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央行今年購債金額已增加了5.6萬億美元】據彭博經濟研究的...
2020-12-10 00:46:24來源:FX168 【全球央行今年購債金額已增加了5.6萬億美元】據彭博經濟研究的數據,美聯儲、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光是今年在量化寬鬆政策上就投入了5.6萬億美元。
-
儘管質疑聲浪高漲, 全球的央行今年購債金額仍增加了5.6萬億美元
儘管質疑聲浪高漲, 全球的央行今年購債金額仍增加了5.6萬億美元; 全球的央行正展開新一輪的購債浪潮,以抗擊新冠疫情,然而許多人認為,這套一度威力無窮的政策正喪失帶動經濟增長的能力。據彭博經濟研究的數據,美聯儲、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僅今年在量化寬鬆政策上就投入了5.6萬億美元。
-
【儘管質疑聲浪高漲 全球的央行今年購債金額仍增加了5.6萬億美元...
【儘管質疑聲浪高漲 全球的央行今年購債金額仍增加了5.6萬億美元】全球的央行正展開新一輪的購債浪潮,以抗擊新冠疫情,然而許多人認為,這套一度威力無窮的政策正喪失帶動經濟增長的能力。據彭博經濟研究的數據,美聯儲、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僅今年在量化寬鬆政策上就投入了5.6萬億美元。
-
...美聯儲、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光是今年在量化寬鬆政策...
【全球央行今年購債金額已增加了5.6萬億美元】據彭博經濟研究的數據,美聯儲、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光是今年在量化寬鬆政策上就投入了5.6萬億美元。預計歐洲央行周四開會時,會再增加其購債計劃多達5000億歐元(6050億美元)。各國央行本身的研究部門定期發布研究,表明量化寬鬆政策已經穩定了市場,促進了增長並加快通貨膨脹。
-
...需要實施相當於美國經濟產出30%,即大約6.5萬億美元的購債計劃...
【美聯儲高級經濟學家:因利率政策空間受限,需再進行3.5萬億美元QE】美聯儲金融穩定部副主管、高級經濟學家Michael Kiley稱,要抵消美聯儲基準利率已經接近零的影響,需要實施相當於美國經濟產出30%,即大約6.5萬億美元的購債計劃。自3月以來,美聯儲已經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緊急貸款工具購買了大約3萬億美元等值的債券。
-
降息已無空間,全球幾大央行購債救經濟
4月27日,日本央行率先一步公布了利率決策,維持-0.1%的利率不變,但取消購買國債的上限,通過擴大購買國債和企業債等手段進一步加大目前的貨幣政策寬鬆力度。美聯儲與歐洲央行也將在周三與周四議息,市場普遍認為,這兩家央行已基本沒有了下調利率的空間,購買債券仿佛是更加有效激活市場的辦法。
-
全球負收益率債券規模突破18萬億美元 未來這一數字還將繼續膨脹?
據彭博社報導,全球負收益債券規劃已脹大到一個新的紀錄,這表明出資者對避險財物的需求與對高危險財物的需求一樣強烈。彭博巴克萊全球負收益債券指數的市值周四升至18.04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本周,大約1萬億美元債券的收益率變為負值,這意味著全球27%的出資級債券收益率現在低於零。但由於各國政府和企業今年為應對新冠疫情的影響而很多發行債券,這一數字仍低於去年到達的30%的峰值。
-
歐洲央行擴張PEPP購債...
歐洲利率決議出臺加碼寬鬆,增加緊急抗疫購債計劃,刺激宏觀情緒。今年下半年,鎳板進口虧損始終維持3000元/噸上下,純鎳進口窗口關閉加之新能源對純鎳需求提升,大量消化庫存。並且隨著海外鋼廠復甦,FeNi進口量對純鎳市場的衝擊減小,前期採用FeNi替代純鎳用量的不鏽鋼廠開始迴轉使用鎳板和鎳豆。純鎳資源價格在宏觀經濟刺激、新能源與鋼廠雙需求支撐的基礎下,難尋利空點,預計維持偏強走勢。
-
多國持續拋售萬億美債,它卻選擇「接盤」?最終得利者出現!
文:夏目近期美國大量印鈔來購買美國國債,轉移金融風險,可能是引發這次多國集體拋售美債行動的主要原因。在去年9月,美國就出現了現金流危機,導致金融借貸利率飆升,這給習慣借債的美國社會帶來了金融風險。為了轉移風險,美國從去年10月開始每月印鈔購買美債,向市場釋放流動性。截至今年6月,美國印鈔規模已達5400億美元。
-
美國總債務增至55.9萬億,28國減美債,美國不敢賴掉美債,又有新變化
事情的新變化是,美聯儲當地時間6月11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由於美國企業和美國聯邦借貸大幅增加,美國總債務已激增至55.9萬億美元(還僅限於非金融債務總額增長的11.7%)。值得注意的是,美國2019年GDP約21萬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總債務規模已達到該國GDP的約266%。不僅如此,另一個新變化是,美聯儲稱,伴隨美國家庭的債務激增,美國家庭淨資產在今年一季度暴跌。
-
全球拋售1552億美債!印度卻「擁抱」美元,在打什麼算盤?
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一國央行往往會持有一定數額的外匯儲備,以用來穩定國際收支和抵抗風險等。11月27日,印度儲備銀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20日當周,該國的外匯儲備增加了25.18億美元,創下了5752.9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
美國9天放水7萬億,石油美元可能中道而止,大買家或減美債置換石油
,美元荒並沒有因美聯儲在貨幣緊縮和利率正常化的政策上正式無底線地對白宮認輸投降,及美國9天內合計將向市場放水約7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萬億)的流動性和降息至零水平的背景下而得到改善。自2020年以來,石油價格已經下跌一半以上,全球多家央行和政府的刺激行動難以抵消投資者對新冠肺炎疫情會削弱全球需求放緩的影響,而這對美國頁巖油商註定將成為沙俄發起的石油價格戰中最大的輸家,並對美國經濟和美元產生淨負面的影響。
-
中國外儲創9個月新高,黃金儲備6連升,大幅減美債,資金或加速流入
中國央行6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央行5月末黃金儲備798.25億美元(6161萬盎司),4月末為783.49億美元(6110萬盎司),為連續第6個月黃金儲備升高。與此同時,中國5月外匯儲備3.101萬億美元,高於預期及前值3.09萬億美元,且觸及近9個月高點。
-
美國37周放水19萬億,伊朗正式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後,意外的事情出現
雖然,過去一周美聯儲官員們開始討論縮減央行購債計劃的話題,但美聯儲資深經濟學家羅森格倫在1月13日表示,美國失業率仍然高企,沒有理由考慮在近期內提高短期利率,美聯儲資深經濟學家查爾斯·埃文斯也表示,美國將需要再增加3.5萬億的量化寬鬆政策以抵消美聯儲無法將利率降至零以下的情況。
-
美債規模突破24萬億美元!中國作為第二大持有國,有何利弊?
其中,日本增持了566億美元,中國增持了137億美元,英國則增持了305億美元……雖然美國「無限印鈔」的措施是今年3月份才提出來的,但是早在去年10月份美國就已宣布了5400億美元的「印鈔計劃」,此舉被認為是美國收割全球財富的第一步。既然如此,為什麼包括中國在內,美債前三大持有國今年2月份還要增持美債呢?換句話說,增持美債究竟有何優勢和弊端呢?
-
中國持有美債創4年新低,美聯儲擁有量竟已超外國債主
根據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海外投資者10月持有美債規模為7.07萬億美元,而其中,官方持有者(多為央行)的美債持倉量為4.17萬億美元。另一組數據更令人震驚。截至12月16日美聯儲公布的最新數據,當前美聯儲持有的美債(除公司債、MBS等)為4.66萬億美元,較此前幾個月持續攀升。
-
美聯儲聯手九大央行「撒幣」,「擴表」速度恐超金融危機時期
來源:國際金融報當地時間3月19日晚間,美聯儲聯手九大央行建立臨時美元流動性安排,並增加近一倍的單日購債規模至750億美元。此前,美國參議院在18日通過了數百億美元緊急開支一攬子計劃,包括擴大失業保險、向小時工提供帶薪病假等刺激措施。當日,歐美股市在經歷大幅震蕩後終於全線翻紅。
-
全球央行恢復淨購金,預計將持續增加黃金儲備
國家外匯管理局2020年1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1月外匯儲備31784.90億美元,較10月增加505.08億美元,增幅約1.6%。11月末中國央行黃金儲備量為6264萬盎司,即1948.3噸,與10月末持平。
-
中國拋832億美債,美國10天放水4萬億,專家:證明美國經濟很糟糕
截至10月9日,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已突破22.81萬億美元,這比9月底時增加了2100億美元。換言之,在9天內,美國聯邦債務總額激增了2100億美元,那麼,如若按此趨勢進行下去,幾乎平均每40天,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就要增加1萬億美元。這將膨脹到遠超美國經濟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
-
英央行或進一步減慢購債速度 多國央行或放緩貨幣政策寬鬆步伐
澳大利亞央行4日堅持利率不變的抉擇反映了全球基調,暫時按兵不動,顯示前期大規劃寬鬆貨幣方針後,各央行刺激方針有放緩苗頭。 澳央行啟動購債 澳大利亞儲藏銀行(央行)4日在8月份方針會議上宣告,將基準利率堅持在0.25%的前史低點,符合商場預期,一起宣告於5日起購買國債穩定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