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國慶70周年慶典之際,多彩貴州彩車緩緩通過天安門城樓,車首是遵義會議會址模型,車身最引人注目的是天眼望遠鏡鏤空框格,圓型取景,內置山水景色外,還有橋梁、高鐵和公路、隧道等,另一側的山水瀑布更加醒目。在藝術彩車的影響下,結合貴州今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部署,貴州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省文史館特聘研究員趙玉祥即開始構思,創作多彩貴州畫卷。
經過近兩月的不懈努力,縱270釐米、橫1000釐米的巨幅山水畫得以完成。畫作物象豐富,景物布置穿插隨類而合理。從左往右看,起首是錯落的數層山峰,聞名於世的黃果樹瀑布於山水田園間奔騰而下,蒼勁老松挺立於瀑腳溪潭兩邊;圖中最為醒目的是雄厚主峰下享譽於世的貴州天眼,天眼右上為田園風光的村寨民居,右下分布侗家豉樓,風雨橋和妙象紛呈的松樹雜木等,梵淨山、蘑菇石間公路橋、鐵路橋橫斜跨立山間,兩隧道孔與盤曲的高速路相連;再往右看,下為數座山峰,峰後坡上為梯田、坡土縱橫相間,再往上為大塊留白,若雲似霧,並影觀遠山,左邊為雄峻上峰,著名的抗戰公路二十四道拐,巧妙地盤旋於山間,革命聖地遵義會議會址靠山而立,會址前為方整院壩,左右老樹紛呈。遵義會議會址上方飛機穿雲破霧騰空而起,飛鷹盤旋於坡腳水邊和侗寨鼓樓等處,與瀑布流水相呼應,使畫面充滿動感。
通觀畫作,氣韻貫通,大氣磊落。細看局部,天然美景與現代化建設融為一體,如黃果樹瀑布左上山峰後一列高鐵奔馳其間,而侗寨鼓樓和村落山間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高速公路、高架橋、隧道等現代基礎設施建設均表現了跨越式發展和脫貧致富進程中的成就。從技法上看,工寫相兼,應物象形,遵義會議會址、高架橋等處多用工筆描繪,莊嚴真切,山樹民居等多寫意而作,蒼勁雅致。色彩上隨類而施,藍天白雲紅會址,黑厚青綠的山體與留白的雲氣即是色彩的對比,也極好地體現了虛實關係,使畫作顯得多彩而又空靈雅逸。筆墨技法主要來源於傳統,樹屋、路橋、山石輪廓中鋒、側鋒、逆筆等多指並舉,行筆多變,以體現物象的豐富多姿,山石多施斧劈皴、折帶皴加積墨、擦染,極好地體現了貴州特色的山石肌理。
在貴州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歷史進程中,除了針對「三農」的具體措施外,新農村建設中的危房改造、荒山荒地綠化等,使貴州山水景色更加美觀;交通上實現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並建成了四通八達的高鐵網,與二十四道拐老公路等在畫作中均有體現;遵義會議會址、鼓樓等歷史建築與天眼、高鐵、機場等現代設施在畫作中,交相映輝,呈現出前行在脫貧致富奔小康路上的貴州,更加美麗與輝煌。脫貧畫卷之多彩貴州,是趙玉祥的階段性佳作。
不懈努力的趙玉祥,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即考入貴大藝術學院,師從著名畫家王振中教授學習國畫。2008年再次到中國人民大學山水畫研究生班,師從李寶林教授學習中國畫。在名師的指導下臨習宋、元、明、清和近代名家的山水畫佳作,並且20餘年來,不間斷的到貴州各地和祖國的名山大川對景寫生,師法自然。而其近作《多彩貴州》則是其匯聚多種表現手法的成功之作。
文/馬天雲
文字編輯/邱奕
視覺實習編輯/陳其頎
編審/李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