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有個大夫叫霞霞,人美心美還會划拳···」近日,十三月文化旗下西北民謠歌手張尕慫打造的新單曲《甘肅有個大夫叫霞霞》登上了微博熱搜,聯合快手製作的MV也席捲全網。這首歌曲是張尕慫於疫情期間創作的「防疫三部曲」的最終章,歌曲於4月22日在快手首發後,即因韻味十足的民族音樂曲調與感人的西北方言歌詞再次獲得聽眾喜愛。張尕慫在這首歌中以他的姑姑「霞霞」帶出了整個援顎醫護群體,藉由此歌表達對他們的敬意,用音樂致敬抗疫第一線的所有醫護人員。
「霞霞」是誰?
據悉,這首新歌中所提到的「霞霞」就是張尕慫的姑姑張榮霞,而她也是甘肅援顎的醫護人員之一,在今年的疫情發生後即和同事一起奔赴武漢進行馳援,近期圓滿完成任務後才回到甘肅。
這是張尕慫寫給姑姑的一首歌,也是寫給所有奮戰在疫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歌。張尕慫用真誠的字句讓大家聽到抗疫一線的艱辛與不易。正如歌中唱到的那樣,「中國有一群大夫也叫霞霞,不曉得名字也看不清她們臉。今年的歌舞片變成戰爭片,她們穿上了盔甲賽花木蘭。防護服脫下一身汗,吃兩口又值下一班。不眠不休又是一晚,杏樹開花她又冒尖」。霞霞指的是張尕慫奮戰抗疫一線的姑姑,霞霞也指千千萬萬在此次疫情中無私奉獻的「鬥士」,我們或許不記得他們的名字,但我們永遠記得他們用生命和汗水為我們打下的「春暖花開」。
雲辦公完成的「防疫三部曲」
今年2月,因疫情原因滯留老家的張尕慫發布了防疫三部曲第一支單曲《早知道在家待了這麼久》,幽默詼諧地唱出居家隔離的生活細小,朗朗上口的歌詞迅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視頻在全網迅速傳開,收穫兩億點擊,歌曲更是登上微博熱搜及音樂平臺的各大榜單,給疫情之下焦慮不安的人們帶來歡樂和共鳴。次周,再次推出防疫三部曲的第二首單曲《隔壁的王媽媽》,搖滾歡脫的曲風犀利的歌詞之下,傳遞著「守望相助,疫情防控別走極端」的理念。
張尕慫還被快手老鐵評價為「非常國際範兒」,這離不開他背後的十三月文化國際級製作團隊。疫情期間,張尕慫與製作團隊及多位樂手「雲辦公」完成了歌曲的製作。以《隔壁的王媽媽》為例,張尕慫在西北農村的家中完成了歌曲的人聲採樣;製作人周俠在無錫居家「雲製作」;大洋彼岸的伯克利,王力宏全額獎學金獲得者,00後編曲小天才張正熹在線編曲;同根相系的老鄉大海綿和未曾謀面的吉他手一鳴參與錄製,隔空創作;90後知名混音師吳超雄在北京的新樂府錄音棚裡完成所有後期工作……多位優秀音樂人的共同努力,一刻不曾懈怠,才得以讓這三首歌曲順利地與大家見面。作為新樂府廠牌與中國唱片集團發起的「國樂復興計劃」2020年重點合作藝術家,張尕慫與十三月合作的個人專輯也將於今年6月與大家正式見面。從出品人盧中強那裡獲悉,新專輯還將有一位神秘的重量級國際音樂人加盟。
用民謠抗擊疫情,用音樂溫暖人間
疫情爆發至今,十三月文化一直在用音樂的方式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力量。今年新春,馮翔的《漢陽門花園》登上熱搜,成為武漢人心中最療愈的歌曲。這一首歌曲收錄在由十三月製作發行的馮翔首張方言專輯《漢陽門花園》中。隨著各大平臺直播音樂節的上線,十三月也帶著「民謠在路上」廠牌,及馮翔為首的數十位音樂人在各平臺上通過直播的形式,用民謠傳遞力量。在3月,「民謠在路上」更是聯合了快手,舉辦了「煙火有聲·民謠在路上YUN音樂節」,音樂節以直播接力的形式,聚集了40組橫跨00後至70後的民謠代表人物,在初春三月,用音樂驅散寒冷,為抗擊武漢疫情加油打氣。
而在早前的2月,十三月文化更是集結自19個國家包括多位葛萊美獎得主在內的50位「國樂復興計劃」全球合作音樂人,共同合作翻唱、演奏了公益歌曲《在路上together》,用音樂為武漢、為中國加油鼓勁。這首歌曲由中國唱片集團、北京十三月文化、中國網、澎湃新聞聯合出品。這一行動發起之後,不斷有許多媒體、機構和人士無償加入,使《在路上together》及系列記錄片得以順利地在海內外發布,將溫暖向世界傳遞。
近日,由知名音樂人王晰演唱,十三月文化創始人盧中強作曲,知名作詞人葉風填詞,完成的公益歌曲《戰歌》也正式上線,並於優酷公益晚會首度獻唱。《戰歌》從楚辭出發,放大浪漫主義特色,為武漢抗疫譜寫新曲。
而今,中國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世界疫情仍讓人揪心,十三月文化仍在繼續努力集結「民謠在路上」及「新樂府」兩大廠牌的力量,用音樂溫暖人間。從《漢陽門花園》《together》到《早知道在家待這麼久》再到《武漢有個大夫叫霞霞》,近期十三月的作品頻上熱搜,其中的秘訣是,愛!
責任編輯:韓璐(EN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