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記者 黃京 通訊員 蔣詩雨
2020年我省共有高考考生53.6萬人,其中往屆生6.8萬人,佔12.69%——這意味著,我省今年高考有6.8萬考生是通過復讀走進考場的。不過,隨著今年高考的結束,湖南「3+X」的高考模式也正式謝幕。從明年起,湖南將開啟「不分文理科」、「3+1+2」的新高考時代。
對於今年高考發揮不佳的考生而言,在新舊高考模式交替之際,可能將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而正是考生及家長對復讀的觀望態度,讓「新高考將衝擊復讀市場」的聲音不絕於耳。實施新高考後,復讀學校將迎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8月11日,長沙市望城區用心高復學校舉辦「新高考模式下高考復讀學校高品質發展論壇」。這所用心打造的「專門針對新高考的復讀學校」也正式啟航。
【新象】用心打造一所專門針對新高考的專門復讀學校
儘管離正式開學還有一周的時間,但在用心高復學校,已經有部分復讀生開啟了「高四」生涯,參與到開學前集訓中。「復讀對考生的心理抗壓能力要求較高,今年選擇復讀的學生面對的壓力更大。」湖南省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用心教育集團董事長虞貴明坦言,並不是所有成績不理想的考生都適合復讀。而在新高考模式下,復讀生更要面對「怎樣選科」、「是否能適應文理不分科」等系列問題。「如果只是按照普通方式開展教學,顯然已經滿足不了今年復讀生的需求,因此我們的定位是『用心打造一所專門針對新高考的專門復讀學校』。」
要將定位目標落到每一個復讀生的實處,讓每一個孩子都夢想成真。作為一名昔日的復讀生家長,虞貴明有著眾多創新之舉。他首先推出的一項舉措:對今年前來報名的每一名學生,都與之進行一對一、面對面交流,並且還要面試家長。「我們要全面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和夢想,再為其制定專屬的復讀培養方案。」虞貴明認為,「一生一策」是新高考下復讀學校必須要做的事,掌握學生的個性學情,方能幫助其在復讀過程中揚長補短,也可以根據其實際情況重新最優選擇選考科目,從而最大潛力的提分進步。「不能像以前一樣,只提供文科或理科的組合,復讀生也有機會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考試科目。」他介紹,學校還將採取每班不超過30人的小班分層教學,師生比為1:9左右,實現精準施教。
在師資隊伍上,虞貴明提出要「專門針對新高考組建名校名師管理教學團隊」。為此,他一方面引進了一批來自浙江、上海等新高考先行示範區的骨幹教師,同時也將用心教育集團12年來培養的最富經驗的教學名師派駐到學校執教。此外,還高薪挖來了一批平均高中教齡27年以上、執教高復時間平均超過8年的高復教師。「在高復和新高考領域深耕的名師,將更好地點亮復讀生的夢想。」
此外,在課程設置上,虞貴明表示,將「專門針對新高考復讀生制定課程體系」。而實際上,這個課程體系的核心理念是「揚長補短」。因為每個復讀生的學習能力、水平不一樣,如何建立一個「大力提升老師『補』的能力和水平的教學系統,充分掌握學生們共性缺什麼、學生個性短板在哪優勢在哪,這也將成為接下來復讀學校教學教研的『命脈』所在。」
【觀點】復讀是「剛需」,新時代高復學校將迎新機遇
在此次以「直擊新高考,賦能新復讀」為主題的論壇現場,與會專家也對新高考時代,高考復讀學校如何提質創新、深入發展提出了很多建議。
「復讀教育是一種特殊教育模式,學生們都是在高考戰場失利重新投入高考備考的,復讀的精神壓力和目標集中性更高,關注學生更需要回歸教育的本質——立德樹人。」長沙市委教育秘書組秘書處處長劉凱希認為,復讀學校在充分掌握學生學情之後,要對學生進行分層優化管理。「高考改革的目標之一是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復讀學校不能只把刷題、提分作為育人目標。」他建議要通過組織必要的實踐活動,充分實現學生的個性成長,特別是在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視野。
在湖南省教科院副院長趙雄輝看來,復讀是一種「剛需」,選擇復讀是每個考生的權利,其並不會因為高考模式改變而受到影響。他在調研中還發現,近年來,湖南高考復讀市場整體越做越大、社會對復讀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每年湖南高考生中復讀生的比例也保持在13%左右,這些都為新時代高復學校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校要在新的政策背景下取得長足發展,必須要有創新發展的品牌,這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趙雄輝建議要重視復讀生的心理健康,不妨為每個復讀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高考復讀學生心理學研究,從而引領整個復讀行業的發展。
「新高考雖然給高復學校帶來了一定挑戰,但也讓學校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湖南省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張放平分析,一方面,新高考模式賦予了學生充分的自由選擇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愛好自主選擇科目組合。「特別是綜合科改為單科考試,對學生來說,復讀補習能更好的夯實基礎,提高成績。」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高素質、高水平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通過復讀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始終是眾多考生所追求的目標。因此,新高考不會從根本上衝擊復讀市場。」談到新高考下高復學校的發展,張放平認為,學校首先要充分了解新高考制度特點,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可否認,高考綜合改革方案的實施,對高考復讀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教學方式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要求。但學校只要嚴格按照新高考改革方案,充分了解新高考制度特點,圍繞改革的新變化、新特點、新理念、新要求,做好新舊高考的銜接準備,科學規劃,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就能為所有落榜不落志的學子,鋪開一條再次衝擊高考的光明之路。」
與此同時,張會長對用心高復學校提出「復讀辦學的三個專門「表示高度認可,即「專門針對新高考的復讀學校、專門針對新高考而組建的名師教學團隊、專門針對新高考學生揚長補短而定的課程體系。」學校必須要專注教育教學,集中所有精力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構建專門針對新高考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張放平說,新高考制度對教師的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在復讀教育教學中,不斷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引導教師提高專業素養,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才能促進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另外,新高考的選科制度也倒逼高復學校要注重生涯規劃教育,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復讀學校不僅是要幫助學生考入好的大學,更是要幫助他們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礎。新時代的高考復讀補習學校,更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生涯規劃,將生涯規劃教育融入復讀教育中,在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同時,指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提升學生對專業的預判及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