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觀展指南丨看「四王」如何追尋宋元,馬奈如何追隨倫勃朗

2020-12-15 澎湃新聞
九月,展覽與活動日漸增多。從本周來看,最能體現這一趨勢,無論是當代視覺藝術的精心策劃,還是古代繪畫審美的集中亮相;無論是當代畫家的藝術探索,還是古代畫家的文脈傳承,都顯示了展覽的豐富與多元。然而,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古代繪畫經典特展。

遼寧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再現中國書畫經典的熱度尚未退卻,故宮博物院、澳門藝術博物館緊隨其後,將四王、吳歷大展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故宮同時還開啟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如溫州籍藝術家楊學棒的瓷品作品。此外,上海油雕院的「現代主義創作文獻展」、桂林花橋美術館的當代水墨展都體現出了鮮明的學術追求。

在荷蘭,
則有馬奈、梅裡庸、德加追隨倫勃朗的蝕刻版畫專題展。

上海

「歷史的迴響」——上海油雕院現實主義創作文獻展

展期:2018年9月12日—10月17日

地點: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

此次展覽從「溯源:西學東漸」「激變:宏大敘事」「返正:本體探究」「專題:時代語境中的女性視角」四個部分展開對上海油雕院現實主義藝術創作脈絡的梳理與研究,除了展出1980年代中期前具有代表性的以現實主義觀念和方法創作的油畫、雕塑作品,還將展出圍繞這些作品誕生的相關珍貴文獻史料,從一個重要的層面來反映現實主義藝術創作實踐和觀念在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不同階段的變化、發展和具體風貌。

香格納鄔一名「寫物」

展期:2018年9月8日 —10月21日(周二—周日 11:00–18:00,周一閉館)

地點:香格納畫廊(徐匯區西岸龍騰大道2555號10號樓)

香格納上海推出了藝術家鄔一名作品展「寫物」。此次展出的作品延續了藝術家近年來樸素、雅拙的繪畫實驗。在此次展出的2018年新作《薺菜》系列中,觀眾得以一窺藝術家在虛實之間對於「物」的描繪和把握。《窗簾》系列則展現了另一種精神的風景——畫面所呈現的視角讓人聯想到生活中那些再普通不過的瞬間,仿佛是時間的過道一般,總是以模糊而斑駁的形象穿梭在我們的意識之中。在近兩年一直持續的《光》系列以及對城市街景的表現中,觀眾同樣能清晰地感受到這些「慢」下來的時間。它們正是被畫面所暴露出來的經驗,同時也是藝術家在獨處一隅的靜音狀態下所完成的觀看與自省。

故紙情懷:方鋼軍書畫藝術展

展期:2018年9月12日—18日

地點:朵雲藝術館(上海市南京東路422號朵雲軒4樓)

畫家通過臨摹歷代書畫名作,多方汲取營養,並於名山大川的寫生中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深入探討古人畫本與自然之間的密切關係,數度往返於南北之間,留意於觀察自然之景。以書入畫,以小見大。此次展出包括山水、人物、書法等共計書畫小品80餘幅,並將山水畫與書法作品相組合,形式新穎,內容宏富,別具一格而意蘊生動。

攝影|「草芥芳園」

展期:2018年9月15日—9月25日

地點:德荷當代藝術中心(上海莫幹山路93號)

展出吳笠帆的攝影作品,他將視域投射到草芥的世界,以小見大,將草木或山石以精細入微又虛實互見的肌理表達呈現自然世界的精深與博大。

英國新攝影

展期:2018年9月19日—11月18日

地點: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展覽呈現安娜·福克斯和凱倫·諾爾兩位常居英國的紀實攝影領軍人物的近百件作品。兩位攝影師以敏銳獨到的眼光洞察時事,用幽默辛辣的手法表達觀點。展覽包含多個系列的作品,這些系列如一篇篇攝影專題般探討社會階級、工作環境、自我意識等命題。

於自然與表現之間

展期:2018年9月8日—10月28日

地點:周圍藝術畫廊(四川中路33號703室)

在當代都市的喧擾中,自然更是一個存在於現實與想像之間的狀態與嚮往。本次展覽呈現Alois Lichtsteiner、竇榮軍、劉鵬、魯丹四位藝術家對自然表達的敬意,他們在捕捉具體的景觀時並不局限於具象的手法,而是融入了個人的思考與判斷。

上海孔子文化節「翰墨金聲·弓聿之會」

時間:9月16日(周日)

地點:嘉定孔廟(嘉定城區南大街138號)

孔子文化節是上海文化150項品牌活動之一。本次的活動將書法的韻律與音樂的旋律進行組合,營造視覺與聽覺的組合秀。二胡演奏家馬曉暉和書法家朱曉東將現場聯袂演繹。


北京

故宮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繪畫特展

展期:2018年9月12日—10月30日

地點:北京故宮文華殿書畫館

故宮博物院收藏「四王」的存世作品有800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04件套,二級文物600餘件套,不僅為全國文物單位之首,更為海內外所藏之最。「四王」遵從晚明董其昌的「南北宗論」,傾心師古,精研筆墨,追求文人畫意趣,傳承中國山水畫筆墨技法,在清代至民國畫史影響甚巨。此次「故宮博物院藏清初』四王』繪畫特展」展出文物多達113件套,其中一級文物佔展出文物半數以上,分為「『師古』為宗」、「融古出新」以及「霑溉後學」三個單元。

瓷藝生輝:楊學棒作品展

展期:2018年9月13日—10月5日

展覽展出了當代溫州籍瓷藝名家楊學棒的瓷藝作品101件。在瓷版上作畫,無論是高山大川、悠遠水面、偏偏小帆、絢爛花卉,楊學棒的作品以長卷、組畫、鬥方等形式呈現,其中瓷器15件,瓷畫作品86件。展覽分為「夢裡河山」、「花語世界」、「綠野鄉間」、「生活印記」、「窯火丹青」五個篇章,全面呈現了楊學棒在瓷藝術方面的創作成果。其中,一幅長達6.68米的《萬裡江山瑞雪圖》瓷板組畫,描繪的是作者心目中的青藏雪原。楊學棒,浙江溫州蒼南人,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


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品展(1700-1980)

展期:2018年9月12日—11月6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三層13-17號展廳

此次展覽精選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的70餘件十八世紀以來的英國風景畫作品,涵蓋油畫、水彩等畫種,囊括多種繪畫流派,包括了著名畫家如庚斯博羅、透納、康斯太勃爾、吉爾丁、科曾斯父子,還有拉斐爾前派的米萊斯,以及印象主義、超現實主義與現代派先鋒畫家的作品。展覽以十八世紀的地誌畫和古典派繪畫大師作為起點,依序介紹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拉斐爾前派和印象派畫家,直至二十世紀的先鋒現代主義畫家,從「凝望與夢想」、「古典與浪漫主義」、「自然主義與印象主義」、「早期現代風景畫」、「晚期現代風景畫」五個部分闡釋風景藝術緣何成為英國視覺想像的核心表達形式。

桂林

「圖像的現場」 ——當代水墨新銳作品邀請展」

展期:2018年9月12日—9月28日

地點:花橋美術館 (桂林市自由路2號) 

由廣西桂林市花橋美術館主辦的「圖像的現場」 ——當代水墨新銳作品邀請展」集結白瓔、陳子豐、黨震、丁山、杜小同、王犁、範志斌、黎小強、潘汶汛等21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當代水墨畫家,共展出作品100餘幅。展覽學術主持蘇旅表示,作為一種純粹的材料,水墨無分古今,當代水墨也脫胎於老水墨的古老傳統中。古人的智慧已經化身為經典的文化元素,和人類所有經典文化元素一樣,為願意獨立思考銳意創造的藝術家提供不竭的源泉。而此次參展青年水墨畫家們,都在技進於道的路上已經努力了多年。

天津

風雅江南:常熟博物館藏曆代文房珍玩展

展期:2018年9月11日—10月21日

地點:天津美術館7號展廳

「文房四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不僅是實用的書畫工具,而且還是藝術珍品。常熟博物館藏文房珍玩是館藏的一大亮點目前館藏文房珍玩之物已逾千件。今從中遴選100餘件在天津美術館展出,有明代趙忠毅公鐵如意、子岡款二喬觀書白玉牌、清代御題碧峰館詩青玉山子、沈石友舊藏吳昌碩銘神驥圖端硯等頗具代表性的精品。

遼寧

中國古代繪畫展、書法展、緙絲刺繡展

展期:2018年8月17日起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中國古代繪畫展展出古代繪畫39件,以中國繪畫史為脈絡,依託館藏曆代畫作,呈現中國繪畫的起源、發展、藝術特徵和文化內涵。展品包括《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唐周昉《簪花仕女圖》、宋趙佶《瑞鶴圖》、明仇英《清明上河圖》等。

中國古代書法展展出古代書法作品46件,如《曹娥誄辭》《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張旭草書古詩四帖》《歐陽詢書仲尼夢奠帖》等,集中反映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變遷軌跡。

中國古代緙絲刺繡展,以宋代的作品和明代顧繡最具特色,通過朱克柔的《山茶蛺蝶圖冊頁》《牡丹圖冊頁》、趙佶的《木槿花卉圖冊頁》、《紫鸞鵲譜軸》等,再現中國古代絲繡技藝。

海派巨擘:任伯年繪畫作品展

展期:2018年8月28日—11月25日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展出任伯年及相關藝術家的繪畫作品98件/組,分為四個部分:藝術成就、師承起源、遊歷交友、後世影響,全面展現任伯年的藝術人生。

江蘇

取法乎上:蘇博藏曆代書法臨古特展

展期:2018年9月8日—10月7日

地點:蘇州博物館二樓書畫廳

此次展覽特別遴選館藏書法臨古作品35件,兼真草篆隸之體、備捲軸屏冊之式。其中,趙孟頫之《臨蘭亭冊》、女史曹貞秀之《臨玉版十三行》、無名氏之《臨智永千字文》,皆屬名家舊藏,堪稱難得一見的銘心之物;而王鐸、姜宸英之《臨閣帖》、王澍之《臨米帖》、吳昌碩之《臨石鼓文》等,或形神俱肖,或略參己意,諸家日常臨池之用功,於此即可窺一斑。

風尚與變革:近代百年中國女性生活形態掠影

展期:9月7日—10月8日

地點:無錫博物院中區二層展廳

清代晚期到民國,正是中國歷史上女性解放運動的空前爆發期,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婚姻家庭受到了強烈衝擊,細微瑣碎的家庭生活折射出當時社會民眾的生活百態,無一例外地出現了革故鼎新的新氣象。婚姻觀的變革傳遞出中國從傳統「人倫文化」向「個性主義」轉變的信號,昭示著女性從身體到精神的解放。這種解放也反映在女性服飾的變革中。傳統中國服飾講求中和,克制個性情感,女性身體掩藏在寬肥的衣裙下。服飾中「禮」的意義大於「人」的存在。以服裝表達自我,追求實用與和諧的統一,逐漸成為這一時期女性服飾的新主題。展覽通過女性的生活掠影、服飾裝扮等方面來反映從清末到民國逐步走向獨立的新女性。

福建

沈錫純中國畫作品展

展期:2018年9月9日-9月25日(逢周一閉館)

地點:福建省美術館 (福州市鼓樓區湖頭街96號)

此次展覽共展出沈錫純中國畫精品80餘件,集中展示沈錫純各時期代表作品,題材涵蓋花鳥、山水、人物、走獸等,具有很強的藝術觀賞性和感染力。沈錫純自幼受清末著名畫家謝錫璋啟蒙,1933年畢業於上海新華藝專國畫系,師從潘天壽、諸聞韻、汪亞塵等名家,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遂成名畫壇,享譽海內外。在傳承「詔安畫派」的基礎上,融海上畫派、嶺南畫派之精髓,推陳出新,卓然自立,所作花卉、草蟲、走獸筆精墨妙,工寫俱佳,洋洋大觀,尤以畫著稱,世人皆贊筆下「活虎」,慈懷浩氣,虎虎生風。

澳門

漁山春色:吳歷逝世三百周年書畫特展」

展期:2018年9月8日—11月11日

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四樓

此次特展展出清初著名畫家吳歷各個時期的書畫作品,及其師友書畫作品共八十四件(套),為吳歷首個大型個展,近半數展品首度公開,較全面展示吳氏的藝術風格。展品中不乏吳歷的代表之作。故宮博物院藏《人物故事》,此圖為第五開,是描繪楚國大詩人屈原於汨羅江賦「離騷」故事(《屈原賈生列傳》)。整套圖冊共八幅,融山水、人物、車馬、儀仗、庭院為一體,構圖富於變化,應是吳氏早期賣畫養家時期所作;上海博物館藏《葑溪會琴圖》,是描繪陳岷為學生講授琴藝的場景,而吳氏二十多歲時學琴於陳岷。此圖以長卷形式,溼潤的筆墨,從蘇州城外一直描繪到陳岷授課的葑溪草堂。

日本

「中國書畫精華:名品的魅力」特展

展期:2108年8月28日—10月21日

地點: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李白行吟圖》、《出山釋迦圖》、《雪景山水圖》、《六祖截竹》等館藏南宋梁楷的經典之作悉數亮相。另外,傳南宋馬遠的《寒江獨釣圖》、李迪的《紅白芙蓉圖》、傳石恪《二祖調心圖》、傳陳容《五龍圖卷》、佚名的《瀟湘臥遊圖》卷等精品真跡都在展出之列。書法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南宋張即之的書法題額;吳琚、朱熹的尺牘手札,鮮于樞、康裡巎巎的手卷,王鐸、傅山的書法立軸也可讓人駐足良久。

身臨其境的山水:眺望廬山古今的目光

展期:2018年8月31日—9月30日

地點:日本岡山縣立美術館

此次展覽以「廬山」為著腳點,結合現代畫家的視角,來探討山水畫的魅力。展覽中展出兩件重量級的畫作:一為五代董源的《寒林重汀》,一為北宋李成的《喬松平遠》。此外,還包括借展自大阪市立美術館的燕文貴《江山樓觀圖》、米友仁《遠岫晴雲圖》,以及來自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傳)夏珪《山水圖》、羅稚川《雪汀遊禽圖》等。

荷蘭

倫勃朗,在巴黎——馬奈、梅裡庸、德加與蝕刻的復興(1830-1890)」主題特展

展期:2018年9月21日—2019年1月6日

地點:阿姆斯特丹倫勃朗故居紀念館

在十九世紀,倫勃朗曾是眾多法國先鋒派藝術家的偶像,其中包括印象派畫家以及後印象派畫家。其中包括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奧迪隆·雷東(Odilon Redon)、泰奧多爾·盧梭(Theodore Rousseau)在內的藝術大師都曾將倫勃朗與他的作品作為自己的樣板。對他們來說,倫勃朗是反學術的偶像級人物,是一位不墨守學術城規的藝術家。他以一種無所畏懼的精神,直接記錄著周遭世界的模樣。許多法國藝術家都決定追隨倫勃朗,開始創作蝕刻版畫,掀起了這一藝術形式的復興。此次展覽將為參觀者帶來許多頂尖的藝術精品,作品中有著優雅的法國婦人、巴黎的城市景觀、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觀以及藝術性的海報。

講座&活動

上海

卡拉瓦喬《水果籃》:宗教改革語境下文藝復興藝術理論的嬗變

時間:2018年9月16日 ( 周日) 10:00—12:00

地點:上海博物館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蓋德·布魯姆

卡拉瓦喬的《水果籃》位於米蘭安布羅美術館內,經常被認為是歐洲藝術史上第一幅靜物。這幅畫正是創作於視覺藝術史上(早期)巴洛克風格形成的那段時期。毫無疑問,這幅畫與對文藝復興的世俗藝術理論產生過重要影響的古代典故有關——它涉及到「模仿」這一概念,以及古希臘繪畫大師宙克西斯和巴赫西斯。不過,這幅曾為一名重要的反宗教改革的神職人員所收藏的繪畫,還和希伯來舊約相關——上帝讓阿摩司先知在異象中看到一筐水果,隨之向其解釋意義。因此,這件靜物作品可以說是「文藝復興之復興」的結果,同時也是對反宗教改革之狂熱的註解。1594年至1600年間,卡拉瓦喬繪製了數件水果籃畫作,它們既被認為是世俗題材,又被認為是宗教畫,具有截然相反的解讀。

誰是誰?卡拉瓦喬歷史繪畫《聖馬太的蒙召》之迷思

時間:2018年9月16日 ( 周日) 14:00-16:00

地點: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蓋德·布魯姆

1599至1602年,當時尚在繪製享樂世俗場景的畫家卡拉瓦喬,第一次受到了重大宗教畫委託——為羅馬的法國國家教堂創作關於傳道士和皈依的收稅人聖馬太的油畫。由這組作品開始,卡拉瓦喬開創了被後世稱為「巴洛克」的混合風格。這是一種將寫實主義融入文藝復興的新風格。卡拉瓦喬在他為禮拜堂和教堂創作的宗教繪畫中保留了他早期世俗繪畫的特點:矛盾、自我反省以及激起觀者主動性的吸引力。這也喚起了觀者對日常城市場景的關注和勞動階層的支持。在《聖馬太的蒙召》中,卡拉瓦喬並未展示事件的結局,而是畫中人物在經歷這一事件時懷疑而敬畏的真實反應。

第十一屆上海孔子文化節:舉辦「翰墨金聲·弓聿之會」

時間:2018年9月16日(周日)上午10:00

地點:嘉定孔廟(嘉定城區南大街138號)

孔子文化節是上海文化150項品牌活動之一。本次的活動極富創意地將書法的韻律與音樂的旋律進行組合,營造視覺與聽覺的組合秀。知名二胡演奏家馬曉暉和知名書法家朱曉東將現場聯袂演繹一場千年優秀文化的品鑑盛會——翰墨金聲·弓聿之會。現場還邀請了華東師大、上海大學和上師大天華學院的72位中外大學生、研究生共同揮毫,讓世界更了解中國,讓中華傳統更融入世界。

北京

中國美術館藝術講堂之「解讀藝術大展」系列:心靈的風景——英國藝術中的地域性與思想性(1700—1980)

時間:2018年9月15 日 (周六)14:30—16:30

地點:中國美術館七層學術報告廳

主講人:理察·漢弗萊斯

主講人將回顧英國風景畫藝術在過去三個世紀的發展歷程,從18世紀古典主義傾向的繪畫,到19世紀拉斐爾前派和自然主義風格,再到20世紀抽象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繪畫風格,嘉賓將闡釋藝術作品背後多樣和複雜的文化內涵;講述更廣泛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對形成英國風景畫傳統的諸多影響;探討現代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是如何促進英國風景畫藝術的當代發展。嘉賓還將從展覽策劃的視角深入介紹英國藝術史中一些重要的藝術家如:庚斯博羅、透納、康斯太勃爾、惠斯勒等和他們的代表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觀展指南|在倫敦、阿姆斯特丹、芝加哥,看倫勃朗繪畫
    2019年是倫勃朗逝世350周年,世界各地紀念展迭起,當前在倫敦、阿姆斯特丹、芝加哥,觀眾可以看到倫勃朗眾多的素描、版畫、油畫作品,他極其動人的肖像畫名作也會在芝加哥展出。「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 一周觀展指南|上海讀留法「先驅之路」,歐美看倫勃朗與凡高
    在海外,為紀念倫勃朗逝世350周年,倫敦、阿姆斯特丹、芝加哥等地均有展出倫勃朗的精彩作品。此外,英國泰特與荷蘭凡高博物館相繼開啟了以凡高為主題的特展。「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
  • 一周觀展指南|畢卡索「走進」尤倫斯,肖像展再現倫敦肖像館
    一周觀展指南|畢卡索「走進」尤倫斯,肖像展再現倫敦肖像館 整理/畹町 2019-06-15 09:24 來源:澎湃新聞
  • 一周觀展指南|泰特珍藏展進入倒計時,英國展倫勃朗及其粉絲
    在國外,美國的「約翰·辛格·薩金特和芝加哥的鍍金時代」與英國的「倫勃朗:在不列顛發現大師」也都值得期待。「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近期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硯田消夏——怡心齋古硯交流活動展期:2018年7月15日至8月5日 地址:怡心齋(上海康橋路1801弄 羅山綠洲別墅836號)此次交流活動將呈現怡心齋珍藏的漢代到宋元明清古硯,橫跨兩千年。其中宋明兩代的端硯、歙硯、澄泥硯凸顯出了宋瓷般的優雅簡潔。
  • 印尼四王島,最好最後的潛水天堂
    已知這世界上有75%的物種生活在令人羨慕的印尼四王島,那麼請問,對於潛水愛好者來說,他會以什麼速度去印尼四王島來一趟探索天堂之旅?答案就藏在下面!3「怎麼去四王島」距離四王島最近的機場是索龍Sorong機場。
  • 愛德華·馬奈:印象派的「萬人迷」!
    話不多說,大家先來滿足好奇心,看看印象派之父愛德華·馬奈的名畫《貝爾特·莫裡索》和小編淘出來的神似之作!馬奈作(一):《原野上的少女》 作者:Tihamér Von Margitay (1859-1922) 估價:約RMB 1,900-2,900 拍賣時間:2015年1月6日 拍賣電話 400-060-8258如何
  • 石濤與馬奈他們是特立獨行的瘋子?還是求之不得的天才!
    第二、國內外的學者對馬奈的藝術生涯做了全方位的剖析和詳實的記載。如,法國自然主義文學流派的領袖左拉,也是馬奈的好朋友,著有《擁護馬奈》一書來支持馬奈的創作,並大膽的預言,羅浮宮必然會有著馬奈的一席之地。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對馬奈生平、創作思路、繪畫技藝、19世紀官方藝術沙龍等方面都開展了深刻的分析與評價。
  • 對談|從馬奈《在花園溫室裡》看19世紀視覺機制的變革
    他介紹這幅畫是馬奈1879年送至沙龍展出的晚期作品,離馬奈逝世不過四年。畫面呈現出一個比較私密的空間,一男一女,背後是茂密的植物。一男一女的形象最早可追溯到亞當和夏娃,至洛可可時期也大量表現在花園中幽會的貴族男女青年,幽會之後就是浪漫和激情。馬奈接續了這個傳統,又打破了這個傳統。馬奈沒有畫裸體,亦沒有男女的浪漫激情,在畫面中男女眼神毫無交流,手差點碰到又尚未碰到。
  • 美育實驗室丨《光影浮空》結束了,看畫之路才剛剛開始
    文丨蔣思靜  成都頂級畫展越來越多,該怎麼帶孩子去看?  著名藝術家大衛·霍克尼《寫給孩子的圖畫史》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角度。當無比精美、逼真的圖像習以為常,該如何去看一幅幾百上千年前的圖畫?  《寫給孩子們的圖畫史》開篇,大衛為孩子們還原了一個場景,他說:「圖畫的歷史非常古老,可能比文字還要古老。我喜歡想像第一個畫出野獸的原始人,在同伴注視下畫畫的樣子。」
  • 宋元書畫價值回歸 世界各大博物館爭購(圖)
    眼下,全世界各大博物館都在收購宋元作品,連一些私人博物館也多方設法傾囊購入宋元書畫真跡。書畫市場湧現出宋元高古畫收藏高峰。  宋元書畫價值回歸  楊元誠書帖3萬元起拍,40萬元成交  2013年初,寧波藏家蔣允達幫朋友購進六張元代書法,其中一張為楊元誠書帖。
  • 「坐在沙發上」的世界美術館之旅:從倫勃朗看到博伊斯
    從倫勃朗的《夜巡》到博伊斯的「氈系列」,從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大型恐龍模型到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這些線上平臺將不同時空的藝術皆「收入囊中」。 巴黎奧賽博物館
  • 馬奈作品賞析!
    1856年,馬奈建立了自己的畫室。馬奈對歐洲繪畫的發展有著重要貢獻,儘管他從來沒有參加過印象派畫家的聯合展覽,仍被認為是印象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很早就被後來的印象派畫家們視為大師。1867年,同世界博覽會相對抗的馬奈作品展開幕。馬奈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人物畫方面,第一個將印象主義的光和色彩帶進了人物畫,開創了印象主義畫風。
  • 一周觀展指南|迷失在上海的「克萊因藍」與東京都的克裡姆特
    而在倫敦,愛德華·蒙克、凡高和倫勃朗則是藝術愛好者關注的焦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將呈現倫勃朗的版畫展。「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五歲習畫,1929年秋考入上海美專,1930年為追隨黃賓虹、鄭午昌諸先生轉入中國文藝學院,同年加入蜜蜂畫社。1940年拜京派領袖陳半丁為師,1941年冬在京舉辦個展,得齊白石讚許。齊白石評價道:「南通尤君無曲,吾友半丁陳先生弟子也。工畫山水,下筆蒼勁,有明人風,又擅金石,取漢印為歸依。」
  • 看馬奈這一天才般的繪畫:儘是現代生活的騷動、美麗與演變
    但現在,當然是馬奈的《女神遊樂廳酒吧》。沒有任何一位藝術家能夠像馬奈那樣,在1883年屈服於梅毒之前,完成最後一幅雄偉的畫作中捕捉到現代生活中的激動和焦慮,騷動和驚奇,美麗和恐怖。」這是藝術評論家喬納森·瓊斯眼中的馬奈《女神遊樂廳酒吧》,也是科陶德畫廊正在英國國家美術館展出的作品。
  • 來省博看倫勃朗莫奈作品
    作品:《抹大拉的聖瑪利亞、聖本尼迪克特、克萊維爾的聖伯納德和亞歷山大的聖凱薩琳》 作者:阿尼奧洛·加迪 時間:約1380-1390年作品:《河流景觀》 作者:老揚·勃魯蓋爾 時間:1612年作品:《自畫像》 作者:倫勃朗
  • 一周觀展指南|杭州憶豐子愷,上海讀錢瘦鐵,巴黎看立體主義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近期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作品是要給將來人看的,要與時代產生共鳴,所以不能脫離這個時代。因此,他的花鳥作品也是注重內心感悟,在傳統基礎上創新出了嶄新的花鳥畫圖式,這也就是「汲古」與「涵新」。呂大衛的作品,他注重傳統,從古代繪畫中汲取養分,創作清新儒雅而富有時代特色的清供博古畫。
  • 一周觀展指南|顏真卿大展倒計時,維米爾展移至大阪
    而此前在東京展出的「維米爾」則將移至大阪;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則將呈現倫勃朗的素描。「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特梳理各地值得一看的展覽與講座精選。丹青澄懷:陶心華藏畫展展期:2019年1月25日—7月21日地點:無錫博物院中區三展廳展覽藏品以明清兩代為主,得流派紛呈、名家薈萃之兼,從四王到四僧,從倪元璐到陳洪綬,從惲壽平到揚州八怪。既梳理了明清兩代書畫發展脈絡,又突顯了陶心華先生個人審美與鑑定能力。
  • 倫勃朗的光線,天才的"夜光蟲"
    倫勃朗自畫像1658 年,油彩畫布,133.6 x 103.8 公分美國紐約弗立克收藏館倫勃朗早年從師P.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鄉開設畫室。造成倫勃朗的偉大的面目的,是表現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種特殊技術。明暗法,這名詞,一經用來談到這位畫家時,便具有一種特別的意義。換言之,倫勃朗的明暗和文藝復興期義大利作家的明暗是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的。法國十九世紀畫家兼批評家弗羅芒坦(Fromentin)稱他為「夜光蟲」。又有人說他以黑暗來繪成光明。
  • 一周觀展指南丨決瀾社文獻打撈藝術史,富士珍藏看西方五百年
    安格爾、德拉克洛瓦、透納、庫爾貝、米勒、柯羅、馬奈、莫奈、雷諾瓦、塞尚、梵谷、畢卡索、萊熱、契裡柯、馬格利特、莫蘭迪、米羅、莫迪利亞尼、夏加爾、沃霍爾等名家的作品都會集中在此次展覽中。所展出的畫作詮釋了西方繪畫藝術五百年的流派興替,描繪了一波又一波的西方藝術運動及風格的演變軌跡,堪稱西方現當代藝術史的一次短暫巡禮。
  • 《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解讀倫勃朗「倫氏光線法」和敘事性特徵
    今天,我以倫勃朗的成名作《杜普教授的解剖學課》為例,來解讀倫勃朗的「倫氏光線法」和他初步形成的獨特的敘事性繪畫風格;第二部分,我將深入分析倫勃朗的繪畫思想和他對藝術的思考;第三部分,將對如何欣賞藝術做出說明;最後部分,總結倫勃朗的藝術主張和他一生的藝術追求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