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戲盛典 直播預告|豫劇《程嬰救孤》

2020-12-15 一通文化平臺

劇種簡介

豫劇

豫劇(英文:Henan Opera),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地方戲之首,發源於河南開封。舊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

豫劇起源於明朝中後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時尚小令(民歌、小調)的基礎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藝術後發展而成的。豫劇形成以後,在各地流傳過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路流派:以開封為中心的「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豫東調」;以洛陽為中心流傳的「豫西調」;豫東南沙河流域流傳的「沙河調」等。

豫劇藝術古今兼納、剛柔相濟、豁達寬厚、有「中和」之美。唱腔鏗鏘有力,大氣磅礴、抑揚有度、富有熱情奔放的陽剛之氣,具有很大的情感力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本色自然、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節奏鮮明強烈、矛盾衝突尖銳、故事情節有頭有尾,再加上曲調詼諧歡快,使得豫劇不僅適合演出輕鬆的喜劇,又適合演帝王將相的大場面戲,豫西調悲涼蒼勁,適合演悲劇。

豫劇文場樂器主要包括板胡、二胡、三弦、笛、笙、嗩吶,及原有、現已消失的皮弦(二弦)、月琴(大弦),和50年代以後新加入的琵琶、革胡、提琴等;武場樂器主要包括板鼓、大鑼、鐃鈸、小鑼、吊鑔、碰鈴、堂鼓、梆子等。唱腔音樂結構屬板式變化體,其主要聲腔板式有「二八、慢板、流水、散板」四種。

1927年起,中國戲曲界吹起流派風,豫劇也出現了陳(素真)派、常(香玉)派、崔(蘭田)派、馬(金鳳)派、閻(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鬚生、紅臉)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小生黃(儒秀)派、劉(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王(二順)派;淨行李(斯忠)派和醜行高(興旺)派、牛(得草)派以及近年形成的豫西調鬚生李(樹建)派等。

豫劇的傳統劇目有1000多個,大部分取材於歷史小說和演義。新中國成立之後,出現了描寫現實生活的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以改編傳統、移植改編的古裝劇有《花木蘭》《宇宙鋒》《穆桂英掛帥》《三哭殿》《唐知縣審誥命》《程嬰救孤》《清風亭上》等;創作改編的現代戲有《朝陽溝》《李雙雙》《人歡馬叫》《焦裕祿》《鍘刀下的紅梅》等。海峽兩岸豫劇界也創作出許多新作品,如《中國公主杜蘭朵》《鬥笠縣令》等。

據文旅部統計,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山西、陝西、青海以及新疆、臺灣等省市區都有專業豫劇團分布,是從業者最多的地方劇種。

2019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組織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豫劇保護單位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演出劇目:《程嬰救孤》

演出單位:河南豫劇院二團

劇情簡介

程嬰救孤

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忠臣趙盾一家三百餘口被奸賊屠岸賈殺害。圍繞著趙氏遺孤的生死存亡,程嬰等人冒死歷險,與屠岸賈展開了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善良與殘暴的比拼。通過救孤之險、育孤之艱、失子之痛、喪妻之悲、被唾罵的屈辱、被誤解的痛苦和十六年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磨難,凸現了程嬰人性深處的光輝,折射出了不畏強權、維護正義、堅韌頑強的中國偉大民族之精神。法國十八世紀文學大師伏爾泰曾將此劇改編成《中國孤兒》在巴黎上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劇院簡介

河南豫劇院二團

河南豫劇院二團始建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以閻立品、吳碧波、唐喜成、李斯忠、王清芬等為代表的老一輩表演藝術家,為鑄造該團的輝煌建立了豐功偉業,他們創演的《秦雪梅》《三哭殿》《下陳州》《抬花轎》等優秀傳統劇目,已成為豫劇的經典代表作。

近年來,以李樹建、柏青、丁建英、高紅旗、徐俊霞、王可畏、趙京、李東傑、李根旺、邵富有、郭志成、田宏亞、石振虎、周武佔、李長江等為代表的中青年表演、演奏藝術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推出了《程嬰救孤》《清風亭上》《蘇武牧羊》《淚灑相思地》《蔡文姬》《九品巡檢暴式昭》《馬本齋》等一大批新編劇目,在國內和國際舞臺產生了廣泛影響,開創了河南豫劇院二團的新輝煌。由李樹建領銜主演的《程嬰救孤》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劇目獎、第11屆文華大獎第一名,第7屆中國藝術節觀眾最喜愛的劇目第一名,《程嬰救孤》《清風亭上》雙雙榮登了「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演出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並多次代表中國前往美國、法國、義大利、土耳其、泰國、巴基斯坦、俄羅斯及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受到了戲劇界專家和國內外觀眾的普遍讚賞,為提升中國傳統文化的國內國際影響力做出了積極貢獻。

戲曲電影《程嬰救孤》獲得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和第15屆美國洛杉磯國際家庭電影節「最佳外語戲曲影片獎」,是我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戲曲影片;戲曲電影《清風亭上》獲得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和2012年洛杉磯國際家庭電影節最佳音樂劇影片獎;2010年推出的《蘇武牧羊》被譽為「愛國主義的好教材」,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評價。《蘇武牧羊》先後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2屆中國豫劇節劇目一等獎等多項大獎,並於2013年拍攝成戲曲電影,2015年5月隆重上映。

2013年2月,《程嬰救孤》登上美國百老匯舞臺演出,受到美國觀眾的熱捧。這是我國地方戲第一次登上這一世界最高藝術殿堂,開創了全國地方戲百老匯演出的先河。2016年10月,《程》劇再次赴美,登上美國好萊塢杜比大劇院舞臺,代表戲曲界第一次登上好萊塢舞臺。2014年創排新編廉政歷史劇《九品巡檢—暴式昭》,主人公「暴式昭」「官九品、人一品」的高尚品節成為現代黨員幹部的座右銘;該劇被省紀委列為全省黨員幹部廉政教育指定學習劇目。2019年10月,新創革命現代戲《馬本齋》首次將3D影視效果搬上戲曲舞臺,被譽為一部新時代弘揚紅色革命和愛國主義的「新樣板戲」。

精彩劇照

2020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日程表

相關焦點

  • 豫劇人李樹建:讓鄉土滋味的音韻腔調在網絡上抖起來
    他任職後,開始緊鑼密鼓地排練一臺老戲新演的精品劇目——《程嬰救孤》。該劇在河南省第九屆戲劇大賽中獲得一等獎。2004年,《程嬰救孤》榮獲「文華新劇目獎」,省豫劇二團也領到了在杭州舉行的第七屆中國藝術節的入場券,角逐文華大獎。藝術節上,《程嬰救孤》的演出獲得巨大成功。謝幕時,所有的評委起立為演員鼓掌。《程嬰救孤》最終獲得第十一屆文華大獎第一名。
  • 豫劇要上郵票了?是的!《豫劇》特種郵票明年11月20日發行!
    11月26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有關部門全面啟動了《豫劇》郵票的編輯、設計,並赴河南專門開展廣泛的調研論證工作。豫劇是中國五大戲劇(京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評劇)之一,其中京劇已發行了生、旦、淨、醜四大角色和京劇臉譜郵票,黃梅戲於2014年發行,我省的豫劇將成為中國五大戲劇中第三個登上「國家名片」的劇種。
  • 百戲盛典:觀九州大戲 護劇種生態
    3年來,百戲盛典不負眾望地交出了成績單:408個劇目在崑山開展201場演出,共1.2萬名演職人員參加演出,現場觀眾達11萬人次,網絡直播觀看量超1.5億人次,新浪微博累計閱讀量超7.2億次,抖音播放量超4.2億次;舉辦80場特色戲曲文旅延伸活動,接收到各參演單位捐贈的代表性藏品4411件(套);百餘位戲曲專家分12批觀摩百戲盛典,發表相關文章100餘篇約20萬字
  • 咱河南豫劇要上郵票了!預計2021年11月20日面市
    製圖/單莉偉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逯彥萃 通訊員 郭豔咱河南豫劇要上郵票了!11月28日,記者從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河南省分公司獲悉,中國郵政集團已經把《豫劇》特種郵票正式列入2021年紀特郵票發行計劃,預計2021年11月20日面市。日前,該集團有關部門已全面啟動了《豫劇》特種郵票的編輯、設計工作,並專門赴河南進行調研論證。豫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京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評劇)之一。
  • 8天時間,這幫豫劇人登上國家大劇院會帶來什麼?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8月29日,記者從「守正創新——豫劇人李樹建『忠、孝、節、義』四部曲暨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迎國慶晉京獻禮演出媒體見面會」上獲悉,本次演出將於9月20日—26日在國家大劇院精彩上演。
  • 長安道情劇《隔門賢》亮相戲曲百戲盛典
    11月5日,西安市長安區劇團應邀參加2020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安道情《隔門賢》以它獨特的魅力,生動的表演,讓觀眾一飽眼福,贏得臺下一片喝彩。本次戲曲百戲盛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旅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崑山市人民政府承辦。開演前,西安市長安區劇團等三家演出單位向崑山市捐贈了漁鼓、簡板、三才板具有特殊意義的物品。「上次百戲盛典正好也看了陝西折子戲,印象蠻深刻的,家人都覺得非常有意思,這次又特地選了陝西折子戲專場。」崑山當地群眾說。
  • 玩轉臨汾┃ 程嬰故裡誰還沒有去看過?它背後的故事竟……
    春秋時期晉國,趙氏一家三百餘口被奸賊屠岸賈所害,圍繞著趙氏孤兒的生死存亡,程嬰等人冒死歷險,慷慨赴義,與屠岸賈上演了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善良與殘暴的比拼。救孤之險,育孤之艱,失子之痛,喪妻之悲,被叫罵的屈辱,被誤解的痛苦……在十六年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磨難中,程嬰身上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折射出堅忍、頑強的民族精神!
  • 中原戲韻醉鹿城,越調《諸葛亮•臨危受命》登上百戲盛典舞臺
    「百戲盛典把全國最有名的劇種和最優秀的演員請來崑山演出,各個省市也都亮出了看家絕活,我們能在家門口看到這麼多精彩的戲劇,真是一種藝術享受。」觀眾孫祖恩告訴記者,他已連續看了好幾場大戲,「崑山政府做的這個活動好,對我們老百姓來說票價也很便宜,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惠民演出。」      演出當晚,河南省越調劇團還為崑山戲曲百戲博物館捐贈了珍貴戲服和樂器。
  • 非遺鮮聞丨2020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閉幕,甘肅省文旅廳獲「優秀...
    2020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閉幕甘肅省文旅廳獲「優秀組織單位」11月23日晚,由文化和旅遊部、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崑山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20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在崑山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舉行閉幕式。
  • 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在江蘇崑山奠基
    鍾升 攝中新網崑山7月21日電(黃瑩)21日,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在江蘇崑山奠基。博物館將採用「1+N」的設計理念,主館總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將充分展現全國348個戲曲劇種的獨特魅力。作為著名曲種崑曲的發源地,2018年至2020年,崑山市連續舉辦了3屆戲曲百戲(崑山)盛典,集中展演全國戲曲劇種的經典劇目(折子戲),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最完整的劇種大展示。2018年,在戲曲百戲(崑山)盛典每場演出前,各個劇團紛紛拿出「傳家寶」,向崑山捐贈代表本劇種的特色藏品。
  • 崑山打造戲曲百戲博物館 設計理念「1+N」
    昨天下午,戲曲百戲博物館在崑山正儀奠基。該博物館力圖打造一座兼具展示、互動、研究、演出功能的綜合性文化場館,為崑山城市文化增添一抹古雅色調,也為全國戲曲文化交流打造一個全新平臺。據悉,戲曲百戲博物館項目將採用「1+N」的設計理念,其中「1」代表主館,「N」代表分布在老街上的各類戲曲小館和戲曲傳習所。
  • 豫劇的起源,是與河南的整個戲曲文化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
    河南的戲曲文化歷史豫劇的起源與形成,是與河南的整個戲曲文化發展緊密聯繫著的,它是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要探索豫劇的源流,就有必要了解一下河南的戲曲文化發展的歷史。宋代以前的歌舞百戲河南,又有中原、中州之稱,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從遠古時代就有了人類居住生息,創造著中華民族的文明,可謂是地靈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