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白公子、白石門下、齊白石書畫院-湯發周談:古代繪畫中的戲樓

2020-12-16 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會

戲,自古以來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就不可或缺。不論是與巫術祈禱相關的巫戲、儺戲,還是消遣娛樂的歌舞之戲,均於中國歷史長河中不曾停歇。《尚書·商書·伊訓》中言及商代「恆舞於宮,酣歌於室,時謂巫風」,至漢魏百戲,便有可能是由野外進入室內的發展過程。而早在《列女傳》中就有稱夏桀「收倡優侏儒狎徒能為奇偉戲者,聚之於旁,造爛漫之樂」。即便是在戰亂年代,也有「暖風燻得遊人醉」「西湖歌舞幾時休」的場景,文人士夫、權貴階層在把酒言歡之時,當也有歌舞戲曲軟言儂語相伴。

山西榆次區城隍廟

戲曲對於中國人最為重要的作用在於教化。元明時代,歌舞也許仍舊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權貴階層的專屬物,但是戲曲卻越來越成為廣大民眾的逸樂項目。清代文人宋廷魁著《介山記》中有言:「庸人孺子,目不識丁,而論以禮樂之義,則不可曉,一旦登場演劇,目擊古忠者孝者,廉者義者,行者為之太息,為之不平,為之扼腕而流涕,亦不必問古人實有是事否,而觸目感懷,啼笑與俱,甚至引為佳話,據為口實。」對於農業社會中廣大目不識丁的民眾而言,所有的「觸目感懷,啼笑與俱」的來源並不是仕宦學子手中的經史子集,而是以金聲玉振與出將入相來講述歷史典故與風花雪月,同時傳遞著忠孝節義與禮義廉恥等儒家觀念。

(宋)李嵩 骷髏幻戲圖 絹本設色

縱27釐米 橫26.3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於是,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伴隨地方戲種不斷發展成熟,戲院場地也隨之林立。據戲曲專家和建築研究學者考證,真正意義上的戲臺形成於宋代,清代定型。山西運城三路裡三官廟戲臺建在三路裡村大街中心,是整個村莊的標誌性建築,廟中殘存元代石刻和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重修三官廟記》石碑,石碑中稱:「正殿巍巍,樂樓融美,以為一村之威儀也。」戲臺成為一個村莊最為神氣的建築,便可知,處在農業社會的大中國,戲曲對於普通老百姓的重要性。

同時,其間的教化功能,不僅存在於戲曲表演過程的傳達,也藉助戲臺建築傳遞著重要信息。山西省榆次區城隍廟戲臺建於明代,單簷歇山卷棚頂的正簷下懸有橫匾,上書「神聽和平」,戲臺楹柱上的楹聯為:「善報惡報,循環果報,早報晚報,如何不報;名場利場,無非戲場,上場下場,都在當場。」中國根深蒂固的「因果報應」之說被書成楹聯懸於戲臺,一句「名場利場,無非戲場」又何嘗不是人生得意與失意之間的共鳴呢。

(宋)佚名 雜劇(賣眼藥)圖頁 絹本設色

縱28.4釐米 橫25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濟楚衣裳眉目秀,活脫梨園,子弟家聲舊。

諢砌隨機開笑口,筵前戲諫從來有。

畫者的眼光總是關乎生活,風俗畫中自然就少不了戲樓與戲臺,以及對戲劇表演場景的描繪。

山西繁峙巖山寺文殊殿金大定七年(1167)壁畫中,描繪了一座立於水面上的幹欄式亭臺,亭臺中有桌邊暢飲和彈奏場景,名為「市井酒樓說唱圖」。這也許可當作戲樓的前身看待。而宋畫中種種戲劇表演場景之生動鮮活,也可以當之為戲臺戲樓表演方式的前奏。李嵩的《骷髏幻戲圖》中懸絲骷髏偶與後世的提線木偶的相似度極高,《雜劇圖》《眼腰酸》雜劇中的戲劇表演場景也十分鮮明,而宋代的嬰戲圖中也多有戲曲表演雛形的圖繪,例如《影戲圖》中的嬰兒影戲與擊鼓、《五瑞圖》中的兒童雜劇、《傀儡嬰戲圖》中的布圍傀儡戲與樂器,以及《百子春嬉圖》中的影戲等。

(清)佚名 康熙萬壽圖卷 第二卷(局部1) 絹本設色

縱45釐米 橫3911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繪畫作品中開始出現有確切形象的戲臺建築。明人繪《南中繁會圖》表現了農村田間搭臺演戲的場面,幹欄式建築上方三面無牆,臺上正有戲曲上演,一幅三折屏風分割了臺前幕後,屏風兩邊當為「出將」與「入相」,幕後下場門處兩位演員探出身體;而臺下觀眾眾多,正目不轉睛地觀戲,遠處的鄉鄰也陸續趕來,戲臺旁邊的小型臺為身份高貴的女性聽者的觀眾席,而戲臺後面的建築應當是山村中最為重要的神廟建築。同樣的戲臺也出現在了明刊本《鼓掌絕塵》插圖廟戲演出《千金記》場面中。有趣之處在於,清人臨本《清明上河圖》中一處,所表現的水邊戲臺表演場景與《南中繁會圖》極為相似,只是戲臺不同,九脊式的臺頂,大約可以與中原地區的戲樓實物相較。

(清)冷枚 避暑山莊圖 絹本設色

縱254.8釐米 橫172.5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宮廷演戲時最為重要的戲樓實景展現。紫禁城內目前現存暢音閣戲臺、漱芳齋內室外劇場兩處、倦勤齋室內劇場,頤和園尚有德和園戲臺,京外熱河行宮中曾有清音閣,1945年冬失火焚毀,現存《乾隆熱河行宮觀劇圖》可以為證。清音閣建於熱河行宮福壽園內,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落成,上下三層,依上至下分別為「福臺」「祿臺」「壽臺」,各層簷下均有乾隆御題匾額「清音閣」「雲山韶菠」「響葉鈞天」。而抱柱上的楹聯「漁澡慶那居詩徵愷樂,鳳悟鳴盛世音矢遊歌」,也完美地書寫了清代盛世繁景。《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正宗實錄一中記載:「乾隆四十五年,熱河戲臺,在行宮之內,屋閣宏敞,左右木刻假山,高與閣齊。」另外在朝鮮學者樸趾源的《熱河日記》以及乾隆年間官員趙翼的《簷曝雜記》中均有關於清音閣的記載。《乾隆熱河行宮觀劇圖》所描繪的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在清音閣舉行一場盛會的場景,而畫幅中卻並未將福壽園中的清音閣作為主角予以正面描繪,而是因需烘託皇帝的至高無上,將清音閣對面的觀劇建築—兩層十間的福壽閣作為畫面主角,乾隆皇帝端坐殿內正在觀劇。畫面中的清音閣雖只有側面,但也高大宏偉,閣內三層滿布演員,清音閣與福壽閣之間的庭院內,大臣、侍衛、宦官整齊排列。《平定臺灣戰圖·清音閣演戲》一幅,則是描繪了乾隆五十三年(1788)孟秋,乾隆款待平定臺灣戰事有功之臣福康安、海蘭察等將領,於清音閣觀看吉慶戲的慶賀場景,畫面具有較強的真實感,畫家以工細的手法不僅表現出了清音閣與福壽閣,以及兩面觀戲廊,同時對於不足寸許的人物個個表現精微,三層戲樓上的演戲場景具有紀實性效果,乾隆帝等重要人物的描繪不失肖像畫特徵。上述兩幅畫作成為目前考證清音閣的重要參照對象,但有趣的是,兩幅畫作描繪的是乾隆五十三年和乾隆五十四年,分別為兩個不同時間的兩個不同事件,而畫面中所表現的建築物及周遭環境幾乎完全相同,甚至好似坐在福壽閣裡的乾隆一年間從未移動過。更為蹊蹺的是,兩幅畫作的繪畫視角完全相同,不乏出自相同畫師之手的可能性。

(清)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

清院本 清明上河圖(局部) 絹本設色

縱35.6釐米橫 1152.8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音閣雖已毀,但熱河行宮現存有浮片玉劇場,位於「一片雲」院內,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浮片玉戲臺上方高懸康熙御題「浮片雲」匾額,坐南朝北,重簷歇山卷棚頂,對面是帝後嬪妃們看戲賞雲的「一片雲」閣樓,登此樓便可有「白雲一片才生岫,瞥眼岫雲一片成」的盛景。在清人冷枚鳥瞰式的《避暑山莊圖》中,觀者可以細細尋得「浮片玉」與「一片雲」。

清代繪畫中的戲樓,多出現在紀實性長卷繪畫中。《康熙南巡圖》中的水畔戲樓下,匯集了眾多聽眾,連同水岸邊的船隻上也眾人駐足。清代民間演戲時,經常臨時搭設戲臺,而皇家也會如此,以滿足各種演劇的需要,曹心泉的《前清內廷演戲回憶錄》中記述:「(壽星殿和皇極殿)均在大內,皆無戲臺,演戲時臨時搭設。」而清代更為普遍的是在吉慶之時搭建臨時劇場,以烘染喜慶氣氛。這種臨時的搭建數目眾多,耗資甚巨,同時也因便於搭建和拆除,所以並無實物遺存,於是清代宮廷紀實性長卷繪畫中的信息便成為研究這一方向的重要參照。《康熙萬壽圖卷》描繪了康熙六十壽辰之時的慶壽盛況,畫卷從神武門開始一直沿西四牌樓、新街口、西直門直到暢春園,沿途共搭建49座形式各異的戲臺,蔚為壯觀。甚至有戲曲專家分析發現了圖像中戲臺上正在演出的劇集,例如畫中的前後勾連形式的戲臺,前臺單間三面敞開,單簷歇山卷棚頂,臺上正在上演崑曲劇目《邯鄲夢·掃花》一出。在畫卷中另外一出相似構造的戲臺上上演的是崑曲《八仙慶壽》,南極仙翁立於舞臺中央,八仙分列兩邊。畫面中除前後勾連式戲臺建築外,還有獨幢戲樓,多為上下兩層。

(清)佚名 平定臺灣戰圖·清音閣演戲 紙本設色

縱55.6釐米 橫91.2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另外,乾隆十六年(1751)為崇慶皇太后六十壽辰舉行的慶典,也被描繪於《崇慶太后萬壽圖卷》中。畫面為自西郊清漪圓(頤和園)至紫禁城西華門沿途慶典盛況,畫中描繪了沿途搭建的演出劇場也有數十座。清乾隆年間官員趙翼在《簷曝雜記·慶典》中記述:「每數十步間一戲臺,南腔北調,備四方之樂,童妙伎,歌扇舞衫,後部未歇,前部已迎,左顧方瓊,右盼已眩,遊著如入蓬萊仙島,在瓊樓玉宇中,聽霓裳曲,官羽衣舞也。」畫面中的戲臺抑或戲樓,形式多樣,描繪精美,樓臺中均有曲目正在上演。戲樓大者面闊三間,不乏單簷歇山頂、重簷攢尖頂、硬山頂,甚至西洋建築風格的戲樓,也出現在畫卷中。除此以外,《乾隆八旬萬壽圖卷》描繪了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十三日乾隆皇帝八十壽辰時的祝壽盛況,畫卷中描繪了圓明園至西華門沿途搭建的戲臺戲樓80餘處。《清慈禧六旬慶典點景設計圖》畫幅中則有23處劇場。

佚名 慶壽圖 絹本設色

縱126釐米 橫247釐米 中央美術學院藏

中央美術學院藏《慶壽圖》屬宮廷內清宮大戲臺搭設天棚賀壽戲圖。《慶壽圖》的珍貴之處在於,畫中戲樓不屬於其他清宮長卷中的臨街戲臺戲樓,而是室內大型臺樓。《慶壽圖》中的戲樓正面面向觀者,共三層,後面是勾連式的二層扮戲樓,畫面左右兩側是看戲廊。以紫禁城內暢音閣與閱是樓之間的演與觀的建築關係,此處的三層戲樓對面應當還有一座觀戲樓。而《慶壽圖》中的三層戲樓在結構上也與暢音閣相當,與畫幅中的熱河清音閣相類。此外,在《慶壽圖》畫面中值得質疑的是,樓在房內?還是以戲樓為中心搭建的演戲觀戲的臨時性整體建築?《慶壽圖》中的戲樓三層頂端的歇山頂置於整體平頂建築的外端,所以宮廷中的戲樓演出與觀看方式也值得再行探討與研究。三層戲樓上中下三簷分別有匾額,二層、三層分別為「益壽延年」和「祝福」,臺上正在演出的也是祝壽曲目,依單國強先生判定下層似為「王母慶壽」,二層為「福祿壽三星」,正中戲臺楹聯所書為「天賜君臣同慶延年壽,地都民豐當賀萬代清」。畫面種種都是在營造一種賀壽的喜慶場景。這樣的三層大戲臺主要用於演出承應大戲和舉行盛大儀典,演出劇目的劇本也需專門編寫,演出場面宏大,這類皇家戲臺上演出的劇目在普通戲臺上是無法演出的。

王翬 康熙南巡圖 第九卷(局部) 絹本設色

縱67.8釐米 橫2227.5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除宮廷慶典中搭建的戲臺戲樓外,清代劉閬春繪《農村演戲圖》中以幹欄式形式搭建的戲臺上演出者和演奏者清晰可辨,上下場門均有縱深景的描繪。清代徐揚的《盛世滋生圖》也有關於鄉間戲班演出場景的描繪,畫中還有堂會演戲盛況。另外,徐揚《南巡圖》中的杭州水畔戲臺小巧精緻,與浙江紹興縣東安村清代水臺相差無二,這樣的水畔戲臺也出現在清順治刊《比目魚》插圖中。另有清代的《社戲圖》《香林千衲圖》也有如此表現。

清《吳友如畫寶》繪製的南京定湘王廟演戲圖、寧波東殿廟大春臺京班演戲狀況極為生動。另有清刊本《江南鐵淚圖新編》中的廟臺演戲圖。

張愷 昇平雅樂圖 絹本設色

縱129.7釐米 橫120.1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文/少白公子)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畫家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

戊戌年 【狗年】記於華東上海中國齊白石藝術研究會(上海浦東分會)

齊白石再傳弟子、齊白石美術館-畫家湯發周紀念齊白石誕辰150周年

相關焦點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談恆信精品拍賣的齊白石後人書畫作品
    陳春君一生為齊白石生了五個孩子,齊良琨是第三子,號子如,生於1902年。18歲時在父親的安排下入北京著名畫家陳半丁門下學畫,後成為頗有成就的花鳥畫家。齊燕來、齊由來為 齊良琨的兒子。齊白石的第二個妻子胡寶珠是作為妾室進入齊家的,由於陳春君不喜歡城市生活,就讓胡寶珠陪伴齊白石去北平。1921年,齊白石57歲,胡寶珠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齊良遲。齊良遲十歲起在老父指導下學習中國畫傳統技法,二十四歲於北京輔仁大學畢業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後遵周總理囑託,辭職專門侍奉白石老人並研習「齊派」繪畫藝術。齊良遲生子齊秉聲。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恩師齊良芷口述齊白石書畫創作
    「 齊良芷、凌子風合作 牽牛雛雞 」收錄於:齊白石全集(普及版)《齊白石全集(普及版)》中記載了齊白石在作畫的時候,時不時會讓女兒過來幫忙扶一下紙,或者洗洗毛筆,等到齊良芷到了八歲的時候,齊白石便帶她遊歷國內名山大川,也正是從那時開始的正式的臨摹訓練,從而使她一生與翰墨結緣。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先生分享:古畫中栩栩如生的貓
    ——陸遊今日與齊白石老人的再傳弟子、時任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先生一起來看看古代可愛的咪咪吧~《貓猴圖》 北宋 · 易元吉 (圖文/少白公子)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庚子年 【鼠年】記於華東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
  • 齊白石再傳弟子-湯發周趣談:三百石印富翁門下的來龍去脈!
    今天在朋友處觀賞一副大畫,畫的內容是藤蘿花,作者是湯發周。他看到落款是三百石印富翁門下再傳人,很好奇。回來在網上一搜才知道了齊白石大師之一諧號的來龍去脈。齊白石是我國現代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他的書法、詩詞、刻印都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尤其是篆刻,可以與他的繪畫藝術並稱雙絕。 在齊白石三十二歲那年,他的家鄉來了一位號稱是篆刻名家的文人,求他刻印的人很多。
  • 齊白石紀念館特邀畫家-湯發周分享:齊白石後人齊由來《百蝦圖》
    齊由來1934年出生於湖南湘潭白石故居寄萍堂老屋,是我國傑出的藝術大師齊白石的第10孫。其父齊子如乃白石三子,工筆草蟲堪稱一絕,深得老人厚愛。白石老人常與他合作,白石老人畫花、子如畫蟲,父子搭檔傳為畫壇佳話。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趣談齊白石《大富貴家風圖》的淵源
    「效果圖」牡丹是白石老人最常見的繪畫題材,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牡丹作品,就連生命的最後時刻,仍畫了一幅《風中牡丹》,畫中的牡丹似花非花,似葉非葉,花葉交錯,混為一體。齊白石 絕筆之作《風中牡丹》 本文圖片素材源於齊白石傳人書畫網 收錄:《向大師學畫系列叢書-學吳昌碩.齊白石畫牡丹》《向大師學畫系列叢書-學吳昌碩.齊白石畫牡丹》裡詳細的講述了齊白石雖各個時期呈現不同的面貌,但又一脈相承。
  • 三百石印富翁再傳人-畫家湯發周揭秘:齊白石一輩子娶了幾個老婆
    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豔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於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
  • 齊白石傳人-少白湯發周談:齊白石最擅長於畫的是什麼?是蝦還是工筆...
    那種一提起這位大畫家-齊白石,大家首先會想起來的作品。在本期的文章中,齊白石草蟲技法傳承人、時任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先生將為大家介紹齊白石最擅長於畫的是什麼?是蝦還是工筆草蟲?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湯發周詳解北京榮寶齋齊派書畫藝術傳承專場
    齊白石是中國近代國畫大師,以經典的筆墨意趣傳達出中國畫的藝術精神,他開創的齊派藝術被後繼者們不斷發揚光大,傳承近百年,成為我國畫壇中重要的藝術財富。婁師白 大壽 收錄於:北京師白藝術研究會成立二十周年婁師白師生會員書畫集《北京師白藝術研究會成立二十周年婁師白師生會員書畫集》裡記載了1957年,齊白石推薦婁師白去北京畫院:「婁少懷是我最好的學生。14歲時即從餘學畫,後畢業於輔仁大學美術系,曾執教於京華美術學院。
  • 齊白石書畫鑑定專家-湯發周解析北京榮寶拍賣的齊白石書畫作品!
    齊白石後習古人筆墨,作為民間工匠出身的藝術家,把對人物的理解與中國繪畫精神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陳履生評: 「20世紀初,以齊白石、陳師曾為代表一批畫家在人物畫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稀釋了過去以文人畫為主流的整體面貌。」 齊白石的人物畫詼諧幽默、稚拙純樸、意趣橫生,其 筆下的鐘馗幽默、風趣、儒雅、憨態可掬,好像是我們生活中的人物,這也是齊白石將神話傳說作擬人化處理的習慣性手法。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我的師叔與國畫大師齊白石的故事
    作者:少白湯發周有一天收到一封電子郵件,開頭我是你師叔,因為論資排輩兒。我就是網絡和你博客裡和齊白石合影出現最多的那個孩子。願望想加入研究會,得到一本研究會會員證,自建國以來沒有那個組織是真正弘揚齊白石藝術的,只有你們多年來一直默默無聞的弘揚傳承,所以請滿足我這個身體日漸衰老人的願望。以下是摘錄師叔的一段回憶。今天看了一篇博文,勾起我對雨兒胡同童年的回憶,雖然我和齊白石在一起的日子不是很長,但是有很多的故事,為了省事,把我的長篇回憶錄中《磨砑石記》的第一段貼出來。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仇英超清版的《桃源仙境圖》
    《桃源仙境圖》是仇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畫家用青綠山水的表現形式描繪了文人理想中的隱居之樂。畫面格調高雅、設色清麗,遠處飄渺的雲霧與隱現的樓臺引人入勝,思緒翱翔於桃源仙境之中。明·仇英《桃源仙境圖》 收錄於: 仇英畫集(明)仇英繪——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仇英畫集》裡講仇英作為明代山水中傑出的藝術成就,《桃源仙境圖》承載了文人世界的最高理想,表現對世俗的厭倦與對隱居的美好嚮往。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分享:2020年北京榮寶秋拍精品展示
    齊白石(1864-1957)蔬果花鳥冊十開設色紙本 冊頁收錄於:齊白石全集 《齊白石全集》是列為國家"八五"重點出版規劃的圖書選題齊白石是中國畫壇的一代巨匠,國際和平獎獲得者,世界文化名人,他一生中創作了數以萬計的繪畫與篆刻作品,為世人矚目。該社在確定《齊白石全集》的選題時,即以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地展現齊白石一生的藝術成就作為他們的出版目標。五年來,該社從60多家博物館、美術館、大專院校、研究。 本書供相關讀者閱讀參考。
  • 少白書畫|齊白石再傳弟子-湯發周蠅頭小楷《朱子治家格言》全文+譯文
    收藏必升值 ·齊白石再傳弟子--湯發周老師最新作品《朱子治家格言》 作品選自:(齊白石傳人書畫網) 朱柏廬從小好學
  • 白石傳人、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揭秘:齊白石布繪本八仙圖雙...
    比如被《湖南民間美術全集·湖南民間繪畫》分卷收錄的其他許多此類吊偈繪畫中就能夠明顯見出這一特徵:該卷第122-123頁中的八仙吊偈繪畫,是八仙與海怪的組合;第124-127頁中的八仙吊偈繪畫,是八仙與博古和戲劇人物的組合;第150-154頁中的八仙吊偈繪畫,是八仙與禮佛人物的組合。由此看來,齊白石八仙題材繪畫也是當地同類繪畫的通常做法。
  • 少白湯發周趣談:跟隨齊白石學畫時間最長的婁師白畫牡丹怎麼樣?
    提起齊白石的弟子,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婁師白,其中原因不僅在於「師白」這個名字,更源於他是齊白石自認為的最好的弟子,其筆下的鴨子與齊白石的蝦曾並稱於畫壇。下面了解一下在齊白石這棵「大樹」下茁壯成長的「大樹」---婁師白吧。
  • 齊白石傳人-湯發周詳解中國嘉德拍賣第17期齊派書畫專場都有誰?
    白石老人曾作詩道:「掃除凡格總難能,十載關門始變更。志把精神苦拋擲,工夫深淺心自明。」他用神奇的畫筆創作了大量風格獨特、題材各異的繪畫以及書法作品。他的書法渾然天成,畫作更是引人入勝,從而奠定了「齊派藝術」的根基。
  • 上海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湯發周趣談:張德文與齊白石的師生情緣!
    不知不覺中,我的臉溼了,也不知道這是雨水還是眼淚。沒想到,這一次與先生的分別,竟成了我與師傅的最後訣別!」張德文深吸一口氣,略帶惆悵地講述了他與白石老人的一段師生情緣。不知道這是張德文75載歲月中第幾次回憶與齊白石的這段師生情,作為齊白石的入室弟子,張德文與齊白石在一起生活了一年多,照顧他的起居生活,在他身邊學習繪畫。
  • 齊白石書畫院-少白湯發周談2020年上海天衡都拍賣了齊白石那些畫
    印鑑:白石、最工者愁103×34 cm(401/2×131/2 in)約 3.2平尺 500,000 — 600,000收錄於:經典繪畫臨摹範本·齊白石 雜畫篇 2019版《經典繪畫臨摹範本·齊白石印鑑:白石翁出版:《齊白石繪畫精品集》P18,人民美術出版社,1990年《齊白石繪畫精品集》裡記載了白石老人特意將中前景放大,使觀者專注於閒淡質樸的農家田園生活,頗有野逸之趣。遠景中的兩座遠山,用筆爽利,渾然天成,其青黛之色,又與前景中的藤蘿互為呼應,令人視之心曠神怡。
  • 齊白石書畫院-湯發周詳解齊白石《雨後山煙》現身北京保利拍賣會
    2、《白石畫集》,中華書局,1941年12月。3、《齊白石畫集》P283,榮寶齋,2017年。《齊白石畫集》裡講湖北襄陽人米元章開創了「米家山」之後,長子米元暉承繼其藝,豐富和發展了「米點」,這就是備受後人稱道的「米點雲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