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遊牧、千裡牧遊」這一民間文化俗稱牧民「轉場」,在整個1000公裡的往返遷徙過程中,以家庭為單位平均搬家達到160餘次。隨著天氣轉暖,這兩天新疆福海縣薩爾布拉克區域近百萬牛羊進行了一場聲勢浩蕩的大轉場。
6月5日,在薩爾布拉克區域,天剛剛亮,福海縣大批哈薩克族牧民告別生活了2個多月的春秋牧場,趕著牛羊開始向夏牧場轉場。成千上萬的牛羊在哈薩克牧民的驅趕下,浩浩蕩蕩、一望無際,所經之地揚起的灰塵遮天蔽日;轉場的牲畜叫聲、蹄聲響徹整個山谷。轉場隊伍連綿幾十公裡,場面及其宏大、氣勢磅礴。
福海縣喀拉瑪蓋鎮牧業6隊的牧民夏爾班古麗,今年30歲的她雖然是個女的,但是她從17歲就開始跟著父輩騎馬轉場搬遷,這次他們一家5口人,趕著400隻羊,20頭牛,再次踏上了轉場之路,為了儘早轉到接羔點,這半個月以來他們一直在轉場的路上。
「今天早晨我們從闊闊布拉克出發的,我的夏季牧場是在外蒙邊境,路長不好走,今年雨水也多,但是我們在政府指揮下搬遷很順利。」福海縣喀拉瑪蓋鎮牧民牧業3隊牧民阿爾特漢說。
從春秋牧場到夏牧場有二百餘公裡,按照每天20—40多公裡的速度,轉場要持續半個多月。而這次的大轉場吸引了一大批攝影愛好者前來採風拍攝。
來自甘肅攝影家趙廣田說:「來過兩次了,深深感受到新疆這種大轉場氣勢的宏大和這種場面的波瀾壯闊。同時,感受到了大美新疆不但疆土遼闊,風景還很獨特,相信我們會帶動更多的攝影家到這來創作採風。」
據悉,哈薩克族是世界上著名的遊牧民族之一。千百年來,他們逐水草而居,因時而動,南北轉場,千裡遷徙,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衍生出極具特色的草原遊牧文化。在阿勒泰地區,哈薩克牧民年復一年地上演著牲畜轉場畫面。據統計,這次福海縣共轉場70萬隻牲畜,要歷經7到8次中轉點,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完全轉至夏牧場。(王呈 葉爾布拉提 蔣興鵬)
(責編:韓婷、李曉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