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了很多反常識的商業案例,讀的我很沸騰。
今天這個案例來自一本書《我就是風口》,在寫這本書之前,作者還寫過一本書,叫
《致所有瘋狂的傢伙》,單看這兩本書名,就應該能想像到,作者是多麼不走尋常路。
他就是理察·布蘭森,維珍(Virgin)品牌創始人、維珍集團董事長。
我們都知道,現代社會強調專業化,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而大多數企業也會選擇專業化發展道路,只有很少一部分會選擇多元化。
而且,企業就算選了多元化道路,一般情況下,也就是沿著產業鏈適度延伸。比如一家煉油廠,要麼向產業鏈上遊延伸,去收購一家油田;要麼就向產業鏈下遊延伸,去開幾家加油站。
並且,很多多元化發展的企業,都不會選擇單一品牌策略,很多公司會在不同領域採用不同的品牌。寶潔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 SKII 護膚品,到佳潔士牙膏,再到潘婷洗髮水,有幾十個品牌,光洗髮水就有近十個品牌。
但是,布蘭森的維珍卻少見的走上了完全反常識的路——
維珍的產品和服務橫跨400多個行業,從聽的唱片、喝的可樂,到坐的飛機、火車,用的電信,可以說跨界到極致。
到今天,布蘭森創業已經50年,維珍的業務已經擴展到35個國家,涉及的產業已經超過400個,而且還在不斷擴張。
甚至連地球都滿足不了他的胃口。他成立了維珍銀河公司,成為私人公司探索太空的先驅者,和特斯拉的埃隆·馬斯克,亞馬遜的傑夫·貝佐斯,在這個高大上的行業,展開了激烈角逐。
不僅如此,布蘭森還選擇了典型的單一品牌策略。他在數百個行業的數千家公司,絕大多數都統一使用維珍品牌,採取相同或者相近的視覺標誌。
他本人就更是一個不斷打破自己邊界的奇人——
他曾打破橫渡英吉利海峽、乘熱氣球橫渡大西洋的世界紀錄;
在海灣戰爭期間,他甚至親自帶飛機穿越戰火飛到中東,把人質接回英國。你想想,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種種這些,讓布蘭森和維珍集團打上了這樣的標籤:
冒險,獵奇,破局,不斷創造新風景。
一個企業,如何能在400和領域都能有所涉獵和建樹?
能夠在一個領域取得成績已經實屬不易,如何能在完全不同的幾百個領域都能闖出明堂呢?
如果一定要總結布蘭森的成功方法論,大致可以總結為三點:
1、以人為本,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布蘭森在進入新的行業時,往往會和原先的行業巨頭短兵相接。他善於從用戶體驗出發,抓住巨頭的軟肋,提供比巨頭更好的產品服務,才得以從巨頭手中啃下市場份額。
2、不要給自己設限。
維珍的英文名是Virgin,翻譯成中文,是處女的意思,引申出來的含義,是完全無經驗的新手、全新的領域等等。這是布蘭森早年做唱片生意時選擇的名字。當時選擇叫這個名字,也是想吸引人的眼球。
但是,從布蘭森後來的行為來看,他一次次成為新手,進入全新領域,接受全新挑戰,其實也是在延續這個詞背後的價值觀。換個說法,這是一種保持初心、不怕挑戰、勇於開拓創新的價值觀。
3、好玩。
回顧一下布蘭森的人生,你會發現,不管在什麼行業,布蘭森始終散發出一種不走尋常路、不墨守成規的氣質,一種追求自由、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的反叛精神,一種從產品到服務到營銷無處不在的趣味感,這是他的個性,也成了維珍的價值觀。
在他看來,維珍的任何新產品和新服務,除了品質過硬、有競爭力、能夠掙錢之外,最重要的屬性就是要有創意,要好玩。按照他的邏輯,一切行業都應該是創意業,有了創意才好玩。生產者覺得好玩,就能充分施展才能,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用戶覺得好玩,就能心甘情願地為這種體驗掏腰包。
如何不斷在飽和市場中創造新風口?
如果你去看布蘭森的話,似乎就能找到答案——
掌握價值觀的巨大力量,自己足以造勢,就不用再借勢了。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