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高考的結束,貴州「3+X」的高考模式也正式謝幕。從明年起,貴州將開啟「不分文理科」、「3+1+2」的新高考時代。
今年高考沒考好,是否還有機會復讀?實施新高考後,復讀學校將迎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7月18日,
高考模式改變不會影響復讀
高考分數已經公布,現在大家最擔心的問題是:「明年新高考,復讀生究竟能不能參加?」我省並未對2020屆高考生復讀作出限制,只要考生做好了新老高考銜接的準備且符合條件,就能報名參加2021年新高考。儘管新高考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但只要是拿到了高中畢業證或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都可以報名參加高考,考試科目為全國統考的語數外三科,和選擇性考試中的「1+2」三科,並不需要再參加「合格性考試」。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那些「新高考模式不適合傳統高考生復讀」的聲音,其實是對政策不了解的誤讀和對考生的誤導。
當然,在新高考模式下,復讀生也會面臨一些新的挑戰。一方面,新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在招生錄取方式、考生志願填報等方面都相應發生改變,這對復讀生來說是新的課題;另一方面,從高考命題的變化趨勢來看,新高考將更注重對學科素養的考查,那麼復讀生在這一年的學習中光靠「刷題」可能提不了分。「如何實現學科能力、素養的提升,不僅是學生面臨的挑戰,也是學校和老師要發力的地方。」
哪些考生適合復讀?復讀要注意什麼?
復讀生要評估自己的實力和潛力,選擇合適的復讀方式
在復讀行業深耕多年,德芬學校始終認為,並不是所有成績不理想的考生都適合復讀。「復讀的這一年考生會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和學習壓力,不建議自我調節能力差、身體健康情況較弱、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的學生選擇復讀。」他認為,復讀生的優勢在於,經歷過一次高考後,可以更清晰地知曉高考的特點,同時也更加清楚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可以在復讀中加以彌補。「高考是綜合能力素養的全方位較量,不僅比拼知識儲備、知識運用和解題能力,而且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意志品質等方面的較量,後面的要素雖是隱性的,但更為關鍵。」從這一點來看,新高考模式更加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素養、綜合能力,「這是復讀生的優勢所在,也是復讀生在一年復讀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否選擇復讀,需要理性規劃,包括吃透高考政策、了解高考政策的變化,客觀評估自己在新高考模式下的實力和潛能,以及選擇適合自己的高考復讀方式。
對明年要參加新高考的復讀生來說,並不是只有「文科」和「理科」兩種組合,現在是有12選1的組合變化。這就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興趣、實力以及高考的錄取政策,綜合來進行一個選科規劃。「一定要結合自身情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組合。」
新高考之下,復讀學校要做好哪些應對?
復讀學校要加強課程建設重視學生生涯規劃教育
由於新高考按照「3+1+2」的模式進行,可供考生的選擇由以前的「文科」和「理科」兩種組合,變為12種組合。這樣的變化,也給復讀學校帶來了挑戰。「在新高考下,復讀學校也將面臨為學生提供什麼學科組合,怎樣實行走班的挑戰。」如果復讀學校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來進行,顯然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所有學校必須要加強課程建設,包括必修課、選修課、素質拓展課等。「在無法開齊12種選科組合的時候,必須要打造幾個有特色、有優勢的選科組合,成為學校教學的亮點。」復讀學校要重視對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提升識別能力、認知能力、決策能力和執行能力。「生涯規劃課可以替代以前的各種宣講、誓師、說教,同時要把學生的升學規劃、選科規劃和生涯規劃相結合。」熊丙奇還提醒,新高考時代,將會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這個變化也值得復讀學校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