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呂婷
「不知道是我操作錯了,還是咱們的軟體不支持PPT回溯翻頁?」
「功能上是支持的,可能是您測試中學生端有稍許延遲導致顯示得不及時。」
「我擺了全家人的手機在組播,可能是基站信號遮擋,謝謝您深夜回復,我再試驗一下。」
自動化系青年教師範靜濤的直播臺
已近凌晨,清華自動化系的老師們在參加完學校的雨課堂培訓後,還在進行在線教學的測試。而這,也是清華各個院系老師們忙碌備戰的縮影。
疫情當前,「延期開學、如期開課」的決定給教學工作帶來特殊挑戰。一位剛剛接觸在線教學的清華教師坦言:「上了二十年課從沒這麼緊張過!」
而讓老師們逐漸安下心來的是,在線教學的強大「後援團」早早在雲端上線,從教案設計到技術支持,為每個教學環節保駕護航。這是學校疫情防控教學工作組聯合相關部門打造的一個「雲矩陣」,微信公眾號平臺、微信群、人工智慧助手、專家熱線等等齊上陣,全天候為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答疑解惑。
互動 互動 互動!
「網絡直播心態崩了怎麼辦?」
「大班講座課和小班研討課怎麼配合起來做方案?」
「線上實驗課怎麼開展?」
挑戰太多亂了陣腳?不用擔心,學校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的15位專家分享出自己今年春季授課課程的在線直播教學設計,共提供22份「新鮮出爐」的教學方案供老師們參考。「清華大學教師發展中心」「清華大學本科教學」「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等校內教學相關的微信公眾號形成傳播矩陣,將老師們的經驗和建議第一時間傳遞出去。專家諮詢熱線同步開通,由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的專家坐鎮,解答教學設計及方法方面的各種問題。
於歆傑講解「以直播為特徵的混合式教學過程」
「對於混合式教學模式而言,可以說成也交互、敗也交互。交互式環節做得好,學生體驗就比看慕課和聽百家講壇好;交互式環節做得不到位,學生就會覺得浪費時間。」2月4日晚,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組長、電機系教授於歆傑圍繞「創建以雨課堂直播為主要特徵的混合式教學」,進行了直播講解,講解視頻和圖文在相關微信公眾號平臺第一時間推出,為教師們利用雨課堂開展交互式教學提供了解決方案。
於歆傑的講解也是電子系副教授姚錚在探索在線教學的過程中印象最深的內容。姚錚說:「其中對我最有啟發的是,想讓學生不容易走神,要把課程打散成合適的片段,還要根據線上授課特點重新組織課堂內容,把一部分內容放到課外去做,確保學生在課外能發生有效的學習行為。」開學在即,姚錚將與電子系教授張旭東合講電子系的核心課《信號與系統》。「今天上午我們剛剛和100多名同學一起進行了課程的試講測試,效果很好。我們對馬上開始的線上正式授課充滿信心。」姚錚說。
何建宇《中國政府與政治》課程建構
100人以上的「大課」怎麼上?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何建宇將文化素質核心課《中國政府與政治》也「搬」到了線上,「互動」同樣是何建宇提及最多的一個詞。「教師需要從以課堂講課為中心,更多轉入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為中心,在文獻閱讀、小班討論、作業反饋、網絡學堂討論等環節需要教師有更精心的設計,隨之而來也要投入更多時間與學生進行線上互動、書面互動。」何建宇通過撰文的方式分享了對文化素質課線上教學的思考。
張晨針對高互動的小班課提出的時間調整方案
線上授課教案怎麼設計?經管學院助理教授張晨針對高互動的小班課提出,為更好保持學生的線上注意力,可以將大段時間拆分為小段,同時需要預留緩衝時間。張晨在「清華大學教師發展中心」公眾號上分享了她的時間方案前後對比圖,教案的調整細節一目了然。
技術助攻 玩轉新技能
直播、錄屏、彈幕……這些原本陌生的「新技能」已經被清華的老師們玩轉在掌心,而這背後,卻是一次次「手把手」耐心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在極短時間內全面學習掌握新技能的努力。
直播臨時卡頓如何急救?有聲PPT如何錄製?手寫筆如何順暢使用?特殊公式如何導入?一個個技術問題接踵而來,而與此同時,一份份「技術攻略」也如約而至。
《有聲PPT製作指南》
學校在線教學技術保障專家組完成了一系列技術指南,並在校內各個平臺密集推出,包括《在線教學教師技術指南(中文版和中英文對照版)》《有聲PPT製作指南》《教室錄製技術指南》《視頻會議技術指南》《網絡學堂使用手冊》,不僅提供了靜態版本,還提供了有聲版本和視頻版本,方便授課教師查閱使用,為在線教學貼心護航。
馬昱春用視頻講述如何「十五分鐘上手雨課堂」
清華大學主辦的在線教育平臺「學堂在線」整理了關於雨課堂使用的101個常見問題,從課堂碼到投屏,從語音直播到視頻回放,對可能出現的技術問題一一解析,細緻到位。計算機系副教授馬昱春用一段視頻,講述如何「十五分鐘上手雨課堂」,方便老師們迅速入門,掌握新技能。
如何藉助各類技術工具實現更好的課堂體驗?數學系副教授楊晶以《線性代數》為案例,推薦使用雨課堂+網絡學堂(+網絡會議屏幕共享),助力線上互動教學。環境學院副教授張瀟源推薦將在線會議軟體和雨課堂聯用,並帶來詳細的操作攻略,實現不同工具的優勢互補。
除了專家坐鎮,在線教學人工智慧助手「小木」也已上線,在答疑網址(http://xiaomu.xuetangx.com)上輸入雨課堂教學的常見問題,即可得到智能解答。
藉助「雲矩陣」 打造最強「後援團」
每日更新,篇篇有用,句句到位,針對在線教學的傳播「雲矩陣」加足馬力,為在線教學的順利開展加油助力。
「清華大學教師發展中心」微信公眾號就是「雲矩陣」中的一員。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公眾號從原來一周更新三次左右,變成一天發布3-6篇,文章全部圍繞在線教學的理念創新、教學設計、技術解決方案等展開,旨在為老師們提供教學設計和方法技巧上的支持和幫助。「我們針對不同學科、不同規模和類型的課程發布專家授課視頻、教學設計和應急預案,助力教師開展在線教學,而這也是一次陪伴老師共同學習和成長的難得經歷。」公眾號的編輯王媛媛說。
面向學生的線上聽課方法、操作指南也紛紛上線。「學堂在線」等微信公眾號發布的《雨課堂學生端操作指南》,用小視頻的方式一步步指導同學們學會使用雨課堂。「清華大學小研在線」公眾號推出的「在家做科研」的新方式深受好評,有的老師讀後便採用起文中的做法,督促課題組的同學們在微信群中定期「打卡」學習和鍛鍊收穫。「清華體育」公眾號推出的「足不出戶鍛鍊身體」系列帶領同學們進行室內健身練習,學習清華特色健身操,預習桌球、跆拳道、輪滑等體育項目,「十八般武藝」在家即可提前學起來!
「延期開學、如期開課」,學校在疫情防控教學工作組下設立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在線教學技術保障專家組、在線教學質量保障專家組、學生學習保障工作組,全面推進在線教學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
開學在即,身在各地的清華師生為了如期開課的目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2月17日,讓我們準時報到,相約雲端!
素材提供:疫情防控教學工作組
編輯:呂婷 曲田
審核:戚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