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可謂是危害性最大的害蟲之一,這主要是因為它們是瘧疾、黃熱病、登革熱、寨卡熱、基孔肯雅等許多高致死率疾病的最主要傳播媒介。
英國《太陽報》 8日報導,為了阻止瘧疾等疾病的傳播,實驗室培育出的變異蚊子,因此今年夏天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和德克薩斯州釋放。但科學家們對這一計劃恐缺乏監管,感到擔憂。
當實驗室培育的蚊子被釋放並與野生雌性蚊子交配時,它們的雌性後代就會死亡。由於只有雌性蚊子會叮叮,這意味著Oxitec培育的雄性蚊子不會將疾病傳播給人類。雖然這項技術在實驗中顯示出了良好的前景,但專家警告說,此計劃在野外實踐中,可能會遇到嚴重的錯誤。
早在2012年,「地球之友」的埃裡克·霍夫曼就說過:「在沒有對環境,人類的情況下健康和臨床風險進行全面和公正評估的情況下,絕不能繼續進行蚊子試驗。」
用「轉基因蚊子」滅蚊不管用,還能變成「超級蚊子」?
根據報告顯示,從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每周大約有45萬隻「殺手蚊」 在巴西巴伊亞州雅可比納市被放飛。「殺手蚊」曾的確導致當地埃及伊蚊數量下降了85%,但該項目的有效性似乎在18個月左右就已經失效。在最初因基因編輯蚊子而受到數量抑制之後,當地的蚊子數量反彈到了接近釋放前的水平。
更令人擔憂的是,釋放後連續間隔(6個月、12個月、27個月到20個月)的基因取樣顯示,「殺手蚊」能夠與當地蚊子交配並產生稀有但可存活的雜交後代,這些後代可以繼續繁殖。該地區10-60%的蚊子承繼了試驗中所釋放的蚊子的部分基因組。在沒有進行此類試驗的鄰近地區也證實了這些發現。而在此之前,Oxitec公司一直宣稱「不會產生轉基因的蚊子」。
耶魯大學生態學家、進化生物學家傑弗裡·鮑威爾教授是該研究團隊的負責人。他強調說:「雖然這些新的蚊子不會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威脅,但對疾病傳播帶來的長期影響、蚊子的數量以及其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尚無法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