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這4科由「冷」轉「熱」,怎樣面對選科難題?

2020-09-09 高考充電寶

目前,全國共有14個省市實施了高考綜合改革,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首先要面臨的就是科目的選擇,在「3+2+1」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選擇的組合共有12種。

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選科難題,高考君對12種各組合的優劣勢及各學科對應專業做以下分析,供各位考生和家長參考。



「3+1+2」模式


在增強選擇性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避免棄難就易,造成物理等科學素養的下降。「3+3」設計在較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但也帶來了等級賦分制所導致的學生避考物理的現象。


因此,專家提出在選考學科中,將物理、歷史作為必選科目,學生必須至少選擇其中一門報考,這等於給偏文、偏理的考生一個選擇的自由。同時,對物理、歷史兩門限選科目計120分,採用原始分計分。


「3」,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

「1」,指物理、歷史兩門限選科目;

「2」,指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選一門以外的科目中任選2門。



原來「6選3」選科的20種組合,銳減成為12種組合,物理、歷史分道揚鑣。對於高一的學生和家長來說,由20種選擇變成12種選擇,難度顯著降低,但是根據已經實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經驗來看,12種組合全部開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在進行預選科的時候,避免成為小眾選科組合而被迫重新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選科選專業


1.選科,有哪些重要參考指標


(1)能力:按自己最擅長的科目選擇;

(2)興趣:根據個人興趣,選擇最喜歡、最適合自己的學科。

(3)專業傾向:按目標專業對學科的要求來選;或根據專業覆蓋面積,選擇路徑較寬的學科


2.選科與未來選專業


選科前必然要考慮未來就讀的專業。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選科其實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願選擇提前到高一來考慮了。因為高校錄取專業將與選考科目密切相關,現在選科就需要考慮未來就讀的專業。


選科並不是任意選擇的,因為高校在錄取不同的專業時,是有專業必選的科目要求的。選擇科目要注意目標大學的目標專業類對高中所選科目的具體要求,這種要求大概分為下面幾種:有3 門科目要求、有2 門科目要求、有1 門科目要求、不限制選考科目。


以下收集了所有新高考改革相關的選科數據,為大家整理了3+1+2模式12種選科組合可報專業、不可報專業的的簡要信息,以供高一學生和家長在預選科時進行參考。



1

物化生


專業覆蓋率:96.22%


科目關聯度:該組合為傳統的純理科組合,科目之間的學習關聯度較高,一般理科特別強的考生會做此選擇。


學科學習難度:物理、化學都屬於理科類比較難的科目,生物的學習難度雖然低於這兩者,但是同樣也需要考生具有超高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這種組合的學習難度較大。


競爭壓力:選擇該組合的考生人數較多,而且多為優等生,競爭壓力較大,如果成績一般的考生選擇這個組合,很明顯會處於競爭的劣勢。


2

物化政


專業覆蓋率:96.58%


科目關聯度:物理和化學都屬於理科類學科,政治注重知識記憶和理解,三個學科之間的關聯度不高,學科領域跨度較大。


學科學習難度:物理和化學都屬於理工類科目,物理的學習難度較高,知識之間的聯繫緊密,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化學的學習難度在物理和生物之間,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要求考生具有較高記憶能力還能夠充分理解,政治屬於文科學科,偏記憶性的知識較多,但是又比較貼合生活和時政熱點,所以政治想要得高分還是比較難的。


競爭壓力:這種組合專業選擇面廣,專業覆蓋率高,同時政治科目的加入也為未來發展提供幫助,有利於考生考研和公務員。這種組合選擇人數較多,有一定的競爭壓力。


3

物化地


專業覆蓋率:95.84%


科目關聯度:地理又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物化地的組合方式背誦內容較少,符合理科學習「少背誦、多理解」的特點,該組合的學習科目之間關聯度較高。


學科學習難度:綜合來說,物化地組合的學習難度並不比物化生的學習難度低,學習難度較大。


競爭壓力:能夠選擇物理化學的考生理科學習能力更強,以理科的思維學習地理也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該組合選擇人數較多,且理科優等生較多,競爭壓力較大。


4

物生政


專業覆蓋率:87.66%


科目關聯度:生物學中有很多偏向於記憶性的知識,而政治學同樣也需要記憶和理解兼備,從知識的學習上來看,這兩者關聯度較高,但是這兩者和物理學的學習上有些不同,學科的跨度較大。


科目學習難度:物理和生物雖然都屬於理科學科,但是生物的難度和地理的難度相差不是太大,當然也是因人而異。政治背誦理解知識較多且貼合生活,取得高分較難,這個組合學習難度不大,想得高分還是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競爭壓力:選擇物理保證了一定的專業覆蓋率,政治則為考生後續考驗和考公務員提供了基礎。選擇這一組合的考生人數較多,競爭壓力大且不利於高水平層次競爭。


5

物生地


專業覆蓋率:87.61%


科目關聯度:地理和生物的文理界限劃定並不是十分的明顯,生物學有很多知識點需要較高的記憶力,地理也需要一定的理解力,物理就是典型的理科思維,注重邏輯思維的培養,科目之間有一定的關聯度。


科目學習難度: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和化學相比,地理和生物的難度還是要低一些的,選擇此組合的考生基本上是以物理作為專業選擇的定向,以地理和生物作為得分的重要方式。


競爭壓力:從目前各省選科數據來看,生物、地理的選科人數較多,在賦分制的前提下,中等生選擇這一組合不佔優勢,不利於考生在高水平層次競爭。


6

物政地


專業覆蓋率:82.19%


科目關聯度:學科之間跨度較大,選擇這一組合的考生,要麼是喜歡物理但是不喜歡生化,要麼就是擅長文科但是想拓寬專業的選擇範圍,也是兩權相害取其輕的選擇方式了吧。


學習難度:政治地理偏記憶和理解,物理注重邏輯思維基礎,整體來說,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取得高分的概率不是很高。


競爭壓力:這個組合是最具挑戰性的,由於學校師資和場地的限制,大部分學校很難單獨為人數少的組合設計走班課程時間表,選擇這個組合的人數較少,同組合的競爭壓力小。


7

史政地


專業覆蓋率:49.34%


科目關聯度:歷史+地理+政治,該組合是最傳統的文科組合,科目關聯度密切。


科目學習難度:這個組合相對更輕鬆,注重的是文科思維,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等,這一組合適合不擅長理科的廣大考生。


競爭壓力:從已經試點高考改革的省份看,也是選課人數最多的組合之一,因此,意味著競爭異常激烈。


8

史政化


專業覆蓋率:51.92%


科目關聯度:歷史政治都是文科類學科,這兩者在科目的學習上關聯度較高,化學屬於理科類,但是又不像物理那樣具有很強的理科性質,三者在學習上有一定的關聯。


學習難度:這種組合各科目的學習難度都不是特別大,此組合適合有文科偏好但是對地理不感興趣的考生,有了一本化學的加入,擴寬可選擇的專業範圍。


競爭壓力:選擇這個組合的考生並不是很多,組合內競爭壓力一般,但是專業可選擇範圍有限。


9

史政生


專業覆蓋率:50.50%


科目關聯度:這一組合在學習上都偏向於知識的記憶理解,學習的邏輯上關聯度較高。


科目學習難度:這一組合偏文科,在專業的選擇上也偏向於傳統的文科專業,但是生物和地理的學習難度差距不大,考生做出此選擇多是因為以理科專業拓寬專業範圍或者不擅長地理學科。


競爭壓力:這一組合適合文科思維有優勢,文字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強,邏輯思維相對不太強的學生,競爭壓力不大,但是想取得高分有一定的困難。


10

史化地


專業覆蓋率:50.71%


科目關聯度:這一組合在科目上沒有太大的割裂,知識點注重記憶和理解。


科目學習難度:此組合適合記憶力較好、文字表達能力強的考生,學習難度不大。


競爭壓力:學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維跨度大,競爭非常激烈,地理要和學物理的過招,化學、生物要和學物理的比拼,選擇該組合的人要慎重。


11

史化生


專業覆蓋率:50.25%


科目關聯度:化學生物屬於理科專業但是也需要一定的記憶力,歷史則側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考生做此選擇應該是十分不擅長物理,但是對化學生物有一定的興趣,科目的學習上有一定的關聯度。


學習難度: 該組合學習難度不大,考生可以取得不錯的分數,但是在專業的競爭上不佔優勢。


競爭壓力:選擇這一組合的考生一般為成績不是很好的考生,文理分化嚴重,選擇此組合的考生人數不多。


12

史生地


專業覆蓋率:49.86%


科目關聯度:生物也被稱為理科中的文科,偏記憶的知識很多,這一組合在學習上有一定的關聯性。


科目學習難度:這一組合的知識沒有太大的開放性,以擅長記憶為主,學習難度不大,但是也因人而異。


競爭壓力:「歷史+地理+生物」這個組合適合物理不擅長、政治不喜歡,或擅長以記憶為主,動手能力強,文字表達好的學生,學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維跨度大,競爭非常激烈。


新高考選科選物理還是選歷史?


@覓·時光:物理怎麼樣都有保底分


@Husky_Bae:物理物理我愛物理


@旦丁與神曲:建議選物理,物理專業涵蓋面廣,而且招生多,到時候物理和歷史是兩條分數線,估計物理的會低很多。歷史看似簡單,實則不然,而且招生少。


@天壤間一胡郎:絕對是歷史啊,可以套用些初中的歷史知識。


@初雲時:歷史好記,還有趣


@丶飛飛不想:物理學通就好,記模型


@初時見你正年少:歷史這種基本都不用聽課的,為什麼不果斷選擇呢?!!


@莫偉業:物理可以選90%的大學專業


@只要zwc:有很多專業都涉及物理,不選物理將來專業很少,但是物理是真的難學!


@村口騎驢大爺:歷史,因為物理不會


@星空Nothing:歷史不叫容易簡單,而物理說實話,我覺得你沒學好數學,物理也不用想了,只是我覺得。


@黎青LI:選物理,想學歷史可以自學。


@城上雁:主要是我這種文科腦對於物理這種邏輯性的科目真的get不到點啊,還是歷史好,我愛歷史


看完了微博網友們的評論,看來大家對於新高考選科還是比較熱衷於選擇物理,而且感覺大家好務實啊,大家普遍選擇物理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因為以後報考大學,可選擇的專業比較多。


選科考慮自己適合的學習難度是一回事,另外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大學選專業的問題,以下是各個科目對應的專業分類,大家可以參考定位:


1

歷史對應學科專業分類


歷史對應學科專業分類包括:考古學、民族學、歷史學、世界歷史、漢語言文學、文物保護技術、地理學科、政治學科、馬克思主義研究等。


2

生物對應學科專業分類


生物對應學科專業分類包括:生物工程類、醫學類(基礎醫學』預防醫學)、科學類(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等)、環境科學類(生態學等)、森林資源類、環境生態類、水產類、動物醫學類、植物生產類、動物生產類、草葉科學類。


3

物理對應學科專業分類


物理對應選科專業分類包括: 物理對應選科專業分類包括:理論與應用力學、地球物理學、應用物理學、機械類、信息與電子科學類、核工程與核技術學、航空航天類和武器類、測控技術與儀器、工程力學、材料科學類、熱能與動力工程、電子科學類、海洋科學類。


4

政治對應學科專業分類


政治對應學科專業分類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類、經濟學類(金融學、稅務等)、政治學類、歷史學類、工商管理類、社會學類(社會工作,家政學等)、教育學類、公共管理類、法學類(法學、智慧財產權、監獄學等)、哲學類(邏輯學、宗教學、倫理學等)


5

化學對應學科專業分類


化學對應學科專業分類包括:和工程類、生物科學類、地質學類、醫學技術類、林業工程類、公眾衛生與預防醫學類、食品科學與工程類、應用化學、化學與製藥類、材料類(材料科學與工程等)。


6

地理對應學科與專業分類


地理對應學科與專業分類包括:氣象類專業、城市規劃類、旅遊類、地質勘探類、資源管理類、地理教育類、酒店管理類、地圖測繪類(衛星遙感,GPS專業)。


對於科目的選擇,大家可依據個人的升學規劃,心儀大學的專業要求以及所在高中的實際情況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選擇人數多的組合併不代表適合自己,結合自己的學習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科目才是最重要的。


選擇物理或者歷史時需要注意什麼?


「3+1+2」模式下,物理和歷史二選一成必然趨勢,上面簡單分析了一下,但是仍然有不少同學存在是不是歷史比物理更容易學、高考也更容易的誤解。同學和家長們要注意了,在選擇報考物理還是歷史之前,要先了解這兩個誤區!


誤區一:歷史比物理容易學


第一個誤區:歷史比物理容易學。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的吧。很多家長對歷史和物理的認識還停留在過去,認為歷史屬於文科,只要簡單的讀一讀,背一背就能夠打高分了,比高中最難學科——物理,肯定容易多了。其實並不然。我們可以去看一看每次考試發下來的成績單,物理學科考八九十分很常見,滿分也不是沒有可能;歷史成績比起來就慘不忍睹了,八十分以上是難的,五六十分算正常。歷史比物理容易學,這可真是一個大誤區。


現在歷史學科的試題對學生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不但要求學生掌握書本中的知識點,還要求學生擁有非常好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因為很多材料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的,學生需要對材料裡面的歷史事件做出正確的解讀和分析。而現在的學生大多是周而復始地刷題,課外閱讀非常少造成學生知識面非常狹窄,這對歷史考試是非常不利的。反觀物理作為自然學科,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即便強調和現實的聯繫,也只是提提而已,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物理學科本身的計算推理。


誤區二:學歷史高考更容易


第二個誤區,學歷史高考更容易。有的學生人覺得歷史學科簡單易學,就選擇了歷史。在他們看來,容易學當然會學好,高考考上的機會就會更大。其實高考的難易程度和學科本身的難易程度並沒有太大關係,高考的難易程度更大一部分是取決於錄取率。比如今年湖南的高考,文科一本上線率只有11%多一點,但理科的一本上線率卻高達30%還要多,哪個更容易考上大學顯而易見,同樣情況,對於「3+1+2」模式考生來說也是值得參考的。


實行「3+1+2」模式後,各普通高校會預先公布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以《河北省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中北京大學的科目要求為例,如果考生選擇了物理,則可以報考北京大學公布的所有52個專業,但如果選擇了歷史,則只能報考其中約70%的專業。即使是中國人民大學這樣的偏文科高校,選擇物理可以報考所有專業,選擇歷史卻有兩個專業不能報考。「各高校情況也基本上是如此。也就是說,在專業的選擇上,選擇了物理就意味著機會遠遠大於選擇了歷史。所以說哪個選擇更容易考上大學,一看數據就一目了然,即印證了那句老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對於「3+1+2」模式省份的考生來說同樣如此。


看了給大家整理了這麼多關於高考選考中,選擇物理和歷史的分析,大家心裡是否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呢?當然以上分析僅作參考,其實選擇物理或者選擇歷史,始終還是需要按照自身因素來綜合考慮,清楚了解自己未來是想走理工方向還是更喜愛文科專業,再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才可以做出適合自己的明智選擇!


這4科老師即將由「冷」轉「熱」


一、地理老師

在新高考「3+2+1」模式下,一定會有很多原來根本不學地理的理科生,在高考模式下被迫選擇地理為高考考試科目,因為地理學科內容相對接受簡單,而且內容多以記憶性知識為主,

所以對於原來偏理科的學生來講,地理學習更容易上手和簡單,相對學習的時間也較短。而又因為現在幾乎所有高中,在地理科目的老師安排都只有1—2名老師,這完全滿足不了學生們新高考科目選擇的學習要求,所以,首先必火的一定是地理老師。

二、歷史老師

歷史科目與地理科目,在新高考模式的促進下,所處的現狀基本相同。必將迎來很多學生將歷史科目作為高考考試科目之一,而基本原因也是在於歷史科目,主要以記憶性知識為主,學習難度相對較低,再者歷史科目是新高考的必選科目,所以在新高考模式下,所有的高考學生都必須要學習歷史。就筆者了解,這幾年很多高中學校在招聘教師時,歷史老師都是招聘數量最多的科目老師,所以歷史老師的地位將越來越高。

三、政治老師

在高考改革之下,很多高中科目教材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其中改變最大的就是政治科目,在教材數量上將筆以前多出一本教材。

所以意味著,政治的教學將相對延長,而對於很多學校的政治教師儲備上,很難滿足新教材的課時任務,所以政治老師在新高考的帶動下,也將會迎來由「冷」轉「熱」。

四、生物老師

生物學科在以前的理綜裡分值佔比不高,所以很多學生都不怎麼重視生物學科。但隨著新高考模式的促進下,生物成了單獨考試科目,分值也出現了權重增加,自然而然學生們必須要開始重視生物學科的學習。生物老師當然隨著生物學科在高考中的分值增加,地位升高,也變得在各科目老師中越來越重要。

新高考的變革,必定會帶來諸多變化,各科目老師的火熱程度,當然直接與該科目在高考中的地位相連。所以以上四個科目老師,將會迎來由「冷」轉「熱」的大好時機。

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新高考3+1+2模式下,這4科由「冷」轉「熱」! 考而優建議的選科?
    這8個省內目前也已經有多所高中讓學生進行了預選科。而今年被熱議的不僅是新高考,更是新高考「3+3」模式中衍生出了「3+1+2」的模式,尤其值得新高考省份高中生和家長注意的是,今年啟動的新高考改革省份中已有3省市採用「3+1+2」模式,雖然官方正式的改革方案還沒有最終公布,考而優推測已經大概率確定會採用「3+1+2」的新高考改革方案了。
  • 新高考2021及高考選科組合分析!哪些學科將由「冷」轉「熱」
    目前,全國共有14個省市實施了高考綜合改革,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首先要面臨的就是科目的選擇,在「3+2+1」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選擇的組合共有12種。為幫大家解決選科難題,對12種各組合的優劣勢及各學科對應專業做以下分析,供各位考生和家長參考。
  • 遼寧新高考【選科攻略】:物理、歷史選哪個?這4門科目將由「冷」轉「熱」!
    對於高一的學生和家長來說,由20種選擇變成12種選擇,難度顯著降低,但是根據已經實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經驗來看,12種組合全部開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在進行預選科的時候,避免成為小眾選科組合而被迫重新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 新高考4科由「冷」轉「熱」,不同組合覆蓋率相差近50%
    目前,全國共有14個省市實施了高考綜合改革,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首先要面臨的就是科目的選擇,在「3+2+1」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選擇的組合共有12種。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選科難題,小編對12種各組合的優劣勢及各學科對應專業做以下分析,供各位考生和家長參考。
  • 新高考這4科由「冷」轉「熱」,不同組合專業覆蓋率相差近50%
    目前,全國共有14個省市實施了高考綜合改革,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首先要面臨的就是科目的選擇,在「3+2+1」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選擇的組合共有12種。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選科難題,小編對12種各組合的優劣勢及各學科對應專業做以下分析,供各位考生和家長參考。
  • 在新高考模式下,物理由「冷」轉「熱」,如何選科比較佔優勢?
    不過大家都知道我國共有14個省市開始啟動新高考模式,也就是說由原來的,我理科只分到現在的3+1+2模式可能大多數同學並沒有發現這種新高考模式與原有的高考模式有什麼區別,但其實差距還是比較大的。而對於這種新高考模式,同學們的選擇範圍比較廣,甚至可以說有十餘種選擇那麼在這十餘種選擇當中,更有利於同學們選擇一些比較好的學科。
  • 高中選科難?新高考選科不會怎麼辦?
    隨著全國新高考制度的執行,新高一們也即將面臨選科。對於2021屆學生來說,雖然學選考分離後,不再如17-19屆學生一樣,一旦確定並考掉後不得更改。我個人認為,高一學考最多選擇三門,首先得將不選考的科目考掉,以免高二時還拖著學考複習,增加負擔。所以,在確定學考報名時,也基本就要確定將來的選考科目了。
  • 新高考選科:高一選科「物歷地」全面解讀,這個選科組合成為新高考的贏家?
    要想加入新高考選科諮詢群的家長和考生,長按下方二維碼加瑩瑩老師微信號18516978225,將由瑩瑩老師拉您進群。
  • 湖南新高考改革即將實施,AI選科系統助力高考選科
    新湖南客戶端6月20日訊(記者 張璐)湖南新高考改革將從2018年高一新生開始實施,2021年高考將按新高考制度錄取新生。新高考模式下,學生與家長如何科學選科?學生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學科興趣,提前為大學專業選擇做好規劃?現在流行的AI 選科系統是什麼?能否助力學生科學選科?
  • 今年開始的新高考如何選科?應對攻略送給大家!
    隨著第三批高考改革部分省份的確定,關於考生如何「選科」、家長和學校該如何應對、職業生涯規劃何時進行等問題一度成為家長考生的難題,今天第一高考網整理了關於新高考選科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從新高考改革實施以來,人們就在關注和討論,這樣的選科到底好不好?怎麼樣選擇才是最好的?選科確實是未來高考考生的一大難題,有20種搭配,就看考生怎麼去抉擇,這相當於把選擇權交給了每一個考生。英語成績不再取決於高考,而是一年兩次考試(取最好的成績),大大降低了難度。
  • 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
    本文將詳細分析:面對新高考選科時迷茫的孩子與家長心裡現狀,與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這是作者根據新高考兩年對學生的持續追蹤,總結的10季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第4季:《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又名《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走一步看一步,從眾心理要不得》。
  • 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
    但是……新高考,它就這樣來了!本文將詳細分析:面對新高考選科迷茫的孩子與家長心裡現狀與造成原因,以及選科建議與高中學習指導。這是作者根據新高考3+1+2落地兩年對學生的持續追蹤,總結的10季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第4季:《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又名《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走一步看一步,從眾心理要不得》。溫馨提示:全文2700餘字,閱讀時長9分鐘。
  • 新高考3+1+2模式下學生怎樣選科
    新高考「3+1+2」模式,其中數字「3」代表 「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必考科目,三科分值均為150分,以卷面分計入高考總分;「1」為必選科目,學生只能在物理和歷史2個科目中選擇一個科目,且只能選擇1個科目,分值為100分,卷面分計入高考總分;「2」為任選科目,學生可在剩下的4個科目
  • 淺談新高考選科之職業生涯規劃
    目前河北各高中新高一的孩子已經陸續開啟新高考選科,面對選科家長和考生內心都有很多糾結,今天我就在這裡談一下我的看法,僅供大家參考。新高考改革的目的什麼?所以新高考的選科本質是為了讓學生站在人生規劃的角度上,思考自己未來需要走什麼樣的職業發展路徑,這樣更加有利於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培訓學生的興趣,進而深度挖掘考生的內在優勢和潛能。
  • 新高考:選科怎麼選?
    繼浙江、上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這6個省份實行新高考之後,2021年廣東、重慶、湖北、湖南、河北、遼寧、福建、江蘇,這八省市將正式落地實施「新高考」。 新高考之下,選科和未來高考志願填報選專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因為很多高校的很多專業,都會有選科的要求。比如,就拿國防科技大學來說,外交學專業2020年在北京招生的選科是思想政治和歷史選考其中一門即可,而通信工程專業則要求物理必須選考。
  • 新高考「3+1+2」的選科模式12種組合究竟該怎樣選?
    我們都知道,新高考推行之後,第三批實行新高考改革的省市採用的是「3+1+2」的選科模式。據統計,該模式下共有12種選科組合方式,那麼學生們應如何選科?怎樣選擇才對自己最有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什麼是「3+1+2」模式?
  • 山東省新高考選科方法
    隨著深化教育制度改革文件的推出,各省份也陸續在實施新高考的改革,最早一批是浙江和上海這兩個省份,隨後在2017年山東省,北京,天津,海南這四個省份陸續實施第二批的改革。今天小編重點來說一下山東省的新高考改革。
  • 新高考選科「大坑」:學校組合開不全,學生選科傻了眼
    這種做法本身沒有問題,但真正到了新高考選科時卻傻了眼!「新高考前沿」根據新高考兩年來一線全程參與學生選科的經驗,以及對學生選科後學習情況的持續追蹤,總結「新高考如何選科」10季失敗案例,詳細為您記錄新高考選科中的那些「坑」。
  • 新高考如何選科更易被錄取?新高考選科潛規則提前了解避坑
    新高考選科有哪些「潛規則」提前了解,避開這些坑!新高考你真的了解嗎?了解選科「潛規則」之前,先來了解一下這些關於新高考的基本常識!什麼是新高考?你所在的地區是否已經開始執行新高考?沒開始的話,什麼時候開始執行新高考有哪些模式?選科有什麼組合?
  • 遼寧新高考背景下:選科背後的紛爭/博弈與思考……
    不分文理,自主選科,既是本輪高考改革的亮點,也是新高考改革順利實施的關鍵,事關廣大考生的切身利益。因為選科不僅關係到考生高考專業選擇的方向、數量,而且更關係到考生能否在普通高中合格性學習的基礎上,順利、高質量的完成等級性課程科目的學習與考試。所以學生只有科目選的對,學的好,才能最終實現高考考的好這一最現實,最根本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