畫幅最大的作品,這是他18歲時的創作。作為魯本斯的學生,18歲凡·戴克除了天賦異稟之外,我更喜歡的是這張畫中的「學生氣息」,他的用筆,那些線條還有顏色,其實是青澀的,甚至像是個美院高材生的感覺,但這種熱情洋溢的感覺,擋又擋不住。喜歡這幅畫。(然後女兒憑著記憶,當晚還畫了這麼一副……)(為什麼還有青蛙王子亂入……?)
  • 一周觀展指南|臺北故宮「筆歌墨舞」,上博呈現「煙江疊嶂」
    展覽也突出了近年來進入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並與電影和錄像相關的卓越饋贈和收購。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合作的「奈良美智」展計劃在下半年巡展至上海。廣東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五百年地點:廣東省博物館展至5月17日展覽從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引進,以60件作品展現14到19世紀從義大利南部到荷蘭和英國的概況,其中不乏歐洲藝術大師的作品,如提香、魯本斯
  • 大英博物館、泰特等今起陸續閉館,有員工病毒檢測呈陽性
    澎湃新聞獲悉,包括泰特美術館、大英博物館,英國國家肖像美術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和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在內的英國主要藝術展館昨天宣布從3月18日起陸續關閉。此前剛剛在英國國家美術館開幕的「提香:愛情、欲望和死亡」(Titian: Love, Desire, Death)、泰特現代美術館「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回顧展」等都將受到閉館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