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口一起風,說明成功者早就進場了。
"
本文為言商社原創首發,轉載開白請聯繫xiaolaoban998
2020年,註定是我國發展歷程中非常關鍵的年份。由於形勢多變,困難重重,關於投資的爭論非常大,投資抉擇非常難,很多人都希望能在投資領域看到一絲方向。在天九共享集團第353屆中國獨角獸商機共享大會上,王功權就企業家和投資家們分享了他的投資經營理念。
王功權曾與潘石屹、馮侖、劉軍、王啟富、易小迪一同創立萬通,被譽為「萬通六君子」。後來,他轉行風投,成為國內風險投資行業第一批從業者,經歷了風險投資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2015年,他離開投資行業,創辦青普文化旅遊,成為國內人文度假首倡者。
本期主講嘉賓:鼎暉投資創始合伙人、青普集團董事長、萬通集團前總裁 王功權
原標題:募資投資雙降,哪些行業企業獨佔鰲頭?
今天和大家講一講 「在投融雙降的情況下,哪些企業獨佔鰲頭」,就我個人的感知,結合自己企業的情況,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及投資及創業形勢,我們無法迴避今天的大局勢。應該說,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沒有遇到過像現在這樣比較艱難的局面。首先,我國的經濟結構正在調整,改革開放以來存在的很多問題需要有針對性解決,涉及產業結構乃至國家戰略。
此外,我們還遇到了諸多國際壓力,出現了嚴峻局面。我不知道廣大民營企業家們有什麼感受,以我自己在創業一線的感受說,三至五年內我們都很難判斷大形勢方向。最起碼,我們不能判斷國際政治博弈走向。大家可見,我們已經提出了「內循環」和「雙循環並舉」的新戰略。於是,大家普遍擔心,在國際壓力下我們靠自己龐大的主權市場,靠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基礎,靠大家努力創業的精神,到底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實現內循環的良性程度如何。
接下來,我們進入新一個五年計劃。在新計劃下,我們才有可能理清方向。實際上,整個投資界現在面臨極大壓力。我記得當年在中國創投專業委員會做聯席會長時,有一次談到了私募股權投資是否要進行監管,當時我們提出應該和國際對接,對私募股權行業豁免監管。
不過,我們還是出於對自身情況的考慮,選擇了進行監管,雖然市場秩序提升,但整個投資領域面臨更大壓力。2017年資管新規出臺後,整個資本市場經歷了斷崖式跳水,直接進入寒冬。今年受疫情影響,國家層面加大投資力度,尤其是新基建領域,力求在消費和出口壓力大的情況下,通過新型投資帶動經濟運行。
尋機遇,看模式
大家能夠感受到,民間資本市場處境困難。由於體制、歷史和現實原因,大部分資金都集中在政府和國企,民企要被迫同國企緊密合作,試圖能獲得資金支持。這是非常現實的情形。
在此情況下,投融資更難,因為國有資本在風控、免責等方面相對保守,民間基金募集不易,只有少數頭部基金算是可觀,這對創業初期的企業帶來巨大壓力,因為資本的風險承受力更弱。
於是,整個投資界都在向後撤,撤到比較穩健的企業上,遠離初創企業。這樣看,哪些企業獨佔鰲頭?除了網際網路等創新領域,與新技術結合的企業,以及和醫藥、教育、健康等領域相關的企業容易被資本關注。
近期大家都在關注直播領域。在這種全民性直播熱的背後,我們也看到了關於商業模式的諸多問題,如主播人設、場景和帶貨產品之間嚴重不匹配。在直播領域有可能會有這樣一種業態出現:直播的人設倡導的價值觀、場景以及銷售的供應商的服務或產品都一致,從而直播變成供應商的銷售渠道,從而改變推銷模式。
目前,很多企業開始嘗試MSN等直播新模式,即便這樣,火爆的直播仍呈現不正常局面。我們的路到底在哪裡?與其說嚴峻的挑戰,不如說我們長期以來比較粗放;比較Low的產品和服務。由於市場龐大,需求猛烈,所以我們習慣了快速套現;習慣了尋求爆炸性成長,而不習慣真正提高企業產品和服務品質、打造品牌;不習慣用匠人精神做事業,這讓廣大企業長期處於比較艱難的轉型狀態。
講到哪些企業會獨佔鰲頭?往膚淺了說,一段時期內,有大量現金的企業處境會比較好。對於企業而言,應放棄原來快速套現、爆炸成長的幻想,結合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認真打造產品和服務,認真地打造企業的IP和品牌,在自己所熟悉的領域把自己的產品服務做好,真正給市場提供有價值、有核心競爭力的能經得起市場檢驗和推敲的產品和服務。
放棄泡沫心理
我在2015年創辦北京青普旅遊,提出了人文度假生活方式概念,並把青普定義成人文度假生活方式綜合服務提供商,進行管理輸出和輕資產輸出。於是,我們對不同目的地進行文化挖掘、搜集整理、提煉、打造,經過專家論證和打造,變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創商品,與遊客互動。
今年的疫情對社會影響特別大,改變了大家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五月份疫情好轉的時候,青普追求空間與舒適的度假產品銷售反響較好。這就是目前整個消費心理和生活方式發生變化的一種表現。應該說,青普推出的度假生活方式正好順應了疫情和疫情之後人們生活和心態的變化。
即便如此,我作為創業公司的負責人仍會去尋求資本支持。然而,我發現整個資本市場還沒走出浮躁和困惑,沒有適應長周期。這就需要整個資本市場調整心態和節奏,改變幾年前泡沫時期的心理,尋找長期在某一個領域深耕的企業。
多年來在市場一線,我認為市場經濟無論如何都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趨勢。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成果實際來自市場經濟,不受過多幹預。今天很多企業家和投資家關注人工智慧和新基建,也就是今天所謂的熱點。實質上,大家跟著風口湧來湧去的習慣仍未改變。我一直認為,投資不能奔著風口去,當風口起風時,說明成功投資者早就進場了。對於風口,一定表現出快速成長特性,迅速形成行業龍頭,導致後來者搶不到機會。
何為新領域?
投資就是交易,講究低買高賣,按理說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應該適合投資,等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再退出。經濟形勢不好,大家都缺錢,投資者可以用理想價格投資有潛力企業。現實恰恰相反,多年來投資界一直是形勢好的時候拼命投,形勢不好的時候紛紛撤退。其實,我國投資界的頭部基金往往在其他人議論各種風口、尋求從眾機會的時候,已經在尋求新的領域和模式了。
基於目前形勢,企業普遍面臨資金困境,需要進行重組。這是非常好的投資機會,可以用相對少的資金獲得高價值機會,但這時大家又相對比較謹慎了。沒辦法,資本市場常常是隨著經濟的起伏而波動,這種心態很難避免。
我國的文化資源特別多,文化產業也是風起雲湧,但始終沒有形成有價值的模式。這意味著,該領域既存在風險,又是一個價值窪地,存在成長空間。青普在挖掘不同地區文化時,會將文化內容做成藝文體驗IP服務系列。值得一提的是,藝文體驗的內容達到了標準化、體系化、模式化和規模化。我認為,「文化+領域」將會帶來新的機會,正如網際網路給大家帶來了體驗經濟,幫助消費者在和供應商之間的博弈中佔上風。體驗經濟背後是多元化、差異化、個性化的服務,在這樣的前提下如何尋求規模化,是未來行業要解決的問題。
簡單標準化複製是工業時期的產物,在信息經濟時代,投資要關注「非標化前提下的規模化」機會。的確,今天的資本市場處於混亂、迷茫和艱難的局面中,或將持續三至五年。如今,我一直在艱苦創業探索,和大家一樣,都希望能夠把事業做好。
(本文選自王功權先生在天九共享集團第353屆中國獨角獸商機共享大會上發表的主題演講,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