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豐西西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
9月14日上午,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集體代表媒體見面會。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集體代表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圍繞參加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談心得體會。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院長姚麟是第二批援助武漢醫療隊的領隊,1月28日他帶著147名廣東醫療隊員奔赴武漢,深入疫情一線展開支援。「開了機艙門,外面就是戰場」,在武漢的55個日夜,他們齊心協力戰鬥,拯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
姚麟說,對於這次獲獎,他感到非常激動和自豪。
姚麟
「特別是在大會堂聆聽了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自己身為醫務人員而驕傲和自豪。『白衣為甲,逆行出徵』『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是對醫務人員最大的褒獎和肯定,這必將煥發醫務人員更高的職業滿足感和成就感,也會使得更多優秀學子選擇學醫,這次高考醫科分數線有了明顯提升再次證明了這一點。」他說。
他特別指出,在武漢期間,他最大的感受是祖國的強大和綜合國力的充實。通過比較2003年的非典和今年的新冠疫情,發現現在的綜合國力有了明顯提升,而這次援助武漢醫務人員的零感染最大的功勞是防護物資的有效保障。
另外,青年在抗疫疫情過程中貢獻了巨大力量。「本次我們隊伍中最小年齡21歲,『90後』佔到了45%,他們不是生而無畏,而是在最關鍵時間選擇了直面危險。」他說。
姚麟還分享道,抗疫歸來以後,他主動參加了義務獻血和扶貧攻堅的下鄉科普教育。
他說,「在醫療資源匱乏和擠兌的時候,我們經常為自己的束手無策而自責,目前其實我們的血液資源也相對不足,義務獻血同樣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程度,一個平凡人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貢獻自己一些可以再生的血液),卻可能成就不平凡的事業(挽救一個人的生命)。
而扶貧攻堅、全面小康不但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夢想,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回想五千年中國的歷史,對比當今世界,沒有絕對貧困是怎樣一種豐功偉績。因此更加樹立了我們能在黨的帶領下、在偉大抗疫精神的感召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偉業充滿信心。」(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責編 | 柳卓楠
審籤 | 張德鋼
實習生 | 潘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