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9月14日7版
15年來,在雪域高原、在大山深處、在牡丹之鄉……青島支教的腳步未曾停歇
他們讓鄉裡娃聽見海的聲音
■邢念民與支教的貴州安順關嶺民族高級中學學生話家常。
在雪域高原,在大山深處,在牡丹之鄉,來自青島的支教老師為當地的孩子們打開如海一般廣闊的世界。
青島支教工作始於2005年,配合青島市東西扶貧協作,教育部門選派老師到菏澤曹縣支教。自2016年開始,支教老師的腳步走進了貴州安順的大山深處;自2018年開始,選派的支教老師陸續進駐甘肅隴南、西藏、新疆、四川、菏澤等地。每年,市教育局派出65位支教教師到貴州和甘肅兩地,其中短期支教以三個月為期,選派40人;長期支教為一年時間,選派25人。赴西藏的支教老師為三年一期,目前在藏的老師有11人。
近日,青島新一批支教老師啟程,20人赴疆,30人赴菏澤,3人赴四川涼山,還有80多人在平度、萊西支教。支教老師帶著光和熱,為貧困、邊遠地區的孩子播種希望。
能吃苦,揣著幾十個大饅頭去援疆
2018年6月,在黨和國家「關於實施國家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的號召下,來自青島四十九中的教師唐君踏上了援疆支教的徵程。他支教的單位新疆喀什地區疏勒縣實驗學校,是一所擁有109個教學班,近6000名民族學生的寄宿制學校。唐君積極參與學校國語教學推進和普及推廣,義務教授學生太極拳,做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者。
2019年下半年,菸酒茶不沾的唐君突然胃部疼痛,消化道發生出血症狀……他沒有聲張,更不敢和家人透露,只是自己偷偷服藥治療,忍著病痛堅持工作。短時間內,他的體重減輕了20斤,消瘦的身影引起領導和同事的注意,大家都勸他休息治療,他淡淡地說:「這點病算啥,再堅持一下,來援疆就得有個援疆的樣!」寒假回青後,唐君悄悄去住院,醫生診斷為消化道出血、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黃色瘤。大夫說這多半是由水土不服,飲食不適應、工作壓力大、勞累,精神緊張造成的。他依然是不聲張,樂觀而低調地接受了手術治療。
今年3月,在病情沒有痊癒的情況下,唐君告別即將參加高考的孩子,毅然返回了支教單位。他的託運包裹裡,帶著後續治療的藥物,還有幾十個山東大饅頭,胃病還沒好利索的他,只能吃這個。除此之外還有300餘件冬裝及夏裝,過了2周的疫情集中隔離觀察期,他第一時間把這些衣服贈送給了學校的學生。
送愛心,支教行李裡塞滿青島的禮物
援藏教師滕美傑和張淑紅是夫妻,滕美傑是萊西一中數學老師,妻子是萊西四中數學老師。2018年8月,兩人踏上了日喀則的土地。那年,他們的孩子剛剛結束高考,沒有了家庭負擔,滕美傑想要實現自己的支教夢想。他和妻子一商量,得到了妻子的支持,於是兩人雙雙報名。
在日喀則市第二高級中學,滕美傑夫妻倆承擔起數學教學和教師隊伍培養的任務。學生多來自牧民家庭,很多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在學校,書本、寢具都是政府財政埋單,看不出差異,但近距離接觸,滕美傑才知道他們求學的艱辛。「比如放假,有的學生要走3天才能到家,先坐市內公交車到火車站,下火車坐摩託車,再換犛牛車,所以學生一個學期只能回去一次。」除了生活費,學生根本沒有多餘的錢買課外書或是零食。「他們和我的孩子差不多年紀,看到他們的艱難,我會很心疼。」滕美傑說,捐款已經是他和妻子的日常行為。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拿出錢來資助學生。教師節當天,他們參加了「情牽日喀則」基金的活動,每人捐助了一名學生。從青島回西藏,夫妻倆的行李裡只有少量的生活用品,其餘空間都被玩具、書籍、小畫冊等佔滿,這是他們送給當地幼兒園學生和中小學生的禮物。
今年4月,滕美傑被診斷出肺栓塞。醫生說,這種病在高原生活很危險,建議他結束支教,日喀則當地教育局也表示,可以提前結束支教。但滕美傑說,自己不願當逃兵。做完手術,他又回到高原,站上講臺。
支教奉獻了青春,也成為一生的牽掛。平安二小大隊輔導員聶鑫至今都跟邊遠地區保持著聯繫,組織青島的學生和貴州等地的學生開展對口幫扶活動。2005年,聶鑫到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民俗小學支教,放學家訪,他遠遠看到幾個小小的身影,背著竹筐行走在山間。走近一看,筐子裡是滿滿的大石塊,孩子們把石塊背出大山換錢。沉重的負擔壓在孩子小小的肩膀上,聶鑫當時就紅了眼睛。之後,他的心就和大山深處緊緊聯繫在了一起。他還策劃了「帶飄千萬裡,共圓中國夢」活動,引導學生奉獻愛心,建立了「紅飄帶」愛心公益基金,給大山裡的孩子「減負」。
帶團隊,幫支教學校拿到史上第一個「冠軍」
來自膠州市香港路小學的體育老師李明玉2018年到菏澤的曹縣第三實驗小學支教。儘管支教前他已經做好了迎接困難的充分準備,但現實與想像還是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師資短缺,7名教師教57個班級的體育課,每周16節課,加上2節博學課堂,還有每天下午的訓練,共計28節課,超負荷的工作量讓身體倍棒的體育老師都難以承受,李明玉多次出現眩暈的情況。在一次高強度訓練時,因過度勞累,他暈倒了。
李明玉深知,獨行快,眾行遠,光靠他一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他要帶領全體老師前行,讓整個體育組活起來。他積極參加學校的教研,把自己多年積累的教學經驗無私奉獻。他出示範課,在學校裡引起了轟動。原本以為體育就是在操場上玩的老師們發現,原來體育課也可以上得有趣。李明玉克服了學校學生多、場地小等困難,開展了常規化課間操,並組織全校學習了兔子舞,指導組織了兔子舞比賽及冬季運動會。他幫學校訓練足球隊,在曹縣「縣長杯」足球賽中男、女乙組雙雙獲得冠軍,這樣的成績在學校史無前例。
傳理念,培養當地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邢念民是青島市城陽第二高級中學數學教師,2018年到貴州安順關嶺民族高級中學支教。他剛去安順關嶺民族高級中學時,學生已經分班,所有學生按照學習成績被分成4級,A+班、A班、B班、C班,邢念民被分到C班。
邢念民發現,學校硬體沒有問題,但教育理念亟待更新。比如老師辦公室不是按照學科劃分,沒有集備制度。他試著把城陽二中的「433課堂教學模式」在班裡推廣,把老師滿堂灌的辦法改成老師進行十分鐘左右講解和引導,其他時間由學生來思考、表達和展示,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一個學期之後,他的班從C等變成了A等。看到實實在在的成績,原本還在觀望的老師們才信服。於是,新的教學改革在學校開展起來。
貴州的長期支教是一年期限,但一年期滿,當地教科局提出了挽留。因為邢念民的「443課堂教學模式」太有效了,一年時間,當地老師們還沒完全掌握。他們希望,邢念民能帶著他們,再走一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