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福海70萬牲畜轉至夏牧場(組圖)

2020-12-20 人民網

新疆福海70萬牲畜轉至夏牧場(組圖)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2016年06月06日17:20


「千年遊牧、千裡牧遊」這一民間文化俗稱牧民「轉場」,在整個1000公裡的往返遷徙過程中,以家庭為單位平均搬家達到160餘次。隨著天氣轉暖,這兩天新疆福海縣薩爾布拉克區域近百萬牛羊進行了一場聲勢浩蕩的大轉場。

6月5日,在薩爾布拉克區域,天剛剛亮,福海縣大批哈薩克族牧民告別生活了2個多月的春秋牧場,趕著牛羊開始向夏牧場轉場。成千上萬的牛羊在哈薩克牧民的驅趕下,浩浩蕩蕩、一望無際,所經之地揚起的灰塵遮天蔽日;轉場的牲畜叫聲、蹄聲響徹整個山谷。轉場隊伍連綿幾十公裡,場面及其宏大、氣勢磅礴。

福海縣喀拉瑪蓋鎮牧業6隊的牧民夏爾班古麗,今年30歲的她雖然是個女的,但是她從17歲就開始跟著父輩騎馬轉場搬遷,這次他們一家5口人,趕著400隻羊,20頭牛,再次踏上了轉場之路,為了儘早轉到接羔點,這半個月以來他們一直在轉場的路上。

「今天早晨我們從闊闊布拉克出發的,我的夏季牧場是在外蒙邊境,路長不好走,今年雨水也多,但是我們在政府指揮下搬遷很順利。」福海縣喀拉瑪蓋鎮牧民牧業3隊牧民阿爾特漢說。

從春秋牧場到夏牧場有二百餘公裡,按照每天20—40多公裡的速度,轉場要持續半個多月。而這次的大轉場吸引了一大批攝影愛好者前來採風拍攝。

來自甘肅攝影家趙廣田說:「來過兩次了,深深感受到新疆這種大轉場氣勢的宏大和這種場面的波瀾壯闊。同時,感受到了大美新疆不但疆土遼闊,風景還很獨特,相信我們會帶動更多的攝影家到這來創作採風。」

據悉,哈薩克族是世界上著名的遊牧民族之一。千百年來,他們逐水草而居,因時而動,南北轉場,千裡遷徙,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衍生出極具特色的草原遊牧文化。在阿勒泰地區,哈薩克牧民年復一年地上演著牲畜轉場畫面。據統計,這次福海縣共轉場70萬隻牲畜,要歷經7到8次中轉點,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完全轉至夏牧場。(王呈 葉爾布拉提 蔣興鵬)

(責編:韓婷、李曉嘯)

相關焦點

  • 「轉場」新疆南部牧區 夏牧場成牛羊撒歡新天地
    進入盛夏時節,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盆地、阿拉溝、巴倫臺等地的牧民從冬春牧場轉至巴音布魯克夏牧場,夏日的巴音布魯克草原成為了牛羊撒歡的新天地。7月初以來牧民趕著牛羊陸續轉往夏牧場。嫩綠的牧草,潔白的羊群在藍天白雲下構築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內蒙古:30萬頭牲畜6月1日啟程轉場夏季牧場
    央視網消息:每年的6月1日,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的一些牧民就會趕著自家的牛羊,開始向夏季牧場轉場。今年,當地轉場牲畜總量預計達到30萬頭。夏季牧場位於阿魯科爾沁旗北部,是一片80多萬畝的集體天然草場,每年6月1日至11月1日開放,這期間,牧民們可以在這裡安營紮寨,牧馬放羊。
  • 春夏交季,哈薩克牧民趕著牛羊,從「冬窩子」向夏季牧場大遷徙
    新疆已進入6月百萬牲畜從春秋牧場,轉向高山夏牧場開始新一輪的逐水草而居。這樣壯觀的景象對於外地人來說,真是令人大開眼界!新疆阿勒泰薩爾布拉克的轉場,歷史悠久,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也是中外規模最大的轉場,每年六月份是夏季轉場的高潮,在寒冬大雪來臨之前的九月,又要將牲畜從夏季草場轉回到氣候較為暖和的冬季牧場,讓牛羊安全越冬。
  • 《QQ華夏》浪漫牧場邀您「浪漫一夏」
    華夏牧場裡的畜牧可以養牛、馬和羊,幼畜可以在農場主那直接領取,然後在牧場中進行畜養。看起來討人愛的動物養起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喔,畜養期間,它會有幾種隨機的狀態出現,分別是飢餓、衛生及正常成長,MM們可要一定要留意提示,如果遇到負面狀態一定要選擇正確的對應措施才能讓小動物們健康成長喔,等牲畜長到成熟期,收穫的季節就到了,既可以將牲畜加工成各類產品,也可以整隻出售給農場主,大家注意喔,農場主那裡的收購價格可是會波動的,細心一點收集規律,爭取找到個最高價賣個盆滿缽滿吧
  • 我市阿魯科爾沁旗30萬頭牲畜啟程轉場夏季牧場
    我市阿魯科爾沁旗30萬頭牲畜啟程轉場夏季牧場 2020-06-04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崑崙山腳下的「冬季牧場」——牧羊人的「第二個家」_中新網_新疆...
    中新網新疆新聞1月2日電(張銀娥 陸雷)正值深冬時節,新疆和田地區又迎來新一輪降雪降溫天氣,民豐縣葉亦克鄉伴隨降雪,氣溫連續下降達到零下15-18℃。為保證牲畜的安全越冬,當地牧民群眾緊鑼密鼓的做好安全過冬保障工作。  12月30日,記者來到民豐縣葉亦克鄉金泉村。
  • 牧場牲畜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牧場牲畜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2.系統說明本系統是一套完善的牧場牲畜定位管理系統,利用RFID技術針對畜牧場牲畜的實際情況設計了多個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牲畜丟失後無人知曉的情況,提高了牧場人員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牧場牲畜丟失的風險。
  • 新疆福海徹底火了!再次登上央視,這裡的景色被全國人民盯上了!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最愛大新疆」,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
  • 30萬頭牲畜轉場夏季牧場,政府派百輛車保障
    30萬頭牲畜轉場夏季牧場阿魯科爾沁旗的牧民們趕著自家的牛羊開始向夏季牧場轉場。當地政府派出600多名工作人員和120輛車,在轉場沿途做好相關服務保障工作。
  • 哈巴河縣:9.1萬頭(只)牲畜轉入冬牧場
    從11月22日開始,哈巴河縣9.1萬頭(只)牲畜冬季轉場工作正式拉開帷幕,眾多牧民群眾趕著自家牲畜,匯聚成一支浩蕩大軍,開始了一場長達4天的「轉場之旅」。    今年,哈巴河縣高度重視牲畜轉場工作,專門召開冬季牧業專場工作會議,並成立了轉場工作領導小組,哈巴河縣委政府根據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確定11月22日至26日為全縣牧區牲畜轉入冬牧場的最佳時機。
  • 福海打造新疆水產類地標品牌 冰川龍斑魚助農增收(圖)
    「湖魚躍龍門」福海冰川龍斑魚品牌上市發布會現場。崔導勝 攝 人民網烏魯木齊1月15日電(記者 韓婷)14日,第十二屆新疆冬季旅遊產業交易博覽會落下帷幕,「湖魚躍龍門」福海冰川龍斑魚品牌也在當天上市發布。新疆北部最大天然漁業基地福海縣將打造縣域地標公共品牌「福海冰川龍斑魚」,藉助「地標品牌+特色產業+電商」的新型產業模式,將優質的福海冰川龍斑魚推向全國,帶動農牧民脫貧增收。
  • 新疆北塔山牧場:公路通到羊圈旁 牧民增收致富忙
    「以前牧民賣牛羊,要趕著牲畜走四、五公裡的山路才能裝車,現在柏油路不僅通到了連隊,還通到養殖區的羊圈旁,汽車一來就拉走了。」12月7日,正在山坡上放羊的安尼瓦爾·哈特蘭說起交通給牧場帶來的變化,高興得眉飛色舞。
  • 圓明園福海的前生今世(組圖)
    而福海作為全園最大的水面,更成為皇家御園的水上遊樂中心。  福海得名  康熙朝圓明園的範圍主要在後湖周圍,《養吉齋叢錄》十八卷記載,「園(康熙賜園圓明園,非指圓明三園)東有東池,雍正間命名福海」。福海在雍正朝命名之前俗稱東池或東湖,其開鑿年代可能為康熙末葉。經雍正即位後的進一步開拓才有後來的規模。明明是湖卻被命名為「海」,這就與中國古代家喻戶曉的傳說有關了。
  • 【新疆特克斯:降雪降溫致喀拉峻牧區四百多牲畜受凍死亡】從6月29...
    2020-06-30 02:09:02來源:FX168 【新疆特克斯:降雪降溫致喀拉峻牧區四百多牲畜受凍死亡】從6月29日凌晨開始,新疆伊犁特克斯縣出現大範圍降雪天氣,氣溫隨即降低8-10度,山區氣溫最低降至零度以下,400多頭只正在夏牧場放牧的牲畜受凍死亡。
  • 美國颶風過後蚊子暴漲,肆虐多處牧場,數百頭牲畜被「咬死」!
    據《每日星報》報導,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在遭遇自1856年以來最強颶風「蘿拉(Laura)」後,當地出現了「蚊災」,大量蚊子有如蝗蟲群一樣橫掃多地牧場。短短兩周來,已造成300至400頭牛死亡,還有大量的馬、鹿等牲畜遭殃。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呀......
  • 新疆阿勒泰將建新城 地區政治經濟中心將遷移福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將建起一座新城市。9月2日,備受關注的阿勒泰地區福海新區項目推介暨烏洽會項目籤約儀式在烏魯木齊舉行。會上傳遞的消息是:三年後,一座嶄新的城市將在新疆烏倫古湖湖畔誕生。而阿勒泰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也將隨之遷移。  福海新區緊鄰現在福海縣城,總投資50億元。
  • 冬牧場·夏牧場
    新疆北部遊牧地區的哈薩克族牧民大約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支最為純正的遊牧民族了。牧民的真實生活既苦又甜,總會讓我心生嚮往。遊牧生活的日常是互相幫助。沒有哪一個牧民鄰居糾結在你佔了我便宜我搶了你地盤上不肯放手。他們的怨怒都來去匆匆,過後如同從來沒有發生過的回歸質樸的相處方式。你幫我,我幫你,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 牲畜少了 草原綠了 牧民富了——內蒙古經濟轉型
    據內蒙古統計部門數據,2006年,內蒙古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頭數達11051.47萬頭只,比上年同期增長4.1%;農區牲畜存欄頭數比例已由5年前的21%提升到現在的70%左右,牧區牲畜存欄頭數比例則由5年前的79%下降到現在的30%左右。
  • 新疆事兒全知道|烏魯木齊|兒童醫院|新疆
    3月31日周二新疆>烏魯木齊>城區11:30更新 | 數據來源 中央氣象臺13月29日新疆(含兵團)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健康委最新通報,3月29日0時至24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 [今日觀察]新疆新觀察 從「牧」民到「居」民(2010.8.2)
    今天我們要繼續對新疆的觀察。前不久我們的記者在新疆北部的採訪當中就發現,在這裡以前四處遊牧的牧民已經開始告別了傳統的放牧生活,實現了定居。「牧民定居」、「富民興牧」,在這些新概念、新提法的背後,究竟是什麼改變了新疆人民千百年來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呢?新疆要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最基礎的保障來自於哪裡呢?今天我們將就此展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