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第七屆烏鎮戲劇節在歡呼聲中落幕,又一次歡樂的聚會要散場了,但他們已約好了明年相聚。婚姻生活中有所謂「七年之癢」,但連續舉辦了七年的烏鎮戲劇節,不但不癢還漸入佳境。
古鎮嘉年華為烏鎮戲劇節製造了濃濃的戲劇氛圍
在烏鎮的劇場裡,中國觀眾與國際戲劇大師、中堅力量,甚至各國新銳零距離接觸。彼得·布魯克、西奧多羅斯·特佐普洛斯、尤金尼奧·巴爾巴的作品陸續上演。彼得·布魯克的作品《為什麼》讓觀眾看到了大師之「大」,他的作品從調侃戲劇人開始,卻在不經意中自然轉向沉重,講述了戲劇大師梅耶荷德因為戲劇而遭遇的悲慘命運。短短八九十分鐘的時長,舉重若輕的技法,不僅讓觀眾驚嘆,也給國內戲劇人許多啟發。巴爾巴的《樹》在口碑上有些兩極分化,喜歡的人會很喜歡,有的人則表示「完全看懵了」。對於觀眾的懂與不懂,巴爾巴並不太在意,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在過去很長時間中國觀眾並不清楚世界戲劇在敘事上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雖然他們讀了很多資料,但跟親自看到表演還是不同的,這也是烏鎮戲劇節存在的意義。」
有不少國外作品,帶給觀眾意外驚喜,比如來自義大利撒丁島的《麥克白脫》。莎士比亞《麥克白》不知道被改編了多少個版本,但這一版本依然讓看到的觀眾感覺撿到寶了。該劇舞美簡潔有力,更以極富衝擊力的改編和表演,讓經典與當代觀眾更好地對話。
陳明昊帶來的《從清晨到午夜》,從午夜演到清晨
在烏鎮戲劇節,不僅大師的劇目一票難求,令人意外的是許多年輕人戲劇人的劇目門票也迅速被搶光,比如陳明昊的《從清晨到午夜》、丁一滕的《傷口消失在茫茫黑夜》等都被秒搶。《從清晨到午夜》從午夜演到清晨,讓觀眾看到瘋狂,成為烏鎮送給狂熱戲迷最美好的禮物。
烏鎮戲劇節的青年競演單元不過是為青年創作者搭建的舞臺,但風頭幾乎不遜色於特邀劇目,每次演出開始前,蚌灣劇場的門口總是排著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隊。今年青年競演單元的關鍵詞是:看不見的人、鑰匙、飛機票。在這個固定命題下,年輕的戲劇人們給出天馬行空的答案。最後,全部18個入圍劇目連演一天,儼然又成了一次事件。
青年競演單元中備受好評的作品《雞兔同籠》
因為在電視劇《歡樂頌》中出演應勤而被觀眾所熟知的演員吳昊宸,去年戲劇節期間曾作為嘉賓應邀來到烏鎮。因為當時被烏鎮的氛圍所感染,他「吹牛」說,明年我也要來這裡演,守信的他今年還真帶著作品《忘川》參加了青年競演單元。去年住著招待嘉賓的獨棟,今年和其他年輕戲劇人一起住在青旅的上下鋪,他依然覺得非常興奮,感覺這裡的創作氛圍比學校還要好。雖然最後並沒有獲獎,但能夠從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登上蚌灣劇場的舞臺,已經給了他很大的鼓勵。離開烏鎮後,他和他的「大不了劇團」將開始他們的戲劇徵程,爭取一年後能有商演作品進入劇場。
烏鎮七年的變化,沒有人比幾位發起人更有發言權。賴聲川說,當初第一屆要求著別人過來,而如今是別人拜託要來。說起烏鎮戲劇節獲得的成功,孟京輝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在這裡藝術家說了算,「我們以藝術的名義看待一切,藝術成為生活中最常見的狀態,看不到生活的瑣碎。」但他也表示,烏鎮戲劇節的影響還不夠大,在未來還需要繼續擴大。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牛春梅
監製:周南焱
編輯:金力維
流程編輯:吳越