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的就業市場受到疫情的影響。國家統計局4月17日公布的就業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為229萬,同比減少95萬人。4月21日,領先的招聘平臺BOSS直聘發布《2020一季度人才吸引力報告》,報告顯示,一季度市場新增人才需求同比下降24.4%。進入3月之後需求迅速恢復,到3月底,人才需求同比降幅縮窄至17.1%,3月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回升至121萬。
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平均招聘薪資為8609元,同比增長2.8%,扣除價格因素之後實際下降2.0%,為8206元。春節後,31-45歲的活躍求職者比例同比增幅最為顯著,41-45歲的求職者比例增長超過2倍,並且以中年藍領為主。
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指數前五位的行業為:IT、網際網路、在線教育、交通/物流和醫療/製藥。人才吸引力指數最高的十個崗位中,首次有半數為藍領崗位。就城市而言,自BOSS直聘研究院2018年發布人才吸引力指數以來,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首次齊聚前四。過去兩年中始終位列三甲的杭州本季度後退一位,人才吸引力始終位列前十的武漢跌至第15名。
2020一季度平均招聘薪資8609元 小微企業成穩就業關鍵抓手
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全國平均招聘薪資為8609元,同比增長2.8%。扣除價格因素之後實際下降2.0%,為8206元。儘管相當數量的企業提高了招聘要求,整體薪資水平實際上處於緩慢下降中。
不同分層的城市平均招聘薪資環比均有增長,實際薪資差距較大。經過價格調整後,一線城市平均招聘月薪實際同比下降0.3%,新一線城市實際同比增長6.5%,二三線城市實際同比增長3.8%。新一線城市平均薪資的實際增長率處於較高水平,在考慮通脹情況下,一線城市的薪資水平實際並未增長,但人才競爭程度有所提升。
作為社會經濟的毛細血管,百人以下規模的小微企業穩定提供著超過50%的就業崗位,然而其人才需求佔比在2月降至45.6%,部分疫情較為嚴重的省份甚至降至30%,就業市場較為穩定的新增需求主要來自千人以上的大型企業。截至3月底,百人以下小微企業的人才需求佔比已回升至51.5%,同比降幅收窄至兩個百分點以內。盡全力幫扶中小企業求生存,將是二季度穩就業的關鍵。
隨著疫情轉好,求職者數量和活躍度快速提升,一季度的人才市場整體呈現為供大於求,不同規模企業受到求職者的關注度差距顯著減小。我們觀察到,2020年一季度,0-20人規模的微型企業人才吸引力指數由2019年的0.6左右提升到0.82;而人才吸引力指數最高的萬人以上規模企業,人才吸引力指數為1.20,優勢差距由一倍以上縮減至50%左右。
在線與公共服務行業最受青睞 人才吸引力TOP10崗位半數為藍領崗
2020年一季度,由於需求收縮以及求職者集中開始活躍的時間段延後,各行業的人才吸引力指數同比普遍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以及提供必需公共服務的行業,人才需求恢復速度普遍較快,這一現象也體現在求職者端。2020年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指數前五位的行業為:IT、網際網路、在線教育、交通/物流和醫療/製藥。在巨大外部性衝擊之下,長線公共價值行業的發展空間愈發凸顯出來,技術的升級、業態的調整和創新,都預示著這些行業人才需求的進一步增加。
此外,人才吸引力指數最高的十個崗位發生「顛覆式變化」,藍領崗位佔據一半,而長期霸榜的網際網路前沿技術類崗位無一上榜。春節後,31-45歲的活躍求職者比例同比增幅最為顯著,41-45歲的求職者比例增長超過2倍,並且以中年藍領為主。返城務工困難、企業暫時無法復工、原有崗位已不再保留等種種原因,都制約著中年農民工再次獲得工作機會。農民工一直是重點就業群體,今年這個群體的穩就業目標面臨更加複雜和嚴峻的挑戰,職業技能培訓和針對性轉移就業等措施的落實都十分重要。
疫情期間,物資運輸成為生命線,貨運司機緊缺,平均月薪提升到9444元,吸引了大量求職者,其人才吸引力指數也躍居第一位。而同樣入圍的生活服務業崗位,如餐飲學徒、導遊、保姆等,境況則大為不同。目前,餐飲、家政、旅遊等行業仍未實現完全復工,一季度人才需求降幅均超過六成。大量暫時無法上崗的從業者湧入求職市場,造成生活服務業人才吸引力指數的假性升高。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生活服務業以民營中小企業為主,吸納了大量勞動力。這部分勞動力的崗位轉移能力相對不強,對勞動收入依賴性高。消費需求的恢復程度是幫助中小企業生存的一大關鍵因素。
哈爾濱、烏魯木齊吸引力指數首上榜 西安一線城市人才流入率回歸首位
自BOSS直聘研究院2018年發布人才吸引力指數以來,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首次齊聚前四。過去兩年中始終位列三甲的杭州本季度後退一位,和廣州並列第四位。人才吸引力始終位列前十的武漢由於不幸成為疫情中心,和海口並列第15名,但指數下降幅度在可控範圍內。
2020年一季度,人口流動態勢的變化為二三線城市帶來了機會。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哈爾濱、烏魯木齊的人才需求水平相對穩定,但人才供給出現了顯著增長,讓兩座地理位置較為偏遠,長期處於人才外流狀態的省會城市首次入圍15強。
2月疫情發酵期間,部分人才春節後無法返回工作地或按既定目標求職,人才來源地最為廣泛的一線城市受到的影響也最為顯著。2020年一季度,一線城市人才淨流出率為0.91%,是近兩年來最高值。其中,北京的人才淨流出率最高,為1.04%(2019年四季度為0.10%);深圳淨流出率依然最低,為0.78% (2019年四季度為0.05%)。
2020年一季度,六個我們重點觀察的新一線城市,相對一線城市人才流動率平均值為1.07,連續三個季度小幅回落。受疫情影響最重的武漢在2020年一季度的相對一線城市人才流動率為0.85,表現為淨流出。西安的相對一線城市人才流動率回歸至第一位,且淨流入率高達0.36。與此同時,新一線城市中武漢和西安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佔比和薪資變化最為顯著,技術人才需求的佔比分別由2019年第四季度的7.9%和8.2%提升到11.7%和12.7%;平均招聘薪資分別由2019年第四季度的11767元和11639元提升到13221元和13162元。
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客觀上限制了人員流動,而從職業安全角度出發,求職者跨區域流動的意願也明顯回落,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人才在內部流動的比例都有明顯提升。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人才的內部流動率均突破了96%,京津冀城市群人才內部流動率也高達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