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香港回歸20周年。在這個舉國關注的關鍵點上,香港的方方面面都聚焦在國人的眼前。相信不少學醫之人對香港醫生的薪資水平十分好奇。小治通過多方查詢,來給大家解析一下香港醫生的薪資現狀。
根據香港醫院管局的信息,香港公立醫院住院醫生起薪為54220港元,若不計專科,約25歲就可獲逾5萬港元月薪,30歲約可達7萬港元。而且這還只是以公立醫院計算,不包括私家醫院及診所醫生。和咱們大陸一樣,醫生也分等級,醫生等級不同,工資也不相同。最低的是月薪5萬港元,最高的可以達到22萬港元/月。具體的如下圖:
據小治了解,不少香港學生高中畢業之後選擇進入醫學界,成為醫生,相比於內地高考醫學專業錄取遇冷的情況,香港醫生為何如此熱門?
香港制度規定,醫生相當於公務員行列,用高薪來養廉,以此杜絕醫生因為薪酬過低而走上不歸路。在2015年10月,月薪已達到18萬港元,醫生們還集體靜坐抗議,要求漲工資。短短的兩年間,工資猛漲到22萬港元/月。有人驚訝地說醫生薪酬這麼高仍然要求加薪,其實考慮到香港醫生的工作強度以及社會需求度,加薪當然也是無可厚非的。
在香港,想要進入醫學院讀書日後做醫生,往往是尖子生才能夠做到。因此,每年香港文憑試放榜,絕大多數的狀元都有意報讀醫科。但是除了前期普遍通識教育的投入外,要成為香港醫生還要付出更多。
首先,要從文憑考試裡脫穎而出。試想,人人都立志當醫生,人人都想讀醫學專業,入學門檻自然特別高,競爭十分激烈。入學成功後,只意味著學醫之路的開始。到了高校,才是「練真經」。進入醫學院之後,學霸們要先埋頭苦讀6年。最後一年還要到醫院實習。實習一年後,才有機會獲聘為住院醫生。按照咱們內地的節奏,這7年幾乎都是奔著讀博去了。
熬完這七年,向香港醫務委員會申請全科醫生執照,才能獲得行醫資格,才能成為全科醫生獨立行醫,5萬左右的月薪到手。
能有申請醫生執照資格的醫學生,得是香港本土大學醫學院的科班生,目前香港只有兩所大學的醫學生能達到。就是每年各省「高考狀元」報考的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
和全科醫生一樣,經歷6+1總共7年的學習培訓,成為一名全科醫生。然後在此基礎之上,有志當專科醫生的人,還要完成專科培訓(一般是選擇在公立醫院完成),為期6-8年,再通過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的的考試,才能成為專科醫生。也就是說,從一名剛剛踏入大學的醫學科學生開始,要想成為一名全科醫生,至少得7年時間,要想成為一名專科醫生,至少也得13年的時間。
對於非香港本土兩所大學(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畢業的醫學生,想要在香港獲得合法行醫資格,得需要參加香港醫務委員會執業醫生資格考試LMCHK(相當於咱們內地的執業醫考試),才能獲得行醫執照。該考試號稱比美國醫生USMLE還難。
共分兩卷,每卷各有120道多項選擇題。這部分考試為測試考生的專業知識而設。
考生須應考以下學科的試題:基本科學、醫學倫理/社會醫學、內科、外科、骨科、精神科、兒科及婦產科。
考試時間:暫定於每年3月或9月舉行考試。
為一項英語筆試。委員會希望借這項考試確保考生的英語水平足夠應付其專業工作需要。
考試時間:暫定於每年3月或9月測驗。
這項考試為測試考生應用專業知識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而設。考生接受測試的範圍包括內科、外科(包括骨科的病例)、婦產科及兒科。
考試時間:暫定於每年5月或11月舉行測驗。
最難的是第三部分,臨床考試,通過率僅為30%左右。因為和美國USMLE考試的臨床考試不同,香港醫生的臨床考試全部是真病人(婦科除外),因此市面上、網上的學習資料是少之又少。如果自學的話,掛科機率非常高。
如果你對上面的說明沒有太大的概念,下面總結了2003-2010年之間的通過率。
是不是我們內地的醫學畢業生參加並通過LMCHK考試就可以在香港當醫生?當然不是,首先報名資格你不一定能達到。要求報考生須具備五年及以上的全日制正規醫學院校的臨床醫學本科學位,並且是香港醫委會認可的院校。即使你各項條件都符合了,從上面的數據中可以看出,最後獲得執照的人數大概是報名人數的十分之一,這其中不乏一些考了N次的考生。由此可知其困難程度可見一斑。
香港醫生的工資究竟有多高呢,和周邊國家比一比就知道了。
內地:據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內地普通醫生的月薪從最低不到3000元到8000元不等。低薪的結果是內地「以藥養醫」的現象出現。
參考:醫學界、香港通
如果你想提高你的臨床思維能力,剛好,我們為你量身打造了一款專門培養臨床思維能力的平臺,這裡有3000+虛擬病例,覆蓋19個專科300多個病種,擁有全球最大的「虛擬病例」庫,最大程度上滿足你所有的培養需求。實操機會不多怎麼辦?那就用治趣在線接診虛擬病人呀!
治趣·專注臨床診療能力提升
培養醫生、醫學生的臨床思維
快來下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